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学复习课件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52010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PPTX 页数:242 大小:94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学复习课件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42页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学复习课件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42页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学复习课件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42页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学复习课件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42页
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学复习课件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A组 安徽中考题组,一、(2019安徽,13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 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 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 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 染:熏陶,沾染。与:赞许,亲附。狎:亲昵,亲近。

2、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所以:,(2)未尝不叹息痛恨 痛恨: (3)愿陛下亲之信之 愿:,(4)不私于物 私: (5)今则不然 然: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3.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 ”,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 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4分),一、 1.答案 (1)的原因(或“这里表示原因”) (2)痛心、遗憾 (3)希望 (4)偏爱 (5

3、)这样 (共5分。每 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所以”的意思是“的原因”;“痛恨”与现代汉语的意思 不同,不能理解为“极端憎恨”;对“私”的理解可联系课内文言文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 “私”。 2.答案 (1)这(些)都是忠正贤明,(可以)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 (2)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句中要注意对“死节”的理解,(2)句中“亲”和“爱”是两个 词,不能错误地理解为一个词。 3.答案 汉室之隆 立身成败 (共2分。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甲段从最后一句“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

4、计日而待也”可以 看出,亲近贤臣是为了达到“汉室之隆”的目标;乙段从第一句“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可以看出,“立身成,败”在于你所接触的人对你的影响,因此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立身成败”。 4.答案 善人,指贤臣或君子。善行,指好的品行。(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甲文中诸葛亮推荐的都是品德好的人,即贤臣;乙文中 唐太宗在贞观初期具有“砥砺名节,不私于物”的美好品行。可据此进行概括。 参考译文 乙 立身成败,在于受到什么熏陶濡染。陛下在贞观初年,磨炼修养,讲究名声气节,不把私情用于外人外 物,爱好赞许的是善良,亲近爱戴君子,疏远

5、排斥小人。今天却不是这样了,亲近狎亵小人,却从礼节角度看重 与君子的交往。过于慎重地对待君子,于是敬而远之;过于随便地与小人交往,于是狎亵而亲近起来。亲近 起来就看不到他的错处了,敬而远之就看不到他的对处了。,二、(2018安徽,15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

6、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 中心图民注,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 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又何间焉 间: (2)小惠未徧 徧:,(3)必以信 信: (4)必以情断之 之: (5)智虽弗及 及: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3.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 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 。(2分)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7、(4分),二、 1.答案 (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实情 (4)代指“狱”(案件) (5)到、达到 (共5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词语的解释要准确,通假字的解释要按照“通+词语解释”的格式来写。对于课外文言文中涉及 的词语,要学会学以致用,由课内向课外延展,利用熟悉的成语以及字典为解释课外文言文中的词语服务。 2.答案 (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这(样)就可以了。 (共4分。“鄙”“是”各1分,句意通顺各1分)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 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

8、句式。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方法点拨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 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运用“增、删、调、换、留”等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规范。,3.答案 对话(或语言) 衬托(或对比) 解析 首先要熟悉人物刻画的方法和写作手法,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如甲文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语 言描写,使用比照、映衬的技法,将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 治热忱;将曹刿与鲁庄公进行对比,以庄公的愚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据此作答即可。 4.答案 鲁庄公取信于民(有民本意识)、善于

9、听从意见;曹刿敢于担当(有家国情怀)、富于谋略。 (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必须读懂两则文言文,尤其是课外文言文;其次,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分析相关内容;最 后,不要忽略题目中的相关要求,“结合选段简要分析”。作答时,可以在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身上的优 点来分析。鲁庄公虽愚钝,但他最终能明白“取信于民”的道理,也能做到任人唯贤。曹刿坚持向鲁庄公 献策,且富于谋略。这些是长勺之战最终取胜的原因。 参考译文 乙 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 察,一定凭实情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样)就可以了,如能内心为百姓

10、考虑,智慧即使有不够的地方,也必 将达到目的。”,三、(2017安徽,15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 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注。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 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 斯: (3)谈笑有鸿儒 鸿儒: (4)无案牍之劳

11、形 案牍:,(5)子欲居九夷 欲: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曰:“陋,如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和“ ”。(用原文语句 填空)(2分)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分),三、 1.答案 (1)出名 (2)这 (3)博学的人 (4)公事文书(或“官府公文”) (5)想,想要 解析 “名”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在这里为“出名”之意;对“欲”的理解,可联系课内文言诗文,如“欲渡 黄河冰塞川”“我欲乘风归去”等句中“欲”的意思。 2.答案 (1)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

12、,映入帘里。 (2)有人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解析 (1)注意“上”“帘”等字的准确翻译;(2)“或”为易错点。在文言文中,“或”可译为“有时”或 “有的人”,结合“曰”字可知,此处应翻译为“有的人”。另外,这是个省略句,如没有补足省略的“那个 地方”,句意不通顺。 3.答案 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 解析 甲文围绕“惟吾德馨”来展开,“惟吾德馨”为“不陋”的根本原因。乙文以“子曰”的议论,直 接点明了“不陋”的原因为“君子居之”。 4.答案 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解析 甲文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展示室主人的品德与情操;乙文中用“九夷”代 指

13、物质上贫穷落后之处。两文中,君子不以物质为意,超尘绝俗的形象跃然纸上。综合以上分析,总结概括 即可。,四、(2016安徽,14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 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14、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 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豁然开朗 豁然: (2)阡陌交通 交通: (3)悉如外人 悉:,(4)泉香而酒洌 洌: (5)杂然而前陈者 陈: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分)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2分) 3.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2分) 4.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4分) 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四、 1.答案 (1)开阔敞亮的样子 (2)交错相通 (3)完全,都 (

15、4)清澈 (5)摆开,摆放,陈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掌握情况。特别要注意,“交通”是古今异义词,这里 要把古义解释出来;“洌”是“清澈”的意思,要把它和音同形似的“冽”区分开来,“冽”是“寒冷”的 意思。 2.答案 (1)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 (2)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要抓住句子里面的关键词。(1)题中的“平旷”“俨然”两个词。 (2)题中的“渔”和“鱼”要分清,“渔”是动词,钓鱼;“鱼”是名词,鱼儿。 3.答案 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桃花源中的景象。 解析 这两层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从表达方式看,前一层是记叙,后一

16、层是描写;从内容上看,前一层是写渔 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后一层是写渔人进入桃花源以后看到的优美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况。,4.答案 桃花源记:生活和平安宁,百姓怡然自乐。 醉翁亭记:太平祥和,与民同乐。 解析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 序,把发现桃花源、小住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 剥削、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但是这是作者虚构出来的理想社会,现实生活中 是不会有的。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因政治原因被贬任滁州太守期间。这段时间欧阳修在滁州宽简政 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

17、的生活;加之当地风景秀丽,也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但当时的北 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国家积弊深重,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忧虑和痛苦。这两方面的情感都融 合在了这篇文章中。 评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类题,除了要考虑文章的内容外,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 历、写作意图和写作的时代背景等。难度中等。,五、(2015安徽,151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18、其所不 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百里奚举于市 举: (2)必先苦其心志 其: (3)曾益其所不能 曾: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分) (2)人恒过然后能改。(2分) 3.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4.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五、 1.答案 (1)被选拔,被任用 (2)他,他的 (3)通“

19、增”,增加 (4)了解,明白 (5)在国外;在外面,指国外 2.答案 (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解析 (1)关键词:故,所以。是,代词,这、这样。 (2)关键词:恒,常常。过,用作动词,犯错误。 3.答案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解析 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概括文本的能力。注意从主客观两方面概括造就人才的因素。客观方面,所列举 的六个有成就的历史人物成才前所经历的环境都非常艰苦,“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等也是环境艰苦的表现;主观方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

20、色发于声 而后喻”表明他们都经历了思想斗争的折磨。 4.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把握能力。本文先列举事例,再分析得出结论,用逆境造就人才的典 型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用无内忧外患导致国家灭亡论证“死于安乐”。 参考译文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并得到任 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发现而任用,百里奚从市井之中被举用。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 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体空虚乏力,使他做事不顺,用这 些办法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

21、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 气,发之于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 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个人或国家)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 而衰亡。,B组 2015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一、(2019福建,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

22、 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 “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 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 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 奉议:官名,即奉议郎。奉思:思念。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 恋。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知其旨也 旨:,

23、(2)然后能自反也 反: (3)诚能如是 是: (4)令心意不驰走 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分)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2分)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一、 1.答案 (1)味美 (2)反思,反省 (3)这,这样 (4)跑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

24、的理解能力。前两道小题考查课内知识点,考生根据识记的知识进行回答即 可。后两道小题考查的句子来自课外,但是加点词在课内都有涉及,是常见的文言字词。这两个词分别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是鱼之乐也”的“是”和送东阳马生序中“走送之”的“走”的 用法相同。 2.答案 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找出本句的名词、代词,名词有“甥”“性识”,代 词有“此”,然后分析句子结构。“性识”是天分、悟性的意思,作“颖悟”的主语,其间不能断开,由此可 排除A、D两项;“此”,指示代词,可作“解”的宾语,亦可作后句“故”的定语,如果作后句的定语,则该句 的意思是“这种缘故详细地全部告诉你”,语意不

25、通,由此断定“此”应作“解”的宾语,代指“道理”,所 以“此”后应断开,排除C项。,知识积累 断句口诀 熟读精思是关键,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固定搭配莫拆散,语法结构助判断。 3.答案 (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第(1)句需要注意的是“至道”,应解释为“最好的道理”;“善” 解释为“好处”或“优点”。第(2)句较难翻译的是“人事”,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4.答案 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意思答对即可) 解

26、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言内容的能力。两篇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要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概 括。根据“故曰:教学相长也”概括甲文的观点;乙文可根据“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 “令心意不驰走”等内容进行概括。,参考译文 师川外甥奉议郎:自分别以来没有一日不思念你。春风和煦,想你在伺候奉养长辈的同时,一定能抛开人世 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要用十年的时间,调养身心,探求道理。”我常常 吟咏感叹这句话,果真能像这样,足够比得上古人了。然而学习要讲究方法,读书要一字一句读,自己求得透 彻了解,才能体会古人的用心之处,像这样才能不白白用功;又想要进一步学习,需要谢

27、绝学习之外的各种贪 恋,才可以得到完满的功业。读书前,先打扫干净房屋,烧上香,使自己不心猿意马,就能对书本中所说的有所 领会。少年正是志气强盛的时候,时时能这样,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一定能事半功倍。外甥你天资聪敏, 一定能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详细地告诉你。,二、(2019内蒙古包头,8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甲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乙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

28、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 道:引导。强:劝勉。庸:功劳。说:通“脱”,解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故君子之教喻也 (2)师逸而功倍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2)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2分),4.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2分),二、 1.答案 (1)所以 (2)闲适,轻松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要注意课内知识的迁移。“故”可联系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中的“故

29、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据此可知它是“所以”的意思;“逸”可联系现代汉语中的成语 “好逸恶劳”,分析可知它是“闲适,轻松”的意思。 2.答案 (1)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 (2)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 考。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要注意一一对应,逐字翻译。(1)“既”是“已经”的意思;“兴”是“兴 盛”的意思。(2)“弗”是“不”的意思;“牵”意为“牵制”;“达”指通达,这里指全部说出。 3.答案 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强调 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

30、渐进。,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通读选文,了解大意,分层概述。由开头“善学者”“不善学者”可看出二者 形成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由“如攻坚木”可见运用设喻,强调发问要先易后难。本文,是先分后总的结构。 4.答案 “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 自己深入学习。 解析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 长”,广泛学习可促进教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难,又可促进深入学习,“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参考译文 甲 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方法,然后

31、就可以为人师表了。所以 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加以引导而不牵制,劝勉学生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 托出。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 思考。使人亲近又能主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喻。 乙 对于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轻松,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好,学生更把功劳归于老师教导有方;对于不善 于学习的人,老师很辛苦,效果却仅得一半,学生反而归罪于教师。善于发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下手的地方开始,慢慢地扩及节目,时间久了,木头自然分解脱落;不善于发问的人,使用的方法刚好相 反。这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三、(2019昆明

32、,913)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回答问题。(12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 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 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

33、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 日:一天天地。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 (3)悲守穷庐 穷庐: (4)此即日习于傲矣 习: 2.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 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 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34、2分),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A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 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 B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 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 C 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3分) A B C 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 惯。(3分),三、 1.答案 (1)实现远大目标 (2)振奋精神 (3)偏僻简陋的房屋 (4)习惯,熟悉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1)“致”,达到;“远”,远大,可引申为“远大

35、的目标”。(2) “励”意为“振作,振奋”;“精”指的是“精神”。(3)“庐”即“房屋”,“穷”修饰“庐”,结合上下文 可知,其意为“偏僻简陋”。(4)习,结合上文中的“见乡人”“见雇工”可知,应是“习惯,熟悉” 的意思。 2.答案 C 本题考查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表目的/动词,认为。B.连词,就/连词, 却。C.两个“而”都是连词,解释为“才”。D.动词,成为/介词,被;句中“为所”表被动。 知识归纳 “而”作连词的用法归纳 (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承接关系

36、,可译作“就”“然后”。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3)表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十二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十二章) (5)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或不译。如: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执策而临之。(马说) (6)表因果关系,译作“所以”“因而”等。如:,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37、 (7)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答案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这个句子是一个双重否定句,“非”“无”均表否定;澹泊,内心恬 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可直接译为“无法”或“不能”;明,明确。 4.答案 A.遂成枯落 B.平心静气 C.躁(险躁/焦躁)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A处,线后的“比喻”是关键,用来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 活力的状态”的只能是“遂成枯落”,意思是“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没有用处”。B 处,结合“弟总宜平心静气”可知,与“心绪少佳,办

38、事不能妥善”相对的应是“平心静气”。C处,甲文中 有“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语句,乙文中出现了三次“焦躁”,表达了作者的担忧。由此可以看出,“会阻碍 静的养成”的应该是“躁”。也可填“焦躁”或“险躁”。,5.答案 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 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 俭,不过度消费。 解析 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文言文和结合实际进行拓展的能力。乙文中关于“奢”的内容是“不必锦衣 玉食此即日趋于奢矣”,理解以上几句话的意思,并明确这几句话都是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小事说 起的,突出了

39、“多”即是浪费。这是从反面阐述“俭以养德”。 参考译文 乙 世代为官人家的子弟,最容易犯奢侈和傲慢的毛病。并不是说整日锦衣玉食才算奢侈,只要皮袍子、 呢马褂到处都是、随手可得,出门乘车马、在家使唤仆人习以为常,这样就逐渐变得奢侈了。见到乡下人 便讥笑他们粗俗鄙陋,见到被雇佣的人就不可一世,这样就逐渐养成傲慢的习气了。在京师为官者的孩子 道德败坏,都是由奢、傲二字引起的。初五夜里,我接到弟弟的来信,我本来就怕弟弟焦躁。我前些年之所 以废弛,也是因为焦躁。一旦焦躁,则心绪不宁,办事就不能妥当。弟弟总之应平心静气。你和各位兄弟一 定要引以为戒。再三叮嘱!再三叮嘱!,四、(2019甘肃兰州A卷,912

40、)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1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 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 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 素骄贵,玄在门

41、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 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 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 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4分) (1)积累迁移法 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 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 之意。 (2)查阅词典法

42、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 (填序号) 素:未经染色的生绢;本然的,未加修饰的;真情,后作“愫”;蔬菜、瓜果类食品;一向,平素;预先。 (3)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 之意。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 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6

43、分),四、 1.答案 (1)完成,结束 询问,质疑 (2) (3)客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1)“毕”和“质”都是课内实词,运用积累灵活迁移到课外即 可。(2)运用代入法,一一检验,不难选出答案。(3)结合句意“家中贫困,客居在东莱以耕地为生”作答。 2.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A项,结构助词,的/补足音节,不译。B项,介词,把。C项,介词, 在/介词,比。D项,连词,于是/连词,才。所以选B。 3.答案 (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关键字“既”,给1分) (2)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 (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

44、关键字“道”,给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如第(1)句中的 “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道”是“学说”的意思。第(2)句中“去”是“离开”的,意思;“东”,名词用作动词,“传到东方”。 4.答案 第一问: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求学中被老师怠慢。 第二问: 宋濂:到百里外“执经叩问”;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每点1分) 郑玄: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不懈怠,跟随“高业弟子”求学,抓住机会向马融求教。(每点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第一问:“都”字说明需要回答宋濂和郑玄在求师中所遇到的共同

45、的困难,根据甲文中“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及“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乙文 中“以山东无足问者”及“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可知他们二人在求师中都遇到的困难一是 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二是被老师怠慢。第二问:“各自”表明需要分别回答二人克服困难的方法, 根据甲文中“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及“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和乙文中“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及 “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 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46、”筛选概括即可。,参考译文 乙 郑玄因为在崤山以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就向西入函谷关(求学),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风 郡马融为师。马融的学徒有四百多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自负, 郑玄拜在他的门下,三年都没有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材生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探究、诵习, 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厌倦。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 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马融长叹一声对学生们说:“郑玄现在离开了, 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乡里。(郑玄)家中贫穷,客居在东莱以耕

47、地为 生,跟随他学习的人已达到数百千。,五、(2019重庆A卷,912)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15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 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8、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佁然不动( ) (3)俶尔远逝( ) (4)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 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珮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 一幅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学复习课件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