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解题解读解析 【作文原题】【作文原题】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 不得抄袭、套作。 【解题】【解题】 钱华南钱华南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材料的主体是两段话,先是罗列了人们对“得与失”的三种不同看法,然后要考生结合自身的体验 与思考发表自己对“得与失”的看法。关键词为“得与失”“终点”“起点”“过程”等,考生可 以针对“
2、得与失”选取“终点”“起点”“过程”中的一种进行立意也可以综合进行立意,然后扣 住这些关键词进行思考和作文,写出自己独到的看法,体现自己的思辨能力。 陈爱娟陈爱娟 本题沿袭了以往浙江卷的风格,采用材料作文+任务驱动性质的形式,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与去年材料中有引文不同的是,今年,材料直接给 出三种态度:第一种看重得与失的结果,视得与失为人生努力的一切;第二种则将得与失视为人生 的新起点,意在提醒学生,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你应该快速告别过去,转向未来;第三种则将得 与失看成过程,直接明示学生,无论人生经历如何,都要把得与失看成一种收获,看成一种成长,
3、 从而实现自我的完善与提升。本文写成从正面立论的议论文较为合适,若考生有一定的写作功底, 独创新路,结合当下现实,写成反驳其他观点的驳论文,则不失为体现自己人生独特思考的一种方 式。但是,无论哪种形式,行文过程中要时时有“我”,切勿空泛议论。 张俊杰张俊杰 本题为思辨类材料作文。“得与失”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命题既紧密联系高中生的生活实际, 让考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又剑走偏锋,巧妙回避对建党百年、乡村振兴等热点事件的猜题押 题。试题沿袭了浙江卷重思辨、重认知、重人文的命题风格,侧重对考生人生体悟和思维品质的考 查。“得与失”可以是终点,也可以是起点,还可以是过程,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只要能结
4、合自 己的生活经历和成长体验构思立意,言之成理即可。试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作,明确 告诉考生我手写我心、我笔绘我生,人生经历就是最好的写作资源,引导考生将作文和做人结合起 来,将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结合起来,说真话,道真情,写出带有情感温度的“有我”之文;反对 脱离生活讲道理,唱高调,空话套话连篇。 立意角度开放:“得与失”可以是终点:“得”要适可而止,不可贪得无厌;“失”要承认失 误,不可一错再错。“得与失”可以是起点:前期之“得”正是接下来努力再攀新高的起点,前期 之“失”正是调整战略重新出发的起点。“得与失”可以是过程: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有 “得”也有“失”;更何况,一方
5、面的“失”未尝不是另一种方面的“得”,一种形式的“得”又 未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失”。考生甚至还可以把“得与失”拆分开来,比如把“得”看成终点, 告诫自己不要贪得,把“失”看成起点,勉励自己继续努力。立意的角度是开放的。 程振伟(教育评论员)浙江高考作文:考人生感悟程振伟(教育评论员)浙江高考作文:考人生感悟 浙江高考作文题,有返璞归真感。得与失,几乎可以概括整个人生,而浙江作文题,用“终点” “起点”“过程”三个词,就概括了不同人对待人生的不同境界。 作文题出的好不好,关键看对接下来的作文教学的影响,有什么样的导向性。而浙江作文题, 在审题时千万不要忽略“体验”“思考”这两个词,它意味着闭门
6、造车模仿“满分作文”的套路, 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最好能写出自身或身边人相关经历,而且从中有所感悟。个人感觉,高考作文 中,一味写名人、古人而没有自身深度的解读,哪怕辞藻再华丽,也容易遭遇差评。 再看得与失的关系。那么一时的得与失是终点、起点,还是仅仅一个过程?方法论很简单,就 是“辩证的看待人生的得与失”。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似乎最好的答案就是“一个过程”,但高考 作文是抗拒标准答案的。写一个人如何把得与失看成起点,不断磨砺自己,永远奋发向上,也能写 出高质量作文。而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境界虽高,但涉及到审美等方面,一般学生恐怕难以掌控, 容易导致道理很正,但却表达匮乏,最终拿出的却是平庸作文。但
7、优秀学生,文字掌控能力强,可 以挑战“得失过程说”。 宽泛一点来说,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是功利是短视。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是励志是目光长远。 把得与失看成过程,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是境界。其实,辩证的看待“得与失”,“得”可能就 是“失”,“失”可能就是“得”,今日的挫折就是明天成功的基础,明日的成功又或是将来失败 的根源。得失皆在心中,宽广的胸怀,良好的心态,智慧的心境,也是高考作文命题者最想看到的。 2021 年高考作文题,考得与失,导向性很好。作文考人生感悟,让学生都有话说,它也在传达 “多出去看看,多与大人聊聊,多有感而悟”的理念。作文来自生活来自人间,好作文不是教出来 的,而是感悟出来的
8、。当然,学生写自己、写身边人也值得鼓励,但是,如果学生能写出我们民族 近代史以来的得与失,写出我们党的百折不挠,以及当下正在带领国家民族砥砺前行,迎接国际环 境新的考试,这样的视角更容易获得额外奖励。 解读:解读: 汪啸波:汪啸波: 作文求“善”求“美”,但首先不能让“真”缺位 读 2021 年浙江高考作文题随想 今年浙江高考,将会出现什么类型的作文题,猜测纷纭,扑朔迷离:是骄傲回望的家国情怀主 题,还是内省反思的个人成长主题,还是多元选择的问题思辨主题,都有可能,都有道理。 众声喧哗中,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却意外地“开宝”立足思辨,促进反思。今年这一个高 考作文题,适合用“真、善、美”来概括其
9、特点。 先来看“善”。 此题没有设置任何审题难点,也没有用“象征”“比喻”类的手法,让考生去揣摩深刻寓意, 完全基于日常体验、生活常态。试想,每个世人无论生活、学习、工作、事业,哪里没有“得失” 呢?命题者从这里入手,贴着每个人的生活与心灵,让每个人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情,是不是 “善”之至? 其次再来看“美”。 祖国日渐强大,民生日益改善,我们(当然包括正在接受考试的考生)生逢改革开放、经济腾 飞的好日子,得到的“幸福”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多,“美”不“美”?可是近年社会转型,加 之疫情突如其来,肆虐全球,考生个人或家庭的“得失”也许更跌宕起伏,变幻莫测。如何以理性 务实的态度对待?这也很
10、能考出一个人的“美思”“美情”“美德”来。高考作文之立德树人导向, 就这样润物无声地蕴含在平淡无奇的问题中。 然而,“善”“美”,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难能可贵的是“真”。最后,且让我们来看看这 个“真”。 这个题目的叙述很简约很理性。 一、它没有给任何事物定性,允许你有自己的“真”判断; 二、它没有给任何意见定向,允许你发表“真”意见; 三、它没有给作文的主旨或“歌唱”定调,允许你发出自己“真声”。 总之,作文求“善”求“美”,但首先不能让“真”缺位。而今年的作文题目,摆脱了时政主 题的围追堵截之后,还能命制出如此从容、如此“亲民”的题目,殊为不易,可圈可点! 这个题目怎么写? 根据多年一线教
11、学的实战经验,作文题目中出现多个观点(三个或三个以上),如相同、相近, 则可以互补、合说;如相反、相对,则可以任意选择。在阐述自己选中的观点时,酌情兼顾其它, 但不要平均用力,面面俱到。当然,具体怎么写,还要看题目中“任务驱动”那些显性隐性的要求。 依我看,这三个观点都可以写,可要先把“得失”的概念定性。为了稳妥起见,不妨把“得失” 理解为世俗中的“名利、权势、成就”吧。 把“得失”看成是人生的“起点”,可以解读为把“得失”当作对自己现阶段成绩的评价,以 激励自己奋发努力。 把“得失”看成是人生的“终点”,可以解读为把“得失”当作自己生命的终极目标,也可以 激励自己奋发努力。 把“得失”看成是人生的“过程”,这个立意更好写。既是“过程”,则须对所谓人生的“名 利、权势、成就”淡然处之:得之失之,毫不萦怀;鸡虫之争,更不介意。这实在是对生命意义之 最深刻最通透的洞察。 这个题目的命制,让每一位考生有话说,但是,要想说好,体现了格局、情怀、志向、理智, 以及深厚的语言素养,也很不容易。 不客气地说,有些时候,有些场合,有些人,在追求“善”与“美”的时候,其实不太在意“真” 了,以至于常常被无情嘲弄。而唯有“真”在场,这“善”与“美”才有意义。 想起一句话:“如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诚哉斯言!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