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1.地球的内部地球的内部 1.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深入前两课本质层面,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地壳运 动模式,初步了解地壳运动会导致地表发生全球性或小范围的海陆变迁,能初步从宏观 层面解释地形高低起伏、火山地震频发的原因。 本课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地球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先让学生根据地 表火山喷发、地热、地震中的物质和能量推测地球内部可能是怎样的,再通过阅读资料 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内部的主要方法和成果,以及科学家对地球内部圈层运动模式作出的 猜测。第二部分是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地壳运动时板块之 间或靠近或远离、或挤压或抬升的现象,意识到能量来
2、自地壳下方处于对流运动状态的 岩浆。第三部分是认识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化,遵循从局部到整体的认知规律,先让学 生根据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菊石化石、鱼龙化石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区很久以前的情况, 建立陆地和海洋会转化的意识;再观察地球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比较今天的地球与两 亿年前的地球有什么不同,认识陆地的变化趋势,从而认识海陆变迁、大陆漂移也是地 壳运动的结果,为今后继续认识地表变迁理论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资料学习,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 通过阅读、模拟实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模式,能解释地壳缓慢移动的原因和结 果。 借助研讨与交流,认识海陆变迁、大陆漂移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3.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 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推测、解释地壳运动的原因和表现。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 PPT 与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模拟地壳运动的实验材料(烧杯、水、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 火柴、湿抹布、泡沫块、胶水或洗衣液等),补充阅读资料。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 10 课火山和地震,初步了解了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原因,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他们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地球的内部又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形成火山和地震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 地球的内部情况。 2.板书课题:11.地球的内部 二、学
4、习新课 活动一:推测地球内部情况。 1.出示课本 31 页上面三幅插图,学生观察这三幅插图。并且试着根据火山、地震、地 热这些现象推测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 根据火山喷发可以推测出地球内部不是空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存在炙热的岩浆。 根据地震能推测出地球内部是不稳定的,会运动和变化,岩层会承受很大压力,所积聚的 能量需要释放。 根据地热可以推测地球内部有大量的热能,可能比地表温度高。 2.过渡: 地球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跟随人类探索地球内部形态的脚步去看 一看。 活动二: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历史 1.出示课本 31 页的文字资料,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
5、。 2.出示课本 31 页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地球的圈层。 预设: 地球从地表到中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是最薄的,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 39-41 千米, 而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 70 千米,平原陆地地壳相对较薄,海洋地壳则远 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厚度在 2800 千米以上。 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 3.出示鸡蛋的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比较鸡蛋的剖面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示意图,体会鸡蛋和地球的相似之处。 预设: 鸡蛋和地球从外到内都
6、有三个圈层组成。鸡蛋的蛋壳相当于地球的地壳,鸡蛋的蛋白部 分相当于地球的地幔,鸡蛋的蛋黄部分则相当于地球的地核部分。 教师小结:如此分析来看,地球的内部结构的确像个大鸡蛋。 4.出示课本 32 页上面的一段文字资料,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并观察文字下面的这 幅图片,初步了解地球板块构造说的观点。 5.出示课本 32 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师生共同观察这幅图片,进一步了解地球板块构造 学说的观点内容,懂得地球的内部板块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正是这些运动形成了地球 表面的基本面貌。 活动三: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 1.教师引导: 地球内部板块的漂移与碰撞究竟会给地球带来怎样的影响?下面我们通过 一个模
7、拟实验来探索这个问题。 2.出示课本 32 页下面的实验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 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材料及方法。 3.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水、烧杯、泡沫块、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粘稠的液体如牛奶等。 实验方法: 在盛有水的烧杯里放一些泡沫块,给水加热,仔细观察泡沫块的运动。 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并 且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要触碰加热中的烧杯,以免烫伤。 5.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给水加热时,泡沫块的运动情况。 预设: 当加热时,水的热对流运动会更显著,泡沫块会随着下方水的热对流运动从温度高的地 方向四周温度较低
8、的地方移动,呈现出或分离或靠近的现象。 6.如果把水换成粘稠的液体,如牛奶等等,泡沫块会怎样运动呢? 学生继续实验,把实验中的水换成牛奶进行加热,仔细观察泡沫块的运动情况。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给牛奶加热,泡沫块又会怎样运动? 预设: 把水换成牛奶加热,因为牛奶比较粘稠,因此泡沫块运动速度较缓,但是在加热的过程 中,泡沫块仍然会移动,并且在移动中泡沫块之间还会发生碰撞。有的是轻微的碰撞, 有的碰撞比较激烈。 7.实验总结 在这个实验中,水和牛奶、泡沫块就相当于地球内部的什么? 水和牛奶相当于地球内部的岩浆,而泡沫块相当于地球内部的板块。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这个实验说明地球内部岩浆在不停的运
9、动,从而使地球的板块不停的移动,并且在移动 的过程中还会发生碰撞,这些碰撞有的比较轻微,有的比较剧烈,正是因为这些板块的 碰撞和漂移,才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活动四:根据发现的化石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的情况 1.出示课本 33 页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喜马拉雅山脉,并说一说自己知道 的有关喜马拉雅山脉的知识。 2.教师补充有关喜马拉雅山脉的知识。 3.出示课本 33 页菊石化石和鱼龙复原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教师讲解:20 世纪 60 年代,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采集到鱼龙、菊石类、双壳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这些生物原本是生活在海洋中的, 但是现如今却出现在世界上最高的山
10、脉喜马拉雅 山脉上,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你能推测出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的情况吗? 预设: 喜马拉雅山上出现了鱼龙、菊石类、双壳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可以推测出喜马拉雅山 脉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是由于地壳的运动才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活动五:观察地球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 1.出示现在地球的图片,学生观察,教师引导:这是我们现在的地球图片,可是大家知 道吗?在 2 亿年前,我们的地球不是这个样子的,2 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为 什么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 2.出示课本 33 页下面的一组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了解地球在 2 亿年前、1.5 亿年 前以及现在的样子。 3.提出要求:观察地球
11、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比较今天的地球与 2 亿年前的地球有什么 不同? 预设: 现在的地球大陆板块是相互分离的,地球上分成了 7 个大陆板块,而在 2 亿年前,地球 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是一个整体。 4.出示课本 33 页最下面一幅图片,教师讲解:这就是 6 块最大的板块从地球上分开来 的样子,同学们,为什么连在一起的大陆板块会分离开来呢?请同学们联系今天所学的 知识进行解释。 预设: 今天地球大陆板块分离的样子是由于地球板块不停的运动的结果,地球的板块在移动的 过程中,要么向两边张裂,要么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了今天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 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内部构造, 知道地球从地表到中心分为地壳、 地幔、 地核三个圈层。同时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形成了我们现在地球表面的基 本面貌。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地球内部的知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