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高考复习:思辨性材料作文写作指导(附方法指津与写作示例)高考复习:思辨性材料作文写作指导(附方法指津与写作示例) 概述 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 找到题目或材料中的关系,是达成文章思辨性的逻辑基础。 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找到关系就可能多角度地思 考问题,这是实现思辨的重要因素。 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找到关系,才能在表达上实 现思辨。 人和事物是具有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 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 的,这种联系是无
2、处不在的。联系就是关系。 可以这样毫不夸张地说任何题目或材料都可以找到关系,从而写出思辨性作 文,以获得青睐。 那么,怎样找到关系呢? 技法指津技法指津 1 找出关键词 例 1: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绿萝很好养, 折上几枝,放进盛水的玻璃瓶里就行了。摆在桌上,眼前一片绿意。 可让人遗憾的是,它在水里慢慢生了根之后,几乎就不在生长了,没精打采,枝蔫叶稀。 是缺少阳光吗?放到窗前晒些日子,不见起色。是氧气不足吗?打开窗子常透透气,也没 效果。 后来, 试着往水里投了一把石子, 原来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根须似乎一下子有了依托, 它们使劲往下扎,把石子紧紧缠住。没过多久,绿萝就绿油油的,枝繁叶茂了
3、。 这则材料有很强的对比性,这是材料的特征。 绿萝在没有水中石子的情形下,“枝蔫叶稀” , 有了则 “枝繁叶茂” 。 分析一下原因, 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依托” ,矛盾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知道,材料无论是写动物,还是写植 物,其实都是暗指人,要求我们写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那么,人有依托和没有 依托会怎样?题意豁然开朗。 找到“角度” 例 1: 在审题立意时,分析作文“材料” ,找到矛盾的双方,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 破解矛盾,揭示其意义,从而达到准确立意的目的。 关系立意法就是从内在关系辨析题旨,挖掘材料的内在意义和实质。 审题步骤 1读题,找出“材料”中涉及到的人物、事物,即立意的角度
4、。 例如,观书有感(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时中流自在行。 (要求略) 人物、事物:水船人(推移力) 2探讨事物之间或矛盾的双方存在什么联系,发生了什么关系。是什么关系, “材料” 中往往有提示,抓住关键词语很重要。 例如,船与水是条件关系 人与船是对立关系 水、船、人是矛盾关系 3确定了关系,此时要揭示它们之间意义,即作出恰当的判断,表明自己的看法,这 样论点就产生了。 (做判断时要紧紧扣住材料,不可臆断。 ) 例如,从船与水的关系立意:事物的发展运动需要一定的条件。船要借水行舟, 水是船行的必要条件。 从人力与船行的关系立意:人应遵守规律。船在水中行,这是
5、规律;无水,则人 力再大也“枉费” 。 从船、水、人之间的关系立意:懂得规律,创造条件。人不能干让船在干岸行的 蠢事,干了,就是不懂规律;给船输送一江春水吧,即创造“船行”的条件。 4这样,有了多种意义(论点) ,哪种意义是主要的呢?多种关系中,总有一种关系 反映“材料”的本质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主要关系,据此下的判断,就是最佳立意。最佳 立意反映材料的主旨、深刻而新颖、有现实意义。 上题有三种关系,有了三个论点,最能反映“材料”的主旨的应是第三个,它讨 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综合角度,是材料的中心思想,或说是材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 示。 例 2: 2014 高考,课标全国 1 阅读下面材料,根
6、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 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 以全队通过的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 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 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 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故事类
7、,对比、引申关系,一事多解。 关键词:突破阻拦相拥而过规则共赢 思路点拨:这则材料的主角是运动员,次角是观众和裁判员。之前的运动员采取 的是你死我活的方式决出胜负, 而今年预赛出现的情况是相拥、 转身换位, 实现的是共存。 但是,这样的做法肯定不是这个比赛项目的本意,也不遵从比赛的规则,这个比赛带有一 定的竞技性质,现在运动员把它变成了道德的展示与表演,成了一个伦理小品。那么,裁 判员如何判定这场比赛?观众在观看这场比赛时的心理期待是什么?而这场比赛又给他们 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还有一个未出现的角色,那就是比赛的组织者,他们将如何继续举办 这项比赛?这个故事是比赛的一个意外,可是它带给人们的思考
8、是长远的。 立意参考: 从运动员的角度立意:要敢于挑战规则;合作实现共存;放弃胜负之争,对手也 即朋友。 从裁判员的角度立意:规则是游戏的基础;漠视规则,也就失去公平。 从观众的角度立意:竞技也可娱乐化;为什么我们喜欢看“戏”? 从比赛组织者的角度立意:意外能让我们反思当初设计的漏洞。 以上角度是可以作文的,可是,不要忘了还有最好的角度,即综合角度,写变 通与规则,这样就抓住了关系,看问题要全面,既对立又统一是事物的特性。 找到“对立面” 例 1: 2013 年四川题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针对 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
9、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装;3.用规范汉书书写。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由此必须联想到不平衡。因为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的 主张,为什么会有热烈的讨论,意味着有人的生活可能不平衡,我们能不能过上一种平衡 的生活?谁人不想过一种平衡的生活?为发展为享受生活的乐趣。而现实的急功趋利影响 了我们。因为我们走得太远,常常忘了出发的目的了。平衡即和谐。和谐尤其要人的内心 和谐。热烈的讨论是因为什么?现实情况的不平衡,或不能或不行。 找到“矛盾点” 例 1: 2014 年广东题 黑白胶片的时代, 照片很少, 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 在家人一次次的翻
10、看中, 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 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 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 800 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话题类,对比关系。 关键词:照片黑白数码记忆稀释 解题指导:本题材料贴近生活,明白易懂。不同生活环境与家庭背景的考生都会 有所经历且有话可说,所以该题基本没有设置理解壁垒。 材料由两个语段构成,第一段的叙述对象是“黑白胶片”
11、,它“很少” “记录瞬间” “唤起记忆” “泛黄” “模糊” ,由此可以概括出黑白胶片的特点是“少” “珍贵” “易损”等。 第二段的叙述对象是“数码照片” ,它“很多” “记录点滴” “从不泛黄、模糊” “珍惜的被 稀释” ,由此可以看出数码照片的特点是“多” “不太值得珍惜” “易保存、不易损”等。这 样两段材料明显构成了对比关系。 材料的核心在于时代(技术)变迁对生活(个人体验)带来的影响,反过来也可以说生 活如何应对时代的变迁。在立意时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关系进行辩证思考,然后归纳概括材 料寓意得出正确结论。可以选择的角度很多,可以从“黑白胶片”的角度思考,也可以从 “数码照片”的角度思考
12、。选择角度的时候可以有所偏重,但要注意好材料在整体上的对 比关系,不可独沽一味。找准了对比点,就能得出好的立意。 参考立意:容易失去的才是美好的;简单的年代保留着永不褪色的记忆;拥有与 珍惜;我追求我得不到的,我得到我不追求的;幸福年代也有值得我们珍惜的。 找到因果 例 1: 2014 年广西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 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 5000 元,老王仍欠下 4000 多元 医疗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 “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
13、也得 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 ”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 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 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 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故事类,因果关系。 关键词:绿色通道鼓足勇气感动敬业 思路点拨: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涵,尤其是故事性材料,一 定要把握故事的前因后果。这段充满温情的故事中有四个关键词“绿色通道” “鼓足勇气” “感动” “敬业” :农民工老王因为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
14、”给他做了手术,挽救了他的性 命;而老板主动送来的 5000 元医药费也令他感动;怀着感恩之心,他鼓足勇气找到医院领 导提出打工抵债的想法;当心愿达成后,他以无比敬业的姿态去帮助病人。我们从老王的 角度立意,可围绕“感恩社会是最好的回报” “回报社会从帮助别人开始”的角度切入;从 医院领导的角度立意, 可围绕 “爱心传递是最好的良药”“医者仁心暖人心房” 等角度切入。 找到现象本质 例 1: 2014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 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
15、静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名言类,并列关系、一事多解关系。 关键词:窗子图画雅俗闹静 思路点拨:这是一个比喻性的材料作文,把窗子比作画框,雅、俗、闹、静等便 是不同的画面。窗外的世界并没有不同,可是人们看到的风景却迥异。之所以不同,取决 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和心态,一个人的心态、价值观、思想高度决定了对事物不同的看法 和认识。这里的风景,既可以指自然风景,还可以指社会人生。 立意角度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谈心态决定物态,眼界决定视界;可以从哲学角度, 谈心外无物,世界是心灵的世界;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谈人们对历史的不同看法。具体写
16、 作时,可以联系社会现实, 谈如何看待社会阴暗面; 联系历史人物,谈如何面对打击迫害; 可以联系自我,谈如何看待人生道路的坎坷,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范例分析范例分析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雕塑家吴为山:什么是雕塑?雕的过程是一个减的过程,是做减法,从外向里慢减, 减去那些不应该存在的东西;塑的过程就是加法,不断从里面向外面加,是一种加法,加 上属于精神本体的东西。所以雕塑是加法、减法的一个组合。加加减减、减减加加,到最 后只留下精神与灵魂。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题目自拟。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佳作品析】 减其浮华,加
17、其精髓 波兹曼曾言: “我们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诚者斯言,随波逐流地活着,只会 将自己推向毁灭的地狱。要我说,减其浮华,加其精髓,留得灵魂一缕香。 浮华乃人生累赘,弃之显人生大智。何为减其浮华?它是盖茨比于戴西空虚扭曲灵魂 中所见真谛;是画魂潘玉良抛开世俗偏见孤独追求美的境界;是理查德帕克之死背后关 于人性的启示。学会减法吧,减去那些看似闪闪发光的头衔,减去那些让虚荣心膨胀的称 赞,减去那些自以为是的高傲。少了外在的包袱,轻装上阵,难道不好吗? 得其风骨,增其内涵,充实精神与灵魂!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似乎都自认为掌握 了加法的真谛,每天不加选择地将一切信息放进大脑,可这些真的能使我
18、们更充实吗?答 案是否定的。我从不盲目学习网络语言,来增加自己的负担,因为纯净的经典文化早已融 入我的思想。杨绛先生译过一句西方哲言: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这种合理 地置身事外的态度是我们应学习的,不争无关之物方能为精神本体留一方净土。何为真正 的加法?加老子朴素辩证之理,加菜根谭宁和淳朴之味,加论语仁义孝悌之 礼。加,是一个内在的过程,旁人看不见摸不着,但举手投足间不经意露出的风雅却可让 你熠熠生辉。 加减合宜, 书写人生大美格局! 缘何钱钟书拒当东方之子?缘何余光中执意书写乡愁? 缘何历经失败的科学家仍孜孜不倦?是人生加减法背后的神秘魔力,是完美精神与灵魂的 召唤。若只是加
19、,人生难免沉重;若只是减,人生便百无聊赖。 加减之下,是秦玥飞从耶鲁回国后甘为村干部的勇敢;加减之下,是“我至少为科学 排除了一个选项”的奉献;加减之下,是代代人生生不息的追求。 减其浮华,加其精髓。英国诗人多恩曾言: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 一味加而不减,吝啬的葛朗台已在前方召唤贪心之人;一味减而不加,碌碌无为的失败者 在前方向你招手。学会做加减法吧,让你的人生更显睿智,让你的灵魂更有价值,让你人 生的征途更加圆满! 人生的大智慧在于大彻大悟自己是谁的那一刻,其他都毫无意义!此刻,就用加减法 去认识自己吧! 【审题立意】 本题是一则典型的二元思辨型作文题。 审题时,考生一
20、是要抓住“雕的过程”和“塑的过程”的相关表述,注意“减去那些 不应该存在的东西” “加上属于精神本体的东西” “加加减减、减减加加,到最后只留下精 神与灵魂”等关键信息,提取关键词“加” “减” ,明确思辨的二元。 二是要明确语境的论述中心,材料表面上是就事论事,谈的是雕塑的“加减”技巧, 实质上由事论理,表明人生同样也需要“加减”的智慧。 考生立意时必须展开由雕塑事理上升到人生哲理的联想,并深挖做好人生“加减法” 的内涵、 关系、意义、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否则就会造成审题立意较偏或不够深刻的问题。 辩证思考,整体立意 论述语境中, “加”与“减”构成思辨的矛盾对立的双方,是两个核心要素。因此,
21、考 生立意时要从整体辩证思考二者的矛盾对立统一关系。思辨的核心必须扣住“雕塑技巧” 谈人生的“加减法” 。思辨的难点在于以下三点: 一是要明确“减”与“加”的内涵。由材料意义指向,我们推断“减”应该是外在的 东西,即少些名缰利锁的羁绊,少些世俗之欲,少些虚浮之念; “加”应该是由内向外的东 西,即要增加学识、本领、道德素养等内在的东西,这样方能淬炼灵魂的钢火,增加灵魂 的含金量,从而自觉地服务社会,成就大美人生。二是要深入思考探究“减”与“加”的 辩证关系。 “减”是为人生减负,好集中精力轻装上阵,享受丰富人生; “加”是汲取精神 营养,催人奋发有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三是要明确“减”与“
22、加”二元思辨的侧 重点在于揭示意义作用,即做好人生的“加减法”有何意义作用。据此可立意:人生需要 减其浮华,加其风骨,方可成就世间大美。 侧重一方,兼及另一方 对于“加” “减”之二元,考生在论述时可有所侧重,即侧重于“加”或“减” ,同时 兼及另一方, 切忌只谈一方。 斟酌材料后可知, 雕的过程侧重于 “减” , 塑的过程侧重于 “加” , 联系现实,从哲学的层面来思考,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段,加减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并非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如侧重“加” ,可立意:青年学子要多做加法,学好本领和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同时 也要为自己减负减压,这样才能更好地成就
23、人生;又如侧重“减” ,可立意为:人生不能太 专注于名利,要多做些减法,减去过多的功利的重负,学会宁静淡泊,做一个真正意义上 的“人” 。 跳出窠臼,创新立意 创新能力,是高考遴选人才的核心要素。高考作文也将“有创新”列为发展等级的最 高形式,具体界定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 彩。 上面两个常规立意,稳妥保险,是大多数考生所选的大众立意。但细思之下,考生也 可跳出材料既定的“加” “减”意义窠臼,如人生需“减”的仅仅只是外在的东西吗 ?“加” 的内容还可以是什么?由此展开联想, “减”的也可以是陈腐观念这些内在的糟粕, “加” 的也可以是前沿的新鲜前卫的观
24、念,由此,我们可立意为:人生需要不断剔除陈腐观念, 多接受新知,大胆创新,方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要注意:跳出窠臼,不等于另起炉 灶,考生不能脱离材料的具体语境论题来立意,而是要立足于材料的具体内容,谈个性化 的看法。 模拟作文 1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广东 13 岁独臂篮球少年张家城,靠着行云流水的运球、投篮视频火遍全网, 他也借此实现了很多心愿:完成广东省青少年运动员注册、见到偶像易建联、为 CBA 复赛 开球但是成名也给他带来了一些烦恼。很多人登门探望,其中不乏一些企业想邀请他 直播带货,有些学校希望他转学就读,还有机构想签约他成为网红张家城表示: “我
25、只 想好好练球而已。 ” 材料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走红的医生张文宏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强调, “大 家不要叫我网红,还是叫我文宏医生吧” 。对于自己的走红,他非常淡定, “病毒很快就会 过去了,我自然会非常 silently 走开,以后我就是个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普通医生。传染病 也不是个红的学科,但我还是非常享受我的工作。 ” 材料三: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 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感触?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
26、得抄袭,不得套作,不要脱离材料范文和 含义。 【审题立意】 本题材料主要讲湖南农家女孩钟芳蓉以 676 的高分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不同的 人对此事又不同的认识。材料交代钟芳蓉的主要事迹,交代她以高分报考北大考古系,这 是引发争议的缘起。思路点拨:可以选择赞同钟芳蓉的选择,她的选择是出于对考古学的 热爱,做热爱的事,值得提倡。她的选择体现了年轻一代文化传承意识,责任担当意识, 值得赞许。冷门专业能走出新天地等。也可以理解理解网友的想法。材料提供了两种不同 的价值判断供考生辨别、比较,考生既是在写作,也是在思考人生问题。 参考立意: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梦想需要坚守和传承;爱我所爱
27、, 无怨无悔;不忘初心,坚持理想;追梦路上,少些急功近利等。 可使用素材: 1 爱我所爱, 敢于追逐, 坚守理想, 不问征程远近。 我禁不住要为钟芳蓉的选择点赞。 2过于追求物质或许会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梁启超说: “纵有干古,横有八荒;前途 似海,来日方长。 ”新时代在不断变革,我辈青年当不断探索。固然我们要生存,要选择赚 钱多的专业,但考古专业是要研究中华民族遗留的文物,探寻中华文明更多的秘密。钟芳 蓉选择自己所热爱的,探求中华文化沉淀下来的深厚底蕴,肩挑重任,致力于中华文化的 复兴。这不正体现了我辈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吗? 3.考古专业需要被尊重, 敦煌文化需要被传承。 周国平先生曾言:“
28、文化是生命的花束, 离开生命本源,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 ”诚如斯言,文化不是空中阁楼,它需要我们传承土 壤的滋养。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中国古建筑辗转奔波,大国工匠为修复文物半生坚守, 网红博主李子柒一双素手点染田间烟火传承代代接力,文化方能不息。 4.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5. 自 1990 年国家文物局开始评选“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以来,北大考古师生参与的 重要考古发现已达 34 项,位居全国高校首位。用手铲拨开千年的迷雾,去田野探寻历史的 谜底,用科学的手段探赜古史,以人文的笔触刻写文明,在北大,学考古,寻根,求真。 行文结构: 开头可以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女孩钟芳蓉因热
29、爱考古而最终选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 她的事件引发热议,表明自己的观点“我禁不住要为钟芳蓉的选择点赞” ,引出“持心中期 许,赴理想远方”的论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爱我所爱,敢于追逐,坚守理 想,不问征程远近;过于追求物质会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选择自己所热爱的,探求中华 文化沉淀下来的深厚底蕴;坚守文化传承的初心,以文化创新为旨归,努力拼搏等。最后 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期待,如“愿钟芳蓉不忘初心,在考古上脚踏实地;愿钟芳蓉乘风破 浪,大有作为;愿钟芳蓉持心中期许,赴理想远方”等。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则材料,搞清材料内涵,然后通过求 同求异或者互补的分析,确定合适的
30、立意。 材料一:张家成拒绝对名气的炒作,不愿做网红, “只想好好练球而已” 。这是一则事 件型材料。 材料二:张文宏医生不愿成为“网红” ,而且对自己身上的虚名有很清醒的认识“不在 意热度,享受自己的工作” 。这也是一则事实型材料。 材料三:这是一则道理型材料,李大钊先生这段话的意思非常明确,不骛于虚声,脚 踏实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作文材料中, “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感触”的要求,就是要求我们阐述对于材料的见 解和看法,而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发现,三则材料的核心,都是“虚名”一词,两则事件 型材料,表现的是对待“虚名”的冷静态度张家诚不忘初心,张文宏淡然冷静、坚守 本色。材料三的句子,则是以
31、名人名言强调要拒绝虚名,脚踏实地。 参考立意: 拒绝虚名,脚踏实地 不畏虚名遮望眼; 不忘初心,淡看虚名; 拒做“网红” ,树立正确价值观; 拒绝名利诱惑,成就精彩人生; 虚名之下,更见定力; 知止,方能前行; 拒绝“网红” ,人生长红; 不要人夸颜色好,但守初心永向前;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范文展示】 保持定力,行稳致远 在“出名要趁早”许多人奉为圭臬时,在费尽心机的炒作层出不穷时,独臂篮球少年 张家诚和抗疫专家张文宏对“网红”身份的拒绝,就像是一股清流,告诉我们:盛名袭来 时,更要懂得保持定力。 (提出中心论点) 定力是什么?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大学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32、静而 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句子告诉我们,所谓定力,其实就是知止,就是懂得拒 绝。 (从 “是什么” 的角度对定力进行分析) 成名的渴望无可厚非, 能够走红也是一种幸运, 但是,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盛名时,如果缺乏足够的定力,那成名也不见得是一种幸运。 “小 马云” 范小勤在突然走红网络后放弃学业踏入名利圈, 但很快被残酷抛弃, 最终重归乡村, 但学业已被耽误;君不见,有些家长致力于将孩子打造成“小网红” ,但代价却是孩子的纯 真与健康。突然成名固然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 格” ,虚名当前,缺少拒绝的定力,那等待我们的,可能不是幸运,而是人生的苦酒。
33、 定力源于对自身的清醒认知, (结合材料对定力进行深入分析)面对纷至沓来的邀约与 诱惑,张家诚始终记得自己“知识想好好练球”的愿望,张文宏医生始终记得自己“是个 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普通医生”的身份。这种对自我的认知就像是人生的定海神针,让他 们在面对纷至沓来的名利诱惑时,始终能坚定地走在自己的人生正轨上,既不被“网红” 的光环迷惑,也不在一时的热度中迷失。倘若他们如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一般,为了眼前 的一点名利,而脱离自己的本色,不断地在营销与炒作中消耗自己,那等到网络世界里喜 新厌旧的网友们退去,留给他们的,只能是人生的一地鸡毛甚至是不进反退的悔不当初。 愚者图虚名,智者务其实。元代诗人王冕一
34、生正直豁达,不图虚名,曾于墨梅图上题 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真正的智者,在鄙薄流俗中独善其身,以实干向 我们展示了定力的真谛。 (联系相关事例进行拓展分析)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许身国 威壮河山” ,扎根戈壁大漠默默奉献;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甘做隐姓埋名人” ,30 年“水 下长征”无怨无悔;黄大年“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 ,用生命开拓中国的地球深部探测 事业他们没有人生里没有喧嚣的热度,没有动辄数以十万计的粉丝或转发,更没有走 红全网的夸张流量,但但他们始终记得自己的本色,国家和民族也始终记得他们的名字。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愿更多人在名利面前有清醒拒绝的定力,
35、在辛勤耕耘中收获 充实厚重的人生。 (提出愿景,升华主题) 【点评】这篇文章以“定力”为关键词,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要保持定力” 。在 写作中,以“层进式结构”为框架进行论述,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分别从定力的概念,定 力在材料示例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定力在现实社会中的集体表现等几个角度分别展开,在 对材料进行剖析的同时,也联系现实, 对中心论点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构严谨,语言连贯, 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模拟作文 2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班会课上,同学们正就自我成才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有同学引用论语里的名言 “君子不器”来阐述当今时代需要通才,强调要成为多才
36、多艺的人。也有同学提出“君子 当器” ,认为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专才,呼吁大家成为有专门特长的人才。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进行立意,自选角度,明确文 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 本题由写作材料和写作要求两部分组成。 根据材料可知,作文是针对“自我成才问题”展开的讨论,班会上同学们提出了两种 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 “强调要成为多才多艺的人才” , 即通才; 一种是 “当今社会需要专才” 。 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都可成立,所以同学们选取其中任何一种观点作为作文的立意,均 视为符合题意。 “通才”往往强调的是人才的多种能力和综合素质,
37、专才则指在某一领域有 着突出的过人的才能,专注一方面的研究,心无旁骛。考生应根据自己确立的观点,陈述 理由,进行分析论证。另外,考生也可将通才与专才结合起来进行辩证分析,认为二者应 该结合,但要注意这种分析的分寸和尺度,因为根据人的精力和社会实际,既是专才又是 通才是很困难的。可以认为专才也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以此为基础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 的专长,通才也应该有一定的专业范畴,在说理逻辑上不可过于绝对。 作文要求里没有限定文体,所以写记叙文和议论文均可,写记叙文的如果能很好地体 现题目的要求、作者的观点,叙事能力强的也可打高分。 优秀标题 1.用多才点亮未来 2.君子不器,博采众技 3.专长化剑
38、,斩破迷茫 4.用君子之器,迎复兴之光 5.精一才而行天下 6.君子当器,精其技艺 7.求万般色彩也需独绝 8.才之所专,心之所往 9.君子当器,成就自我 10.专才之光,照亮时代的路 11.术业有专攻,君子需当器 12.穷乎于技可通神 13.成为专才,筑强国之路 14.通才是时代的宠儿 15.人为通才,行稳致远 16.君子不器,方成大器 17.以通才为桨,以专才为帆 18.“君子不器” ,时代不弃 19.勿囿于专长,书写多彩华章 20.君子不器,多才报国 21.专则通,通则达 22.君子成才,各有其道 23.可博可专,找准定位 24.呼唤“立体式人才” 25.先通再专,大有可为 26.量身打
39、造,成才就好 【参考范文】 专才即是栋梁之才 如果将国家比作一个房子, 那通才就像是房间内赏心悦目的器具, 而专才则是承重墙, 是栋梁,是他们支撑房屋屹立不倒。 专才是精通某方面知识、 技艺的人, 他们对于国家就像流动对于溪水, 狂风对于沙漠, 大地对于树木,缺少他们,要么失去活力,要么消散绚烂,要么则是生命的终结。 我们成才,要成为专才,这是人生短暂的无奈,是名垂青史、彪炳史册的热情而促使 我们的选择,大千世界绚丽多彩,可我们如何有时间都去体验一下?飞驰的车辆,频闪的 霓虹灯扰乱人的耳目,走马观花式的来人世一遭,可对得起自己不坠青云之志的报负?不 如找准自己的定位,集中一点,登峰造极,在崎岖
40、的人生路上开创出一条确确实实使仅属 于自己的康庄大道,如此专业一点,方能不愧平生之志。 社会不断转动的齿轮,咬合间在促使我们成为专才。曾经的社会是“君子不器” ,因为 昏暗的世道在那里,君子不得不多学习来懂得更多的明哲保身之道,但现在不同了,宪法 明明白白、司法公公正正,我们不必有性命不保的顾虑,可以潜心学习;且社会上的分工 不断细化, 从而导致无论你精通哪几种技艺, 最终还是只能选择一种奉献终生。 专于一点, 这是社会大势所趋。 复杂而变幻莫测的国际关系促使我们成为专才。这是刻在心中的爱国情怀和愈演愈烈 的国际竞争所导致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的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尖端技术,倘若 不为专才
41、如何立于高端技术的风口浪尖处?如何破除万难成为某一领域的先锋?如何为民 立命为国保平安?专于一点,这是炎炎赤子心的导向。 当然,也不能忽视通才的作用,他们像是社会的稳定性和润滑剂,但毕竟,通才不必 过分精通这些事物, 这就导致通才比专才要多, 我国现在便处于这种情况, 基础已经有了, 只是缺少那顶天立地的专才, 所以培养专才紧迫且重要。 所谓 “君子不器” , 皆守株待兔耳! 唯有专才,才成栋梁之才。 【点评】 开篇运用比喻,将“通才”和“专才”关系点出,同时也暗含了自己的观点,十 分巧妙。文章行文如流水般晓畅,从人生、社会和国际关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语言端庄 大气,字字透露出广阔的胸襟。在结
42、尾处,作者没有完全割裂两种观点,没有将自己束缚 在“专才”的桎梏中,回说“通才”的积极作用,既照应了开头,也让“通才”巧妙地为 自己“专才”的立论服务,可谓用心极深。 模拟作文 3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高铁上的“座霸”视频,前两天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刷屏。主人公孙某随后被曝出的经 济学博士学位,又掀起了二次传播的热度,给近期的社会新闻舆论场,带来了又一全民参 与话题。 同样在交通工具上, 主人公同样是高学历, 8 月 24 日的另一条新闻也颇耐人寻味: “因不肯系安全带,广州一大学生把长途客运司机推翻在地。 ”据称,被打司机年纪稍大, 倒在过道上,爬不起来。等
43、车上乘客报警,打人大学生才赶紧道歉,主要原因还是考虑到 要是被带到派出所,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却要留下污点” 。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根据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字数要求 800 字以上。 【范文展示】 别让素质配不上学历 刘瑜说:何为修养?不给你身边人带来负面影响就是修养。我想,读的书越多,越应 理解修养与素质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但座霸的高学历,不服从乘车规则的大学生,使 人们对于高学历就是高素质这一传统观念打上了一个问号。 对于博士座霸和推人大学生, 我更想说的是:承担责任,遵守规则,别让素质配不上学历。 别让素质配不上学历,高学历低素质是社会之痛。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
44、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 大的病痛。 身为精英阶层的博士、 大学生, 可以说能够极大的影响人们对社会现状的判定, 社会大众会因这样的个案产生对高学历群体的质疑。像女博士大闹机场,返乡大学生强占 座位的事件屡见不鲜,他们在一次次违反规则的同时,摧毁着大众一次次的信任;一边用 肆意破坏规则满足私欲,一边在用实际打脸背叛初衷,不要让我们的社会真的一如笛福 笔下的空罐子,在缀满星辰的天空下留着冷与空。 别让素质配不上学历,高学历低素质只因规则意识淡薄。 每个人都在两条线内游走,一条高线,一条底线,高线叫道德,底线叫法律。对于博 士座霸的身体有病,铁路部门最终也只对其作出罚款 300 元的
45、处罚,即使他们没有触犯 法律,可公道自在人心。一名带孩子的女性以等老公为由,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造 成高铁晚点,而恰恰该女子就是某小学的副主任。是智识越高,越要遵守规则,还是越有 权力凌驾于规则之上?答案无疑是前者, 规则意识的淡薄造成高素质低学历事件层出不穷。 别让素质配不上学历,高学历低素质需要社会大众共同整改。 唯有时代,取之无尽,用之不竭,容得下最大的梦想。只有社会大众共同发力,激浊 扬清, 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学历与素质的失衡。天才枪手 中的小林本可以拥有光明的前途, 可利益使他摇摆在法律线上,天才选择了用智慧去豪赌,触犯规则与法律,悬挂在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倾刻间便足以割裂她的前
46、景。座霸在社会公众的舆论中做出了道歉,推 人大学生也接受了应有的处罚,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守护规则的人不寒心,遵守 规则的人不闹心, 能力越大,要承担的责任应该更大。正如哲人所言: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 内外明澈,净无瑕秽。把高素质无论学历高低的问号拉直,别让素质配不上学历! 模拟作文 4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 新发现。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 , “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有位大科学 家却不以为然。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
47、一块 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 孔” ,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到火种。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 ,不 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 ,那样更有成就感。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 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 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审题立意】 1.“最厚的地方”意味着困难多、风险大,人生总有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 。
48、 于个人而言, “钻最薄的地方”就是缺乏韧劲,拈轻怕重,遇到难题瞻前顾后;敢于“钻最 厚的地方”就是不怕困难,攻坚克难,终将磨砺真本领、收获真才干,拥抱不一样的风景。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2.于国家而言,核心技术突破不了,就会永远受制于人;腐败这个“最大威胁”拔除 不掉,就会失去民心;深化改革中的“拦路虎”清除不尽,就会影响前进步伐。这些,都 是绕不开、躲不过的“最厚的地方” 。直面考验,迎难而上,钻得进去,研究透彻,才有利 于开创事业发展、民族振兴的新局面。 3.“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 ” 与其跨界发展,不如专一执着,持之以恒,一生做好一件事,必有大成。 4.大发展的时代给予每个人更多的选择机会,审时度势者胜,创新求变者强,找到最 有利于自己的地方,就是找到了人生木板上”最薄的地方“。用巧劲替代蛮劲,大胆跨界, 可以在有限的人生获得更多的成就。 5.成长无法抄近道,成功没有短平快。 【参考范文】 做一个“取得火种”的人 应当承认,那位物理学家能“审时度势” 、善用“跨界”思维,打开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