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131 ,大小:697.66KB ,
文档编号:352634      下载积分:1.9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52634.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广西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广西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pptx

1、一、(2019北部湾经济区,1316,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A组 2019年广西中考题组,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注,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2、:“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 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 遍:也有版本写作“徧”。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齐师伐我 伐薪烧炭南山中 B.忠之属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遂逐齐师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何以战 以塞忠谏之路也 B.战则请从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公与之乘 何陋之有 D.吾视其辙乱 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本文通

3、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 越才能。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 胜利的重要保证。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刻画出来。,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的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 出了中心。 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一、 1.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

4、力。A.“伐”分别为“讨伐”和“砍伐”之意。B.“属”都为 “类”之意。C.“师” 分别为“军队”和“老师”之意。D.“故”分别为“原因”和“学过的知识”之 意。 2.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A.介词,凭、靠;连词,表结果,以致。B.连词,表承接,相当于 “就”。 C.代词,代指曹刿;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代词,代齐军的;副词,表推测,可译为“或许、大 概”。 3.答案 D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D项中“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说法错误,对战争的 经过是略写,而不是一概不提。 4.答案 (1)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意对即可) (2)(齐国是)大国,是很难推测

5、的,怕的是有埋伏。(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句中的关键词有“肉食者”(吃肉的人,引申为当权者)、“鄙” (目光短浅)。(2)句中的关键词有“测”(推测,估计),此外,还要联系上文补充主语“齐国”。,二、(2019玉林,24,9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 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略无阙处 略无:一点都没有 B.属引凄异 属引:连续不断 C.五色交辉 五色:指青、黄、白等多种颜色 D.自康乐以来 康乐:指南朝年号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

7、夜,是不能见到太阳或月亮的。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乘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树木和竹子,一年四季都保持青翠的颜色。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其他地方能比这里的景色更奇异的了。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甲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 结合完美。 B.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

8、喜爱与赞美之情。 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古来共谈,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二、 1.答案 D 康乐: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 解析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2.答案 D 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解析 D项的关键词:“与”(y),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答案 C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结构、语言等的综合把握能力。“直接抒发”有误,据文章内容可知, 三峡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三、(2019贵港,914,18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

9、题。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 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乙】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 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

10、相吹也。天 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 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 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 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

11、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 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 待也。 1.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无误的一项是(3分) ( ),【丙】出师表(节选),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望月亮,无限惆怅,流露出作者抑郁伤感之情。 C.“转朱阁,低绮户”,写词人在朱阁转悠,倚户沉思,间接写出词

12、人赏月时间之长。 D.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盖追先帝之殊遇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C.其视下也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以光先帝遗德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 (2)不宜妄自菲薄 菲薄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5.乙文如何表现大鹏“志存高远”的形象特点?

13、(2分) 6.诸葛亮对后主有哪几方面的担忧?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三、 1.答案 D A.没有点明地点。B.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情绪。C.月亮转过朱阁,低低地挂在门窗上。 2.答案 B A.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副词,大概是。C.代词,指大鹏/用在“如 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D.表目的,来/任命。 3.答案 (1)同“溟”,海 (2)菲薄:看轻 解析 注意“冥”在这里是通假字。 4.答案 (1)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能够兴盛的原因。 解析 课内句子翻译,要注意抓好关键字词,把握整句的意思。(

14、1)句“怒”是关键词,译为“振奋,这里指用 力鼓动翅膀”。(2)句中“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分别译为“亲近”和“远离”;“所以”,这 里表示原因。 5.答案 通过写“变鲲为鹏”表现其志在高空,通过写“飞往南冥”表现其志在千里。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等语句中即可 得出答案。 6.答案 第一问:堵塞忠谏之路;赏罚偏私,使内外异法;亲小人,远贤臣。第二问:深谋远虑、循循善诱。 解析 第一问:作答时,抓文中关键语句,从“以塞忠谏之路也”

15、“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小人,远贤 臣”等句中概括即可。第二问:结合文章内容,根据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一系列建议可知诸葛亮深谋远 虑、循循善诱的性格特点。,一、(2018北部湾经济区,1316,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 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

16、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 文中的“冽”“澈”,也有版本写作“洌”“彻”。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伐竹取道 策之不以其道 B.全石以为底 一食或尽粟一石 C.日光下澈 主人日再食,B组 20152018年广西中考题组,D.不可知其源 林尽水源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调素琴 B.似与游者相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 C.潭西南而望 思而不学则殆 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第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17、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 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第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丰满灵动,体现游鱼怡然自得的同时,也侧面凸显潭水的 空明澄澈,二者各尽其妙。 C.第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者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 映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D.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遇、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自 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悲凉之情。 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 1.答案 D 本题

18、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A.路/方法。B.石头/容量单位。C.太阳/每天。D.均为“源 头”。 2.答案 B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A.副词,大约;副词,可以,能够。B.均为代词,的人。C.连 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副词,就;副词,竟然。 3.答案 C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悠闲宁静”“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说法错误。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作者心情悲凉,想在山水中忘却忧伤,却仍无法排遣内心的愁苦。 4.答案 (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 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19、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或: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 了。,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句关键词有“斗”“蛇”,这两个词都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 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补上句子的主语溪流或溪水,使表述更完整。(2) 句关键词有“凄”“寒”,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感到凄凉”“感到寒冷”。,二、(2018贵港改编,1014,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选段)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

20、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 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 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 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 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 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

21、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 生也。”,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 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 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 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 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22、分) (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B.徒以有先生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D.聂政之刺韩傀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请广于君 广,【乙】醉翁亭记(选段),(2)而君逆寡人者 逆 (3)翼然临于泉上 翼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4.甲文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5.乙文中,作者在乎山水之间,体现在哪些事上?(3分),二、 1.答案 D

23、A.在/比。B.因为/按照。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D.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性。 2.答案 (1)扩大(地盘) (2)违背 (3)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解析 注意“翼然”的特殊用法,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3.答案 (1)远远望去树木茂盛、(景色)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2)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解析 (1)注意将“者,也”这一判断句式翻译出来。(2)注意“谢”的意思与今义不同,应翻译为 “道歉”。 4.答案 唐雎暗示秦王如果强逼安陵君交换土地,自己就会效法专诸、聂政、要离,跟秦王拼命。突出了唐 雎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不畏强权的

24、品质。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联系前后文可得出答案。,5.答案 作者在乎山水之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欣赏山间四季不同的美景,二是在山间宴会上太守与民 同乐,三是为百姓的快乐而快乐。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联系文章主旨和“太守之乐”作答即可。,三、(2017北部湾经济区,1316,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隐天蔽日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沿溯阻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良多趣味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D.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至于夏水襄陵 皆以美于徐公 B.春冬之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飞漱其间 其如土石何 D.故渔者歌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文章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动静结合。写山,以

26、动为主,文势舒缓;写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冬之水 静中有动,秋水枯瘦凄清。 B.第段中,“清荣峻茂”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由此引发作 者“良多趣味”的感慨。 C.第段写三峡的秋景,以其代表性的动物“猿”来表现,先直述其声凄异,再引渔歌为证,情景交融,渲染了 秋天的凄凉萧瑟。 D.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巧妙,语言凝练生动,行文富于变化,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收放有致,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 1.答案 B A.太阳/日期

27、。B.隔绝。C.很/忠良。D.连接/通“嘱”,嘱咐。 2.答案 D A.助词,无义/介词,比。B.助词,的/代词,他。C.代词,这/语气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 语气。D.都是连词,意为“所以,因此”。 易错警示 选择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项,要注意不仅要考虑加点词的词性,还要分辨其意思。 3.答案 A 写山并非“以动为主”,而是以“静”为主。 4.答案 (1)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意对即可) (2)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关键字词:(1)“自”“亭午”“夜分”“曦”;(2)“虽”“奔”。 易错警示答案.T

28、IF,JZ “夜分”不要翻译为“晚上”或“傍晚”,“虽”不要翻译为“虽然”。,四、(2017玉林、崇左,24,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列御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 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

29、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 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 汉之阴,无陇断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河阳之北 河阳:黄河南岸 B.且焉置土石 焉:怎么 C.始龀,跳往助之 始龀:刚刚长满乳牙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即使 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3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小男孩参与搬运土石,)从冬天到夏天变换了季节,才能回家一次。 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和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清除不掉 了,又怎么对付那些沉重的泥土和石头呢?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的思想真是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你怎么就不能像孤儿寡妇 那样开明呢。 D.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握着蛇的山神听说智叟都劝说不了愚公,担心他不停地挖下去, 就把愚公移山这件事告知了天帝。,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愚公要移山,目的是能到达汉水,通过水路到达更广阔的世界。为此,他想别人

31、之未敢想,干别人之不敢干, 终于感天动地,成功移山,造福后人。 B.愚公提出移山,家人纷纷响应,连妻子也献策支持;邻人踊跃参与,连京城氏的一个小孩也热心参与其中。 可见,得人心之举自然就能一呼百应,老少云集。 C.从人物的名称上看,两个老人,一愚一智,反映了常人的思维习惯和评价标准;而在作者笔下,愚者大智若 愚,智者理屈词穷,褒贬之情分明。这种似褒实贬、似贬实褒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印象深刻。 D.交通不便是古代人们经常面临的痛苦,在大自然面前人们总是显得渺小而无力。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道家历来主张顺应自然,但这篇寓言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及其精神,则更具有儒家积极有为的处世态度,激励 人们

32、不怕困难,积极有为,改造自然,实现梦想。,四、 1.答案 D A.黄河北面。B.疑问代词,哪里。C.刚刚换牙,这里表示年龄,指七八岁。 2.答案 B A.补充的主语有误,应是参与移山的人。C.应是: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 寡妇都比不上。D.“操蛇之神闻之”的“之”指代的是愚公移山这件事。 3.答案 B “一呼百应,老少云集”错误。文中只有愚公一家人和“孀妻弱子”表示支持。,五、(2016南宁,1316,10分)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 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

33、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 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 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34、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朝而往,暮而归 男有分,女有归 B.颓然乎其间者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D.醒能述以文者 皆披发文身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皆以美于徐公 B.杂然而前陈者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C.醉能同其乐 其如土石何 D.

35、射者中,弈者胜 陈胜者,阳城人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第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 “回”一“转”,方见亭子。 B.第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忧乐之意,凸显 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C.本文语言精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 断开,让它带上了散文的韵味。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 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

36、。 4.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五、 1.答案 C A.返回;女子出嫁。B.原意是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坠落。C.离开。D.名词,文章;动词,刻花 纹或文字。 2.答案 B A.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介词,表示比较。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代词, 代“他们”;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D.的人;用于判断句,用在主语后,引出判断。 3.答案 B 作者被贬虽有抑郁和落寞,但本文重点表达的是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说“愁苦和愤懑”言之 过重。 4.答案 (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

37、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解析 (1)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后面两个“之”都是代词,指代“山水之乐”,“寓”是寄 托的意思。(2)第一个“乐”是名词,“乐趣”的意思;第二个“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第三个“乐”是名词,“快乐”的意思。,六、(2016柳州,1013,12分)文言文阅读。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 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

38、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 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

39、 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影布石上(发布) B.以其境过清(凄清) C.往来而不绝者(断绝)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2.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乃记之而去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何陋之有(陋室铭) 3.下列对【甲】【乙】两篇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第二段正

40、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4.把【甲】【乙】两篇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分) (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分),六、 1.答案 A “布”的意思为“分布、散布”。 2.答案 C 例句中的“之”是代词。A.结构助词,的。B.动词,去、往。C.代词。D.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 译。 3.答案 A “正面写水,侧面

41、写鱼”理解有误,应为“正面写鱼,侧面写水”。 4.答案 (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乐。 (2)(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宴会。 解析 (1)“往来”“翕忽”“乐”翻译各1分。(2)每个短句翻译1分。,一、(2017梧州,1113,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 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 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

42、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 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 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 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阅十余岁 阅:经过,过了 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设帐:设置帐篷,C组 教师专用题组,C.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颠:通“癫”,疯狂 2.下列句子中

43、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求石兽于水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一老河兵闻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果得于数里外/贤于材人远矣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文章叙写了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一是在石兽落水处寻找,二是在河的下游寻找,三是到河底寻找,四是到 河的上游寻找。 B.老兵之所以能够提出正确的寻找方法,是因为他镇守河防多年,善于观察和总结,他说的“凡河中失石,当 求之于上流”符合物理学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C.文中两次写到“笑”,第一次是教书先生对寺中僧人在落水处和下游寻找石

44、兽的做法感到可笑,第二次 是老兵对僧人和教书先生的做法的嘲笑。 D.文章告诉人们,遇到问题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可主观臆断,否则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一、 1.答案 B 设帐:设馆教书。 解题关键 字词的意思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讲学家设置帐篷,这是不合常理的,设馆教书才符合讲学 家这一身份。 2.答案 A A.均为动词,译为“靠近”。B.动词,寻找/动词,探求。C.代词,它,代这件事/助词,的。D.介词, 在/介词,比。 3.答案 A 应是三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一是在河的下游寻找,二是在石兽落水处的河底寻找,三是到河的上 游寻找。,二、(2019北京,1214,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

45、,回答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举于市 举一反三 举足轻重 轻举妄动 B.人恒过 过目不忘 悔过自新 言过其实 C.衡于虑 不足为虑 深思熟虑 处心积虑 D.征于色 声色俱厉

46、 眉飞色舞 喜形于色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 长他的才干。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 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的结论。 3.上文论

47、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 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攻翟,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 “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 台榭是崇, 徭役无时,干戈不戢。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

48、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 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翟(d):春秋时期的国家。老 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抟(tun)饭:捏成团的饭。虞:考虑,防范。从:同“纵”。罄(qng):用 尽,消耗殆尽。干戈不戢(j):战事终年不休。殒(yn):死亡。,二、 1.答案 D 此题考查对多义词的理解能力。A项,四个“举”字的意思都不相同,分别是选拔、任用(举于 市),提出(举一反三),抬起(举足轻重),行动、动作(轻举妄动)。B项,四个“过”字的意思也都不相同,分别是 犯错误(人恒过),用眼看(过目不忘),错误、过失(悔过自新),超过(言过其实)。

49、C项,有一个“虑”的意思和其 他三个不一样,“衡于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中“虑”的意思都是考虑、思虑,“不足为虑”中 “虑”的意思是担忧、忧虑。D项,四个“色”都是脸色、神色的意思。 2.答案 乙 解析 此题考查翻译和理解句子的能力。甲句“只有才”这种绝对化的条件关系,必然是站不住 脚的,而且这也违背了常识。比起逆境,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孟子之所以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是为了鼓励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让他们能奋起拼搏,把磨难当成财富。 解题关键 完成这种题有两个切入点,一个是翻译,一个是理解。翻译句子,基本遵循直译的原则,然后在对 全文把握的基础上理解句子。句子的理解一定要放入文本,不能断章取义。,3.答案 (示例)赵襄子“一朝而两城下”,取得胜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