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2 ,大小:3.42MB ,
文档编号:1155692      下载积分:7.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155692.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4地壳运动规律.doc)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4地壳运动规律.doc

1、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构建网络整体认知 考点一 巧学内力作用与地貌,落实“地理实践力” 考情报告 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岩石圈的 物质循环是高考的主要命题点。常以重大工程建设、地质事件、典型地貌景观图 为背景, 侧重考查地质构造图的判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侧重考查考生的综 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19 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 M 之 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 M 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 N 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1)(2)题。 (1)界面 M 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 N 的是( ) A沉

2、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 (2)该区域( )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D (2)C 1地质构造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2落实地理实践力,掌握地质剖面图类试题解题技巧 (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也可以通过岩层之 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若为背斜(如图三乙处)则两翼新中间老; 若为向斜(如图三丁处)则两翼老中间新; 若有侵入岩体(如图二),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2)判断

3、地质构造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一 M 处)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如图三丙处)。 (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 图一河流发育在背斜,M 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 图三甲处有石灰岩分布, 结合地表形态可知, 该地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图三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 (4)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 若地层出现缺失, 形成原因可能有: 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 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侵蚀作用,地壳隆起 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4、 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 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 成的。 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 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 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考向 1 岩石圈物质循环原理 浙江省的桃渚风景区是典型的玄武岩地貌区。 图一为桃渚石柱景观图, 图二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 13 题。 1图示石柱形成的主要物质来源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图示石柱位于玄武岩地貌区,玄武岩是岩浆岩。一般认 为,岩浆最可能发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故 B 项正确。 2石柱的岩石类型是图二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 根据

5、材料可知,石柱的基岩是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图二中,甲是经 过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为喷出岩;乙是经过侵入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为侵入 岩;丙是经过沉积物堆积、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为沉积岩;丁是经过变 质作用后而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故 A 项正确。 3形成石柱景观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作用 固结成岩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由于石柱景观所在地区的基岩为喷出岩,因此,有岩浆活动;图示地 区为山地,说明此地经历了地壳运动,再根据石柱及周围的景观,可以推断出该 景观经历了风化、侵蚀作用。故 C 项正确。 考向 2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

6、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图中( ) A断层形成时间早于地层 B形成的内力作用相同 C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岩层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答案 D 解析 地壳运动使得地层发生了断裂位移,断层形成时间晚于地层, A 项错误。是变质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为变质作用,是岩浆岩,是由岩浆 冷却凝固形成的, 内力作用为岩浆活动, 故形成的内力作用不同, B 项错误。 是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地,C 项错误。岩层断裂之后相对下降,D 项正确。 2图中区域( ) Aa 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 Bb 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 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 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 D 解

7、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 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具有良好的储油、储气条件,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A 项错误。b 处属于喷出型岩浆岩,为玄武岩,B 项错 误。c 处位于断层处,地质结构不稳定,不适宜建坝蓄水,C 项错误。d 区石灰 岩广布,易形成喀斯特地貌,D 项正确。 考点二 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河流和喀斯特地貌 考情报告 河流地貌的发育、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和类型是高考的高频考 点。常以典型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貌特征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题型灵活多样。 (2019 全国卷)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 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

8、 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 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3)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B (2)C (3)C 1河流地貌发育的判断技巧 (1)利用河谷形态判断所处河段,如图所示: (2)利用堆积地貌类型判断河段,如图所示:

9、(3)利用堆积地貌形态景观图判断河段,如图所示: (4)河漫滩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一般位于凸岸,堆积。 洪水期流水携带泥沙堆积,被淹没;枯水期裸露。 (5)河口处地貌特殊变化的推理过程 2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地貌类型 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 峰林、 峰丛、 溶蚀洼地等; 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 地下河等。 (2)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岩石条件 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 气候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 地下水条件 地下水循环通畅 考向 1 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 在河流发育的过程中, 相邻的两条河由于侧蚀或溯源侵蚀, 导致“低位河” 越过分水岭袭夺“高位河”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为河流袭夺前后的

10、示意 图。据此完成 13 题。 1关于甲、乙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河流量大袭夺甲河 B甲河地势高袭夺乙河 C乙河侵蚀力大袭夺甲河 D甲河的河道平直袭夺乙河 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示水流箭头, 甲河的水从图示中部河段流入乙河。 说明乙河侵 蚀力大,袭夺甲河,C 项正确。乙河流量不一定大于甲河,A 项错误。在发育的 过程中,是低位河流具有较强的侵蚀力,袭夺高位河流,甲河地势高,不能袭夺 乙河,B 项错误。是乙河袭夺甲河,D 项错误。 2M 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 ) A上游水量减少,泥沙堆积严重 B河道两侧岩体崩塌,泥沙堆积严重 C河道变窄,泥沙堆积严重 D地转偏向力作用致其堆积严重

11、答案 A 解析 M 处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河流袭夺导致上游水量减少,水流减慢, 泥沙堆积严重, A 项正确。 河道两侧岩体崩塌, 与水量减少、 泥沙堆积加重无关, B 项错误。泥沙堆积易导致河道变浅,水量减小后,河道变窄,C 项错误。地转 偏向力不是堆积严重的原因,D 项错误。 3有观点认为,黄河支流渭河,原本是黄河干流,因上游被袭夺,导致渭 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极其宽大。图中哪个河段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渭河河谷相对渭河河道极其宽大,即原来河道宽大,袭夺后,水量减 小,河道变窄。图中可能与目前渭河的成因一致的为河段,是河流袭夺后留下 的河段,B 项正确

12、。A、C、D 三项错误。 考向 2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图中各岩层均为不同时期形成的沉积岩。 据此完成 12 题。 1图中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沉积作用 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分布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图示 岩石为沉积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形成后,在地壳抬升作用下,出露地 表;在流水侵蚀作用下,逐渐形成喀斯特地貌。 2图中溶洞及其所在岩层( ) A最早形成的岩层为 C1 B各岩层都含有化石 C最晚形成的溶洞为 D发生过明显的断层 答案

13、A 解析 读图可知,溶洞最大,说明溶洞所处岩层(C1 岩层)形成最早,故 A 项正确;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但不是所有岩层都含有化石,故 B 项错误; P1 岩层也有溶洞发育,其形成时间比溶洞晚,故 C 项错误;图中岩层没有出 现明显的断裂错位,说明图中岩层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断层,故 D 项错误。 考点三 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分析风沙、海岸和冰川地 貌 考情报告 风沙地貌的类型、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的判断是高考的高频考 点。常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貌特征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侧重 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题型灵活多样。 (2016 全国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

14、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 在沿海地区经 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 标志着海岸线位臵的变化。 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 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臵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 入海口( ) A位臵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臵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臵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臵多次变动,泥沙

15、沉积量大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C (2)B (3)D 1风沙地貌 地貌类型 分布 形成条件 常见地貌 风蚀地貌 干旱地区,在我国主 要是西北地区 多沙漠和戈壁,风大 而频繁 风蚀蘑菇、风蚀柱、 雅丹地貌等 风积地貌 沙漠地区、多沙的河 谷地带、植被稀少的 沙质湖岸和海岸 风沙堆积作用形成 新月形沙丘等 2风积地貌与风向的关系 (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 (2)根据堆积物颗粒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 如下图: 3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 考向 1 风沙地貌的形成过程 白龙堆雅丹地貌位于新疆罗布泊东北部的白龙堆沙漠中, 是在以灰白色沙泥 岩夹石膏层

16、为主的河湖相沉积物基础上发育而成,高 1020 米,长 200500 米以上,弯曲延伸,远望就如蜷伏在大漠上的白色巨龙。读图,完成 12 题。 1白龙堆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下沉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湖水干涸地面龟裂风力、流水侵 蚀 B地壳抬升岩层沉积地壳下沉湖水干涸地面龟裂风力、流水侵 蚀 C地壳下沉岩层沉积地壳抬升风力、流水侵蚀湖水干涸地面龟 裂 D地壳抬升湖水干涸地面龟裂地壳下沉风力、流水侵蚀岩层沉 积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 白龙堆雅丹地貌是在河湖相沉积物基础上发育而成, 地 壳抬升不利于沉积,故排除 B、D 两项;雅丹地貌是在地表龟裂的基础上受侵蚀 形成,排除 C 项;河

17、湖抬升后,湖水干涸,地面出露,受风力、流水侵蚀作用 的影响,最终形成白龙堆雅丹地貌,故 A 项正确。 2推测白龙堆雅丹地貌区的盛行风向主要是( ) A西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 白龙堆雅丹地貌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区域。 其 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应一致, 成因应是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原前缘的东北风 影响,故 B 项正确。 考向 2 海岸地貌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 岛上多石灰岩低丘。 著名旅游景点“蓝窗”分布 在该国戈佐岛西北角,该景观已于 2017 年 3 月 8 日上午坍塌。读图,完成 12 题。 1形成“蓝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

18、 ) A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 B地壳抬升、沉积、海水侵蚀 C海水侵蚀、沉积、地壳抬升 D地壳抬升、海水侵蚀、沉积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蓝窗”景观是由石灰岩构成的。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是在温暖湿润的浅海环境下沉积形成的;受地壳抬升的影响,露出海面;地处沿 海地区,受海水侵蚀作用的影响,形成“蓝窗”景观。故 A 项正确。 2“蓝窗”坍塌的首要原因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人类活动 答案 C 解析 地处沿海地区,受海浪侵蚀作用的影响,“蓝窗”坍塌,故 C 项正 确。 微专题 4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地形类型农业类型(在气候条件允

19、许的情况下, 平原区适合发展种植业; 丘陵、山地因坡度大小和海拔高低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坡度小于 25 可修筑梯 田,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 25 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2)地势高低起伏气候特征的水热差异农业分布及范围、农业结构(类型 多样化和单一性,如“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 式)、机械化程度(大型/小型或高/低)。 2地形对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的影响 (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走向与形状:丘陵、山地交通运输线一般分布在地势 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形态上一般呈“之”字形; 平原地区交通运输 线呈网状分布。 (2)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山区交通运输方式多以公路为主

20、,而后才是 铁路。 (3)影响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一般而言,平原地区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低于山 区。 (4)影响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山区交通网密度小,平原地区密度大。 (5)影响交通效能: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自然障碍较少,不仅交通运输方式 可选择性大,而且速度快,运输量大,交通运输效率要高。山区地形起伏大,地 质灾害较多,运输线路在建设和维护时成本较高,而且在运行时要确保安全,相 对而言,交通运输效率较低。 (6)大地形单元交界处易形成交通要道:如新疆和内陆地区的交通联系几乎 都要经过河西走廊。大型山脉的垭口也易形成交通要道,如中尼公路、中巴公路 就经过多个垭口。 (7)许多工程建设也需考虑地形和地质因

21、素:如水库需要避开断层,坝址多 选择在峡谷处,隧道多修筑在背斜下方等。 3地形对人口、聚落、旅游的影响 (1)地形影响人口的分布:一般而言,海拔越高,人口数量越少,密度越小; 热带地区人口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 平原、 盆地、 丘陵的人口密度较大; 山区、 高原的人口密度较小。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地形影响聚落形态:平原地区多为群居式,聚落规模较大,呈带状(河流 较多的平原区)和多边形(河流较少的平原区); 山区聚落多为散居式, 聚落规模较 小,多分布于河流阶地、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谷。 地形影响聚落分布:平原地区是聚落分布的理想场所,聚落较多;山区聚 落较少,多分布于地势较低的河

22、谷(半山腰,防洪水淹没)。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 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如西北地区,沙漠广布,多分布在绿洲上;青藏高 原,高原波状起伏,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多分布在山间盆 地;北方平原地区,平坦广阔,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南方 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3)独特的地形地貌本身就是旅游资源。 浙江西南山区有许多保存着传统风貌的古村落。 读该区域松阴溪流域古村落 分布图,完成(1)(2)题。 (1)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 ) A鞍部 B盆地 C溪谷 D山脊 (2)北宋状元沈晦曾在松阴溪畔吟唱出这样一首诗“西归道路塞,南去交

23、流 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根据诗句判断,该流域古村落多保存完好的主 要原因是( ) A交通比较闭塞 B自然景观优美 C旅游开发落后 D开发历史悠久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C (2)A 微专题特训 4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一、选择题(共 11 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阳宁县境内的野王村(行政村), 蒲河经五道弯曲贯穿全 村而过,村中整体地貌呈“S”型奇特分布,各自然村星罗棋布,被蒲河分割包围, 自成一体。野王村整体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傍山依水,水依山而娇美,山傍水而 奇险。如图示意野王村“S”型地貌局部。据此完成 13

24、题。 1穿越野王村而过的蒲河蜿蜒曲折,其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侧蚀作用 B流水下切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流水搬运作用 答案 A 解析 穿越野王村的蒲河蜿蜒曲折,其主要原因是流水对河床的侧蚀作用, A 项正确。 2该地河流对自然村落形成提供的有利条件是( ) 深厚肥沃的土壤 便利发达的航运 较高的平坦地形 充足的水 源供应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河流为自然村落的建设提供了平坦的地形, 并为村民的生存提供了水 源。土壤主要影响农业生产,该地河流航运价值小。 3野王村的各自然村落一般坐落在( ) A河流凸岸 B河流凹岸 C河流阶地 D河流两岸 答案 A 解析 河流凸岸为河流的沉积岸,地

25、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 也节省建筑投资,故 A 项正确。 (2020 广西桂林十八中期中)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 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 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 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 水渠和梯 田修筑得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完成 45 题。 4上图中 a、b 两处流水作用不同,其差异是( ) Aa 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Bb 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两处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答案 B 解析 图中显示,a 处为河源地区,流经安第斯山脉,地势陡峭,流速快, 侵蚀作用强,该处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排除 A、C

26、两项;而 b 处流经亚马孙平 原,流速缓慢,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B 项符合题意,排除 D 项。 5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用石块垒成的梯田为主,修筑这种梯田主要目的是 ( ) A降低气温,增加光照 B降低山地坡度,方便居民出行 C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 D提高植被覆盖,改善局地气候 答案 C 解析 古印加文明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区因地形崎岖,土层浅薄,且容易受 到流水侵蚀,一般不适宜开辟耕地,但是通过用石块垒成梯田,改造地表状况, 可以增加土层厚度,同时防止土壤流失,以便于发展种植业,C 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 68 题。 6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27、 )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答案 C 解析 读图知该地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排除 A、B 两项;南方地区为了适 应降水量较大的气候,聚落建设要利于排水,故选 C 项。 7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关于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B聚落适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位臵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答案 A 解析 根据夏季风风向,可判定该聚落建在丘陵南坡、夏季风迎风地带,多 地形雨。 8影响该聚落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湖泊 答案 B 解析 由上题分

28、析可知,影响该聚落选址的主要因素为地形。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 称之为转场。 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 场, 由于草场随山地海拔不同而具有分带性, 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 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转场时,牧民们携子女及亲属,组成驼队,带 着帐篷、生活用品,赶着畜群一起大迁移,逐水草辗转而居。据此回答 911 题。 9牧民转场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路线,一般来说,春季在_放牧 ( ) A山麓、阳坡 B山麓、阴坡 C山腰、阳坡 D山腰、阴坡 答案 A 解析 冬季, 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 冬季在山麓 牧场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

29、季在(林带及以上) 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图中 甲为冬季牧场位臵, 乙为春季牧场位臵, 丙为夏季牧场位臵, 丁为秋季牧场位臵。 春季牧场海拔比秋季低,位于山麓地带,C、D 两项错误;春季气温仍然较低, 应该在阳坡放牧,光照较强,气温较高,A 项正确,B 项错误。 10放牧时,牲畜抓膘增壮的最佳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解析 夏季转场到山地高处森林、草甸、草原,一般海拔在 2 0003 500 米,这里气候凉爽,风光秀丽,水草丰美,牲畜生长条件好,是牲畜抓膘增壮的 良好场地,B 项正确;夏天一过,天气很快冷下来,高山开始下

30、雪,春、秋、冬 季节温度较低,水草欠佳,不是牲畜抓膘增壮的最好季节,A、C、D 三项错误。 11与山地四季牧场形成关联度最小的因素是( ) A山地所处纬度 B山地相对高度 C山地岩石类型 D山地坡向 答案 C 解析 山地所处纬度决定基带的植被类型, 新疆位于中纬度内陆, 因此和纬 度有关,A 项不符合题意;山地相对高度大,森林带之上有高山草甸带,适合放 牧,其海拔高于山麓草原带,因此和山地相对高度有关,B 项不符合题意;山地 岩石类型对植被影响较小,和四季牧场无关联,C 项符合题意;山地坡向对气流 有影响, 进而影响降水, 山地坡向会影响四季牧场的形成, 因此和山地坡向有关, D 项不符合题意

31、。 二、综合题(共 2 题,共 56 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 分) 山地的地貌特征影响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分布和延伸方向。 下面是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对比表和某地交通线示意图。 (1)在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上,山区为何优先选择公路?(6 分) (2)在该幅交通线示意图中,a、b 两处弯曲是否合理?为什么?(8 分) (3)说明线路通过丙处的合理性。(6 分) (4)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交通线绕道甲、乙两地的原因。(6 分) 答案 (1)成本低,施工难度较小。 (2)a 处弯曲不合理,地势平坦,通往大城市应选择最短线路;b 处弯曲合理, 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

32、减小坡度。 (3)丙处为鞍部,地势相对和缓。 (4)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公路的最大限制坡度是 7%9%,铁路的最大 限制坡度是 3%,在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上山区优先选择公路是因为公路建设对坡 度变化适应性大于铁路,成本低,难度小。第(2)题,读图可知,a 处地形平坦, 交通建设应坚持少占耕地的原则,且通往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弯曲不合理;而 b 处地形陡峭,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沿着等高线方向延伸,减少坡度的 影响,同时减少施工的难度。因此弯曲合理。第(3)题,读图可知,丙处为鞍部, 地势相对和缓,适宜交通线布局。第(4)题,由于山区人口主要

33、集中在山间盆地 和河谷地带,公路选线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说明人口 和聚落的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因素。因此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多地 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 集散。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 分) 历史上, 茶马互市主要在甘南地区, 易马的茶叶取于川蜀。 茶树具有喜温暖、 好雨雾、怕积涝、耐酸怯碱的特性。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 的方式,经西域等地向中亚、西亚等国输送。下图为甘肃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简析四川盛产优质茶叶的自然原因。(8 分) (2)试从地理位臵的角度简析历史上甘南地区茶

34、马交易兴盛的原因。(6 分) (3)分析祁连山北侧城市分布较多的原因。(8 分) (4)简要分析黑河下游径流量较小的原因。(8 分) 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盆地地形,多云雾天气;多低山丘 陵,利于排水;酸性红壤,利于茶树生长。 (2)位于亚热带与温带,湿润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干旱区交界地带; 为农耕区与牧区交界处;其以南产茶叶,以西以北产马匹。 (3)海拔较低,气候较为温暖;多冰川融水(多河流),水源较充足;古丝绸之 路经过,发展历史悠久;交通便利。 (4)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小;流经干旱区,蒸发量大;沙质土壤,下 渗强;中上游地区引水截流。 解析 第(1)题,结合四川

35、自然特征和茶树生长需要的条件回答即可。第(2) 题,注意图中甘南地区北部为内蒙古高原、南部为四川,两地分别出产马匹和茶 叶,则在此交易距离都较近。第(3)题,城市分布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 注意西部干旱区,水资源对城市的影响很大;还有材料中提及丝绸之路的影响。 第(4)题,黑河发源于祁连山,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下游为沙漠区,气候 干旱,蒸发、下渗多,使之水量逐渐减少。 专题检测四 地壳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共 11 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 (2020 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 A

36、 B C D 答案 A 解析 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读图 可知, 四处河谷中只有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 所以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 是,故 A 项正确。 2图中断层( )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 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 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 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 图中断层切断了石灰岩和页岩, 没有再切断后来形成的岩 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之后没有一直活动,A 项错误;断层没有切穿花岗岩,但是 花岗岩侵入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的时间比花岗岩早,B 项错误;现代河谷下切 是由于断层形成之后该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C 项错误;侵蚀 面覆盖

37、在断层之上,断层没有切穿侵蚀面,说明断层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D 项 正确。 台湾北部海岸有一种外形奇特的烛台石, 该石柱酷似烛台, 顶端保留较为坚 硬的“烛焰”。据此完成 34 题。 3烛台石属于( ) A河流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风沙地貌 D海岸地貌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烛台石位于台湾北部海岸,故烛台石属于海岸地貌,D 项正确。 4烛台石奇特外形形成的重要原因是( ) A海浪侵蚀 B海浪堆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答案 A 解析 烛台石位于沿海地区, 常年受海浪侵蚀作用的影响, 其形态不断变化, 故 A 项正确。 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 20 元背面图,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有“山青、

38、水 秀、洞奇、石美”的特点,闻名海内外。读图完成 56 题。 5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 ) A海岸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冰川地貌 D风沙地貌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景观为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 6关于该地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该地貌可以发展旅游业 B该地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C该地貌适宜建大型水库 D利用该地貌的山间小盆地可以发展种植业 答案 C 解析 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该地貌多漏斗发育, 不适合建水库, 故 C 项符合题意。 科任村位于福建沿海地区, 该村分布着一种偏红色的细沙沉积物, 俗称老红 砂,是风吹起海岸带的细沙沉积后形成的,其发育过

39、程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下 图示意科任村不同地质时期老红砂沉积过程与海平面高低的关系,海平面 T1 时 科任村老红砂普遍发育,T2 时较发育,T3 时发育受限。据此完成 78 题。 7老红砂堆积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 老红砂是风吹起海岸带的细沙沉积后形成的。 该村落位 于福建沿海地区, 所以该地老红砂主要是由来自海洋的风携带海岸带的细沙沉积 形成的。该地位于季风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故夏季最有利于 老红砂的堆积,B 项正确。 8科任村不同地质时期老红砂发育存在明显差异,直接影响因素是( ) A年均温高低 B降水量大小 C距海

40、岸远近 D海平面高低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 老红砂是风吹起海岸带的细沙沉积后形成的, 所以老红 砂堆积的直接影响因素为风力的大小和距离海岸带的远近,故 C 项正确。读图 可知,T3T1 时期,海平面逐渐升高,使海岸线距离该村越来越近,更利于老 红砂的沉积,故海平面高低为间接影响因素,D 项错误;不同时期,该区域范围 年均温和降水量差异很小, 不是老红砂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 故 A、 B 两项错误。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北部库赛湖的地理位臵及该湖泊中 M 点的湖底沉积物剖 面。据此完成 911 题。 9图中 M 点的湖底粗颗粒沉积物形成的外力作用及季节分别是( ) A风力作用,春季 B流水作

41、用,夏季 C海浪作用,秋季 D冰川作用,冬季 答案 A 解析 库赛湖位于青藏高原,冬季温度低、风力强劲,风力搬运作用使大量 的陆地砂砾在冰面沉积,春季气温回升,湖泊解冻,冰面上的粗颗粒物质沉积到 湖底形成粗颗粒沉积层; 夏季流水搬运的粗颗粒泥沙在湖泊边缘沉积, 细颗粒泥 沙在湖泊中心沉积; 冰川前沿不可能进入湖泊中心形成冰川沉积; 该地距海较远, 没有海浪作用。 10图中湖泊 M 点附近的水深较浅,其主要成因可能是( ) A青藏高原的抬升 B区域降水量稀少 C泥沙的大量沉积 D断层使湖水渗漏 答案 C 解析 湖泊中 M 点位于河流入湖口附近,由于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流 入湖口处沉积,使 M

42、点湖底地形不断抬高,所以其湖水深度较浅。 11近些年连续观测发现,湖底粗颗粒沉积层的厚度逐渐变薄,推测其原因 可能是( ) A青藏高原风力减小 B入湖水量逐渐增加 C全球变暖,气温上升 D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 D 解析 通过上面分析可知, 粗颗粒沉积层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湖底粗颗粒 沉积层的厚度逐渐变薄,说明风力侵蚀、沉积作用减弱。青藏高原的风力在短期 内变化不大;全球变暖、入湖水量增加对湖底粗颗粒沉积层的影响较小;粗颗粒 沉积层厚度变薄最可能是生态环境改善, 地面植被覆盖增加, 风力侵蚀作用减轻。 二、综合题(共 2 题,共 56 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4 分) 湖泊

43、是流域中物质迁移的重要“归宿”, 湖底的沉积物像“书页”一样记录 了流域内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 洱海位于我国云贵高原西北部, 其西侧的点苍山 森林茂密,众多溪流发源于此,丰富的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汇聚于山前洼地,形 成了云贵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 (1)简述点苍山东麓河流的特征。(8 分) (2)推断图 a 中湖岸边的甲地至湖心处的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 并说明原因。(8 分) 历史上流域内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域面积的增减, 进而影响到 入湖河流所携带泥沙的沉积条件。 因此, 科学家常常利用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 变化推断流域内过往的气候变迁。 图 b 为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与其沉积

44、时间的对 应曲线。 (3)概括 13002000 年间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的变化趋势,推断图示地区近 百年以来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并简述判断的理由。(12 分) 考古证据表明,距今 2、3 千年以前洱海西岸地区就有了大量人类活动的痕 迹。当时人类活动的方式主要是砍伐森林、发展农耕和开采矿产。 (4)试推测这一阶段人类活动对湖底沉积物沉积特征的影响。(6 分) 答案 (1)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小,河流短小,河床落差大,自西向东注入 洱海。 水文特征:流速快,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2)由甲地至乙地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 河流携带的泥沙是湖底沉积物的主要来源; 河流流入湖泊时流速降低,

45、 所携 带的泥沙逐步沉积; 颗粒大的泥沙先沉积。 因此湖底沉积物的粒径逐渐由粗变细。 (3)变化趋势一:沉积物粒径变化存在波动,但整体保持稳定。 变化趋势二:13001500 年、17001850 年沉积物粒径逐渐减小;1500 1700 年、18502000 年沉积物粒径逐渐增大。 干湿状况的变化:气候逐渐变干燥。 理由:气候变干时,湖泊面积减小,河流入湖处距离湖心更近,湖底沉积物 粒径增大。 (4)沉积物的数量增多;粒径增大;成分改变。 解析 第(1)题,河流的特征从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两方面描述。水系特征 包括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河网密度等;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汛期、含沙量、 有无结冰期等

46、。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湖岸附近,乙地位于湖泊中部。 甲、乙两地沉积物均来自河流的搬运作用,甲地水流速度快速降低,沉积物粒径 较大;乙地水流速度很小,沉积物粒径很小。第(3)题,读图可知,沉积物粒径 呈波动变化, 在不同时段沉积物粒径变化趋势不同。 近百年来, 沉积物粒径变大, 说明沉积物距湖心较近,故湖泊面积缩小,这与气候变干有关。第(4)题,受人 类活动的影响,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搬运能力增强,导致沉积物增多,粒径变 大,沉积物成分发生变化。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新西兰东南部(图甲)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 50 个圆形巨石(图乙), 最大直径逾 两米,重达数吨

47、,散布于海滩中部百余米的地方。据研究,圆石与珍珠的形成原 因异曲同工,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 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 层层凝聚而成。 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至少需要 400 万年 到 550 万年的时间形成, 大约要覆盖 10 米到 50 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供充分的矿 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图 丙)。 (1)推测摩拉基圆石形成后出现在海滩的地质过程。(6 分) (2)说明圆石龟甲状花纹的形成机理。(6 分) (3)有人认为摩拉基圆石奇景终将彻底消失,请从自然地理方面为其提供依 据。(4 分) (4)某游客欲在摩拉基海

48、滩用手机尽可能多且清晰地拍摄圆石,请指出其应 考虑的拍摄条件。(6 分) 答案 (1)圆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来地壳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终圆石 上覆物质被侵蚀而出露。 (2)圆石长期暴露于水面之上易热胀冷缩或脱水收缩,导致圆石表面产生裂 隙,这些裂隙又逐渐被其他物质填充。 (3)圆石遭受风化、侵蚀或搬运作用;海平面上升淹没圆石。 (4)拍摄时机选择在光照条件较好、退潮的时段;拍摄地点选择在高处且避 免逆光的位臵。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早期刚形成时圆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来 地壳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终圆石上覆物质被侵蚀而出露。第(2)题,圆石龟甲状 花纹源于外力的风化、侵蚀、堆积等外力作用。圆石长期暴露于水面之上易热胀 冷缩或脱水收缩,导致圆石表面产生裂隙,这些裂隙又逐渐被其他物质填充。第 (3)题,摩拉基圆石暴露于水面之上易遭受风化、侵蚀或搬运作用;随海平面上 升,可能被淹没,导致该奇景消失。第(4)题,拍摄时机应选择在光照条件较好、 退潮的时段,以便于获取圆石的全貌;拍摄地点选择在高处或避免逆光的位臵, 以获取圆石上的一些细节。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