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6.水滴的水滴的“旅行旅行” 【课标落实】【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级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大气运动、水循环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 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 息。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高年段
2、要求。 14.2 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 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三课认识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然界水 的变化循环的系统认知,是本单元的一个总结概括。用“水滴的旅行”这个形象话题做 标题,紧紧围绕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这个核心展开,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 察实景图片,通过交流“天上的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水循环 的概念。第二个活动是根据示意图说说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这是在前面实物场景的基 础
3、上进一步抽象概括,通过一些关键词汇和箭头帮助学生建立水循环的概念。学生的分析、 概括、推断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第三个活动是拓展活动,通过制作水循环的模型模拟大 自然中的水循环,体现科学课程的实践性。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每天接触水,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学生的生活经验也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的 增加,面对不断的变化,学生没有意识到也很少去问为什么。很多的有趣的生活现象被学生 的司空见惯的习惯忽视,基于学生的现状,本课以“水滴旅行”这一现象为线索,引导学生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也初步认识了雾、云、露、霜、雨、雪等自然 现象,对于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的变化和成因有了
4、初步的研究。只是对于自然界水循坏 的认识还没有形成概括性的认识。因此,在结合大通图后,如何分析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就需 要教师进行引导。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描述水循环的过程,知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认识到水循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 1.能够根据示意图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 2.运用分析、归纳、概括,尝试用箭头和简单文字建立水循环的模型。 科学态度: 对地球上的水循环表现出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愿意合作交流,培养集体观念。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初步建立水循环的动态平衡意识,意识到地球上的水不会
5、增多也不会减少。 2.树立科学利用水资源的观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不间断的循环过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建立大自然中的水循环模型。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水循环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水循环模型。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识别云和雾一、识别云和雾 1播放文字:假如我可以变成一滴水,我可以是黑海的波浪,终将驰骋于地中海;可以 化为阿尔卑斯山的彩虹,驾着西风,变成西伯利亚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被老松树的根 吸收。 2.师: 在这段文字中, 从中你能找出水有哪些形态吗?这
6、些不同形态的水存在于哪里呢? 3.师:这些现象都是降水的形式。天空中年年降水,同学们觉得天上的水会降完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天上的水总是下不完呢?同学们思考过吗? 4.师: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到哪里去了? 生: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部分到达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 或到达陆地后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水蒸气,又跑到空中。 5.师:形成雨雪霜露等现象需要水蒸气,这些空气中的水蒸气来自哪里? 生:空气中的水蒸气绝大多数来自江河湖海里水的蒸发,地表上层的水也会蒸发进入大 气层,另外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6.师:结合教材的图片,同学们能解释“天上的
7、水为什么总也降不完”吗?在活动手册 上画箭头画出示意图。 生:天空中有降水落下来,同时,地球表面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也在不间断地蒸发到 空中,补充大气中的水汽,从而形成降水。 生:自然界的水日夜不停、循环往复地运动着,形态不断变化,空间位置不断变化,总 体保证了大海晒不干,天上的水总也降不完。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真实的有海洋、云朵、降雨、树木的情境,展现一个区域内的水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真实的有海洋、云朵、降雨、树木的情境,展现一个区域内的水 循环,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循环,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二、根据示意图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二、根据示意图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师:在这一单元,我们已
8、经学习了云和雾、露和霜、雨和雪,这些都是水的形态。回 顾一下,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 聚在一起飘浮在空中形成了云,低空就是雾。 生: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 凝结成小水滴,就形成了露。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 体表面凝结成冰晶,就形成了霜。 生: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 从而产生降水。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成了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 融化,就成了雪。 师:你能用简单的文字和箭
9、头绘制草图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表示出来吗? 师:请看教材 46 页,根据这张图,尝试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师:这张图中,有两种颜色的箭头,红色和蓝色,它们表示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红色箭头表示地表的水(包括各种水体、陆地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是一个向上的过程。蓝色箭头表示降水,以及水从高山流向平原最后注入海洋的过程,还包 括地下水的渗透,是一个向下的过程。 师:有没有同学能描述一下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呢? 生: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生:水蒸气上升到空中遇到冷会凝结变成液态小水珠。 生:小水珠越来越大,空气托不住就是降水落到地面上。 生:地面上的水也在循
10、环流动。 师总结: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流而运动 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 表面,统称降水。这些降水有的渗入土中成为地下水,有的迁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 吸收,完成水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总量保持不变。 播放视频:水循环。 师:水为什么能够循环呢? 生:水的三态变化。 师:太阳在水循环的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 生:太阳的辐射使海洋、湖泊、河流中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也能使植物进行蒸腾作 用。 师:地球引力对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生:地球引力使这些雨、雪等降下来。 师:水循环
11、对于地球或人类有什么意义? 生:缓解干旱、冻死害虫,庄稼丰收、净化空气。 设计意图:用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图来解释水循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模型设计意图:用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图来解释水循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模型 图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水循环的大概念认知。图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水循环的大概念认知。 三、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三、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1师:我们也可以模拟一下自然界的水循环。老师给同学们演示一下。 (1)组装好水循环模型。 (2)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 (3)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 2.师:假如你是小水滴,请结合图片描述自己是怎样旅行的? 生:我是小
12、水滴,住在大海里。一天,太阳放射出万道金光,照得我们浑身暖烘烘的。 不一会儿,我们的身体变轻了,慢慢地离开了大海,向空中飞去。飞呀飞呀,我们觉得有点 冷了。三五成群,紧紧地抱在一起。一会儿,都变成了一颗颗很小很小的小水滴。风带着我 们在空中飘来飘去,人们把我们叫做白云。过了好一会,我们想到大地上玩玩,刮起风来。 这时,我们里面有些大胖子,冷得缩成一团,还来不及和我们告别就落下去了。有的落到了 山上变成了冰雪,有的落到江河又回到大海,有的落到了田野滋润着禾苗,有的钻入泥土隐 藏在地下玩起捉迷藏。最后,我们大伙排着队又流进了大海。 3.师:同学们能创作一首科学小诗或一篇童话水滴的旅行吗? 设计意图:建模是很重要的探究过程技能。利用简便的水循环组装模型,通过简单的设计意图:建模是很重要的探究过程技能。利用简便的水循环组装模型,通过简单的 动手操作,将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微缩呈现,直观形象。动手操作,将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微缩呈现,直观形象。 四、总结拓展四、总结拓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收获了什么?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