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616.50KB ,
文档编号:1522115      下载积分:3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152211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孙红松)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3单元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孙红松)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3单元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人教版.doc

1、第 3 单元测量 测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 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本单元教学是在二年级初步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 和 “米” 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学生将要进一步学习长 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这是理解测量的第二阶 段,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和容积单位及其测量奠定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 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识。课程标准要 求:在现实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克、 千克、 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在实践活动中, 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

2、”,能进行简 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能结 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 米、分米和千米,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 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 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 量。 掌握多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数学的思考将有效地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 力的提升,感受一一列举的思想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使学生有序地思考。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认识质量单位吨;明确毫米、厘米、分米、 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 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 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为调动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除了要充分利 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增加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例如,

4、在认识毫米 和分米时,可增加医疗保险卡、电话磁卡、储蓄卡等厚度大约是 1 毫米的物品,也 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中量出 1 毫米,数一数有几张,让学生用作业本摞 出 1 分米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等活动。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认识并理 解测量的有关知识,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会 逐步提高。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情景进行整体观察,注意提供的情景 应该主题明确,当学生的讨论远离主题时,应该进行恰当的引导。 2.注重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确保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 “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地体验和感知, 并逐步达到完善。因此

5、,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大量操作的基础之上。例 如,在初步认识毫米和分米后,要让学生掌握用分米和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 度。尤其是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时,对学生操作测量工具以及准确读出测 量结果的要求较高,因而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测量活动,提高学生 的操作水平,积累活动经验。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教师要组织学生真正到操场上 量一量,走一走,看看有多远,估一估,体验 1 千米有多长,加深对 1 千米长度观念的 理解。在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时,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提出活动的要求,教师应 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对活动的结 果要进行适当的评价。

6、要合理安排“动”与“静”的时间,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 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安排的教学活动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充 足的时间,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3.重视学生估测方法的掌握,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本套教材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为此专门安排了例题,并且在练习 中提供了大量的估测活动。但估测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 懈的培养。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长度或质量进行估测的意识, 同时要注意对估测的方法进行指导。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 法,用熟悉物体做参照物的方法,测量较长距离时运用分解的策略,不断提高学生 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4.

7、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 培养人才的需要。本单元教材除了穿插编排已学过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还专门设计编排了运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景,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首先,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活动的全过程,即经历用列表法一一列举解决问 题的全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其次,在反思和交流中,要注意展示各种解决问 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用列表法有助于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列举各种方案,感 受这一策略的特点和价值。最后,

8、要注意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 度去列表,加深对这一解题策略的认识,感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1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材例 1 通过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即 已学过的厘米的知识;根据判断估计结果是否准确,引出精确测量的活动。在测量 中发现,数学书的厚度不到 1 厘米,宽不能用整厘米数表示,体会毫米产生的意义。 使学生明确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毫米,并给出表示毫米的符号“mm”,让学生 了解。 利用直尺上的毫米刻度直观告诉学生 1 毫米有多长。通过数一数 1 厘米长 度里有几个小格,引出“1 厘米=10 毫米”。用手势表示出 1 毫米的长度,增强直观 感

9、知。 例 2 和例 3 主要介绍分米的认识、分米与米的关系以及常见长度单位间的 换算。例 2 一开始便介绍长度单位“分米”,并给出表示分米的符号“dm”,让学 生了解。其次利用米尺直观呈现 10 厘米的长度,让学生明确 1 分米=10 厘米,并借 助直尺用手势表示出 1 分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最后通过 想一想、数一数,利用米尺让学生探索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明确 1 米=10 分米。 例 3 中,由于学生还未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因此在教学长度单位毫米、厘米 和分米之间的换算时,教材通过推理掌握换算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 1.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 1

10、毫米、 1 分米实际长度的表 象。 2.理解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3.通过想 1 厘米是 10 毫米和 10 厘米是 1 分米,引导学生去推理几个厘米里 面有多少个 10 毫米和几 十个厘米里面有多少个 10 厘米,教给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时的思考方法,从 而掌握换算的方法。 【重点】 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 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第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 长度。 2.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 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

11、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初步的估 测能力。 4.让学生能在学习中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交流,灵活 地选择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体会成 功的快乐。 【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难点】 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会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卡。 1.你们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吗?谁来说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 在测量身高的时候,你们用到了什么单位?(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 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

12、米有多长?1 厘米有多长吗?你知道它们之 间的关系吗?(1 米=100 厘米) 2.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米尺、卷尺、直尺) 让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的身高,复习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 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并掌握常用的测量工具,为学习毫米做好知识的铺垫。 1.现在请你仔细观察一下教材,你能估计一下它的长、 宽和厚吗?(指名几位学 生)究竟估得准不准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准确的长度呢?(测量)以前测量 过吗?想一想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宽的一端要对准 0 刻度,尺子紧靠教材)现在 请你赶紧测量一下吧! (学生汇报)可能有的说宽 18 厘米多一点,有的说 19 厘米不到。 师:那也就

13、是说宽不是整厘米数,如果老师想知道它的准确长度怎么办? 2.师小结: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 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它们,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让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教材的宽和练习本的宽用厘米或米作单位都 不合适,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预设 生: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自己的身高)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 米大 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指名回答)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

14、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 米作单位? (指名回答) 活动: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铅笔的长,橡皮的长,练习本的宽和课桌的高。然后 再量一量,记录员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小组汇报各种记录的情况。 师:在刚才的测量中,我们发现,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要想知道它们的准确长 度,就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板书课题: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通过猜一猜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用手势比划进一步建立 米和厘米的表象,再通过测量活动引出新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

15、师: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 少。 学生汇报。 师: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 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3.(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 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 个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板书课题: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通过数学书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会毫米产 生的实际意义。 一、认识毫米,感知

16、 1 毫米的长度。 师: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吗?试一试,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师放大尺子) 预设 生: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师:大家找的和他一样吗? 师:恭喜你们找得很正确。 师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 1 小格),这是 1 毫米长,这也是 1 毫米长。 师:其实我们的银行卡、电话卡、尺子,它们的厚度大约都是 1 毫米,请你摸摸 厚度,觉得 1 毫米怎样? 预设 生:很短。 师: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把磁卡这样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 的距离,像什么呢?(一条缝隙) 师: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

17、度大约是 1 毫米? 预设 生 1:铅笔尖是 1 毫米。 生 2:公交 IC 卡的厚度是 1 毫米。 生 3:1 元硬币的厚度是 1 毫米。 生 4:我的数学练习本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想对 1 毫米说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 预设 生 1:太短了! 生 2:太小了。 生 3:很短很短。 生 4:毫米啊,你是 4 个兄弟里面最小的。 生 5:毫米虽然那么短,可是它也是有用的。 师:对啊,毫米虽然短小,但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大的。 课件演示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样的物体用毫米作单位比较合适呢? 师: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毫米作单位。需要量得比

18、较精确时,也需要用毫 米作单位。如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都要用毫米作单位。 师:既然毫米的用处这么大,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把1 毫米的长度深深地记在 脑子里吧! 二、探究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 1 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那么在 1 厘米中究竟有这 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 1 厘米数一数。 (为了数起来方便清楚, 可以拿着铅笔指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师:有发现了吗?(指名:1 厘米里有 10 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几的?大家数出 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位)是不是每 1 厘米中都有 10 毫米呢?老师也来选 1 厘 米,咱们一起数好吗? 师

19、:怎么样?( 1 厘米正好是 10 毫米) 师板书:1 厘米=10 毫米(齐读,顺、倒各读一遍,10 毫米=1 厘米) 师:那么 2 厘米是多少毫米?4 厘米呢?30 毫米是多少厘米?80 毫米呢? 预设 生:2 厘米=20 毫米,4 厘米=40 毫米,30 毫米=3 厘米,80 毫米=8 厘米。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 1 毫米的表象后,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 1 毫米,发 挥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让学生主动地在头脑中建构 1 毫米的表象,并在观察、 猜想、验证、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自己探究毫米与厘米的进率,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练习 1 1.教材第 22 页做一做第 1 题。 2.教材第 2

20、4 页练习五第 5 题。 3.找出自己周围的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参考答案】1.28422.略3.略 练习 2 完成相关习题。 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 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米厘米毫米。 (板书)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还可 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作业 1 教材第 24 页练习五第 2 题。 作业 2 完成相关习题。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1 厘米=10 毫米 米厘米毫米 1.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始终围绕学生的认知需求来开展,力求突出体现学生 的自主探究的过程,真正成为

21、学习的主人,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2.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有以下三个层次:从感性的认知困惑中激发学生参与;从 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引导学生参与;从活动实践中指导学生参与。 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学生动手测量时,应在课前指导测量方法; 这节课中还发现学生的估计、 估量 能力比较差,出现了一些错误,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 用较小的长度单位这一部分没有让学生理解透彻,如果能让学生理解用较小的长 度单位会更精确就更好了。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虽然不 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再进行教学时,应重在

22、引 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多进行测量 训练,加强学生的估计、估测练习。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 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 积极性。 量一量小刀有多长。 名师点拨从图上可以看出,小刀的一端对准“0”,另一端对准的是 5 厘米 还多 3 个小格。也就是说小刀长约 5 厘米,那么多出的 3 个小格到底有多长呢?这 就需要用一个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测量,多出的 3 个小格就是 3 毫米,小刀的长度就是 5 厘米 3 毫米。 解答5 厘米 3 毫米。 毫米的由来 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米”起源

23、于法国。1790 年 5 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 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 米,1791 年获法国国会批准。为了制造国际计量局保存的米原器来表征米的 量值的基准器,在法国天文学家捷梁布尔和密伸的领导下,于 17921799 年对法国 敦刻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进行了测量。1799 年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一根 3.5 毫米25 毫米的矩形截面的铂杆,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 1 米,并交法国档案 局保管,所以也称为“档案米”。这就是最早的米的定义。由于档案米的变形情 况严重,于是,1872 年放弃了“档案米”的米的定义,而以铂铱合金(90%的铂和 10% 的

24、铱)制造的米原器作为长度的单位。米原器是根据“档案米”的长度制造的,当 时共制出了31只,截面近似呈X形,把档案米的长度以两条宽度为68微米的刻线 刻在尺子的凹槽(中性面)上。1889 年在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上,把经国际计量局 鉴定的第 6 号米原器(31 只米原器中在 0 时最接近档案米的长度的一只)选为 国际米原器,并作为世界上最有权威的长度基准器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地下 室中,其余的尺子作为副尺分发给与会各国。规定在周围空气温度为 0 时,米原 器两端中间刻线之间的距离为 1 米。1927 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又对米定义作 了严格的规定,除温度要求外,还提出了米原器须保存在1标准大气压

25、下,并对其放 置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 但是使用米原器作为米的客观标准也存在很多缺点,如材料变形;测量精度不 高(只能达到 0.1 m)。很难满足计量学和其他精密测量的需要。另外,万一米原 器损坏,复制将无所依据,特别是复制品很难保证与原器完全一致,给各国使用带 来了困难。因此,采用自然量值作为单位基准器的设想一直为人们所向往。20 世 纪50年代,随着同位素光谱光源的发展,发现了宽度很窄的氪-86同位素谱线,加上 干涉技术的成功,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不易毁坏的自然标准,即以光波波长作为长 度单位的自然基准。 1960 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对米的定义作了如下更改:“米的长度等于氪 -86 原子的

26、 2P10 和 5d1 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 1650763.73 倍”。 这一自然基准性能稳定,没有变形问题,容易复现,而且具有很高的复现精度。我国 于 1963 年也建立了氪-86 同位素长度基准。米的定义更改后,国际米原器仍按原 规定保存在国际计量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70 年代以来,对时间和光速的测定,都达到了很高的精 确度。 因此,1983 年 10 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又通过了米的新 定义:“米是 1/299792458 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这样,基于 光谱线波长的米的定义就被新的米定义所替代了。 实际上,米是被定义为光在以铂原子钟

27、测量的0.000000003335640952秒内走 过的距离(取这个特别的数字的原因是因为它对应于历史上的米的定义按照 保存在巴黎的特定铂棒上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同样,我们可以用叫做光秒的 更方便更新的长度单位,这就是简单地定义为光在一秒走过的距离。现在,我们在 相对论中按照时间和光速来定义距离,这样每个观察者都自动地测量出同样的光 速(按照定义为每 0.000000003335640952 秒之 1 米)。没有必要引入以太的观念, 正如麦克尔逊莫雷实验显示的那样,以太的存在是无论如何检测不到的。然而, 相对论迫使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我们必须接受的观念是: 时间不能完全脱离和独立于空间,而必须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空间 时间的客体。 毫米英文缩写 mm。 进率关系:1 毫米=0.1 厘米=0.01 分米=0.001 米=0.000001 千米。 毫米,又称公厘(或公釐),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符号为 mm。1 毫米相当于 1 米的一千分之一(此即为毫的字义)。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