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觉民 林觉民 林觉民(1887年1911年4月27日),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学习活动:“英雄气概”与“儿女情长”一封诀别信,一曲爱情颂,一首正气歌。与妻书一经披露就感动和影响了无数人,对妻子的置身至爱,对理想的奋力追求,为革命的无畏牺牲,感天动地。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1、自古英雄多柔情,林觉民
2、在信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拳拳深情,请围绕“吾衷”这一主线,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提示:以“吾衷”为主线,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文章第一部分提出“忍悲为汝言吾衷”,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第二部分从感情、理义、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从感情上来说:“吾至爱汝,使吾勇于就死也。”从理义上来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从事势上来说:“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从后事上来说:“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清静过日而已”。感情说得真切,理义说得深刻,事势说得形象,后事说
3、得感人。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对“吾衷”作了真实、深刻、详尽的阐述,感人肺腑,教人激奋,慰人勿悲,从而达到了作者写信的目的。第三部分加深言情和深入说理,这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加深。加深言情:“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则吾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深入说理:“吾爱汝至”“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这样就使全文的言情说理达到了至善至深的地步,显示了作者的情操、理想之高尚。2、作者在回忆二人往事时,主要写了三个生活场景,表达夫妻深情,感人至深。阅读文章,根据内容,填写下表。生活场景作用与效果回忆一 说明自己不愿先死而留苦
4、给妻子回忆二回忆三分析与分享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回忆的三个生活场景,并分析表达效果与作用。课堂分享:学生之间交流、补充、完善。表格提示:生活场景作用与效果回忆一生死之争论 说明自己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 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都反映了烈士生前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微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同时,也写出了作者舍不得离开妻子时的悲痛心情。回忆二新婚的甜蜜生活 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回忆三 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 说明自己“挚爱”妻子,怕妻子担受不起深重的悲痛。思考:文中除了三忆,还有三愿,请找出来并具体分析。3、作者深爱妻子,却又舍妻子而赴死,请结合文章内
5、容和写作背景,探究作者如此选择的原因。写作背景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虜,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故又名之曰“黄花岗起义”。本文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信里充满了牺牲一己,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精神。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他父亲的,内容仅云:“不孝儿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唯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
6、,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学生小组合作结合内容和背景,探讨作者抛下至爱而赴死的原因,形成要点。课堂分享与交流,各小组相互补充完善。相关语句提示:“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要点提示:至爱妻子给予的勇气 传统儒家“仁者爱人”的熏陶 舍生取义的精神 胸怀祖国、心系人民的情怀 4、文中作者将爱妻与爱国两种爱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得情感更为深沉。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这种融合加以分析。提示:作者将对妻子的爱融入
7、了对国家、他人的爱之中。作者借用古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阐述对他人的爱正是对妻子的爱的一种延伸,正是出于对妻子的爱给了他牺牲的勇气。作者再述天下家庭分崩离析之态,指出钟情者当护情,因而正是对妻子的一往情深才会不忍见天下有情人罹难。因此,文中爱妻的深情和就死的勇决虽如两条旋律并进,实际上是统一在一起的。5、作者本无意为文,然而该文却成为天下之至文。叙儿女之情,言革命之理,情理交融,相互映发,字字出自肺腑,句句撼人心灵。其语言修辞特色尤为突出,试从用典、对比等手法角度加以分析。示例:用典典故出处效果与作用司马春衫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写白居易听
8、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用这个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太上之忘情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日: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日: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太上忘情”,意思是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疾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 文中还有多处典故,学生可分别找出来一一分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眼成穿 骨化石 破镜能重圆 独善其身提示:对比 如:为了让妻子明白自己“敢率性就死不顾汝”的道理,作者就“死”这个问题作了多方面的对比。首先
9、以“愿”与“今日事势”对比,写到“天灾可以死,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这个排比句接连用了5个“死”字,有力地说明了在当时的中国,在善良人民面前的只有一条死路。经这一对比,说明“相守以死”的“愿”,在今日之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这两个反问句就是对比后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不仅有力地说明“相守以死”的“愿”不可能实现,而且还暗含着这样的意思:与其死于“天灾”“盗贼”“瓜分”和“奸官污吏”之手,莫如死于革命,进一步引导妻子赞同自己所做的选择。其次用“即可不死”和“死”对比。“不死”将会是怎样的情况?“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10、”,这种痛苦与“死”的痛苦相比如何呢?“较死为苦”,经这一对比,结论当然不言而喻:生不如死;死,不如为革命而死。这一段用了5个反问句,作用是为了引导妻子从比较中自己得出结论,从而理解作者“敢率性就死不顾汝”的革命行动。第5段主要用了对比说理,但“理”中寄寓了作者的“情”。因为对比是从“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的“情”出发的,对比得出的结论:“率性就死”也是出于“爱汝一念之“情”的。其他段落也用了对比。如:“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用“幸”和“不幸”的反复对比,既突出了对妻子的依依难舍之“情”,更突出了不得不舍之“理”。6、与妻书和谏逐客书均为书信,
11、但两者在表达方式与策略上完全不同,请阅读两篇文章,加以比较,填写下表。比较点与妻书谏逐客书写作对象写作目的态度语气自责、急切、直接表达方式语体口语较多比较点与妻书谏逐客书写作对象秦王(君主)妻子(至爱)写作目的劝谏,取消逐客令希望妻子理解自己态度客观、平和、谦恭挚爱、悲痛、坚定语气严肃、庄严、委婉自责、急切、直接表达方式议论为主抒情为主语体书面语体口语较多表格提示:探究活动:安得双全法,不负汝与义 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战争胜利后,留赣抑回
12、陕自择之。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穷而乐古有明训,你当能体念及之.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胡琏与妻书 荷馨爱妻如见: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
13、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生活费用,可与志川、子模、尔奎三人洽取,因为他们经手,我亦不知,想他们必能本诸良心,以不负我也。戴安澜致夫人 胡琏与妻书背景 1943年5月25日,在湘鄂边境的日寇占领要隘渔阳关后,渡过清河逼近石牌要塞;日寇第三十九师团主力,在敌酋高木义人率领下,从南面沿长江进犯石牌要塞。石牌是长江湖北西部的重要江防要塞,若石牌丢失,则日寇可直接窥伺四川,威撼西南。民国政府军事当局严令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守卫石牌要塞,重任落在第十八军第十一师胡琏部身上。胡琏接受任务后,带领全师将士祭拜天地,誓与要塞共存亡,随时准备以身殉国。因此,写了两封绝笔信,其中一封即与妻书。戴
14、安澜致夫人背景 1942年2月,戴安澜参加东瓜保卫战。蒋介石单独招见了戴安澜,询问第200师能否在东瓜坚守一两周,打个胜仗?戴安澜甘立军令:“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固守东瓜。”戴安澜在战前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戴安澜将军写了两封遗书,其中一封即致夫人王荷馨。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1段,作者采取了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了烈士在面临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B 节选部分回忆了与妻子共同生活
15、中的三件小事,这些事虽然都是只言片语,却都能表现作者对妻子的爱。C 作者回忆婚后生活,夫妻恩爱,携手并肩,这更加增 了作者的悲痛。D 第三件小事是作者在赴义之前回家面对妻子的情每这种欲言又止、呼酒买醉的悲痛心情,实则是出于对妻子的关爱。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5段段尾处提及对未出生孩子的容貌的猜想和对妻子培育后代的嘱托,既包含了其自称的“甚幸”,也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辛酸和遗憾。B 第6段开头一句“吾今与汝与无言矣”,似乎要收住话头了,但感情澎湃,欲止不能,又写出自己死后灵魂永远陪伴妻子,以此表现了与妻子相守以死的愿望。C 第7段申述“未尝以吾所志语汝”的原因,慨叹夫妻二人的“幸”与“不幸”,再次抒发“吾至爱汝”又“不忍舍汝”的情感。D 第8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遗书的中心,以此结東全文。3、第2段中的“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便吾勇于就死也”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具体分析。4、有人认为:林觉民作为革命战士,在参加起义之时应以国家大事为念,不应为儿女私情挂心,但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却用了大量篇幅陈说儿女私情,似乎有损其光辉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