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1)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 18、19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空间观念的培养。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中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情景图: 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二、新课教学 1列举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状的实物。 2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观察实物长方体并动手摸。
2、摸长方体的面。 (板书:面) 摸长方体的棱。体会两个面的公共边。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 (板书: 棱) 摸长方体的顶点。区分生活中的角与长方体的顶点。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 做顶点。 ) (板书:顶点) 3具体研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自的主要特征。 面: (1)有序地认识长方体的 6 个面。 (板书:6 个) (录像出示长方体上、下面;左、右面;前、后画的位置关系:相对) 2 (2)长方体六个面的形状。 (板书:都是长方形) 出示实物上、下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板书:也可能有相对的两个面 是正方形) (3)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大小的特点。 观察学具,取出任意一组相对的面比较大小。 (
3、板书:相对的面的面积相 等。 ) 棱: (录像分三组长、宽、高分别出示长方体的 12 条棱。 )体会长方体的 12 条棱分成三组,每组 4 条,这 4 条棱的位置关系是相对,长度是相等。 (板 书:长方体有 12 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 (录像出示长方体的 8 个顶点。 ) (板书:8 个) (录像出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 ) 体会三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相 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 (板书:长、宽、高) 5从不同角度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出示实物认识不同方位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平放、侧放、立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
4、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 21 页练习五第 3 题,22 页第 8 题 3 板 书 设 计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 个数特征 面6相对的面相等 棱12平行的棱相等 顶点8 反 思 4 教学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 20 页例 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2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具运用 课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5、2 2) 教学过程 中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过渡:以上是长方体的特征及有关知识,你知道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小组同学共同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 说一说,在制作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2教学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拿出正方形的实物(图):魔方、药盒等。 (1)观察并回答: 5 它们的形状都是什么体?(正方体) 正方体还有一个名称你知道吗?(立方体) (2)分组讨论。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正方体,观察和讨论一下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然后选一名代表说出你们观察讨论的结果,最后将学生的发言填入下空中。 正方体是由_
6、个_的正方形围成的_图形。正方体也有 _条棱,它们的长度_。正方体也有_个顶点。 (3)做一做。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展开图的硬纸板,动手将它折、贴成一个 正方体,再量出它的棱长,并标在所做的正方体上。 2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1)请你观察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 些不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完下表。 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特点 长方 体 6 个 12 条 8 个 6 个面都是长方 形 (特殊情况两 个相对的面是 正方形) 相对的 面的面 积相等 每一组互 相平行的 四条棱长 相等 正方 体 6 个 12 条 8 个6 个面都是正方 形 6 个面的 面
7、积都 相等 12 条棱的 长度都相 等 (2)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结论:正方体可以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 方体。用图表示。(投影显示) 三、巩固练习 6 这个魔方是什么形状的?它的棱长是 多少?有几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 四、书本练习 1教材第 20 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 21 页练习五第 6 题。 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并讲一讲是怎样看出来的。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1正方体的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 2122 练习五第 4、8、9 题。 7 板 书 设 计 正方体的认识 正方体个数特征 面6都相等,
8、是正方形 棱12都相等 顶点8 反 思 8 教学内容 教材第 23 页内容、24 页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 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应用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具运用 课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表面积(1 1) 教学过程 中设计 一、导入新课 填空:复习旧知 长方体
9、有 6 个面,12 条棱和 8 个顶点。6 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两个 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每一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捧长相等。 正方体也有 6 个面,12 条棱和 8 个顶点。6 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12 条棱的长度也都相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有关知 识。 二、新课教学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把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学生汇报方法:1.我沿着棱剪开,展开了长方体的纸盒。 2.我展开了正方体的纸盒。 师:同学们做的很好。请同学们在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上面分别标出 “上”、“下”、“前”、
10、“后”、“左”、“右”六个面。 9 学生自己在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上面分别标出六个面。 师: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 展开图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思路:1.纸盒的 6 个面的面积相加的和就是纸盒的表面积。 2.“上”、“下”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宽;“前”、“后”面 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高;“左”、“右”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宽 和高。 师:那么,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总结: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
11、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出示教材第 24 页例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 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 (求的是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 ) 师:怎样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呢? 学生汇报: 1.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 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算式是:0.70.40.70.4 0.50.40.50.40.70.50.70.51.66(m 2) 2.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 右两个面的面积。算式是:0.70.420.50.420.70.521.66 (m 2) 3.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上面
12、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所以,算式是:(0.70.40.50.40.70.5)21.66(m 2) 师: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 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说得好。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它的面有关, 也就是跟它的长、宽、高有关系。在计算时,我们一定要找准每个面的长和 宽。 师:我们计算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呢? 10 学生类推: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它的表面积就是 6一个面 的面积。 师:说得好。下面你们计算一下教材第 24 页例 2,看看制作这个墨水盒 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13、? 学生计算,得出结果。 四、巩固练习 书本练习: 亮亮家要给一个长 0.75 m,宽 0.5 m,高 1.6 m 的简易衣柜换布罩(如下图,没 有底面) 。至少需要用布多少平方米? 0.750.50.51.620.751.62 0.3751.62.4 4.375(m2) 答:至少需要用布 4.375 m2。 1完成教材第 23 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 24 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 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 2526 页练习六第 1、2、4 题。 反 思 11 教学内容 教材
14、第 25、26 页练习。 练习 教学目标 1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 积。 2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实际,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具运用 课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表面积(2 2) 教学过程中设计 12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小练笔 2.回顾长方体的表面积。 今天我们利用这些计算方法了解
15、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1. 实例分析 一个正方体墨水盒,棱长 6.5 cm。制作这个墨水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 厘米的硬纸板? (1)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使学生明确:就是计算这个 正方体的表面积。 (2)学生分组研究计算的方法。 (3)找几名代表说一说所在小组的意见。 2. 教材 25 页第 6 题 本题是正方体表面积与棱的特征的实际应用。 (1)他们至少需要的红纸是:4646612696(cm 2) (2)只在棱上粘贴胶带纸,最少需要 4612552(cm) 。所以一卷长 4.5 m 的胶带纸不够用。 3. 教材 26 页第 7 题 本题是巩固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
16、计算的练习,旨在加强基础练习。 4. 教材 26 页第 12 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 26 页练习六第 9、10、11 题。 13 板 书 设 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2(ab+bh+ah) 正方体的表面积=6a*a 反 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14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第 27、28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通
17、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教学重点 认识体积,掌握常用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掌握常用体积单位。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中设计 一、导入新课 出示乌鸦喝水的故事。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洗衣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2教学体积单位。 (1)介绍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 立方米、1 立方分数、1 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1 立方厘米:让学生拿出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
18、 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 1 立方厘米。 1 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 吗? 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 1 立方分米。 15 1 立方米:出示 1 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 1 立方米的 体积的大小。 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 1 立方米? (3 )建立表象,感知大小 投影显示教材第 28 页第(1) (2) (3)题,让学生感受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数、1 立方米的体积。 3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投影显示第 28 页“做一做”第 1 题,让学生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 28 页“做一做”第
19、 2 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让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 32 页练习七第 14 题。 板 书 设 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反 思 16 教学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推导:教材第 29、30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推导。 教学难点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具运用 课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2 2) 教学过程 中设
20、计 一、导入新课 什么叫体积,怎样才能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呢? 本节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发现长方体体积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教学 1. 长方体体积的实验。 实验:用体积为 1cm 3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 用准备好的 1cm 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 (1)把小组内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填入下表: 长宽高小正方体的数 量 长方体的体积 (2)观察填好的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17 教师在学生填写数据后,让学生观察表格,谈谈自己的发现。 有几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我发现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长宽高的积。 2. 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1、。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表格,发表见解。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师 生共同得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 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 过渡: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3. 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 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用字母 表示:Vaaaa 3(a 表示棱长) (a 3读作 a的立方,表示 3 个a相乘) 。 三、巩固练习 1
22、. 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计算体积。 教师出示教材第 30 页的例 1,让学生观察左图,理解题意,说出题中所 给信息,和所求问题,然后计算。 明确:Vabh74384(cm 3) 2. 运用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 3计算体积。 教师出示教材第 30 页的例 1,让学生观察右图,理解题意,说出题中所 给信息,和所求问题,然后计算。 明确:Va 363216(cm3) 3. 18 四、课堂小结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 3)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 32、33 页练习七第 7、8、11 题。 板 书 设 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小正方体的个数= 每排个
23、数每层排数层数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 3 反 思 19 教学内容 教材第 31 页内容及教材 32、33 页练习七。 教学目标 1.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 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统一成 “底面积高” 的方法,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 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意义,能较熟练的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3. 能解决体积计算的变式问题,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转化思想在解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统一成“底面积高”的方法。 2. 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意义,能较熟练的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24、 教学难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具运用 课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练习一(练习一(3 3) 教学过程 中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的教学。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aaa 3 二、新课教学 1. 统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什么是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 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3)用底面积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所以长方体的体积
25、也可以这样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0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所以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计算: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如果用字母 S 表示底面积,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VSh。 2. 课堂作业 (1)教材 32 页练习七第 6 题。 本题是对体积意义的进一步巩固。如果个数不变,新组成的长方体都是 由 9 个棱长为 1 cm 的正方体组成的,那么它的体积都是 9 cm 3。所以有长、 高都是 3 个小正方体形成的大正方体和 9 个小正方体并排平放所形成的长方 体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体积相同,形状不同。 (2)教材 33 页练习七第 10 题。 本题是把长方体的体积平均分,这是用长方体体
26、积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平均分成 4 份有多种分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分得的每块蛋 糕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材第 33 页练习第 11 题。 本题是横截面的面积乘以长得一根方木的体积,再乘以 500 得这些木料 的体积,这道题重点是要注意单位的换算,教师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 (3)教材第 33 页练习第 12 题 本题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这个公式的应用以 及变形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 31 页“做一做”第 1、2 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 33 页练习七第 9、13 题。
27、 21 板 书 设 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反 思 2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练习二(练习二(4 4)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其熟练计算长 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
28、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中设计 一、谈话引入,回顾再现。 1、回顾复习 师:前两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谁能说一 说这两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组织学生回顾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那么, 今天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练习。(板书课题)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师:孩子们,你们看,小精灵给我们带来了两箱礼物。你们能算算这两个 礼盒的体积吗?谁想来?答对了有惊喜哦! 出示习题: 23 (1)组织学生理解题意。 (2)生口答。 师:看来,这么简单
29、的题难不到大家,你们还想挑战难一点的吗? (二)综合练习 1、出示习题: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80dm3,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共同分析解题思路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师引导: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呢?生:b=Vab 师:有没有与这位同学计算方法不同的吗?请你来说一说 b=Vab (3)师:如果这道题要求宽或长,又应该怎么办?生口答 师:说的非常好。我们都知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那知道长方体 的体积、长要求(引导学生回答) 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灵活运用公式 (板书:灵活运用公式)。 2、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让我们一起接受下一个挑战吧 出示习题:一个长
30、 8 米的长方体,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 4 平方分米,体 积是多少? 请孩子们在练习纸上完成。 生汇报 师:真不错!这个孩子是先进行单位换算,把 8 米换算成 80 分米,用 80 乘横截面的面积,算出他的体积。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请你来说一说 这道题里,这两个孩子都注意了什么?(单位换算) 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仔细看题,注意单位名称是否统一?进 行计算的时候要统一单位名称。(板书:统一单位名称) 三、巩固运用 (一)我是小法官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小精灵想请同学们做小法官,帮它判一判。 请你们用手势来判断。 1、长方体水箱的三条棱,就是它的长、宽、高。( ) 2、长方体的表面中不可
31、能有正方形。( ) 3、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4、一个长方体木箱横放、竖放所占的空间不一样大。() 8dm8dm 5dm5dm 24 5、体积相等的正方体,表面积也相等。( ) 6、正方体的体积比长方体的体积大。( ) 7、一个正方体橡皮泥被捏成一个长方体,虽然形状变了,但它所占的空 间的大小没变。( ) (二)火眼金睛 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小法官,小精灵跟你们一起学习,也做了两道题, 你们看它做对了吗?如果不对,哪里错了。 1、一个正方体的木箱,棱长是 2m。这个木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226=24(m 3)答:这个木箱的体积是 24m3 。 2、 有
32、6m的煤渣, 均匀铺在一块长 50m, 宽 4m 的道路上, 能铺几厘米厚? 6504=0.03(厘米) 答:能铺 0.03 厘米厚。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灵活运用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 3 统一单位名称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联系生活实际 反 思 2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5 5) 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第 34 页例 1。 教学目标 1. 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体积单位间名数的变换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3、 初步学会应用体积单位名数间的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 法,培养学生灵活应用不同的计量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体积单位间名数的变换方法。 教学难点 会应用体积单位名数间的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应用不同的计量单 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具运用 课件 教学过程 中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口答填空。 (1)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什么叫 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用手比划它们的大小。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名数的变换的。
34、 二、新课教学 1推导进率(教学例 2)。 我们已经知道了常见的体积单位,那么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怎 样进行体积单位间的变换呢?这是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体积 单位间的进率) 出示棱长是 1 分米的正方体,说明它的棱长是 1 分米,同时提问: (1)它的体积是多少?(1 立方分米) (2)如果它的棱长用厘米作单位是多少厘米?(10 厘米) 26 (3)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1010101000(立方厘米) (4)那么 1 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 米) (5)1 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呢? 引导学生利用上面的方法推导,可先分组讨论,然后指名发
35、言。 1 米10 分米,1010101000(立方分米),1 立方米1000 立方 分米 小结:通过以上的推导,得出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00, 并强调必须是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才是 1000。 2. 比较进率。 教师提问: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 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有意识地把前面复习过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整理成下 表。 单位名称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 率 长 度 米、分米、厘米10 面 积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 米 100 体 积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 米 1000 教师提问,它们相邻的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不同? 可组织学生讨
36、论,达到共识。 (1) 长度单位是线段。 一个高级单位的长度等于 10 个低一级单位的长度。 如 1 米10 分米,因此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2)面积单位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1 个高级单位的面积的 大小等于(1010)个低一级单位面积的大小。如 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因此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 (3)体积单位是正方体。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1 个高一级单位的体 积的大小等于(101010)个低一级体积单位的大小。如:1 立方米1000 27 立方分米,因此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0。 三、巩固练习 1 解决问题 2.填空 4 平方米
37、()平方分米4 立方米()立方分米 2.5 平方米()平方分 2.5 立方米()立方分米(2500) 3400 平方分米()平方米 3400 立方米()立方分米 3 解决问题 要砌一道长 15 m、厚 24 cm、高 3 m 的砖墙。如果每立方米用砖 525 块,一共要用砖多少块?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 36 页练习八第 1、3、4 题。 板 书 设 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 1 立方米=1000 立方分米 反 思 28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6 6) 教学内容 容积和容积单位(1) :教材第 3
38、8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知道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 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 感受 1 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容积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容积单位换算。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具运用 教师准备多媒体电脑、薄纸盒学生每个学习小组无盖木盒、细沙、药水瓶、墨水瓶、 洗发水瓶。 教学过程中设计 1提问: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过渡;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
39、的容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容积。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38 也内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什么是物体的容积? 容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计算容积,一般用什么单位? 要求:在阅读教材的同时,边思考边用笔在书上勾画出上面的问题。 29 (2)教师提出问题:有人说,刚才装沙木盒的容积就是这个木盒的体积, 这句话对吗?为什么?请四人学习小组的同学再次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从“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来说明上述说法的错误,也可 以从前面计算的木盒体积和装沙体积的结果来说明其错误。 (3)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知道:一般来说,物体的容积比它的体积要小一 些。 教师出示一个薄纸盒,告诉学
40、生:当容器的壁比较薄,有时把壁的厚度忽 略不计,这时容器的容积就近似的与体积相等。 2认识容积单位。 (1)计算液体的体积,一般用什么单位?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自 学课本第 40 页 (2)多媒体演示。 出示量杯和量筒图, 指导学生分别认识量杯和量筒上的 “升” 和 “毫升” 的刻度。 演示在量杯中装入 1 升红颜色的水,在量筒中装入 1 毫升红颜色的水, 使学生认识 1 升和 1 毫升。 (3)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药水瓶、墨水瓶和洗发水瓶,看一看它们的标 签,一瓶药水有多少毫升?一瓶墨水和一瓶洗发水呢?然后请同学们估一估, 一瓶纯净水大约有多少毫升?一个热水瓶大约能装水多少升? (4)容积
41、单位与体积单位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继续看多媒体演示: 出示一个容积是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把量杯中 1 升红颜色的水倒 入这个容器中,正好装满。学生观察后得出:1 升1 立方分米(板书)。 再出示一个容积是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容器, 同样把量筒中 1 毫升红颜 色的水倒入其中,也正好倒满。学生观察后又得出:1 毫升1 立方厘米(板 书)。 (5)提问:1 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你能根据这个关系和上面所 学的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推出 1 升等于多少毫升吗?分四人学 习小组再次讨论。 (学生反馈,板书:1 升1000 毫升) 三、巩固练习 教学例 5。 30 1. 出示例
42、题后,引导学生审题,弄清已知什么和要求什么,然后说一说 解题思路。 2.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54240(dm 3) 40 dm 340 L 答:这个油箱可装汽油 40 L。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 33 页 8,9,11 题 教材第 40、41 页练习九第 1、2、4、5 题。 板 书 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 升=1000 毫升1L=1000mL 升毫升1 升=1 立方分米1L=1dm3 LmL1 毫升=1 立方厘米1mL=1cm 反思 31 教学内容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材第
43、39 页的例 6。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 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具运用 课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7 7) 教学过程 中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什么是容积? 2. 容积的常用单位有哪些? 3.解决问题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橡皮泥、梨、石块等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
44、 得它们的体积呢? 32 例 6:设法求出下面两种物体的体积。 1. 阅读与理解 教师让学生阅读例 6, 说一说知道了什么信息?要解决的什么问题?这些 物体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 提问: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2. 分析与解答 生:把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宽、高, 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 师:说得好,那么怎样求梨的体积呢? 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并汇报。 最优方法:把它扔到水里求体积。 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量杯,一个梨,一桶水,请大家动手实验,把实验 的步骤记录下来,然后汇报试验过程: 先往量杯里倒入一定量的水,估计倒入的水要能浸没梨后,看一下刻度, 并
45、记下。接着把梨放入量杯,要让其完全浸没再看一下刻度,并记下。最后 把两次刻度相减就是雪花梨的体积,即 450200250(mL)250(cm 3) 3. 回顾与反思 (1)为什么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梨的体积?学生展开讨论后并回 答。 (2)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要注意什么?要记录哪些数据?(要 注意把物体完全浸入到水中,要记录没有浸入之前的刻度和完全浸入之后的 刻度) (3) 想一想, 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 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 (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把它们完全浸入水中) 三、巩固练习 1. 教材第 41 页练习九第 7 题。 33 本题是求珊瑚石的体积。求珊瑚石的体积可以有不
46、同的方法。 方法一:总体积水的体积珊瑚石的体积; 方法二:上升部分的水是一个小长方体,求小长方体的体积。 2. 教材第 41 页练习九第 8 题。 本题是巩固用排水法求体积的基本数量关系,其数量关系是:上升水的 体积假山石的体积。 2. 教材第 41 页练习九第 13 题。 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体会等量代换思想。教师可让学生先 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共同计算,得出结果。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 41 页练习九第 811 题。 板 书 设计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反思 34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
47、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以及 单位间的进率、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等有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使学生学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网络、 进行分析归纳、逻辑推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具运用 课件、长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中设计 一 、 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复习课,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老师的要求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下面我们 一起
48、来交流交流你是如何来整理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谁先来说说看? 二、汇报交流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1、 方法一学习顺序 2、 方法二树形结构图 长方体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 体积单位的认识体积单位的认识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 35 3、方法三系统图表格形式 三、重点整理归纳形成系统图表。 上面是同学整理的图表,他主要是从长、正方体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 联系来整理的,又从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来整理指名汇报: 师小结: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将厚厚的几十页的内容进行了
49、整理,你 觉得整理复习的怎么样? 形体相同点不同点联系 面棱顶点 面的形状面的面积 棱长 长方体6 个 面 12 条棱 8 个 顶点 6 个面都是长方 形,有时有两个 相对的面是正方 形 相对的两 个面面积 相等 相对的棱长 度相等 正方体是 一种特殊 的长方体 正方体6 个 面 12 条棱 8 个 顶点 6 个面都是完全 相同的正方形 6 个面的 面积都相 等 12 条棱的长 度都相等 形 体 表面积体积(容积) 定义计算公式常用单位定义计算公 式 常用单位 长 方 体 长方体 或正方 体 6 个 面的面 积之和, 叫做它 们的表 面积 S=(ab+ah+bh) 2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
50、米 物体所占 空间的大 小叫做物 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 容纳物体 的体积,通 常叫做它 们的容积 V=abh V=sh 立方厘米 (升毫) 立方分米 (升) 立方米 正 方 体 S=6aV =a V=sh 36 五、基本练习 2. 一个长方体鱼塘长 8 米,宽 4.5 米,深 2 米。这个鱼塘的容积大约是 多少? 3. 1. 小红为妈妈准备了一件生日礼物,下图是这件礼物的包装盒,长、 宽、高分别是 15 cm、15 cm、8 cm。现在用彩带把这个包装盒捆上,接头处 长 18 cm。一共需要多少厘米彩带? 4. 一个长方体的无盖水族箱,长是 6 m,宽是 60 cm,高是 1.5 m。这个 水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