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卢沟谣卢沟谣 教教 材材 分分 析:析: 拍一拍拍一拍 唱一唱唱一唱 A.A. X X X X X X - - XX X X X X -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X - - - - - - 永永 定定 河河 出出 西西 山山 碧水环绕北京碧水环绕北京 湾湾 B.X.B.X. X X X X - - XX . . X X X X - - X X X X XXXX X X X X X-X- - - - - 中国中国 人人 意意 志坚,志坚, 重整河山换新重整河山换新 天天 1 1 2 2 3 3 4 4 5 5 - - - - - - 5 5 4 4 3 3 2 2
2、 1 1 - - - - - L L L L L L L L L L 教教 材材 分分 析:析: 谢谢谢谢 ! 卢沟谣教案 课型:唱歌课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歌曲的学唱,初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品味它经历的百 年沧桑。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唱卢沟谣,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增强 学生对 音量的控制力,并进一步调整学生歌唱时的声音状态。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运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及力度、速度的变化表现歌曲丰富的内 涵。 教学重点: 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准确表达“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的演唱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 钢琴
3、教学过程: 1、知历史,赏歌谣-歌曲体验 1.师生问好(1 2 3 4 5 5 4 3 2 1) 同学 们 好, 老师 您 好! 2.视频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动听的爱 国歌曲,但是,在学这首歌之前,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 多媒体课件播放七七卢沟桥事变视频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我们的少年儿童是如何用 歌声来演绎这段历史吧) 3.多媒体课件播放卢沟谣,整体感知歌曲 初听,整体感知歌曲的内容,体会歌曲的童谣风格 谁来说说这首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生发现:在歌曲演唱前,有一段引子,是朗诵,用的是歌曲 中的第一段歌词。师向生说明:你真细心,这种表演形式就叫 童谣
4、) 生按四拍子的强弱规律有节奏地读歌词(注意反复记号) B.复听(同学们,让我们看着歌词再听歌曲,跟着音乐朗 诵童谣部分,另外注意歌曲中出现的速度和力度变化记号)初 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把握歌词内涵。说说歌曲采用了哪些演 唱方式? (朗诵、齐唱、合唱。) 师提问:全曲共几段? 生回答:(两段)了解第一段讲了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和悠 久历史,第二段讲了七七事变和中国人民奋勇抗日的故事。体 会两段不同的情感。根据歌词的变化,指导学生注意情感的变 化及速度、力度的变化。(第一段用中速演唱,唱出卢沟桥的 悠久历史及美丽。第二段前面四个小节因情感比较悲伤,无奈 所以速度要放慢一些,到了浴血战的时候,力度加强
5、,速度加 快) 师:同学们听得认真,情感分析也很到位,那就让我们一 起来唱响这首动听的爱国歌谣吧,学唱之前让我们来做个节奏 练习:师先拍,生跟拍后找出歌曲中带这个节奏的部分,随节 奏读出歌词。 X. X X - X . X X - X X XX X X X- - - 金 钟 都 烟 云 散,留下 古桥 写 江 山 中 国 人 意 志 坚 重整 河山 换 新 天 为了更好地演唱歌曲,我们用“L”来做一个发声练习: 1 2 3 4 5 - - - 5 4 3 2 1- - - L L L L L 二、赏歌谣,引学趣-行知相融 1.学唱歌曲(师唱分乐句唱主旋律部分的歌谱,生唱歌词, 注意倚音的唱法)
6、 A.倚音,师讲解倚音;(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所占时值 较短。分前倚音,后倚音等,我们这首歌曲中出现的就属于前 倚音。演唱有倚音和没有倚音的效果) B.有两个声部的旋律,师范唱合唱部分的低声部歌词) 2.学唱歌曲低声部(A.师按乐句教唱低声部旋律,生唱歌词 然后跟钢琴完整跟唱) 3.分声部演唱(分小组演唱,根据歌词的变化,要求学生 注意情感的变化及速度、力度的变化) 三、演一演,情升华-合力创作 1.议一议:在哪些地方加上一些合适的动作,可以更好地 表达歌曲的情感?(生生互议,师生互评)如:童谣部分可加 一些动作,也可请一人领诵,然后大家跟诵;歌曲部分:宛平 城头浴血战;中国人,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等处加上合适的 动作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2.编一编:结合议一议的结果,创编动作确定动作。 3.课件播放伴奏,结合议一议动作,师指挥,让孩子用充 满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课外拓展延伸 卢沟桥见证的那段沉痛的历史,时刻提醒我们:落后就注 定会挨打。今日的中国已今非昔比,让我们珍惜今日来之不易 的幸福生活,为了我们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二而努力读书吧!这 节课我们到此结束 (1 2 3 4 | 5 - - -| 5 4 3 2 |1 - - -|) 同 学 们 再见, 老 师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