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师评点高三模考作文:民族的记忆力: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 800 字以上的议论文。 三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 午吗? 一位来自佳木斯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子愣愣地问:甲午是个啥?给他解释后,他 说 :现在都兴公历了,连俺屯子里的庄稼人都不看皇历了,谁还弄得清什么甲午! 从上海来京旅游的林小姐说:甲午战争我是晓得的。好像是在初中学过的吧!林则徐这 个海军司令没当好,让日本人打沉了好多条船,不过他禁烟还是有功的。 一位在颐和园 北宫门外卖各种纪念章的中年人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没用。打仗是当兵的 事,做生意就是多赚点少赔点。 人们几乎对此
2、问题都感到意外。 题意剖析题意剖析 这是一道给材料写评议型议论文的作文题。首先要明白三个人各谈了什么内容。第一个 人把甲午只看作是纪年的一个标志。第二个人把甲午战争与鸦片战争混为一谈。第三个人对 甲午印象模糊,认为它不关自己的事。仅仅做到这一步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归纳三个人谈话 的共同点,即这三个人或不知道甲午战争,或印象模糊,反应冷淡。由此结论再作一系列的 思考: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不该忘记甲午战争?该不该忘记邓世昌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民族气 节?该不该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对甲午战争一无所知的青年人,能有历史的责任感、 使命感吗? 优秀作文欣赏优秀作文欣赏 民民族的记忆力族的记忆力 易金仁 三位海
3、军新闻工作者在北京进行了一次关于甲午海战百年大祭的采访,被采访者有三种 反应:一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甲午”;二是记得一点,说是中国被打沉了船是林则徐的海 军司令没当好;三是说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没用。 对此,我已经不再感到“莫名惊诧”了,因为这已不是第一次。那次是看见某些人竟然 连南京大屠杀都不知道。南京大屠杀都可以忘记,这“甲午”算个啥?所以忘却也就顺理成 章了,况且南京大屠杀还在每年 8 月 15 日有部分日本人顽固地通过参拜靖国神社这种方式 来“提醒”我们的国民。 “一个民族的苦难记忆一般不会超过两代。如果一个民族能够三代人记住同一件事,这 个民族就了不起。”如今,“甲午”已过一
4、百年,可以说过去三代了,所以不管邓世昌死得 多么壮烈,都不值得这些人记忆了。好像邓世昌是外国人或是远古之人,与己无关,全然不 记得邓世昌将军是为什么而死的,无论多么惨痛的教训,只消风云一过,统统与己无关,到 处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偶尔被逼着去看一次甲午风云或南京大屠杀,也是像鲁迅 短篇小说药里的看客一样冷漠。不知大家是否意识到,中国人记忆历史与日本人否认历 史一样可耻。 “黑暗不是因为丑恶的强大,而是因为正义的缺席。”我觉得犹太人有一点倒值得中国 人学习,他们唯独不能记忆的是自己民族的屈辱史,他们甚至会吟唱着公元前六世纪祖先沦 为巴比伦奴隶时的歌而潸然泪下。在犹太人的心里,仇人的面孔像自己的伤
5、疤一样清晰。不 要为自己的不长记性辩解了。要知道,宽容邪恶绝不是一种美德,宽容邪恶是绝不会得到半 点感激的。 我认为有必要了解“甲午”前前后后的历史风云,并由此想到当时遭受屈辱的原因,培 养民族气节, 激起振兴中华的志向, 中华民族每个成员都必须有这一点记忆力。 在这经济 “全 球化”已席卷一切的新时代,重提“甲午”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了,然而,对中华民族来说, 这永远是激励,永远是民族精神和历史之创痛。 俄罗斯有句谚语:“谁记得一切,谁就感到沉重。”我宁可感到沉重,也不要轻飘飘地 活着那无异于苟活。只有这沉重感,才能超度我们可能堕落的精神。 看高手怎样写看高手怎样写 审题立意。审题准确,立意高远
6、。拟题为“民族的记忆力”,颇能唤醒世人勿忘 国耻,提高振兴中华的意识。 论述。论据恰当有力:举某些人不知南京大屠杀,与材料中的现象相类比,更让 人震惊;举犹太人的不忘国耻,与材料中的现象相对比,更让人深思。此外,一些引证也用 得很妙。 思想。笔锋犀利,见解深刻,如“像鲁迅短篇小说药里的看客一样冷漠。不 知大家是否意识到,中国人记忆历史与日本人否认历史一样可耻。”“宽容邪恶绝不是一种 美德,宽容邪恶是绝不会得到半点感激的。”“我宁可感到沉重,也不要轻飘飘地活着 那无异于苟活。” 你怎样成为高手你怎样成为高手 审题要审材料主旨。对待不同类型的材料要有不同的把握方式:具体的材料能概 括,抽象的内容能理解,含蓄的内容能破译。本材料中三个人物的回答虽不尽相同,但其实 质一样,都反映了一个触目惊心的问题:当代民众对近代史的无知。这便是材料的主旨。 审题要审论述中心。根据材料主旨,可以在以下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来论述:一 是从民众的角度来看,可以论述每一位中国人都不能不学一点中国近代史,不能忘记丧权辱 国的马关条约;二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可以论述必须重视中国近代史教育,加强青年 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本文就是从第一个角度展开论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