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整合(二)中国近现代史.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942570 上传时间:2020-12-11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2.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整合(二)中国近现代史.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整合(二)中国近现代史.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整合(二)中国近现代史.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整合(二)中国近现代史.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整合(二)中国近现代史.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经 济 生 活 板块整合(二) 2021 历历 史史 专题贯通专题贯通 一、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 1.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经历了蚕食边疆、间接控制到全面侵略的过程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外国势力开始侵入东南沿海一带;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遍布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内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列强通过清政府间接控制了中国;日本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东部大部分地 区,直接实行殖民统治。 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经历了由单阶级独斗、多阶级联合到全民族抗争 的过程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最初表现为某一阶级独自进行的反抗,如农民阶 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

2、革 命;后来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如五四运动是城市工人、市民、小资 产阶级的联合斗争;最后是抗日战争,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全民族抗战。 3.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 立后,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参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在土地革命时期探 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伟大胜利。 二、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1.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 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

3、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等。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的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2.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 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民族工业萧条。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 本主义获益最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在西方列强入侵的背景下,中国旧的生产方式崩溃,近代工商业开始出现, 同时新的

4、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开始在这块古老的大地产生,与跌宕起伏 的政治风云一起改变着中国传统农耕经济下的社会生活。尽管近代中国 社会生活的变迁先后有别、均衡不一、新旧并存、中西合璧,带有浓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但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近代社会 的文明与进步。 三、近现代中国思想的交融嬗变 1.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开明地主阶级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萌发了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变革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

5、上了历史舞台。维新派提出“维新变 法”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提出了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是20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 进的旗帜,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 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 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经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毛泽东思想逐步形 成、成熟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历经酝酿、提出、成熟并最终成为党的指导 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 近平新时

6、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 小平理论。 四、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大革命” 期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严重践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律制度 走向健全,民主制度重建并日益完善。 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两制”构想的创设,为实现祖国的完 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丰富和实践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3.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第一次建交热潮,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与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 处

7、五项原则,彰显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中 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并 开展新型区域合作。 4.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1)19491956年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时期,可分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阶段 (19491952年)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953 1956年)。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 (2)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时期。主

8、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八大、 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 调整的“八字”方针、1971年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 整顿等。 (3)1978年至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决策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等。 5.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技教育发展,中国的科技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 改革开放以来有了迅猛的发展,在某些领域达到国际先

9、进水平。 文学艺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具有阶段性、多样性、 人民性的鲜明特点;教育发展经历了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到新时期教育的复 兴,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教兴国”战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 对应训练 1.(2020山东菏泽一模)“于是本来潜心于骈四俪六之文的人们也渐渐张目 四顾,为种种新学与时论所吸引了。这个变化造就了一批近代知识分 子的雏形吸引着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这种 现象( ) A.说明鸦片战争促使传统儒学思想不断瓦解 B.体现了甲午战争后部分国人的觉醒 C.反映出洋务派企图以新工具来守护旧理论 D.说明新文化运动推动新思潮的发展 答案

10、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许多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西学的优势而投身学 习,也“吸引着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这说明该历史 事件对国人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甲午中日战争是西化的日本打败了 传统的中国,这使中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试图通过维新变法寻求中华民 族的出路,故选B项。 2.(2020北京海淀期末)下面是清末竹枝词沪江商业市景词,其内容反 映了( ) A.都市女性已经基本职业化 B.近代工业的生产组织方式 C.近代生活方式已丰富多彩 D.工人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 缫丝厂 厂开十亩大围场,丝茧成包数万藏。 招得女工千百辈,朝收暮放管声扬。 织布厂 厂房高竖大烟囱,递转机关

11、大小同。 亦有女工千百辈,职司分任各西东。 答案 B 解析 “招得女工千百辈,朝收暮放管声扬”,表明女性进入工厂做工,工厂是 近代工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故选B项;进入工厂做工的女性只是少数,没有基 本职业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丰富多彩的近代生活方式和工人生活状 况得到改善,排除C、D两项。 3.(2020山东潍坊一模)1979年,国家对农副产品收购牌价提高了21.19%,全 国征购粮食基数减少到700亿斤,减少了55亿斤,并且规定水稻地区口粮不 足400斤、杂粮地区口粮不足300斤的一律免购。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 A.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B.大力推行包产到户 C.给予农民政策优惠 D.积极应

12、对农业困境 答案 C 解析 农业生产责任制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材料体现了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农民优惠,促进农业生产的 发展,故选C项;材料中“农副产品”是第一产业,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未直 接涉及,故排除;材料中未提到农业困境,排除D项。 中外关联中外关联 一、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方文明的不同走向 项目 西方 中国 特点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中国近代化孕育和起步 政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扩展和完善;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 展;出现全球范围的海外扩张 由独立自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国家,人民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清政府也适当调

13、整了统治政策 项目 西方 中国 经济 人类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 业文明时代到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基本形成 小农经济由非常稳固到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但在这一时期仍根深蒂固;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 文化 科技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文学艺术出现批判现实主义 思潮;进化论使人类思想发生 飞跃 “西学东渐”,传统思想受到冲击;西方生活方 式传入中国,社会生活开始近代化 社会 近代社会秩序逐步确立;商品 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法治取代 人治;公民取代臣民 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变; 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法治思想、公 民意识逐渐增强等 二、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近代化起步

14、的差异 项目 西方近代化 中国近代化 发展 进程 西方近代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 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 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还是推动了西方近代 化的进程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 加快了西方近代化的进程 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 专制制度的阻碍,没有独立 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 突出鸦片战争后的近代 化进程受制于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社会性质,进程曲折 缓慢 项目 西方近代化 中国近代化 领导 力量 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 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 后来是工业资本家、垄 断资本家推动近代化 开始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 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

15、 正掌握领导权 资金 来源 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在本国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的 压迫下,资金严重不足 三、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1)“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控 制,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发展良机,民族工业蓬勃发展,呈现出“短暂的春天”。 (2)突出特征 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 的工业体系。 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 然超过本国资本。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

16、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使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 (3)进步作用 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培养了大批技术员工,提高了全民的科学文化素 质。 使生产走向集中,以前许多分散的集体开始联合,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工人阶级团结的加强、革命的发动,都有重要作用。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使中国的阶级结构、 阶级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企业内迁: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为了使企业免遭 日本的掠夺,历尽艰险将企业迁往内地,并尽快

17、恢复生产,对大后方经济发 展以及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或被日本毁灭,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军 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 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实施战时体制,强化经济的全面统 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到 1941年底,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的经济掠夺: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 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之后,美国大量对华进行商品输出,排挤了 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为“新二十一条”。 官僚资本膨胀: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的

18、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四、冷战局势的发展演变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 阶段 新中国外交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19491955年) 苏联支持、援助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 家遏制中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 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接受苏联的经济技术 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美苏争霸、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至60年代中 期) 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美关系继续对立。中 国在外交上,既反苏也反美,“两个拳头打人” 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20世纪60年 代中期至70年代末) 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中美 关系走向正常化 阶段 新中国外交 美苏

19、争霸中,美攻苏守(20世纪80年代至 1991年) 中苏关系走向缓和,中美建交后不和谐 的音符时常出现。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 策,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1991年后至今) 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对外开 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对应训练 1.(2020山东日照一模)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清政府仍不承认这场冲突是 一场“战争”,而更倾向于是一场“边衅”:官方文书中也把英国人看作“丑 类”“匪类”“强盗”“贼寇”“叛贼”。这表明清政府( ) A.认识不到近代战争的残酷 B.对殖民者的本质认识不清 C.观念严重滞后于世界发展 D.无力应对国家安全的危机 答案

20、C 解析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对这场战争的认识还是存在误区,说 明清政府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观念,不能正确认知中英间的关系,观念严重 滞后于世界发展,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国际关系的认知,不是对 战争本身的认识,排除A项;B、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命题点四 2.1944年,日本在上海限令各厂捐献铜铁,强令执行致使日商和华商工厂损 失了许多设备,作为废铁献给了日本政府。日本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 A.摧毁沦陷区的经济命脉 B.中断中日两国的经济来往 C.加快启动战时管理体制 D.应对日益恶化的战争局势 答案 D 解析 根据“1944年,日本在上

21、海限令各厂捐献铜铁”,并结合当时抗战进入 反攻阶段可知,日本为了应对日益恶化的战争局势,采取了“强令执行”等非 常措施,故选D项;摧毁沦陷区的经济命脉对日本侵华不利,不是其主要目的, 排除A项;抗战时期中日两国之间没有正常的经济来往,排除B项;日本在侵 华初期就已经启动了战时管理体制,排除C项。 3.(2020贵州贵阳一模)时事政治漫画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漫 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是( ) A.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B.美国放弃敌视中国政策 C.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中国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答案 D 解析 中美关系从20世纪60年代的互相敌对到20世纪70年代的握手言和, 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国家国 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故选D项;20世纪60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不是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排除A项;美国对华政策根本出发 点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到目前并没有放弃过敌视中国的政策,排除B项;中美 关系走向正常化属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变化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排除 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整合(二)中国近现代史.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