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中八上语文中八上语文 12 月月考试卷月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30 分)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2 分) (1) 天时不如地利, _。 ( 三章 ) (2)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三章 ) (3)_,贫贱不能移,_。 ( 三章 ) (4)国恒亡。然后_。 ( 三章 ) (5)以残年余力,_,其如土石何? ( 三章 ) (6)无可奈何花落去,_。 ( 浣溪沙_) (7)_,不觉船移。 ( _欧阳修) (8)_,明月何时照我还? ( 泊船瓜洲王安石) (9)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_! ( 白杨礼赞茅盾) 2.请用正楷或行楷字体将句子抄写在横
2、线上。 (3 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_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栅栏 zh 蹒跚 mn 颓唐 tu 家庭琐屑xi B.开垦kn 倦怠 jun 倔强 ju 恹恹欲睡 yn C.兴味 xng 洗涤d 遏制 濒临绝望 bn D.辟邪 p 鲜腴y 吆喝 yo 密匝匝 z 4.下列选项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交卸 狼藉 踌躇 触目伤怀 B.卑微 消逝 深渊 旁逸斜出 C.主宰 虬枝 秀颀 坦荡如坻 D.篱笆 暮年 苔痕 连绵不断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2 分) A.我国的古诗词追求清新脱俗、浑然天成的美德,所
3、谓妙手偶得就是这个意思。 B.听着黄河大合唱 ,他感受到了抗战时期,中华儿女纵横决荡、保卫家国的精神气魄。 C.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内蒙古, “天苍苍,野茫茫” ,无边无垠的大草原激起了他无限遐想。 D.新春佳节,他收到了朋友从远方寄来的祝福,不禁热泪涟涟,情不能自已。 6.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常用意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无可奈何花落去 7.关于昆虫记 ,下面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科学著作,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诗篇。法布尔也被称为“昆虫界的维吉
4、尔” 。 B.这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 特征、 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 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达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 C.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D.法布尔在这部著作中展现他出色的文学功底,为了给蝉证明,他写了一首诗蝉和蚂蚁来反驳拉封丹的寓言。 8.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3 分)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在公历 12 月 6 至 8 日入节,时太阳到达黄经 255。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小满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节气大雪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天气会越来
5、越冷,降水量渐渐增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书中对“大雪”的解释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时节,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降雪量较小,而北方地区已千里冰封。据说二十四节气是诞生在黄河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大雪节气的雪却往往不如小雪节气来得大, 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雪节气在前, 气温高,空气中的水汽总量比大雪节气大,下大雪的可能性也越大。实际上,黄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雪最大、大雪最多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 ,更不是“小寒大寒” ,而是在 2 月下旬的春季雨水节气。 (1) 选文句顺序被打乱了, 请你重新调
6、整, 填上正确的顺序_ (1 分) (2)第句有一处标点符号用错了,请改正。_(1 分) (3)第句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改正。_(1 分) 二、阅读(二、阅读(40 分)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4 分)分) 晚泊岳阳晚泊岳阳 宋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9.诗歌开篇点染了停舟的地点和周围的环境, “_”一句很好照应了题目中的“泊”字。 (1 分) 10.“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这两句在表达上很有特点,请你自选角度进行赏析(提示:可
7、以从修辞、描写角度、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 。 (3 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4 分)分) 埳埳井之蛙井之蛙 埳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 “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
8、自失也。 【注释】埳:同“坎”,坑穴。跳梁:乱蹦乱跳。缺甃之崖:井壁的砖洞里。接腋持颐: 指水的深度可以托浮住两腋和双颊。 蹶: 踩; 没足灭跗: 指泥的深度可以埋没双脚。虷:蚊子的幼虫。跨跱:蹦跳停立。絷:卡住,拘住。逡巡:从容退却的样子。潦:水灾。适适然:吃惊貌。规规然:茫然自失的样子。 11.用“/”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 (1 分)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 1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 分) (1)埳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 ) (2)此亦至矣( ) (3)而水弗为加益( ) (4)而崖不为加损( ) 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3 分) A. 蹶泥则没足灭跗/浅草才
9、能没马蹄 B.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C. 莫吾能若也/曾不若孀妻弱子 D. 规规然自失也/杂然相许 14.与“而右膝已絷矣”一句中“而”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面山而居 B.而山不加增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安居而天下熄 15.翻译句子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16.“埳井之蛙”通常用来比喻_的一类人。请你写出两个和这则寓言相关的成语_、_。 (3 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10 分)分) 背影背影 朱自清朱自清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
10、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11、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 “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
12、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 回头看见我, 说: “进去吧, 里边没人。 ”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7.选文中,当年北上时候的“我”对父亲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写文章时的“我”对父亲又是怎样的情感?(4 分
13、) 18.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19.作者为什么两次强调自己“聪明”?(3 分) (四)阅读下面散文,回答问题(四)阅读下面散文,回答问题(12 分)分) 我的童年我的童年 季羡林季羡林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 20 世纪初期的中国,刚刚推翻了清代的统治,神州大地,一片混乱,一片黑暗。我最早的关于政治的回忆,就是“朝
14、廷”二字,当时的乡下人管当皇帝叫坐朝廷,于是“朝廷”二字就成了皇帝的别名。我总以为朝廷这种东西似乎不是人,而是有极大权力的玩意儿。乡下人一提到它,好像都肃然起敬。我当然更是如此。总之,当时皇威犹在,旧习未除,是大清帝国的继续,毫无万象更新之象。 我就是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于 1911 年 8 月 6 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临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官庄。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是南方富而山东(也包括北方其它省份)穷。专就山东论,是东部富而西部穷。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县中是最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 父辈们父辈们 我们家据说并不是一向如此。在我诞生前似乎也曾有过比较好
15、的日子。可是我降生时,祖父、祖母都已去世。我父亲的亲兄弟共有三人,最小的一个(大排行是第十一,我们把他叫十一叔)送给了别人,改了姓。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可想见:他们的堂伯父是一个举人,是方圆几十里最有学问的人物,做官做到一个什么县的教渝,业算是最大的官:他曾养育过我父亲和叔父,据说待他们很不错。可是家庭大,人多是非多;他们俩有几次饿得到枣林里去拣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最后还被迫弃家(其实已经没了家)出走,兄弟俩逃到济南去谋生。 我父亲和叔父到了济南以后,人地生疏,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
16、,卖过苦力。叔父最终站住了脚。于是兄弟俩一商量,让我父亲回老家,叔父一个人留在济南挣钱,寄钱回家,供我的父亲过日子。 每天最高的享受每天最高的享受 我出生以后, 家境仍然是异常艰苦。 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 平常只能吃红高梁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煎煮水,崦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一年到底,就吃这种咸菜:举人的太太,我管她叫奶奶,她很喜欢我。我三岁的时候,每天一睁眼,抬腿就往村里跑(我们家在村外),跑到奶奶跟前,只见她把手一卷,卷到肥大的袖子里面,手再伸出来的时候,就会有半个白面馒头拿在手中,递给我。我吃起来,仿佛是龙胆风髓一般,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白面馒头更好吃的东西
17、。这白面馒头是她的两个儿子(每家有几十亩地)特别孝敬她的。她喜欢我这个孙子,每天总省下半个,留给我吃:在长达几年的时间内,这是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最大的愉快。 大概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对门住的宁大婶和宁大姑,每到夏秋收割庄稼的时候,总带我走出去老远到别人割过的地里去拾麦子或者豆子、谷子:一天辛勤之余,可以拣到一小篮麦穗或者谷穗、晚上回家,把篮子递给母亲,看样子她是非常欢喜的。有一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麦子比较多,她把麦粒磨成面粉,贴了一锅白面饼子:我大概是吃出味道来了,吃完了饭以后,我又偷了一块吃,让母亲看到了,赶着我要打:我当时是赤条条浑身一丝不挂,我逃到房后,往水坑里一跳。母亲没有法子下来捉我,我
18、就站在水中把剩下的白面饼子尽情地享受了。 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前进,有时候能鼓舞我振作。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一些经历没有关系吗?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花朵当然要爱护; 但爱护要得法,否则无异是坑害子女。 开始认字开始认字 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学着认字, 大概也总在四岁到六岁之间。 我的老师是马景功先生:现在我无论如何也记不起有什么类似私塾之类的场所,也记不起有什么百家姓 、千字文之类的书籍。我那一个家徒四壁
19、的家就没有一本书,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有见过。反正我总是认了几个字,否则哪里来的老师呢?马景功先生的存在是不能怀疑的。 虽然没有私塾,但是小伙伴是有的:我记得最清楚的有两个:一个叫杨狗。我前几年回家,才知道他的大名,他现在还活着,一字不识;另一个叫哑巴小(意思是哑巴的儿子),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他姓甚名谁。我们三个天天在一起玩,洑水,打枣,捉知了,摸虾,不见不散,一天也不间断。后来听说哑巴小当了山大王,练就了一身蹿房越脊的惊人本领,能用手指抓住大庙的椽子,浑身悬空,围绕大殿走一周。有一次被捉住,是十冬腊月,赤身露体,浇上凉水,被捆起来,倒挂一夜,仍然能活着。据说他从来不到宫庄来作案, “兔子
20、不吃窝边草” ,这是绿林英雄的义气。后来终于被捉杀掉。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竟成为这样一个“英雄” ,就颇有骄傲之意。 离开故乡离开故乡 我在故乡只呆了六年,我能回忆起来的事情还多得很,但是我不想再写下去了。已经到了同我那一个一片灰黄的故乡告别的时候了。 我六岁那一年,是在春节前夕,公历可能已经是 1917 年,我离开父母,离开故乡,是叔父把我接到济南去的。叔父此时大概日子已经可以了。他兄弟俩只有我一个男孩子,想把我培养成人,将来能光大门楣,只有到济南去一条路。这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否则我今天仍然会在故乡种地(如果我能活着的话)。这当然算是一件好事。 但是好事也
21、会有成为坏事的时候。 “文化大革命”中间,我曾有几次想到:如果我叔父不把我从故乡接到济南的话, 我总能过一个浑浑噩噩但却舒舒服服的日子, 哪能被 “革命家”打倒在地,身上踏上一千只脚还要永世不得翻身呢?呜呼,世事多变,人生易老,真叫做没有法子! 到了济南以后,过了一段难过的日子。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他心里会是什么滋味,非有亲身经历者,实难体会:我曾有几次从梦里哭着醒来,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梁饼子吃苦咸菜。这种愿望当然只是一个幻想。我毫无办法,久而久之,也就_(A.习以为常 B.不以为然)了。 20.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的童年“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
22、黄”?(3 分) 21.作者说“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 ,既然已经觉得没有意义,为什么还要写呢?(3 分) 2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3 分) 我毫无办法,久而久之,也就_(A.习以为常 B.不以为然)了。 23.下列对于文章内容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只有穷困的灰暗生活,流露出无限的悲伤哀婉。 B.文章开头作者介绍了那个新旧交替年代人们的苦难生活,为文章奠定了灰暗的调子。 C.儿时因为穷困“我”偷了家里的白面饼子吃,现在回忆起来觉得对不起母亲。 D.“我”对于儿时的伙伴能够做个绿林好汉表示骄傲羡慕,这表明“我”也有这样的志向。
23、 三、写作(三、写作(30 分)分) 24.请以“_的冬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不少于 600 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9 中八上语文中八上语文 12 月月考试卷月月考试卷答案答案 1.(1)地利不如人和(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6)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7)无风水面琉璃滑 欧阳修(8)春风又绿江南岸(9)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2.略 3.B 4.C 5.A 6.D 7.D 8.(1)(2)将“: ”改为“, ” (3) “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雪节气在前”改为“其原因主要是小雪节气在
24、前”或“其主要是因为小雪节气在前” 9. 系舟岳阳城下树 10.修辞: “弄”字,运用拟人,描绘出月亮将清辉洒向江面的清幽景象,烘托出静谧的氛围。 描写角度:综合运用感官描写,视觉听觉结合,诗人看见了美好的月色,听见了水上的歌声,共同营造出美好的月夜景色。 动静结合,清幽的月色为静态景色,人歌、人归是动态景色,月夜,江面上传来晚归舟子的歌声,表现出一种轻快美好。 11.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 12.(1)对说(2)到达极点(3)不(4)毁损 13.B 14.C 15.那海呀,说一千里那么远,不能够形容它的广阔;说八百丈那么高,也不能形容它的深度。 16.见识短浅又盲目自大的人,井底之蛙、坐井
25、观天 译文: 一只住在浅井里的青蛙,对从东海来的大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呀!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躺在井壁的砖洞里休息一会儿;要么只露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身子泡在水里,要么在没脚深的泥里散一会儿步;再回头看看那些孑孓、蟹和蝌蚪,实在谁也比不上我啊!而且,我独占这一坑水,独享这浅井的快乐,可算是达到顶点了。您为什么不常来这儿参观呢?”那海鳖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是它的左脚还没有迈进去,右腿就已经被井栏卡住了。于是它连忙把腿收回来,然后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见过大海吗?那海呀,说一千里那么远,不能够形容它的广阔; 说八百丈那么高, 也不
26、能形容它的深度。 夏禹的时候, 十年有九年发大水。可是海水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商汤的时候,八年有七年闹旱灾,可是海岸也没有因此而减低。 您瞧, 那海水并不因时间的长短而变化, 也不因雨量的多少而增减。住在这样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呢!”浅井的青蛙听了这一番话,吃惊地呆住了,才觉得自己太渺小了。 17.北上时, “我”一开始对于父亲鄙视看不上,嫌弃他做事说话不漂亮; 后来看他艰难给我买橘子又可怜、不容易,又心疼他; 他离开我的时候我难受、想念他。 写文章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当年过分聪明,表达出对于父亲的愧疚。 18.“本来” “只好”是说“我”并不想让父亲费力去买橘子,表现出我对父亲隐含的关心;
27、“尚不” “可是” “就”是说父亲爬月台很艰难,流露出我对于父亲辛苦爬月台的心疼。 19.北上念书的时候,我嫌弃父亲说话做事迂,觉得自己才聪明,表现出年轻人的骄傲自大,多年后写文章时,经历了世事变迁的作者嫌弃自己当年太聪明,是自作聪明,表达出对于父亲的愧疚和理解。 20.家乡极度贫困,家庭条件极度贫困,没有教育资源,没有书读;很小就离开了母亲 21.因为这些都是芝麻绿豆般的身边琐事,所以作者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童年这些小事让我终生受用不尽,它能在我遇到困难时激励、鼓舞我,不去计较条件得失,迈过困难。 22.(1)A (2)习以为常,意思是常做某种事情或者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不以为怪,意思是很平常,不值得感到奇怪。 “习以为常”跟文中的“久而久之”照应,表现一个六岁的孩子离开母亲的无奈和痛苦, “不以为怪”没办法表现这种深层次的痛苦。 “不以为怪”也可以选用,只要言之有理,可适当给分。 这一题,尝试引导学生辨析词义,找到更贴切的表达。 23.D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