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正确理解道德教育二、深刻理解学科教学三、重视学科价值导向四、自觉担当教育责任 一、正确理解道德教育一、正确理解道德教育 (一)道德是什么:内涵丰富的道德经开篇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第一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今人解释今人解释1真理:2路:3方向;途径:4方法;技艺:5道,之宇宙大道 大道无序乃有序。此乃道也。6道理;事理 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 1、指指导导思思想想“德”的字形由“心”、“彳”、“直”三个部件组成。“心”表示与情态、心境有关;“彳”表示与行走、行为
2、有关;“直”,“值”之本字,相遇相当之义。:“凡彼此相遇相当曰值古字例以直为值。”)字形本意为“心、行之所值”,是关于人们的心境、行为与什么水平或什么状态相当的判断。,甲骨文中,“德”意思是: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视”,金文中“目”下面又加了“心”,意即:目正、心正才算“德”。易 乾卦曰:“君子进德修业。”唐孔颖达注:“德,谓德行;业,谓功业。”“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从“德”字的构型来分析,这里已包含有禁忌:要遵从一定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以德为核心的西周之礼是儒家思想最为推崇的道德标准。为中国成功地建设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石。德归纳为“勤朴古健、
3、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德”的外化即为礼,发之于心为“德”,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道德 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人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是能看到的心行,是人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道德教育(德育):引导学生认识感悟自然、社会的规律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深刻理解学科教学二、深刻理解学科教学 1、每一学科都是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应重点追求学、每一学科都是教育目标实现的途径,应重点追求学科的教育功能科的教育功能 教育的本质功能促进人的发 人发展的目标幸福生活 人发展的根本人性(抑恶扬善,正确的价值观)人发
4、展的基础获得生存资本(知识技能)人发展的途径教育生活化 了解认识自然社会,适应规则,求得生存 遵循自然社会规律,借助资源,获得发展 利用自然社会规律,改造社会,实现价值教育本质的理论逻辑:人的发展 社会发展 本质功能 社会功能 教育的现实困惑高扬教育的工具性:国家与民族:建设者和接班人;扩大统治基础;传播人类文明。家族与家庭:延续种族发展;改善家族结构;光宗耀祖。学校与教师:体现和证明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的深层期待 固化社会阶层激化社会矛盾 促进阶层流动促进社会稳定2、每一学科都是学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每一学科都是学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所有学科没有尊卑贵贱之分,
5、享有同等地位。所有学科没有尊卑贵贱之分,享有同等地位。学科的价值思考:三维目标的地位学科的价值思考:三维目标的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三维目标的排列,既是(认识)教学的发展逻辑顺序,三维目标的排列,既是(认识)教学的发展逻辑顺序,也是重要性的顺序。也是重要性的顺序。教学中应更加重视二、三维目标的实现教学中应更加重视二、三维目标的实现2022-7-31三、重视学科价值导向1、淡化应试导向,追求教育本真 基础教育(中小学)的学校功能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中小学教育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阶段,是学生发展中的一个环节,并不能最终决定什么。
6、只能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多种可能,至少使其有多种发展的意识,并为其提供支持、奠定基础。学科教学以知识、技能为主要评价内容的评价(应试)结果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我们不需要头顶“高考”这片天!2022-7-312、丰富教学内涵,促进学生发展 学科相关问题的现状:在不同环境的表现;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学科相关问题的发展:所涉及的人、事的启示;所表现的趋势和规律;发展道路的特点。学科相关现象所包含的美:形态美、意境美、空间美、逻辑美。学科独特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学科活动的情感体验。2022-7-31四、自觉担当教育责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了德育的艰巨性 道德教育的过程知、情、信、意、行 使道德教育更为复杂。道德的核心是价值观的确立:选择艰难;稳定艰难;体系化艰难 道德评价的难度导致了教育评价中对道德的漠视,进而导致教师工作的低显示度。转变思维方式、担当教育责任 他主自主:自觉承担教育责任 技术科学:重视教育的伦理价值 明辨教育实践的科学性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高瞻远瞩(崇高追求)教育是无法得到及时回报的事业,需要崇高境界教育是关系千家万户几代人的事业,需要高度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