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读中国成语故事(八) 请君入瓮 唐朝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有两个酷吏,一个是尚书右丞周兴,另一个是御 史中丞来俊臣。这两个人经常伪造罪名强加在他们 憎恶的人身上,并且采用各种非常残酷的刑罚来迫使这些人认罪。 后来,周兴密谋反叛,被人告发,武则天派来俊臣审讯这个案子。来俊臣深 知周兴是个老奸巨猾、很难对付的办案老手,要他认罪,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情。来俊臣思来想去,终于有了主意。 来俊臣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边喝边聊。酒 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 “最近我审理案件,有些罪犯特别狡猾,各种刑具都 用过了,可他们就是不肯认罪。老兄你说,我如何对付他们才好呢?”残暴狠毒 的
2、周兴得意地说: “这还不好办,用一个大瓮,四面都烧起旺火,然后命令犯人 钻到瓮中,这样没有人敢不招认。 ”来俊臣马上叫人按照他的说法布置好,对周 兴说: “宫里有命令,让我审问你,那么,就请君入瓮吧。 ”周兴一听,手里的酒 杯啪的一声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 “我有罪,我有 罪,我招供。 ” 后来,人们把“请君入瓮”作为成语,用来表示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 治他自己。瓮,口小腹大的大坛子。 罄竹难书 隋朝末年,隋炀帝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好大喜功,多次劳师远征高丽,大 兴土木,破坏农业生产,人民不堪重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越国公杨玄感趁农 民起义纷起的时候,起兵反隋,但不
3、久即战败被杀。 杨玄感手下的部将李密是个有才能的人,他在分析形势之后,就投奔了瓦岗 起义军,游说起义军首领翟让联合全国各地起义军共同反抗隋炀帝。后来李密在 起义军的地位一步步上升,并最终取得了全军领导权,被称为魏公。 李密取得大权后,为了进一步联合各路起义军,便在进攻隋都洛阳的时候, 发布了一篇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号召全国的有识之士联合起来,共同推 翻隋朝的统治。檄文在历数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之后写道: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毒难尽。 ”意思是说, 把终南山所有的竹子砍来制成竹简, 也写不完杨广的罪过; 用尽东海的滔滔大水, 也冲洗不清他的罪恶。 过了几年
4、,隋炀帝被部下宇文化及所逼,上吊自杀,隋朝灭亡。隋朝大将李 渊建立了唐朝,李密也归顺了唐朝。 成语“罄竹难书”由“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缩略而来,人们常用它来形 容某些人罪大恶极,所犯的罪行多得写不完。罄,空、尽,在这里是用尽的意思; 竹,指用竹片制作的竹简,用于书写文字;书,写。 取而代之 项羽是秦朝末年一支主要起义军的领袖。 他出身于楚国的旧贵族, 少年时候, 既不愿意好好读书, 也不愿意练习剑术。 他的叔父项梁对此很不满, 经常责备他。 项羽却说: “读书认字多了有什么用呢?只需要记住姓名就可以了,学习剑术也 只能抵挡很少的几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战胜万人的本领。 ”项梁见他很 有抱
5、负,就教他学习兵法。后来,项梁杀了人,被官府追捕,便带着项羽一起逃 到吴中这个地方。 有一年,秦始皇巡游全国,途中路过吴中时,项梁、项羽一起去看热闹。项 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 威风凛凛的样子, 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 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把那个皇帝的位子夺过来代替他做皇帝!项梁听到后又惊喜 又害怕,于是就责备项羽道: “不要胡说八道,这可是要灭门的! ”他嘴上虽然这 么说,但心里却十分赏识项羽,认为他是一个奇才,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了不起的 作为。 后来,项羽带兵参加反秦起义,成为抗秦的主要力量,并自立为西楚霸王。 但是,后来他在与以刘邦为首的起义军进行的战争中,由于战略战术的错误
6、,最 后吃了败仗,逃到乌江边上,自杀身亡。 后来,人们就用“取而代之”这一成语,来表示一方取代另一方的意思。 如出一辙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威名显赫、功高盖世的著名将领,然而其中有不少人 到了晚年却以失败而告终,这都是因为他们居功自傲和轻敌造成的。宋朝学者洪 迈写过一篇读书随笔名将晚谬() ,举例分析了这一现象。 首先是关羽。三国时期的关羽,是刘备手下的一名猛将。当年他与袁绍作战 时,于万军之中亲手杀死了袁绍的得力干将颜良、文丑。后来,关羽率军进攻樊 城的魏军守将曹仁,曹操派出于禁等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关羽水淹曹魏 七军,活捉了于禁,名震天下,致使曹操都打算把都城迁离许昌,以避开关羽的
7、锐气。可是,如此智勇双全的将领,却没有领悟到东吴吕蒙、陆逊的欺诈,竟然 中了孙权的计谋,败走麦城,被东吴活捉,死在了孙权的手中。 还有一位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王思政。当年他镇守玉壁,被东魏的高欢所包 围。高欢的军队,营垒连绵四十多里,最终还是被王思政所打败。后来王思政迁 至荆州,高欢又率大军前来进攻,双方对峙五十多天,最后又被王思政所击败。 可是,后来他不听别人的建议,以致做了高澄的俘虏。 此外,洪迈还列举了北齐的慕容绍宗和南朝陈国的吴明彻作为例子。他感慨 道: “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 成语“如出一辙”表示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辙, 车轮碾轧的痕迹。 如鸟兽散 李陵是西
8、汉时的著名将领。他擅长骑马、射箭,作战十分勇敢,对士兵也非 常爱护,因此深得汉武帝的喜爱。 当时,北方匈奴经常出兵侵犯中原。汉武帝为了安定边塞,便封李陵为派骑 都尉,命他率军前去征讨匈奴。他带领五千步兵,从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 南)向北推进,三十天后抵达浚稽山(约今蒙古图音河南) ,被匈奴三万骑兵包 围于两山之间。李陵用战车围成营寨,歼灭匈奴数千人。匈奴单于又召集骑兵八 万人围攻李陵。李陵边战边向南撤退,斩杀匈奴三千多人,向南撤退,途中来到 一大片沼泽中。匈奴从上风放火,李陵也命令士兵从里边放火烧出一溜空地,以 阻止再烧过来的火继续向南漫延。 正在匈奴作战不利,打算撤退的时候,李陵的一个部
9、下投降了匈奴,把汉军 无后援、箭矢将用尽等情况告诉了匈奴,于是匈奴加紧了对汉军的进攻。李陵率 军退入一个山谷,匈奴紧追不舍,并切断了汉军的后路。一场激战,汉军伤亡惨 重。夜里,李陵见自己没有了突围的希望,就召集起将士,沉重地说: “看样子 明天就会被匈奴打败,我们如鸟兽散吧,这样或许还能有逃脱回朝报告皇上的希 望。 ”随后,李陵在夜里突围时被匈奴追击,最后被擒,投降了匈奴。 成语“如鸟兽散”是说像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形容溃败逃散,现多用来 比喻集团或组织解散后,其成员各奔东西。 孺子可教 张良是西汉初期著名的谋士。他年轻的时候,曾计划刺杀秦始皇,刺杀计划 失败以后,便隐居到下邳(在今江苏睢宁
10、西北) 。有一次,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 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走到张良前面,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去,然后回头对张良 说: “小伙子,到桥下面去帮我把鞋捡上来。 ”张良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当张良把 鞋子捡上来后, 老人又对张良说:“给我穿上。 ” 于是张良跪下又把鞋子给他穿上。 老人笑着走了。走出老远,又回来对张良说: “孺子可教(意思是你这个小伙子 可以教诲)!五天后一大早到桥上来见我。 ” 五天后, 张良一大清早就去了桥头, 却看到老人已经在桥上了。 老人责备道: “和长者见面,怎么能迟到呢?”老人叫他五天后再来。五天后,鸡刚叫张良就 到桥上去,可是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还是责备张良来迟了,让他五天后再
11、来。又 过了五天, 张良不到半夜就去桥上等, 他等了好一会儿老人才来。 老人可高兴了, 于是就把一部太公兵法赠给他,让他认真学习。 张良得到兵书后像是得到了宝贝一样,回到家中日夜研究,苦苦地琢磨,终 于成了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 后来人们就用“孺子可教”来赞扬年轻人有培养前途。孺子,小孩子;教, 教诲。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边塞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的马突然丢了一匹。邻居们听到 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 “丢了一匹马损失不 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可是过了没几天, 丢失的那匹马不仅自动回了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
12、,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 “还是您老 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却忧虑地说: “白 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 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剽悍神 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扬扬得意。一天,他高兴得 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 来慰问。塞翁说: “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 ”邻居们觉得 他又在胡言乱语。 他们想不出, 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 匈奴兵大举入侵, 青年人都应征入伍,塞
13、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 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塞翁失马” ,比喻虽然受到了暂时的损失, 后来却因此得到了好处。也指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 三令五申 春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名叫孙武,他写出了孙子兵法这部重要 的军事巨著。他带着这部著作到吴国去见吴王,吴王看过以后,对孙武还不完全 相信,便说: “是不是可以用少量的军队来试试你的兵法?”孙武说: “可以。 ” 吴王又问: “用妇女试试可以吗?”孙武也答应了。 于是, 吴王召集了一百八十名宫女, 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这些宫女分为两队, 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妃子为队长。
14、队伍站好后,孙武就问: “你们知道怎样向左转、 向右转吗?” 宫女们回答: “知道。 ” 随后孙武搬出杀人的刑具, “即三令五申之” , 即三番五次地说明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行的命令。宫女 们从来没有受过军事训练,听到命令后不但没有执行,反而大笑起来。孙武严肃 地说道: “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 ”于是,他又将刚才的一番话详 尽地向她们解释了一番。然后,他再次击鼓,发出向左行进的命令。宫女们仍然 只是笑而不执行命令。孙武便命令行刑士兵将两个队长推出去斩首。 吴王忙派人前去讲情。可是,孙武说: “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 ”说完就 将两个队长斩首了。宫女们严肃起来
15、,所有动作都能按照号令认真去做了。 后来,人们用“三令五申”来表示三番五次地命令、告诫。申,申明。 三人成虎 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为了使双方都能信守诺言,在订立盟约时,往往要将 本国的太子交给对方做人质。 有一次,魏王和赵王联盟,按规定,魏王必须把儿子送到赵国都城邯郸去做 人质。于是,魏王决定派大臣庞葱陪儿子同去。庞葱知道魏王是一个偏听偏信的 人, 便担心自己走后, 原来反对他的人会制造流言蜚语。 临行前, 庞葱对魏王说: “如果现在有人报告大王,说街上来了一只老虎,您会相信吗?”魏王回答说: “我不相信。 ”庞葱接着问: “如果有第二个人来报告,说大街上跑来一只老虎, 您相信吗?”魏王说:
16、“如果有两个人这么说,我就半信半疑了。 ”庞葱又问: “那 么,如果有第三个人来向您报告,说街上有一只老虎,您信还是不信呢?”魏王 答道: “大家都这么说,我当然相信了。 ” 这时,庞葱说: “大街上没有跑来老虎,可是因为有三个人说有,您就真的 相信有老虎。我走后,议论我的人一定不少,还希望大王您能明察。 ”魏王说: “我都知道了,你放心去吧。 ”庞葱告别了魏王陪太子到赵国以后,果然有一些 人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魏王本来不相信,可是说的人越来越多,魏王就开始 怀疑了。 后来,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编成了 “三人成虎” 的成语, 比喻谣言一再被重复, 就有可能掩盖事情的真相,使人信以为真。 身无长
17、物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王恭的人,做过将军、刺史等高官,还担任过太子的老 师。但是,他的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生活也相当俭朴。 有一次,王恭跟随父亲到了会稽(,今浙江绍兴) ,因为那里 盛产竹子,所以回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时带了一领精美的竹席。 回到建康后,一个叫王忱的朋友去看望他。王忱见他坐的那领竹席既舒适又 美观,心里非常喜欢,便对王恭说: “你从盛产竹子的地方回来,这样的好席子 一定带了不少吧?是不是可以送给我一领呢?”王忱笑笑,便答应了他。 王忱走了以后,王恭便让人把竹席给王忱送了过去。因为仅有的一张竹席已 经送给了王忱,所以王恭读书、吃饭只好坐在草垫子上。 王忱知道这个情况以后,十分吃惊
18、,他找到王恭,非常抱歉地对他说: “我 还以为你有好几领这样的席子呢,所以才开口向你要的,没想到你只有一领。 ” 王恭笑了笑,说: “看来你还不怎么了解我。我在生活上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 (原文是: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 ) 后来,人们引申出“身无长()物”这个成语,表示没有多余的 东西。现在常用来比喻生活穷困,一无所有;有时也比喻为官清廉。长物,多余 的东西。 生吞活剥 唐高宗时期,有一个地方的县尉张怀庆,附庸风雅,喜欢诗文创作,但他文 笔不是很好,为了出名,就经常把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地抄袭过来,冒充自己的 作品。 当时,有个诗人名叫李义府,他写了这样一首五言诗: “镂月为歌
19、扇,裁云 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 ”张怀庆看见以后,就马上把它拿来,在每 句前面加上两个字,改成了一首根本不通的七言诗: “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 云作舞衣。照鉴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 ”人们读了张怀庆的这首诗,无 不哗然大笑。 那时,朝中有两个官居高位的大诗人,一个是张昌龄,一个是郭正一。他们 两人的作品常常遭到张怀庆的剽窃篡改。因为张怀庆有不懂装懂、剽窃抄袭、随 便改动别人作品来冒充自己创作的恶劣习惯, 并且常常剽窃张昌龄和郭正一的作 品,所以当时的人们就给他编了两句顺口溜: “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 ” 成语“生吞活剥”就是由“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简化演变来的。人们
20、 常用它来比喻生硬地抄袭或模仿别人的言论和文章, 也指原样照搬别人的工作经 验。 拭目以待 三国时期,曹操势力强大,严重威胁着江东的孙权和荆州的刘备。孙权和刘 备准备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于是,诸葛亮带着刘备联合孙权的使命来到了 东吴。 当时曹操给孙权发来了檄文,对东吴以武力相威胁。孙权就召集群臣商量对 策,并且邀请诸葛亮一同参加。孙权的谋士张昭主张向曹操投降,便首先跳出来 向诸葛亮发难。张昭说: “先生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而管仲作为齐桓公的相 国,治国有方,称霸于诸侯;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大。刘备 在没有得到先生相助的时候,尚且能纵横天下,割据城池;可是得了先生以后, 却
21、见曹兵一出,便弃甲抛戈,望风披靡,如今失地无数,连安身的处所也将没有 了。难道管仲乐毅,也是这样的吗?现在,那些朝廷大臣和山林隐士,对你帮助 刘备复兴汉室、除去曹操都在拭()目以待呀! ” 诸葛亮听了,笑笑说: “大鹏一飞冲天,哪里是燕雀之类的小鸟所能了解的。 军事上的事,就如同给一个人治病一样,开始时只能用稀粥调养,用温和的药治 疗;等到他身体好些的时候,才能用肉食进补,同时下猛药治疗。目前刘备虽然 还不够强大,却使夏侯惇(dn) 、曹仁等心惊胆战。就是管仲、乐毅用兵,也 不过如此吧?” 后来, 人们用 “拭目以待” 形容期望十分殷切, 也表示确信某件事物会出现。 拭,擦;待,等待。 是可忍
22、,孰不可忍 在奴隶社会中,等级制度在奴隶主阶级内部也十分森严。按照周礼规定,演 奏乐舞的行列,天子可以用八佾() ,即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所组成的乐 舞队进行演奏和舞蹈;诸侯则用六佾,共三十六人;卿大夫用四佾,共十六人; 士则只能用二佾,即只有四人。如果谁违反了这些规定,就是违反了周礼,应该 受到惩罚。 当时,鲁国有一个卿大夫,叫季平子。季氏世代为卿,权重势大,操纵着国 家政权,国君实际上已在他的控制之下。作为卿大夫,他本来只能用十六人的乐 舞队,可是他自比天子,便在自家的庭院里用六十四人的乐舞队奏乐和舞蹈。这 件事被孔子知道后,认为季平子破坏了周礼。 有一次,孔子谈论季平子,在谈到这件事的时
23、候,孔子愤怒地说: “他竟然 敢在自家的庭院里违背周礼,用六十四人的乐舞队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如果 能容忍的话,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容忍的呢! ” (原文是: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 孰不可忍也! ” ) 后来,人们就用“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成语,指事情恶劣到了让人不能 忍耐的地步。孰,什么。 树倒猢狲散 宋高宗时有个侍郎叫曹咏,他善于逢迎拍马,深得奸相秦桧的欢心,所以官 运亨通,连升三级,当了朝中的大官。 曹咏当了大官后,有很多人来巴结他,唯一让他感到气恼的是,他的大舅子 厉德斯却从不向他献殷勤。原来,厉德斯头脑清醒,他知道曹咏并非凭真才实学 而是靠依顺秦桧才得以升官的,所以料定曹咏这种人
24、没有好下场,便不肯与他同 流合污。对此,曹咏耿耿于怀,一心想找个茬儿整整厉德斯,无奈厉德斯洁身自 好,曹咏也无从下手。 后来,秦桧死了,那些依附秦桧的家伙一个个倒台了,曹咏也被贬到了新州 (今广东新兴) 。曹咏在离开京城前往新州的时候,突然收到了厉德斯托人捎来 的一封信。 原来, 厉德斯得到消息后, 非常高兴, 就写了一篇题为 树倒猢狲 ( )散() 的赋寄给曹咏。文中将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曹咏等 人比作树上的猢狲,揭露了曹咏这种人依靠秦桧这棵大树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 丑恶行径。文中说如今大树一倒,猢狲四散,于国于家,真是可喜可贺。曹咏看 了这篇文章后,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很快, “树倒猢狲散
25、”这句话便在都城临 安(今浙江杭州)传开了。 这个成语原来的意思是,树倒了,依附此树生活的猢狲也就四散而去了。后 来,人们就用“树倒猢狲散”比喻一旦为首的头儿垮了台,追随他的人也只能一 哄而散了。猢狲,猴子。 水滴石穿 在宋朝的时候,崇阳县有一个县令,名叫张乖崖。当时,崇阳县里经常发生 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乖崖认为这是一种极为反常的现象,便下 定决心要予以整治。 有一天,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钱库的库吏从钱库里往外走时,顺手拿了钱库 里的一文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张乖崖将他喝住,上前盘问。库吏不敢隐瞒,如 实承认了。 于是张乖崖下令把他捉进县衙, 命手下衙役对他施以杖刑, 以示警戒。
26、库吏不服,喊道: “不就一文钱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为这么一文钱你就打我, 你还能打死我不成?” 张乖崖听了这话,气愤至极,提笔在案卷上批道: “一日一钱,千日一千;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是说,一天偷一文钱,看上去确实算不了什么,但 是一千天就是一千文钱;绳子虽然很钝,但是日子久了,也可以把木头锯断;水 从上往下滴虽然没有多大力量, 但时间长了, 也可以把很坚硬的石头滴穿。 写罢, 他下令把这名库吏斩首。 成语“水滴石穿”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来的,有时也写作“滴水穿石” ,有 时又直接引用原文“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合起来使用。意思是说,缺点、错误 虽然不大,但天长日久积累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现在人们多从积极 方面加以使用,表示虽然力量暂时十分弱小,但是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 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