1、能 力 素 养 专 项 提 升 专题十一 核心图表解读 地理地理 2021 价值引领价值引领 备考定向备考定向 核 心 要 求 核心 价值 地理图表是地理事物特征、分布等的反映。通过本专题学 习,应掌握基本的读图技巧和方法。学会如何收集、整理地 理数据并会分析、解读 学科 素养 强化对现实生活中地理现象的观察,提升学科素养中的综合 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方面素养 关键 能力 综合思维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的 基本原理、规律,分析判读地理图表信息 区域认知能力:通过对区域地图的判读,认知区域的基本特征 地理实践力:学会收集、呈现、分析处理地理图表信息 必备 知识 掌握等
2、值线图的读图技巧;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规律;熟 识常见区域的基本地理特征 试题 情境 等值线图形式多样,常常以某区域等高线或等压线、等温线图为 载体,综合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区域地图常常以具体某区 域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表格数据常 常以动态变化的数据为材料,综合考查该地理事物的变化特征;示 意图一般以最能体现区域特征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图为载体,考查 区域特征 考查 方式 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知,等值线图一般不再单独以选择题形式 考查,而是以等值线图为载体,放在综合题中考查。数据表格、示 意图一般以选择题形式为主 考向 预测 等值线图仍不单独作为独立考点,而是放在综合
3、题中,以此为基础 ,考查区域特征;数据表格将以动态变化数据为主,考查地理事物 的动态变化特点;随着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提出,区域图仍将是考 查的重点。示意图会偶尔涉及,但频率不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典型例题剖析指导典型例题剖析指导 考点一考点一 主要等值线图的判读主要等值线图的判读 (2020浙江卷)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 线高度为3 5003 60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 地景观图。完成下列要求。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图 1 图 2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1)图2谷地景观可见于图1中的( ) A.甲地
4、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图2谷地的成因是( ) A.构造断裂下陷 B.流水侵蚀作用 C.岩层挤压弯曲 D.冰川侵蚀作用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试题情景 试题以我国某山地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的地形图及谷地景观图切 入,以古气候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质地貌的成因等。 学科素养 地理实践力: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区域景观图的判读的考查, 培养学生运用、呈现地图的实践能力。 综合思维:材料将等高线地形图与地质地貌景观图相结合,将区域地质年代 自然环境与现代所见岩石相结合进行考查,培养了综合思维能力。 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第(1)题,以景观图为依托,考查
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关键在于抓住景观 图中是站在山谷较高处向下望这一特点。 第(2)题,主要考查地质地貌的成因。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 第(1)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第(2)题,根据图2谷地的形状和材料“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3 5003 600米”可以判断该谷地的成因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U形谷,D正 确,C错误。图示没有构造断裂的相关信息,A错误。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如 果为流水侵蚀形成应该为V形谷,而图2中谷地为U形谷,B错误。 答案(1)B (2)D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知识整合技能提升知识整合技能提升 1.等温线图的判读
6、 欧洲 1 月等温线分布图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1)判断南北半球:根据数值递变规律,向北增加为南半球,向南增加为北半 球。 (2)判断温差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温线稀疏,温差小。 (3)判断季节(月份):遵循“高高低低”规律,如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大陆气 温高,当地为夏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大陆气温低,当地为冬季。如上 图甲、丙处,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为北半球冬季。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4)判断洋流流向及性质 判断洋流流向:海水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即洋流的流向。如上图中乙处, 等温线向北凸出,此处洋流向北流动。 判断洋流性质:海水等温线凸向低值(高纬)则
7、是暖流;等温线凸向高值(低 纬)则是寒流。如上图中乙处等温线凸向低值为暖流。 (5)判断地势起伏:同纬度地区等温线数值较低或向高值弯曲处,地势较高; 反之地势较低。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2.等压线图的判读 (1)判断气压系统:等压线闭合,中心高四周低为高压;中心低四周高为低压。 (2)判断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3)判断季节:大陆内部表现为低压,为夏季;反之为冬季。如图中,大陆内陆 表现为高压,为冬季。 (4)判断天气状况:低压、低压槽为阴雨天气; 高压、高压脊为晴朗天气。如图中M处为高 压区,天气晴朗;N处在低压槽,为阴雨天气。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
8、三 考点四 3.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1)判断降水地区分布的差异大小 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如 图,B地区等降水量线比A地密集,则表明B地区降水地区分布差异比A地大。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2)判断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 多雨山地迎风坡;少雨山地背风坡。 (3)年等降水量线的弯曲状况 按照“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规律来判断,若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则说明 该地降水少,若向数值低的地方凸出,则说明该地降水多。分析原因时要考 虑地形、海陆位置、洋流、风向、天气系统等要素。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对点训练迁移巩固对点训练迁移巩固 (2020天津和平二模)
9、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 分布示意图,图中水库水面海拔165米。读图,完成12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1.图中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790米 B.915米 C.985米 D.1 050米 2.图中村落因多古桥、古民居、古牌坊等而著名,驴友小王想拍摄村落全 貌,在处应选择的拍摄点是( ) A.处 B.处 C.处 D.处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答案 1. B 2. D 解析 第1题,由图示等高线可知古牌坊海拔在165200米之间,山峰海拔在1 0001 100米之间,两者相对高度约在800935米之间,B正确。第2题,在 处
10、选择的拍摄点应可以看到古桥、古民居、古牌坊等景观。地 地势较低,无法看清村落全貌,A错误。地地处山谷,无法看到古桥,B错误。 地前方有山阻挡无法看到村落,C错误。地地处山脊,视野开阔,可以看 到村落全貌,D正确。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2020福建三明二模)毛乌素沙地的沙粒主要由砒砂岩(俗称“红胶泥”,透水 性差,易板结)和沙子(透气性好,易漏水)组成,科学家们利用砒砂岩与沙复 配成土技术,采用“砒砂岩+沙”模式,形成的复合沙质土壤,其透气性和保水 性都达到了高产作物种植对土壤的要求,不仅固定了沙体的流动,而且对保 水和抑制蒸发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实现了固沙和种植的双赢,让毛乌素
11、 沙漠7万亩(1亩667 m2)沙地变良田,探出了沙漠治理新路。下图为鄂尔多 斯高原气候资料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3.据图判断,鄂尔多斯市的积温可能是( ) A.2 400 B.2 500 C.2 600 D.2 700 4.毛乌素沙地采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治理沙漠能够取得成功,主要 得益于毛乌素沙地( ) A.降水较多 B.积温较高 C.蒸发较弱 D.风力较小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答案 3. B 4. A 解析 第3题,据图中等积温线数值可以判断出,相邻的等积温线相差200 。 鄂尔多斯附近等积温线数值是2
12、600 ,考虑到鄂尔多斯是高原地形,海拔 高,积温低,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和地形,可以判断鄂尔多斯市的积温为2 4002 600 。据图判断,鄂尔多斯市的积温可能是2 500 。B正确。第4 题,根据材料可知,“采用砒砂岩+沙模式,形成的复合沙质土壤,其透气性 和保水性都达到了高产作物种植对土壤的要求,不仅固定了沙体的流动,而 且对保水和抑制蒸发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实现了固沙和种植的双赢”, 毛乌素沙地的治理一方面得益于技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毛乌素沙地降 水较多,图中该地区年降水量在300400 mm左右,年降水量较大,故该技术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毛乌素
13、沙地降水较多,A正确。“砒砂岩+沙”模式 和积温较高无关,B错误。“砒砂岩+沙”模式对保水和抑制蒸发起到了意想 不到的作用,毛乌素沙地蒸发较强、风力较大,C、D错误。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典型例题剖析指导典型例题剖析指导 考点二考点二 区域地图区域地图 (2020山东卷)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 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 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 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 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1)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 A.安庆池州 B.合肥巢湖 C.亳州阜阳 D.芜湖铜陵 (2)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 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 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 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 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试题情景 试题以我国区域地图为载体,以安徽省同城化为背景材料,考查 区域交通流向情况及区域协调发展。 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对区域同城化及交通流向的考查,使学生认知安 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
15、及与邻近区域的协调发展。 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第(1)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抓住同城化、协调发展的含 义。 第(2)题,主要考查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关键在于抓住合肥、南京与滁州 的关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 第(1)题,相邻且互为首位客运流向的城市关系紧密,适宜推进同城化。合 肥与巢湖相邻且互为首位客运流向的城市,且合肥为一级枢纽城市,其他城 市组合绝大部分为单向首位客运流向城市,由此可判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 的城市是合肥巢湖,B正确。第(2)题,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周边的辐射 带动作用强,因此邻近的滁州发往南京的客流量大
16、。滁州与合肥同属安徽 省,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所以虽然合肥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 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C正确。 答案(1)B (2)C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知识整合技能提升知识整合技能提升 1.区域图的通用判读技巧 某区域图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第一步,看图名:读图名,明确区域的名称,可推知该图示反映的区域位置。 第二步,看定位信息:提取图中的经纬度或地名等相关信息,对图示区域进 行准确区域定位。 第三步,看图例:明确图例类型及特点,并把握住不同图例在图中的分布状 况。 第四步,看地物分布:图中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及组合可以反映图示区域的 地理
17、环境特征。 第五步,看特殊对象:特别关注图中与图示主题相关的地物的分布,总结其 分布特征,并结合题目要求联系相关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2.常考类型突破 (1)宏观区域地图的判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判断区域位置:抓住图中的地名、经纬度等相关信息,定位区域的经纬度 位置、海陆位置或相对位置。 明确图例类型及分布:抓住图例类型,看其在图中分布规律,归纳其分布 特点。 判断区域自然环境特点:主要依据地理位置,推论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及 特点,并结合图中地物分布总结区域的地形、水文、生物等自然特征。 分析区域环境的影响:联系材料及问题要求,推论区域各环境要素
18、之间的 关系,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影响。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2)微观区域地图的判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确定区域范围与位置:微观区域图中区域范围相对较小,对其位置分析应 特别关注相对位置的判定。 抓住自然要素的分布状况:主要依据区域的河湖、山脉、地形、植被等 的分布状况,推知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抓住人文要素的分布状况:主要依据区域的道路、农田、城镇等的分布 状况,推知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分析区域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尤其注意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环境 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对点训练迁移巩固对点训练迁移巩固 (2020山东烟台模
19、拟)明太鱼是一种冷水性深水鱼,主要分布在日本海、鄂 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等海域。明太鱼晾晒成鱼干需天然冷冻,冻结又融化的 次数越多肉质越有弹力,口感越好,价格越高。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最佳 晾晒时期。延边人擅长加工明太鱼,从国外进口冷冻鲜明太鱼,经加工处理 后再转销至朝鲜、韩国和日本。现在延边已成为东北亚明太鱼加工规模 最大的地区。下图示意明太鱼进口、加工及销售路线。据此完成12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1.日本海西南部成为明太鱼主要分布区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径流 C.寒流 D.盐度 2.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比,延边晾晒优质明太鱼干的有利条
20、件有( ) 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快 临近渔场,运输费用低 昼夜温差大,冻融 次数多 季风影响小,阴雨天气少 A.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答案 1. C 2. B 解析 第1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明太鱼是一种冷水性深水鱼,主要分布在日 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等海域。日本海西南部并不是纬度最高地区, 因此纬度不是影响明太鱼分布的主导因素,A错误。从图文信息分析,日本 海西南部并没有大量的地表径流注入,因此径流不是影响明太鱼分布的主 导因素,B错误。日本海西南部有寒流流经,海水水温低,适合明太鱼冷水性 生活习性,C正确。海水盐度不是影响明太鱼分布的主导因素,D错误。第2
21、题,延边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比纬度更低,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晾晒期气温 更高,蒸发快,正确;结合图可知,延边与俄罗斯远东相比,距明太鱼渔场更 远,错误;延边比俄罗斯远东地区纬度更低,昼夜温差更大,冻融次数多,而 俄罗斯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昼夜气温大多低于0 ,无法反复冻融,正确。 延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大,错误。正确,B正确。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2020浙江杭州一模)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19952025年(预测)经济重心变 化示意图,图中箭头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据此完成34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3.19952025年,长三角城市群( ) 经济重心总体
22、西移 到2025年,经济格局东强西弱 经济重心持续南移 到2025年,经济格局南强北弱 A. B. C. D. 4.已投入使用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能够( ) A.缓解北京的缺水问题 B.改善调入区湿地生态 C.减轻调出区地面沉降 D.减少调出区泥沙淤积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答案 3. A 4. B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长江三角洲经济重心,2025年的位置位于1995年的 西稍偏南位置,故总体西移,正确;从总体情况看,即便2025年经济重心西 移了,重心位置依然位于几何中心的偏东位置,故经济格局东强西弱,正 确,故选A;19952005,长江三角洲经济重心南移,20052025年,
23、长江三角 洲经济重心向西北移动,错误。第4题,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是调水到黄 淮海平原的东部和胶东地区,对北京影响较小,A错误。使调入地区水资源 量增加,有效改善其湿地生态,B正确。使调出地区水资源总量减少,不利于 地下水的回灌,不能减轻调出区地面沉降,C错误。调出区河流径流量减少, 流速趋缓,泥沙淤积变多,D错误。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典型例题剖析指导典型例题剖析指导 考点三考点三 地理统计图、表地理统计图、表 (2019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
24、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 A.1015千米 B.1520千米 C.2025千米 D.2530千米 (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地下水位上升 地表气温升高 生物多样性增加 地表径流增 多 A.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试题情景 试题以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路面比例变化图为载体,考查地理 统计图的判读,以及不透水路面的增加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学科素养 地理实践力:通过对不透水路面比例变化最大区域的考查,使学 生学会常见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人地协调观:通过对不透水路面的增加对地表环境的考查,使学生理
25、解在城 市建设过程中,需尽量减少人类对地表环境的干扰,培养了学生的人地协调 观。 综合思维:不透水路面的建设,会导致其他地表环境的改变,要求学生能从 地表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其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第(1)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通过获取图中信息,找出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 最大的区域。关键在于抓住不同年份折线间距离的变化。 第(2)题,主要考查城市不透水面的增加带来的影响。应从水量平衡原理、 下垫面性质变化等方面分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 第(1)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
26、点四 第(2)题,根据水量平衡原理:降水量=蒸发(腾)量+地表径流量+下渗量(地下 径流量)。当不透水面增加时,下渗量会减少,因此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下 水位下降。由于不透水面增加,地表被硬化路面覆盖,因此蒸发量减少,故 地表径流量增加。相比于裸露泥土地面,不透水面比热容小,吸热放热的速 度快,因此不透水面增加,气温会升高。不透水面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 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 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1)B (2)C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知识整合技能提升知识整合技能提升 1.坐标统计图的判读(以平面直角坐标图
27、为例) 平面直角坐标图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1)看坐标:看纵横坐标表示的地理要素,注意坐标轴上的数据单位,有时反 映绝对量,有时反映百分比,有时则反映变化量。 (2)看变化 观察图中纵坐标反映的地理要素随横坐标的时空变化关系(数量、强弱、 增减等),关注低值点、高值点、转折点、相交点以及设定的标准值点等。 观察图中地理事物的数值特点,如曲线的陡直变化、柱状的高低变化、 不同事物之间的比例结构等。 (3)看关系:观察图中不同地理要素间的数据差异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4)析原因:根据纵横坐标之间的关系,或几个数据之间的增减关系;分析其 中的地理过程及主要原因。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8、 考点四 2.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1)看图例,读数据。结合图例,对应结构图中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尤其 要注意图中数值是绝对值还是百分比,图示柱状(扇形)体中各个构成项目 的含义。 (2)看数值,定范围。观察不同地理事物的数值大小、比例高低,特别注意 每种地理事物的范围(即归纳出各地理事物的构成特点)。 (3)看变化,找联系。对比观察柱状、扇状、曲线等数据载体的变化特征, 分析相互之间的联系,应主要把握: 地理数据随坐标的变化特征。 不同图示地理事物的变化特征。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3.地理统计表的判读 项 目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 1
29、08 m3 778.5 914.3 283.4 1 799.4 耕地面积 104hm2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1)看地理要素 纵横向观察表格中体现了哪些地理要素,思考这些地理要素有哪些相关性。 (2)析表中数据 定量分析:观察出地理事象的强弱、多少、大小等变化,并进行计算,定 量认识地理要素的相关特点。 定性分析:分析表格统计资料所反映出的主要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3)纵横向对比 判断主要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的趋向及特点。 对比不同地理事象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变化,进而分析原因。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对点训练迁移巩固
30、对点训练迁移巩固 (2020江苏徐州三模)下表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监测站实测流量统计表。 下图为黄河部分干流水文监测站和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2 题。 水文监测站 上 游 中 游 兰州 头道拐 龙门 潼关 花园口 控制流域面积 104hm2 22.26 36.79 49.76 68.22 73.00 年径 流量 108 m3 多 年 平 均 (19502015) 309.2 215.0 258.1 335.5 373.0 2017年 255.5 127.9 146.7 197.7 193.5 2018年 441.8 324.9 341.6 414.6 448.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1、 考点四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1.下列水文监测站中,年输沙量最大的是( ) A.头道拐 B.龙门 C.潼关 D.花园口 2.导致2018年黄河干流年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水北调输水量大 B.节水农业发展迅速 C.植被覆盖率提高快 D.流域年降水量增加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答案 1. C 2. D 解析 第1题,年输沙量是一年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称为年输沙量。 头道拐位于黄河上游,此河段水土流失不严重,年输沙量小,A错误。龙门下 游还有汾河、渭河带入泥沙,因此也不是年输沙量最大的,B错误。龙门至 潼关之间流域面积大幅增加,有汾河、渭河汇入,且黄河中游河
32、段水土流失 严重,年输沙量最大,C正确。花园口上游有三门峡、小浪底拦水拦沙,年输 沙量比潼关少很多,D错误。第2题,2018年上中游年径流量均大量增加,干 流径流量增加。南水北调不涉及黄河水,A错误。节水农业发展迅速不会 导致干流径流量大量增加,B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快会增加下渗,拦截地 表水,C错误。气候异常,流域年降水量增加可能导致此年份降水异常增 加,D正确。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典型例题剖析指导典型例题剖析指导 考点四考点四 地理示意图地理示意图( (景观图景观图) ) (2020浙江卷)2020年5月以来,许多城市鼓励发展地摊经济。规范化管理下 的地摊经济让生活“烟火气”
33、更加浓郁。下图为某城市局部空间结构示意 图。完成下列要求。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1)图中四地最适合发展夜市地摊经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发展地摊经济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生产效率 B.增加就业岗位 C.优化城市布局 D.改善城市交通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试题情景 试题以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为载体,以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为背 景材料,考查地摊经济的区位选择,发展地摊经济的意义。 学科素养 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综合思维:将地摊经济与城市空间结构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理论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路引导 第一
34、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第(1)题,主要考查地摊经济的区位选择。关键在于抓住地摊经济的特征进 行分析。 第(2)题,主要考查发展地摊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 第(1)题,夜市地摊方便、实惠但规模小,主要消费者是城市普通居民、工 薪阶层,从图中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和四地位置分析,可知甲位于郊外,乙地 地处景区边缘,丙地位于居民区内部,丁地地处铁路沿线,甲、乙、丁远离 居民区,不方便居民消费,顾客较少而导致经济效益差。丙地位于居民区内 部,距离市场近,最适宜布局。第(2)题,发展地摊经济主要是为了应对2020 年疫情造成的停工、停产而提
35、出来发展的一种商业活动模式。疫情过后, 部分劳动力待业,收入下降,通过地摊经济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 对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城市布局影响不大,摆地摊占用交通道路还会对城 市交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答案 (1)C (2)B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知识整合技能提升知识整合技能提升 1.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1)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读图名:图名可以反映出图示是何种地理原理,上图中的图示主题为岩石圈 物质循环原理。 析图素:分析图中的箭头、素描、数码或框图等构图要素可以把握该地理 原理的主干内容。 析原理:充分挖掘图
36、中各种信息,理解地理原理的实质内涵,并用其来解答 实际地理问题。 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或曲线变化、空间变化、阶段划分等要素,描述 变化特点,分析变化规律。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2)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 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示意图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a.确定关联图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关联内容。 b.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图框的纵横联系获取信息。 c.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d.分析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形关联等。 e.牢牢抓住图中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 关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2.地理景
37、观图的判读 (1)自然景观图的判读 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明确图示主体:图名中指明了图中的主体地理事物,上图示意主体是爬升 沙丘。 判断景观形态:主要是观察分析图示主体的形态特征。图中的沙丘临河 一侧坡度较缓。 分析景观结构:主要是把握主体事物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图 中沙丘位于河流宽谷中,后面背景为高大的山丘,河面宽阔,水流较为平缓。 分析景观特征:抓住图中的位置信息、形态特征以及主配景的组合特点 分析景观特征。图中爬升沙丘的物质来源于河流的沉积物且与河谷风向 密切相关,是风力搬运堆积的结果。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2)人文景观图的判
38、读 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图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依据图名确定人文景观类型:人文景观类型多样,包括聚落景观、建筑景 观、人类活动景观、交通设施景观等,上图中显示的是交通设施景观。 分析景观主体特点:着眼图中主体要素,抓住图示主体的呈现特色。上图 中的主体是高铁线路,该段线路在平原地区以高架桥的形式延伸,线路平直。 (3)判断景观形成因素:人文景观反映人文活动的特色及经济、文化发展状 况,因此由景观特点可以推知影响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或推断景观与周围 环境的地理联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对点训练迁移巩固对点训练迁移巩固 (2020山东济宁二模)我国传统拱桥在形态上有明显的
39、地域差异,图1为陡拱 桥,桥洞高、桥面坡度大;图2为直拱桥,散肩大拱、桥面相对平坦。据此完 成12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1.影响传统陡拱桥与直拱桥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河谷宽度 B.河流水量 C.人口密度 D.交通方式 2.我国传统陡拱桥分布密集区最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长三角地区 D.珠三角地区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答案 1. D 2. C 解析 第1题,题中信息“我国传统”,我国传统交通运输方式为南船北马(南 方河网密布,水运便利,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陆运便利),陡拱桥为了适应内河 航运,桥洞高,利于船只通行,桥面上大多数为步行
40、通道;而直拱桥主要是为 了沟通河流两岸,便于车马在桥面通行。而河流宽度、河流水量、人口密 度与拱桥形态关系较小。D正确。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陡拱桥以便 于船只通行为主要目的,长三角地区发展历史悠久,历史时期经济发达,河 网密布,内河航运繁忙,所以,陡拱桥分布较多。四地中,四川盆地、华北平 原河网较稀疏,珠三角地区历史上人口稀少、交通需求较低。C正确。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2020北京西城二模)转场是一种随季节变化、不断将牲畜赶往草料丰富 地区的循环轮牧方式。每年3月,生活在新疆阿尔泰山脚下的哈萨克青壮 年牧民,都会赶着成群的牲畜,从冬季牧场定居点转场到春季牧场。下图为 阿尔
41、泰山山地季节牧场分布。据此完成34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3.据图可知( ) A.春季牧场在山前地带,有大面积针叶林分布 B.夏季牧场,海拔最高,但易受洪涝灾害影响 C.秋季在谷地放牧时,大量种植过冬所需草料 D.冬季牧场位于半山区,山地南坡,温暖避风 4.3月转场前,村干部会到定居点清点转场牛羊数量,并按规定数量发放转 场证。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防止牛羊在路上丢失 B.控制春季草场载畜量 C.计算转场携带牧草数量 D.确定参与转场牧民人数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答案 3. D 4. B 解析 第3题,春季牧场在山前地带,有大面积草场分布,没有针叶林分布,A 错误。夏季牧场,海拔最高,山顶水量小,洪涝灾害影响小,B错误。秋季气 温降低,不会再种植牧草,C错误。冬季牧场位于半山腰,山地南坡,温暖避 风,D正确。第4题,3月转场前,应该是到春季牧场放牧。村干部会到定居点 清点转场牛羊数量,并按规定数量发放转场证,目的是控制春季草场载畜量, 禁止过度放牧,破坏草场,B正确。牛羊在路上丢失在所难免,A错误。到春 季草场放牧,沿途有牧草,不会花较大精力计算转场携带牧草数量,C错误。 参与转场牧民人数对牧场破坏、影响较小,统计意义不大,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