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方老师 文档编号:96119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9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9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9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9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4,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但一颗爱国忧民的心始终不悔,常常“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的晚年生活更是凄凉,但他想的,不是个人的苦难,而是天下苍生,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唐朝著名的诗圣“杜甫”。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悟这位诗人的情怀。,(重点),(难点),感知诗歌内容,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 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杜甫(712770),汉族, 河南巩县(今巩义)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

2、表作有“三吏”(新安 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 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公元760年,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边盖了一座茅屋,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苦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诗人百感交集。诗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天下寒士的疾苦,不禁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善良宏愿,于是写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歌,歌,能唱的诗,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

3、式采用五言、 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杜甫政治上不得志是一种不幸,但杜甫悲惨境遇的根源是他生活的潦倒,他后半生最大的敌人竟然是饥饿。 到长安不久,父亲去世,杜甫失去了经济来源,很快生活就陷于困窘。他曾采草药出售以糊口,曾经去买救济灾民而低价出售的粮食。但这些都救不了穷,十来天没米下锅的情形也不少见,他不得不奔走于豪门和亲友之间,乞求一点援助。,关于杜甫,这种生活状态,杜甫在长安坚持了10年。安史之乱时,“饿”依然是杜甫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流离失所的岁月里,他拾过橡栗、挖过野芋,辗转挣扎到四川时,已

4、经一身是病。在杜甫的诗中,流露出对贫苦民众那么真切的同情哀怜,又何尝不是他本人对饥饿所付代价的描述呢。,三重茅 挂罥 布衾 倚杖 广厦,chng,qn,jun,y,sh,突w( ) 塘o( ) 大b( )天下,兀,坳,庇,(一)通假字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同“现”,出现。 (二)一词多义 1.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被。 忍能对面为盗贼 做。 2.安: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安得广厦千万间 哪里。,3.高:八月秋高风怒号 深。 高者挂罥长林梢 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与“低”相对。 4.自:归来倚杖自叹息 独自。 自经丧乱少睡眠 自从。 5.独: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独自,独个。 非独贤者

5、有是心也 只,仅仅。 6.得:唇焦口燥呼不得 能。 安得广厦千万间 得到。,(三)古今异义 1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季的天空;今义:秋季。 2卷我屋上三重茅 古义:概数,表示多数;今义:表示确数“三”。 (四)词类活用 风雨不动安如山 风雨:名词用作动词,被风吹,被雨淋,(五)特殊句式 1被动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点拨:“为所”在文言文中是一种比较固定的被动句式。在这个特殊句式中,“为”的读音为“wi”。 2省略句 唇焦口燥呼不得。 点拨:省略了主语“我”,应为“(我)唇焦口燥呼不得”。,3倒装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 点拨:定语“千万间”后置,应为“安得千万间广厦”。 (六)本课名句 1俄

6、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导思1.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写作背景,关键词: 忧国忧民,导思2.哪些方面表现了生活的恶劣?,生活坏境,导思3.诗歌是如何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感的?,行文思路,导思4.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主题探究,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

7、)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秋高:秋深。 三重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数。 挂罥(jun):挂,缠绕。 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注释:,八月秋深,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溪边,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积水的地方。,译文:,原文: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忍能:忍心如此。 入竹去:跑进竹林。,注释:,译文:,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如

8、此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唉声叹气。,原文: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俄顷(qng):一会儿。 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乌云密布。 衾(qn):被子。 娇儿恶卧踏里裂: 指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恶卧,睡相不好。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是彻夜、通宵的意思。,注释:,雨脚:雨点。,一会儿风停了,云黑得像墨,秋季的天空乌云密布,天渐渐黑下来。布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一样,孩子

9、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译文:,原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哪里能得到。 庇:遮蔽,保护。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xin):同“现”,出现。,注释:,哪里能得到许多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全都开颜欢笑,(房子)被风吹,被雨淋都不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译文:,1一个“怒”字

10、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了,写出了秋风起势之猛,隐含着作者的愁苦之情。,2.“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本题运用动词连用表达效果分析法。运用这些动词细致传神地写出风吹茅草的情状,再现了秋风破屋的过程,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茅草的动态紧紧地牵着诗人的视线,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心情。,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答案】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凄凉的心境,暗示了一场秋雨即将来临。,4“俄顷风定云墨色长夜沾湿何由彻”这里表达了诗人怎

11、样的思想情感?,【答案】“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也表现了诗人企盼战争早日平息,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心情。这一连串的生动描写,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作者情感分析法。在诗歌或散文阅读中,常常需要学生归纳作者的情感,这里介绍几种常用方法:(1)抓带有明显感情色彩,含有特殊修辞、品质特征等的词句。(2)抓文中的抒情和议论。(3)抓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心理活动描写,这些往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4)抓景物描写。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为写作中常用的手法,抓住了景物描写,也就把握住了作者的情感。(5)抓省略号、引号、问号、

12、感叹号等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有时能表达文字表达不了的意思。,5“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如山!”这几句诗怎样理解?,【答案】这几句诗确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体验中迸发出来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语言铿锵有力,极富气势,显得深沉、激昂、坚决,将诗人的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诗人跳出个人的圈子,推己及人,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6结尾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本题运用作者情感分析法。尾句强烈地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至死不悔的决心。,7全诗的前三节与第四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答案】前三节是写实的叙事,诉说境遇之苦, 情绪含蓄压抑

13、;第四节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奔放。前三节的层层铺叙,为第四节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答案】像杜甫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是不会真的咒骂几个顽童的。但为什么诗人就在诗中这么称呼了呢?这与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第一,挂在高树梢与飘落在低洼积水的地方的茅草已无法取回,有可能取回的又被群童抱去,这不能不令诗人焦虑万分。第二,这茅草对群童来说可能无关痛痒,对诗人来说却事关生计,群童无知的恶作剧,,1【难点探究】杜甫称呼抱茅的群童为“盗贼”,你怎么看?,令诗人痛心。第三,仅仅因为诗人“老无力”就 “公然抱茅入竹去”,这自然在那一瞬间引起诗人的愤慨或感伤。综合上述情况,诗人说一些过激的话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诗人在叙述群童的行为时,只说“抱茅”而不说“抢茅”,这也从侧面表明作者不是真的认为他们就是“盗贼”。,【答案】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 但当我们读完最后一段的时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如果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其它资料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方老师)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