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月各地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月各地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集萃 (附: 审题指导和参考立意)集萃 (附: 审题指导和参考立意) 试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湖南长沙名校联合体试题) 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以“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等都带有“阶级”的词语评价人的 身份;十几年前,我们又以“白领” “蓝领” “金领”等带有“领”的词语区分人的身份;近 一段时间,央视新闻的一篇早安啊,打工人公众号文章让越来越多的人以“打工人”自 标身份而“打工人”这一称呼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赞同“打工人”这种提法的, 说“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和技术劳动者的统称,这三个字代表着勤奋、热情、坚
2、韧 和上进,是当代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这一称呼本身带有嘲讽和 调侃的嫌疑,是新时代下人为的强行阶层划分,意在弱化当代青年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企图通 过这种幽默式的调侃缓解当前年轻群体的高压生活环境。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打工人”这一称呼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以高中学生的 视角写一篇文章,向青眼看社会杂志的热点时评”栏目投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解析】 本题为材料型任务驱动作文。 审题时首先看材料,材料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不 同时期人们对于身份的界定方式,先是以“
3、阶级”去评价,后是以某“领”去区分,再是近段 时间以“打工人”自标身份,这里有一个思想认识的转变在里面,也包含了对“打工人”这一 身份的自我认同,即对这一身份标签有了较明确的褒的态度; 后一部分主要是写对 “打工人”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赞同,一种反对,但各自的理由又都似乎很充分。但结合对前一 部分内容的分析看,我们更应该倾向于赞同“打工人”这种称呼。 但如果从“反对”的角度写也可以。结合材料中反对者的理由,将年轻群体所面临的严 峻竞争形势和重重挑战的生活环境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去解释这种“冷幽默”的称呼有什 么弊端。同时为了使文章表现正能量,可在文章结尾跳出评论“打工人”这一称呼的高度
4、, 去谈集体、社会、国家正在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努力打造新时代让人自豪的“打工 人” 。 然后,我们要看作文的任务情境。任务明确要求写作者的身份为高中学生,这个切合中 学生的实际; 青眼看社会中的“青眼”有两种理解方式,一是理解为青年的眼睛,这和前 面“以高中学生的视角”是相吻合的,二是理解为和“白眼”相对的,即对人喜爱或重视的 一种表情,即文章要力求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向“热点时评”投稿,意味着要 写时评,文体上要写议论文或杂文;从写作内容上看,要表达出自己对“打工人”这一称呼的 思考和感悟。 参考立意(1)从赞同的角度:早安,打工人;读懂打工人的平凡与伟大;做不-样的打工
5、 人(2)从反对的角度: “打工人”的冷幽默 试题二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安徽五校 12 月月考) 时代像筛子,筛得每一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王鼎钧 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心中渐渐有一分明白,如月光泻地龙应台 每个人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寻找自己,坚定地成为自己赫尔曼黑塞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关于时代和个人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 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句话构成,分别解读如下: “筛子”是个形象的比喻,在时代这个大筛子面前,所有人都是身处其中的糠谷, 重要的不
6、是你能跳多高,而是你能不能长期地留在局内。可以提炼出时代的前进、事物的 发展、人民的自我更新等关键词。 回望来路,展望前路,对生活、对人生,对未来有了更明白更深刻的认识。可以提 炼出社会事物的发展、人生的目标方向 、个人的信仰追求等关键词。 此句阐述的是生存的意义,不论走向何方,听从内心,坚定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 生活之路,然后忠诚于它。 综合三则材料来看,时代是背景,个人是主角,需要把个人和时代结合起来考虑方为 最佳立意。 【参考立意】最好的时代,做最好的自己;找准人生目标,坚定人生道路;无 论时代怎么变化,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时代在发展,个人要进步。 试题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7、(广东新高考 12 月月考) 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 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电视访谈节目。在众多嘉宾的发言中,有三个关键词被反复提及, 这三个关键词是:共鸣、简单、有希望。 在嘉宾发言结束后,主持人向现场观众询问: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 键词让你感触最深? 假设你是现场的一位青年观众,被邀请上台就主持人所提的问题发言。请你写一篇发 言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解析】 本题为 新材料作文,在命题形式上糅合了 2020 年全国高考卷的
8、特点,稳定中有创新。 题目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写作情景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电视 访谈节目。对这个具体的写作情景的理解要注意三点。 一是举办此次电视访谈节目的目的是“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 中国” ,此处隐含一个信息:向谁弘扬?向谁传播?结合语境,应是向世界弘扬中国精神, 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 二是嘉宾的发言反复提及三个关键词一一共鸣、简单、有希望。电视访谈节目题为讲好 中国故事 ,那么, “共鸣、简单、有希望”应该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与方式。结 合语境,注意这三个关键词的表述对象应该是世界各国人民。简言之,这些中国故事应该 要让世界各国
9、人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讲的中国故事应该要简单而不复杂,在简单的中 国故事讲述中又体现了中国精神、传播了中国声音。既然要简单,那自然就要思考哪些中 国元素最能体现中国精神,有希望,这既是当下中国的真实现状,也是通过中国故事的讲 述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到希望的所在、发展的前景。 三是此处的写作者一一你,是此次电视访谈节目的一位现场观众,也是一位中国青年,在 写作中要体现作为中国青年在“讲好中国故事”上的责任与担当。 “你”参加了此次电视访 谈节目,虽并非嘉宾,但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应该也是有一些思考与认识的。 “你”听 取了现场嘉宾的发言, “你”更被邀请上台就主持人所提的问题发言,发言需要回答
10、的问题 是“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 “感触”意味这发言过程 中,需要有“你”的相关体验、感受与触动。因此,结合题目所创设的情境,要较好地完 成任务,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回答问题一一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 二是选择的依据,这既与讲好中国故事的节目主题有关,也与举办此次访谈节目的目 的相关。 三是文体,必须是发言稿,注意表达的现场感。 四是身份对象,作者是“你”是现场的一位观众,听众是在场的主持人、嘉宾以及其他现 场观众。 五是“感受与思考” 。思考是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思考,更是三个关键词中,对哪一 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的思考。而感受,则与“感触”对应,在写作中,应有你与主持人 所提问题有关的体验与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