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2021 届高三总复习语文每日拔高练届高三总复习语文每日拔高练 第第 1212 练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彧少好学, 颇涉经史。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 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申牒请戟。 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 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 敬惮。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于时刺史多 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
2、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 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 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 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 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 若令刺举,所损殊大。”上善之,干子竟免。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 “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 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 遽下。
3、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 素未有以中之。彧尝得博陵李文博所撰治道集十卷,蜀王秀遣人求之。彧送 之于秀,秀复赐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 配戍怀远镇。行达高阳,有诏征还。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 计事。彧为使所逼,初不知谅反,将入城而谅反形已露。彧度不得免,遂诈中恶 不食,自称危笃。谅怒,囚之。及谅败,杨素奏彧心怀两端,以候事变,迹虽不 反,心实同逆,坐徙敦煌。杨素卒后,有诏征还京师,卒于道。 (节选自隋书柳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
4、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 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B.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 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C.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 岂容外门既设/内閣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D.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 岂容外门既设/内閣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母亲的丧事,也称“母艰”。古时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必 须辞官回到祖籍,
5、为父母守孝。 B.申牒,“牒”是造纸术发明以前的竹书或木书,也指文书或证件,是中国古代 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文中指用公文向上呈报。 C.上柱国,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战国时楚、赵置,位令尹、相国下, 甚尊。唐朝时为武官职位中的最高级。 D.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项 脊轩志中祖母“持一象笏至”中的“笏”与文中的“笏”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彧少时好学,为人所敬。柳彧年少时喜欢学习,读了很多经史典籍;高祖登 基后,柳彧多次升迁;在朝廷上为官员所敬畏,皇上也赞许他刚直。 B.柳彧忠诚耿直,切中
6、时弊。当时刺史一职多由武官担任,大都不称职,柳彧举 汉光武帝的例子向皇上进言,并陈述武官治理百姓的弊端,皇上认为他说得对。 C.柳彧端庄严肃,不畏强权。柳彧奉命查办杨素的罪行,杨素倚仗自己声势显赫, 坐在柳彧的座位上,柳彧端笏整容,使杨素匆忙地离开座位。 D.柳彧遭人嫉妒,屡被诬陷。柳彧曾赠送治道集给蜀王,后被杨素诬陷为行 贿;汉王谋反,柳彧装病被囚,事情平息后仍被杨素诬陷参与谋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 此。 译文:_ (2)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 译文:_ 5.柳彧为什么认为上
7、柱国和干子不适合担任杞州刺史一职?请简要说明。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一、答案:1.A;2.C;3.D 4.(1)因为柳彧的家境贫困,皇上命令有关部门为他修建住宅。而且说:“柳彧 是一个正直的人,是国家的珍宝。”他就是这样被皇上看重的。 (2)柳彧靠着几案坐下,让杨素站在厅堂上,查问诉状所陈之事。杨素因此(对 柳彧)怀恨在心。 5.和干子年近八十,年老力衰。和干子在赵州任职时办事糊涂,政事由小人 把控,行贿受贿之事公然进行。和干子擅长用兵打仗,但并不懂治理百姓和掌 管政务。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仆射之子更不异居”意为作为仆射的 儿子又没有与父亲分开居住,句意完整,“异居
8、”是“分开居住”的意思,其间 不可断开,故可排除 B、D 两项。分析可知,“外门既设”指的是左仆射高颎已经 在门外陈列戟槊的事实,“内閤又施”则指其子高弘德“申牒请戟”一事,二者 对举;“事竟不行”意为这件事最终没有办成,“事”指“申牒请戟”一事,作 “竟不行”的主语,其间不可断开,可排除 C 项。故选 A。 2.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 项, “唐朝时为武官职 位中的最高级”错。唐朝时“上柱国”已非实职,仅仅是一种荣耀,只作为武官 勋爵中的最高级。 3.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 项,“嫉妒”错,根据文 意,杨素是在柳彧查办他时不徇私而对他怀恨
9、在心,并非“嫉妒”;且“行贿” 概括不准确,文中说的是“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交通”即勾结,“行贿” 是单方面的,而“交通”则需双方参与。 5.根据题干表述回到原文可以找到对应信息“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 史,其人年垂八十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治民莅职,非其所解”,从中可 以看出,柳彧从年龄、以往政绩、个人才干三方面说明和干子不适合担任杞州刺 史一职,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柳彧字幼文,是河东解县人。他的父亲柳仲礼,是南朝梁的将领,战败后归 附北周,回到家乡。柳彧年少时喜欢学习,读了许多经史典籍。高祖接受禅让登 基,柳彧多次升迁后官至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又被起
10、用为 屯田侍郎,他坚决推辞不被皇上允许。当时有制度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门外 都可以陈列戟槊。左仆射高颎的儿子高弘德被封为应国公,向上呈报公文申请陈 列戟槊。柳彧裁决说:“作为仆射的儿子又没有与父亲分开居住,父亲的戟槊已 经陈列在门外。位尊者有使位卑者屈服的道理,儿子有不冲撞父亲的礼节,怎么 能容许外门已经陈列戟槊,内门又要加设呢!这件事最终没有办成,高颎听说后 (对柳彧)赞叹佩服。柳彧后来升任治书待御史,在朝廷上神情严肃,很是被朝 廷百官敬畏。皇上赞许他刚直,对柳彧说:“大丈夫应当在世上树立名声,不能 只是随众附和。”当时刺史一职多由武将担任,大都不称职。柳彧上书说:“当 今天下太平,四海安
11、宁,治理百姓,应该任用那些有才能的人。曾经汉光武帝是 一代明君,(他)出身于平民,完全了解时局的利弊,和二十八位将领一起,披 荆斩棘,平定天下,等到功成之后,没有让他们担任什么职务。我看到诏书上任 命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这个人年近八十,年老力衰。先前和干子担任赵州 刺史,对自己担任的工作很糊涂,政事都由一群小人处理,行贿受贿之事公然进 行。和干子骑马射箭用兵打仗,是他所擅长的,治理百姓掌管政务,并不是他所 懂得的。陛下希望天下安定太平,日日夜夜都不忘记,如果说要优待老人、尊崇 年长者,自然可以赏赐他们丰厚的钱物,如果让他们去担任刺史,带来的损害将 会很大。”皇上认为他说得对,和干子最终被免
12、官。因为柳彧的家境贫困,皇上 命令有关部门为他修建住宅。而且说:“柳彧是一个正直的人,是国家的珍宝。” 他就是这样被皇上看重的。 右仆射杨素掌握政权、地位显达尊贵,百官都很畏惧,没有人敢违逆他。杨 素曾经因为犯了小罪,被皇上下令交由御史台查办。杨素依仗自己地位显贵,坐 在柳彧的座位上。柳彧从外面进来,看见杨素这样,就在台阶下端正地拿着笏板 神情严肃地对杨素说:“我奉旨来查办你的罪行。”杨素匆忙离开座位。柳彧靠 着几案坐下,让杨素站在厅堂上,查问诉状所陈之事。杨素因此(对柳彧)怀恨 在心。当得博陵李文博所撰写的治道集十卷,蜀王杨秀派人向柳彧讨要。柳 彧就将此书送给了杨秀,杨秀又赏赐给柳彧十个奴婢
13、。等到杨秀获罪,杨素就以 宫廷近臣勾结诸侯的罪名上表弹劾柳彧,柳彧被除去名籍降为平民,发配戍守怀 远镇。柳彧走到高阳时,皇上下诏召他回朝。他走到晋阳,正碰上汉王杨谅谋反, 杨谅派使者火速征召柳彧,打算和柳彧谋划此事。柳彧被杨谅的使者逼迫,起初 不知道杨谅谋反,快要进城的时候杨谅谋反的迹象已经显露。柳彧揣度自己无法 脱身,就假装自己得了病不能进食,自称病危。杨谅发怒,把他关了起来。等到 杨谅兵败,杨素上奏说柳彧心中游移于两者之间,来观察形势的变化,行动上虽 然没有谋反,内心实际是赞成叛乱的,柳彧因此获罪被流放到敦煌。杨素死后, 朝廷下诏征召柳彧返回京城,在路上去世。 重难点剖析重难点剖析 古文化
14、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 历史变迁等。可以说,一篇文言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 和历史形成的惯例。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 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 近年来,高考对文史知识的考查渐渐增多,单独命题屡有出现,常见的考查 角度主要有:古代政府机构;官职的升迁;古代的礼法习俗;古代的时 间与地理方位;古人的称谓;文学典故与常识。 1.调动积累,认定错项 古代文化知识点多面广,涉及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天文地理、宗法礼 俗、历法刑法、音乐典籍等,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门别类地积累记忆。答题时, 要调动平时所学知识,特别是课本中出现的知识,以便触类旁通。 2.利用语境,巧妙排除 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内涵比词典中的解释更丰富,故需结合语境才 能具体理解。 3.剖析语素,分析结构 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注意词语的婉辞、比喻 义、引申义等。 4.遇生判对,灵活运用 因为高考题考查的大多是常见的传统文化现象,所以一般不会把冷僻的专有 名词作为应选答案的设置,如果出现较生疏的古代文化知识,一般把它作为正确 选项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