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塘月色荷塘月色 朱自清朱自清 走近走近朱自清朱自清 朱自清,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朱自清,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 初九初九( 1898( 1898年年1111月月2222日日) ),卒于,卒于19481948 年年8 8月月12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取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取 “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 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不 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楚辞卜居卜居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自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中“自清 ”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二字,改名“朱自清”,字“佩弦 ”
2、。籍贯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宁。”。籍贯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宁。 著名诗人、作家、教授、民主战士。著名诗人、作家、教授、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 后在江浙的中学从教后在江浙的中学从教5年。年。1923 年发表年发表长诗毁灭长诗毁灭震动诗坛。震动诗坛。 1924年出版年出版诗集踪迹诗集踪迹。1925 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创作转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创作转 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 学。学。1928年出版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散文集背影, 成了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成了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 作品有作品有背影春绿背影春绿 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威
3、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淮河等,其中等,其中桨声灯影里桨声灯影里 的秦淮河的秦淮河被人誉为“白话美被人誉为“白话美 文的模范”。文的模范”。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1、朗读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的构思、体会文章的构思 课文字词 xi p du wng m nio nu 煤煤屑屑路路 幽幽僻僻 踱踱着着 蓊蓊郁郁 弥弥望望 袅娜袅娜 s b qin yun zho lin j 羞羞涩涩 斑斑驳驳 倩倩影影 媛媛女女 棹棹 敛裾敛裾 fn zhu sho x hn wn 梵梵婀玲婀玲 点点缀缀 树树梢梢 空空隙隙 酣酣眠眠 宛宛然然
4、 朗读朗读,找出作者的游踪线索及描写找出作者的游踪线索及描写 作者情绪的词语作者情绪的词语,归纳出作者情感变化归纳出作者情感变化 明线:游踪明线:游踪( (外结构)外结构) 出家门出家门 踱 小 路 踱 小 路 观荷塘观荷塘 赏 四 周 赏 四 周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 朗读朗读,找出作者的游踪线索及描写找出作者的游踪线索及描写 作者情绪的词语作者情绪的词语,归纳出作者情感变化归纳出作者情感变化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可惜我们现
5、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明线:游踪明线:游踪( (外结构)外结构) 暗线:情感(内结构)暗线:情感(内结构) 出家门出家门 踱 小 路 踱 小 路 观荷塘观荷塘 赏 四 周 赏 四 周 不宁静不宁静 寻 宁 静 寻 宁 静 得宁静得宁静 失 宁 静 失 宁 静 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喜悦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写于写于19271927年年7 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 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及革命青年进行血腥屠杀,朱自清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及革命青年进行血腥屠杀,朱自清 被这残酷的现实弄的“目瞪口呆”。他
6、一方面觉得这种现被这残酷的现实弄的“目瞪口呆”。他一方面觉得这种现 象绝对不能再持续下去,要打破;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知象绝对不能再持续下去,要打破;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知 识分子,又想躲进学术的“象牙之塔”,脱离政治,维护识分子,又想躲进学术的“象牙之塔”,脱离政治,维护 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但实际上,作为受五四启蒙精神哺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但实际上,作为受五四启蒙精神哺 育的他,完全脱离时代又是不可能的,因此当时作者处于育的他,完全脱离时代又是不可能的,因此当时作者处于 极度的痛苦和矛盾之中。极度的痛苦和矛盾之中。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正是作者当时的这正是作者当时的这 种思想感情的折射。从某种意义上
7、讲,文中的荷塘实际上种思想感情的折射。从某种意义上讲,文中的荷塘实际上 成了朱自清的精神避难所。成了朱自清的精神避难所。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 结构均如此。结构均如此。 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 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 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 出静,也呈一个圆形。出静,也呈一个圆形。 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 现一段心
8、理历程的需要。他知道,作为社会的现一段心理历程的需要。他知道,作为社会的 人,是无论如何摆脱不了现实的骚扰的,苦闷人,是无论如何摆脱不了现实的骚扰的,苦闷 之中,何以排忧?在他看来,“还是暂时超然之中,何以排忧?在他看来,“还是暂时超然 的好”、“乐得暂时忘记”的好”、“乐得暂时忘记”(那里走那里走),宁,宁 静也好,超脱也好,都只能是短暂的。所以,静也好,超脱也好,都只能是短暂的。所以, 出了门还得回来,获得片刻的静最终还得回到出了门还得回来,获得片刻的静最终还得回到 嚣闹中去。结构和内容的紧密联系,使嚣闹中去。结构和内容的紧密联系,使荷塘荷塘 月色月色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读来文气酣畅、
9、浑然天成。 荷 塘 月 色 第一大段落 (不宁静静) 第二大段落 (静受干扰) 第三大段落 (静 回宿舍) 第一段:记叙了月夜前往荷塘的缘由 第二三段:描绘了前往荷塘的小路景物及感受 第四段:具体描绘了荷叶、荷花及微风吹拂过 荷塘的景象 第五段:具体描绘了月光下荷塘的景象与 气氛 第六段:具体描绘了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七段:回忆了江南采莲旧俗的美好 情景 第八段:观赏之后回宿舍 3 3文章结构表文章结构表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鉴赏优美的语言运用鉴赏优美的语言运用 1、写景的顺序、写景的顺序 2、写景的手法、写景的手法 朗读课文第四段,思考:朗读课文第四段,思考: 1、作者在本段
10、中写了哪些景物?是从、作者在本段中写了哪些景物?是从 什么角度来写这些景物的?是以何种顺什么角度来写这些景物的?是以何种顺 序来写的?序来写的? 2、在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在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 写这些景物?写这些景物? 月月 下下 的的 荷荷 塘塘 叶叶 花花 形态形态 色泽色泽 香气香气 水水 情韵情韵 形态形态 1、作者在本段中写了哪些景物?是以、作者在本段中写了哪些景物?是以 何种顺序来写的?何种顺序来写的? 从上到下从上到下 2、在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在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 写这些景物?这样写有何效果?写这些景物?这样写有何效果? 本段主要运用了拟
11、人、比喻和通感的手法。本段主要运用了拟人、比喻和通感的手法。 对于比喻手法的赏析,主要是分析出本体与喻体对于比喻手法的赏析,主要是分析出本体与喻体 之间的相似性,即分析表现出了景物的何种之间的相似性,即分析表现出了景物的何种特征特征; 对于通感句的赏析,它们除了具有比喻句的特点对于通感句的赏析,它们除了具有比喻句的特点 之外,也可以使意象叠加,扩大之外,也可以使意象叠加,扩大意境意境的内涵,使的内涵,使 意境变得更加优美。意境变得更加优美。 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叶自然舒展的形态荷叶自然舒展的形态 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叶自然舒展的形态荷叶自然舒展的形态 (花)如一粒粒的明
12、珠(花)如一粒粒的明珠 花朵的晶莹闪光花朵的晶莹闪光 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叶自然舒展的形态荷叶自然舒展的形态 (花)(花) 如碧天里的星星如碧天里的星星 如刚出浴的美人如刚出浴的美人 花朵的忽明忽暗花朵的忽明忽暗 花朵的不染纤尘花朵的不染纤尘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由嗅觉向听觉转移,不仅写出了荷花香气由嗅觉向听觉转移,不仅写出了荷花香气 的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的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 心脾等特点,而且心脾等特点,而且“清香清香”与与“歌声歌声”同同 属美好事物,叠加使
13、用,使意境更加宁静属美好事物,叠加使用,使意境更加宁静 优美。优美。 试根据对第试根据对第4段的赏析,自主朗读鉴赏段的赏析,自主朗读鉴赏 课文第课文第5、6两段中的任意一段,写成一两段中的任意一段,写成一 段不少于段不少于200字的赏析文章。字的赏析文章。 或:仿照课文第四段的写景顺序与方法,或:仿照课文第四段的写景顺序与方法, 以以窗外的玉兰窗外的玉兰为题,写一段不少于为题,写一段不少于 300字的写景文段。字的写景文段。 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 有立体 感,用语言平实自然。 重重 阴阴 隐隐约约 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 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 且加强了夜色的浓重气氛。 叠词叠字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 特征,而且照应了第二段中”蓊蓊郁郁”的树,” 阴森森”的小路,读起来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 文章中叠词使用的作用 本文写景的特点 第一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作者将自己此 时的感情巧妙的融入到对眼前景物的描绘之中,收 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第二,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把荷塘写“活”。 而且作者笔下的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 动的瞬间表现,动与静相互衬托,表现出各自不同 的美。 第三,抓虚实的结合,写出了散文的神韵。作 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所描绘出来的景物的特点就是 “虚”。对眼前景物客观特点的描绘就是“实”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