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242 ,大小:941.55KB ,
文档编号:352010      下载积分:1.9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52010.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学复习课件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学复习课件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

1、A组 安徽中考题组,一、(2019安徽,13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 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 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 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 染:熏陶,沾染。与:赞许,亲附。狎:亲昵,亲近。

2、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所以:,(2)未尝不叹息痛恨 痛恨: (3)愿陛下亲之信之 愿:,(4)不私于物 私: (5)今则不然 然: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3.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 ”,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 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4分),一、 1.答案 (1)的原因(或“这里表示原因”) (2)痛心、遗憾 (3)希望 (4)偏爱 (5

3、)这样 (共5分。每 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所以”的意思是“的原因”;“痛恨”与现代汉语的意思 不同,不能理解为“极端憎恨”;对“私”的理解可联系课内文言文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 “私”。 2.答案 (1)这(些)都是忠正贤明,(可以)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 (2)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句中要注意对“死节”的理解,(2)句中“亲”和“爱”是两个 词,不能错误地理解为一个词。 3.答案 汉室之隆 立身成败 (共2分。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甲段从最后一句“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

4、计日而待也”可以 看出,亲近贤臣是为了达到“汉室之隆”的目标;乙段从第一句“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可以看出,“立身成,败”在于你所接触的人对你的影响,因此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立身成败”。 4.答案 善人,指贤臣或君子。善行,指好的品行。(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甲文中诸葛亮推荐的都是品德好的人,即贤臣;乙文中 唐太宗在贞观初期具有“砥砺名节,不私于物”的美好品行。可据此进行概括。 参考译文 乙 立身成败,在于受到什么熏陶濡染。陛下在贞观初年,磨炼修养,讲究名声气节,不把私情用于外人外 物,爱好赞许的是善良,亲近爱戴君子,疏远

5、排斥小人。今天却不是这样了,亲近狎亵小人,却从礼节角度看重 与君子的交往。过于慎重地对待君子,于是敬而远之;过于随便地与小人交往,于是狎亵而亲近起来。亲近 起来就看不到他的错处了,敬而远之就看不到他的对处了。,二、(2018安徽,15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

6、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 中心图民注,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 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又何间焉 间: (2)小惠未徧 徧:,(3)必以信 信: (4)必以情断之 之: (5)智虽弗及 及: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3.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 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 。(2分)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7、(4分),二、 1.答案 (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实情 (4)代指“狱”(案件) (5)到、达到 (共5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词语的解释要准确,通假字的解释要按照“通+词语解释”的格式来写。对于课外文言文中涉及 的词语,要学会学以致用,由课内向课外延展,利用熟悉的成语以及字典为解释课外文言文中的词语服务。 2.答案 (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这(样)就可以了。 (共4分。“鄙”“是”各1分,句意通顺各1分)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 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

8、句式。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方法点拨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 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运用“增、删、调、换、留”等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规范。,3.答案 对话(或语言) 衬托(或对比) 解析 首先要熟悉人物刻画的方法和写作手法,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如甲文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语 言描写,使用比照、映衬的技法,将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 治热忱;将曹刿与鲁庄公进行对比,以庄公的愚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据此作答即可。 4.答案 鲁庄公取信于民(有民本意识)、善于

9、听从意见;曹刿敢于担当(有家国情怀)、富于谋略。 (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必须读懂两则文言文,尤其是课外文言文;其次,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分析相关内容;最 后,不要忽略题目中的相关要求,“结合选段简要分析”。作答时,可以在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身上的优 点来分析。鲁庄公虽愚钝,但他最终能明白“取信于民”的道理,也能做到任人唯贤。曹刿坚持向鲁庄公 献策,且富于谋略。这些是长勺之战最终取胜的原因。 参考译文 乙 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 察,一定凭实情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样)就可以了,如能内心为百姓

10、考虑,智慧即使有不够的地方,也必 将达到目的。”,三、(2017安徽,15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 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注。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 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 斯: (3)谈笑有鸿儒 鸿儒: (4)无案牍之劳

11、形 案牍:,(5)子欲居九夷 欲: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曰:“陋,如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和“ ”。(用原文语句 填空)(2分)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分),三、 1.答案 (1)出名 (2)这 (3)博学的人 (4)公事文书(或“官府公文”) (5)想,想要 解析 “名”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在这里为“出名”之意;对“欲”的理解,可联系课内文言诗文,如“欲渡 黄河冰塞川”“我欲乘风归去”等句中“欲”的意思。 2.答案 (1)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

12、,映入帘里。 (2)有人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解析 (1)注意“上”“帘”等字的准确翻译;(2)“或”为易错点。在文言文中,“或”可译为“有时”或 “有的人”,结合“曰”字可知,此处应翻译为“有的人”。另外,这是个省略句,如没有补足省略的“那个 地方”,句意不通顺。 3.答案 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 解析 甲文围绕“惟吾德馨”来展开,“惟吾德馨”为“不陋”的根本原因。乙文以“子曰”的议论,直 接点明了“不陋”的原因为“君子居之”。 4.答案 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解析 甲文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展示室主人的品德与情操;乙文中用“九夷”代 指

13、物质上贫穷落后之处。两文中,君子不以物质为意,超尘绝俗的形象跃然纸上。综合以上分析,总结概括 即可。,四、(2016安徽,14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 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14、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 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豁然开朗 豁然: (2)阡陌交通 交通: (3)悉如外人 悉:,(4)泉香而酒洌 洌: (5)杂然而前陈者 陈: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分)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2分) 3.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2分) 4.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4分) 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四、 1.答案 (1)开阔敞亮的样子 (2)交错相通 (3)完全,都 (

15、4)清澈 (5)摆开,摆放,陈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掌握情况。特别要注意,“交通”是古今异义词,这里 要把古义解释出来;“洌”是“清澈”的意思,要把它和音同形似的“冽”区分开来,“冽”是“寒冷”的 意思。 2.答案 (1)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 (2)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要抓住句子里面的关键词。(1)题中的“平旷”“俨然”两个词。 (2)题中的“渔”和“鱼”要分清,“渔”是动词,钓鱼;“鱼”是名词,鱼儿。 3.答案 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桃花源中的景象。 解析 这两层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从表达方式看,前一层是记叙,后一

16、层是描写;从内容上看,前一层是写渔 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后一层是写渔人进入桃花源以后看到的优美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况。,4.答案 桃花源记:生活和平安宁,百姓怡然自乐。 醉翁亭记:太平祥和,与民同乐。 解析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 序,把发现桃花源、小住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 剥削、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但是这是作者虚构出来的理想社会,现实生活中 是不会有的。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因政治原因被贬任滁州太守期间。这段时间欧阳修在滁州宽简政 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

17、的生活;加之当地风景秀丽,也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但当时的北 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国家积弊深重,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忧虑和痛苦。这两方面的情感都融 合在了这篇文章中。 评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类题,除了要考虑文章的内容外,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 历、写作意图和写作的时代背景等。难度中等。,五、(2015安徽,151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18、其所不 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百里奚举于市 举: (2)必先苦其心志 其: (3)曾益其所不能 曾: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分) (2)人恒过然后能改。(2分) 3.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4.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五、 1.答案 (1)被选拔,被任用 (2)他,他的 (3)通“

19、增”,增加 (4)了解,明白 (5)在国外;在外面,指国外 2.答案 (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解析 (1)关键词:故,所以。是,代词,这、这样。 (2)关键词:恒,常常。过,用作动词,犯错误。 3.答案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解析 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概括文本的能力。注意从主客观两方面概括造就人才的因素。客观方面,所列举 的六个有成就的历史人物成才前所经历的环境都非常艰苦,“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等也是环境艰苦的表现;主观方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

20、色发于声 而后喻”表明他们都经历了思想斗争的折磨。 4.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把握能力。本文先列举事例,再分析得出结论,用逆境造就人才的典 型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用无内忧外患导致国家灭亡论证“死于安乐”。 参考译文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并得到任 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发现而任用,百里奚从市井之中被举用。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 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体空虚乏力,使他做事不顺,用这 些办法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

21、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 气,发之于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 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个人或国家)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 而衰亡。,B组 2015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一、(2019福建,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

22、 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 “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 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 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 奉议:官名,即奉议郎。奉思:思念。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 恋。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知其旨也 旨:,

23、(2)然后能自反也 反: (3)诚能如是 是: (4)令心意不驰走 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分)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2分)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一、 1.答案 (1)味美 (2)反思,反省 (3)这,这样 (4)跑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

24、的理解能力。前两道小题考查课内知识点,考生根据识记的知识进行回答即 可。后两道小题考查的句子来自课外,但是加点词在课内都有涉及,是常见的文言字词。这两个词分别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是鱼之乐也”的“是”和送东阳马生序中“走送之”的“走”的 用法相同。 2.答案 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找出本句的名词、代词,名词有“甥”“性识”,代 词有“此”,然后分析句子结构。“性识”是天分、悟性的意思,作“颖悟”的主语,其间不能断开,由此可 排除A、D两项;“此”,指示代词,可作“解”的宾语,亦可作后句“故”的定语,如果作后句的定语,则该句 的意思是“这种缘故详细地全部告诉你”,语意不

25、通,由此断定“此”应作“解”的宾语,代指“道理”,所 以“此”后应断开,排除C项。,知识积累 断句口诀 熟读精思是关键,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固定搭配莫拆散,语法结构助判断。 3.答案 (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第(1)句需要注意的是“至道”,应解释为“最好的道理”;“善” 解释为“好处”或“优点”。第(2)句较难翻译的是“人事”,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4.答案 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意思答对即可) 解

26、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言内容的能力。两篇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要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概 括。根据“故曰:教学相长也”概括甲文的观点;乙文可根据“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 “令心意不驰走”等内容进行概括。,参考译文 师川外甥奉议郎:自分别以来没有一日不思念你。春风和煦,想你在伺候奉养长辈的同时,一定能抛开人世 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要用十年的时间,调养身心,探求道理。”我常常 吟咏感叹这句话,果真能像这样,足够比得上古人了。然而学习要讲究方法,读书要一字一句读,自己求得透 彻了解,才能体会古人的用心之处,像这样才能不白白用功;又想要进一步学习,需要谢

27、绝学习之外的各种贪 恋,才可以得到完满的功业。读书前,先打扫干净房屋,烧上香,使自己不心猿意马,就能对书本中所说的有所 领会。少年正是志气强盛的时候,时时能这样,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一定能事半功倍。外甥你天资聪敏, 一定能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详细地告诉你。,二、(2019内蒙古包头,8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甲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乙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

28、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 道:引导。强:劝勉。庸:功劳。说:通“脱”,解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故君子之教喻也 (2)师逸而功倍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2)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2分),4.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2分),二、 1.答案 (1)所以 (2)闲适,轻松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要注意课内知识的迁移。“故”可联系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中的“故

29、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据此可知它是“所以”的意思;“逸”可联系现代汉语中的成语 “好逸恶劳”,分析可知它是“闲适,轻松”的意思。 2.答案 (1)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 (2)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 考。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要注意一一对应,逐字翻译。(1)“既”是“已经”的意思;“兴”是“兴 盛”的意思。(2)“弗”是“不”的意思;“牵”意为“牵制”;“达”指通达,这里指全部说出。 3.答案 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强调 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

30、渐进。,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通读选文,了解大意,分层概述。由开头“善学者”“不善学者”可看出二者 形成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由“如攻坚木”可见运用设喻,强调发问要先易后难。本文,是先分后总的结构。 4.答案 “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 自己深入学习。 解析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 长”,广泛学习可促进教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难,又可促进深入学习,“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参考译文 甲 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方法,然后

31、就可以为人师表了。所以 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加以引导而不牵制,劝勉学生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 托出。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 思考。使人亲近又能主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喻。 乙 对于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轻松,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好,学生更把功劳归于老师教导有方;对于不善 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辛苦,效果却仅得一半,学生反而归罪于教师。善于发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下手的地方开始,慢慢地扩及节目,时间久了,木头自然分解脱落;不善于发问的人,使用的方法刚好相 反。这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三、(2019昆明

32、,913)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回答问题。(12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 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 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

33、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 日:一天天地。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 (3)悲守穷庐 穷庐: (4)此即日习于傲矣 习: 2.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 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 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34、2分),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A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 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 B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 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 C 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3分) A B C 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 惯。(3分),三、 1.答案 (1)实现远大目标 (2)振奋精神 (3)偏僻简陋的房屋 (4)习惯,熟悉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1)“致”,达到;“远”,远大,可引申为“远大

35、的目标”。(2) “励”意为“振作,振奋”;“精”指的是“精神”。(3)“庐”即“房屋”,“穷”修饰“庐”,结合上下文 可知,其意为“偏僻简陋”。(4)习,结合上文中的“见乡人”“见雇工”可知,应是“习惯,熟悉” 的意思。 2.答案 C 本题考查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表目的/动词,认为。B.连词,就/连词, 却。C.两个“而”都是连词,解释为“才”。D.动词,成为/介词,被;句中“为所”表被动。 知识归纳 “而”作连词的用法归纳 (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承接关系

36、,可译作“就”“然后”。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3)表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十二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十二章) (5)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或不译。如: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执策而临之。(马说) (6)表因果关系,译作“所以”“因而”等。如:,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37、 (7)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答案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这个句子是一个双重否定句,“非”“无”均表否定;澹泊,内心恬 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可直接译为“无法”或“不能”;明,明确。 4.答案 A.遂成枯落 B.平心静气 C.躁(险躁/焦躁)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A处,线后的“比喻”是关键,用来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 活力的状态”的只能是“遂成枯落”,意思是“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没有用处”。B 处,结合“弟总宜平心静气”可知,与“心绪少佳,办

38、事不能妥善”相对的应是“平心静气”。C处,甲文中 有“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语句,乙文中出现了三次“焦躁”,表达了作者的担忧。由此可以看出,“会阻碍 静的养成”的应该是“躁”。也可填“焦躁”或“险躁”。,5.答案 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 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 俭,不过度消费。 解析 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文言文和结合实际进行拓展的能力。乙文中关于“奢”的内容是“不必锦衣 玉食此即日趋于奢矣”,理解以上几句话的意思,并明确这几句话都是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小事说 起的,突出了

39、“多”即是浪费。这是从反面阐述“俭以养德”。 参考译文 乙 世代为官人家的子弟,最容易犯奢侈和傲慢的毛病。并不是说整日锦衣玉食才算奢侈,只要皮袍子、 呢马褂到处都是、随手可得,出门乘车马、在家使唤仆人习以为常,这样就逐渐变得奢侈了。见到乡下人 便讥笑他们粗俗鄙陋,见到被雇佣的人就不可一世,这样就逐渐养成傲慢的习气了。在京师为官者的孩子 道德败坏,都是由奢、傲二字引起的。初五夜里,我接到弟弟的来信,我本来就怕弟弟焦躁。我前些年之所 以废弛,也是因为焦躁。一旦焦躁,则心绪不宁,办事就不能妥当。弟弟总之应平心静气。你和各位兄弟一 定要引以为戒。再三叮嘱!再三叮嘱!,四、(2019甘肃兰州A卷,912

40、)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 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 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 素骄贵,玄在门

41、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 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 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 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4分) (1)积累迁移法 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 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 之意。 (2)查阅词典法

42、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 (填序号) 素:未经染色的生绢;本然的,未加修饰的;真情,后作“愫”;蔬菜、瓜果类食品;一向,平素;预先。 (3)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 之意。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 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6

43、分),四、 1.答案 (1)完成,结束 询问,质疑 (2) (3)客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1)“毕”和“质”都是课内实词,运用积累灵活迁移到课外即 可。(2)运用代入法,一一检验,不难选出答案。(3)结合句意“家中贫困,客居在东莱以耕地为生”作答。 2.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A项,结构助词,的/补足音节,不译。B项,介词,把。C项,介词, 在/介词,比。D项,连词,于是/连词,才。所以选B。 3.答案 (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关键字“既”,给1分) (2)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 (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

44、关键字“道”,给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如第(1)句中的 “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道”是“学说”的意思。第(2)句中“去”是“离开”的,意思;“东”,名词用作动词,“传到东方”。 4.答案 第一问: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求学中被老师怠慢。 第二问: 宋濂:到百里外“执经叩问”;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每点1分) 郑玄: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不懈怠,跟随“高业弟子”求学,抓住机会向马融求教。(每点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第一问:“都”字说明需要回答宋濂和郑玄在求师中所遇到的共同

45、的困难,根据甲文中“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及“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乙文 中“以山东无足问者”及“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可知他们二人在求师中都遇到的困难一是 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二是被老师怠慢。第二问:“各自”表明需要分别回答二人克服困难的方法, 根据甲文中“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及“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和乙文中“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及 “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 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46、”筛选概括即可。,参考译文 乙 郑玄因为在崤山以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就向西入函谷关(求学),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风 郡马融为师。马融的学徒有四百多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自负, 郑玄拜在他的门下,三年都没有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材生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探究、诵习, 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厌倦。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 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马融长叹一声对学生们说:“郑玄现在离开了, 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乡里。(郑玄)家中贫穷,客居在东莱以耕

47、地为 生,跟随他学习的人已达到数百千。,五、(2019重庆A卷,912)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15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 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8、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佁然不动( ) (3)俶尔远逝( ) (4)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 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珮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 一幅生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