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单元 4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一 教材 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的第三课时。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第三周期元素性质递变的探索,同 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元素周期律的概念,元素周期律所对应的多个变化规律,元素周期 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相关内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 质。在认识了元素周期律以后,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原子结构和性质, 并研究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也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其在周期表中
2、的位置和性 质。科学家依据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对元素性质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为新元素的发现, 以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 本节安排了 “归纳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 , “归 纳掌握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归纳掌握主族金属元素的递变规律” 和“归 纳掌握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递变规律”这几部分内容,是第四章第二节中总结性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主族金 属元素的递变规律以及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递变规律, 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 学生将从归纳和总结、原子结构、同周期主族元素、主族金属元素和主族非金属元素等各 方面的性质
3、特点,感受探究化学元素不同的奇妙特性的方法,由此得到启发:可以通过元 素周期律的特点对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推测出新的化学元素以及元素的性质特点。 教学目 标与核 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学习并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递变规律,从微观上辨析 不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物质分类的基本模型,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相似点,通过 结合理论与实际感知化学学习的魅力,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熟悉原子同周期元素伴随原子序数变化产
4、生的性质的递变规律,熟 练掌握通过原子结构分析元素性质的能力,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的学习和理解,掌握更高效的学习方法,建立 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重点 难点 归纳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掌握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归纳掌握主族 金属元素的递变规律;归纳掌握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我们发现了许多规 律。那么今天,我们将对这些规律进行一个系统的 归纳和整理。 讲授新课 第第二二节节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 一、一、前前 20 号元素原子
5、结构示意图的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 4 种基本模型种基本模型 前 20 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 4 种基本模型 第一种(Z=12): 第二种(310): 第三种(1118): 第四种(1920): 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内 层电子数不变,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除第一周 期外,每一周期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从 1 个增加到 7 个) 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原子 半径逐渐减小。 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最高正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增大,最 高正化合价从+1 到+7(氧、氟例外) 同周期主族元素性
6、质的递变规律 (4)非金属元素的最低负价:随着核电荷数 的增大,从第四主族到第七主族,化合价升高(从 -4 到-1) 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5)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增大, 金属性越来越弱,非金属性越来越强 在第三周期的主族元素中,随着核电荷数依次 增多,金属性逐渐降低,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6)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 性:随着核电荷数增大,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 水化物,碱性越来越弱,酸性越来越强 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元素周期表有多少横行就有多少周期,但 不是有多少列就有多少族 (2)周期是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集合,族是性 质
7、相似的元素集合 (3)族是性质相似的元素集合,所以氦元素排 在了 0 族,而不是A (4)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B,其次是族。 (5)元素种类最少的周期是第一周期,元素种 类最多的周期是第六周期 (6)如果原子序数为 x 的元素是的 A 元素,则 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可能是A元素或B元素 主族金属元素的递变规律 箭头所指的方向:金属性增强、原子半径增 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 主族金属元素的递变规律 (1)同周期元素从右到左金属性增强,同主 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所以金属性:左下角 元素的大于右上角元素的。 (2)同周期元素从右到左原子半径增大,同 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
8、大,所以原子半径: 左下角元素的大于右上角元素的。 (3)同周期元素从右到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水化物的碱性:左下角元素的大于右上角元素 的。 (4)元素周期表中,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Cs, 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Cs,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 化物的碱性最强的是 Cs。 (5) 短周期元素中,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Na, 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Na,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 化物的碱性最强的是 Na。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递变规律 箭头所指的方向:非金属性增强、原子半径 减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
9、强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递变规律 (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 主族元素从下到上非金属性增强,所以非金属性: 右上角元素的大于左下角元素的。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同 主族元素从下到上原子半径减小,所以原子半径: 右上角元素的小于左下角元素的。 (3)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酸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下到上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增强,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水化物的酸性:右上角元素的大于左下角元素 的。 (4) 元素周期表中,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F, 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H,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 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 Cl。 (5) 短周期元素
10、中,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F, 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H,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 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 Cl。 【练习】【练习】1、填空 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 半 径 逐 渐 _ ; 元 素 的 金 属 性 逐 渐 _,非金属性逐渐_。该周期元素 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_(填元素符号,下同);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_;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 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 增强。该周期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碱性最强的是 Na(NaOHMg(OH)2Al
11、(OH)3);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的是 Al(Al(OH)3); 最 高 价 氧 化 物 对 应 的 水 化 物 酸 性 最 强 的 是 Cl(HClO4H2SO4H3PO4) 【练习】【练习】 2. 比较下列各组元素中金属性或非金属性 的强弱 (1)Na、K;(2)B、Al;(3)P、Cl;(4)S、 Cl;(5)O、S (1)Na、K 处于同主族,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 增强,则金属性:NaK,故答案为:金属性 Na K;(2)B、Al 处于同主族,同主族自上而下金 属性增强,则金属性:BAl,故答案为:金属性 BAl;(3)P、Cl 处于同周期,同周期自左而右 非金属性增强,则
12、非金属性:PCl,故答案为: 非金属性 PCl;(4)S、Cl 处于同周期,同周期 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则非金属性:SCl,故 答案为:非金属性 SCl;(5)O、S 处于同一主 族, 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则非金属性: OS,故答案为:非金属性 OS。 【练习】【练习】3.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 各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1)H3PO4和 HNO3 酸性_ (2)KOH 和 Mg(OH)2 碱性_ (3)Al(OH)3和 Ca(OH)2 碱性_ (1)N 和 P 在同一主族,P 在 N 元素的下一周期,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则非
13、金属性 NP,非金属性越强,则对应的最高 价氧化物的水合物的酸性越强,所以:酸性 H3PO4 HNO3,故答案为:H3PO4HNO3; (2)K 位于第四周期第A 族,Mg 位于第三周期 第A 族,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 渐增强,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减弱,金属性越弱,则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 物的碱性越弱,则金属性 KMg,所以碱性 KOH Mg(OH)2,故答案为:KOHMg(OH)2; (3)Ca 位于第四周期第 IIA 族,Al 位于第三周期 IIIA 族,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增强,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 弱,金属性越弱,则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 的碱性越弱,则金属性 CaAl,所以碱性 Al(OH)3 Ca(OH)2,故答案为:Al(OH)3Ca(OH)2。 课堂小结 板书 1. 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2. 主族金属元素的递变规律主族金属元素的递变规律 3. 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递变规律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递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