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老子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民之从事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D跨者不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第二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
2、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倾:依靠B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当作C埏埴以为器/埏:揉和D自矜者不长/矜:夸耀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为:动词,是B前后相随,恒也/也:语气词,表判断C跨者不行/者:代词,的人D不失其所者久/其:指示代词,那些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
3、素都是相反相成的。B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C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D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秦朝管理藏书的史官。B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传世,尽管其作者是否为老子尚有争议,但基本能反映老子的思想。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是八十岁,下寿是
4、六十岁。D牖,指室与堂之间的窗子。秦代以前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时多用牖,而窗少见。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乙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
5、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
6、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卯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企者不立企:踮起脚跟B态色与淫志淫:放纵C自伐者无功伐:夸耀D走者可以为罔罔:织网捕获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B老
7、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藏室之史,即守藏史,就是管理国家图籍的史官。“藏室”是藏书之所。“守藏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的意思,与“守”同义。B老子存世作品为道德经,又名南华真经,文意深奥,包含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C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等人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太傅,为君王的辅佐大臣或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一,位次于太师。9下列对甲乙
8、两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告诉人们,人的行为和举止必须有一定的方法。B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的虚怀若谷、温良恭俭,同时也从侧面烘托了老子的见识远过于常人。C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由此可见,道家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远离现实生活而选择归隐。D本文记载当时有三位可能是道家的老子,一是李耳(早于孔子),再是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三是太史儋(后于孔子)。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
9、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
10、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老子四章,选自老子道德经注校译)11下面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凿户牖以为室牖:窗B自伐者无功伐:夸耀C其脆易泮泮:同“判”,分离D复众人之所过复:重复12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当其无,有车之用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B死而不亡者寿常于几成而败之C凿户牖以为室是以圣人欲不欲D为之于未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B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
11、,有其特殊的含义。如“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后跟;“不积跬步”的“跬”是跨出一脚。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是八十岁,下寿是六十岁。D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为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曾向孔子问礼。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2)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第二章)三十
12、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1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倾:依靠B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当作C埏埴以为器埏:揉和D自矜者不长矜:夸耀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为:动词,是
13、B前后相随,恒也也:语气词,表判断C跨者不行者:代词,的人D不失其所者久其:指示代词,那些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B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C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D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1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哲
14、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秦朝管理藏书的史官。B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传世,尽管其作者是否为老子尚有争议,但基本能反映老子的思想。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是八十岁,下寿是六十岁。D牖,指室与堂之间的窗子。秦代以前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时多用牖,而窗少见。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
15、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二)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己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
16、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世
17、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文中指函谷关,是古时长安与洛阳间的咽喉之地,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B“书”,文中指老子所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
18、传世本共八十一章,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C“玄孙”,指曾孙的儿子或孙子的孙子。老子的玄孙应是李宫的儿子,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曾祖父。D“太傅”,古代官职名,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与“太师”“太保”合称三公;西汉时,天子的老师被称为太傅。2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头。因为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苗头。B老子认为圣人要有高远的追求。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想要的东西,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道理,而不要妄动、妄为。C关于老子,历史上有不同的传说。一是略早于孔子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二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莱
19、子,三是晚于孔子的太史儋。D道学与儒学曾相互贬斥。世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的学说。但信奉儒学的司马迁却能为老子写列传,实属难得。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2)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24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告诫孔子要注意两个方面,请你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第二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
20、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2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倾:依靠B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当作C埏埴以为器埏:揉和D自矜者不长矜:夸耀2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为:动词,是B前后相随,恒也也:语气词,表判断C跨者不行者:代词,的人D不失其所者久其:指示代词,那些
21、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B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C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D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29结
22、合材料谈谈老子的论证艺术。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甲)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乙)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
23、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3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魏王贻我大瓠之种()(2)我树之成而实五石()3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常于几成而败之()A.接近B没有多少C什么 D达
24、到(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A不灵活B不擅长C谦辞 D质朴32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2)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33对于“不龟手之药”,不同的人“所用”不同,一种是“_”;一种是“_”。34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 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分别有什么用意?35简要分析甲文和乙文在说理方法上的不同。甲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
25、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乙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
26、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36下列对
27、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3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倡导仁、义、礼、智、信。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书20篇,以语录体为主,被奉为儒家经典。B礼记成书于汉代,其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C孟子,名轲,字子
28、舆,孔子的学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后人尊称他为“亚圣”。D传说中老子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是记载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38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故不孝不慈亡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其脆易泮C知者不惑,仁者不忧曰余食赘行客得之,以说吴王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当察乱何自起常于几成而败之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头。因为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苗头。B老子认
29、为圣人要有高远的追求。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想要的东西,要学习那些常人所不学习的大道理,而不要妄动、妄为。C关于老子历史上有不同的传说。一是略早于孔子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二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莱子,三是晚于孔子的太史儋。D道学与儒学曾相互贬斥。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但信奉儒学的司马迁却能为老子写列传,实属难得。4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2)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阅读老子四章,完成各题老子四章三十辐共一段,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
30、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赞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寿。(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31、。(第六十四章)41解释下列字词(1)为之于未有(2)强行者有志(3)其脆易泮(4)常于几成而败之42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与“不贵难得之货”中“贵”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B无羞恶之心,非人也C见贤思齐焉D虽至大夫之相乱家4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车之用民之从事,常于儿成而败之B埏埴以为器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C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宋人善为不龟手之药者D死而不亡者寿而忧其瓠落无所容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特地提醒人们要全面地看待事物。指出事物是由“有”“无”两者结合而成,从面可以“利”和“用”。B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
32、人,虽是要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是自己;自我夸耀的人,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人生哲理的判断。D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却让它失败了,假如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老子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45翻译句子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46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
33、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请问这两者有什么不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
34、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47下列对于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A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B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C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D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4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脆易泮泮:同“判”,分离B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当做C埏埴以为器,当其无埴:黏土D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伐:夸耀49
35、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比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大与小、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B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人生哲理的判断。D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却让它失败了。假如在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老子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5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在
36、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51四章告诉我们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答三条即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第二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知人
37、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5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倾:依靠B埏埴以为器埏:揉和C企者不立企:踮起脚跟D自矜者不长矜:矜持5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后相随,恒也也:语气词,表判断B跨者不行者:代词,的人C不失其所者久其:指示代词,那些D死而不亡者寿而:连词,表转折5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B老子运用
38、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C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D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5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绝圣弃智,民
39、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十九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56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老子“无为而治”观点的一项是()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ABCD57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在第二章中,阐述
40、了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B老子认为是圣贤、智慧、仁义、技巧、利益等造成了社会的混乱,理想社会应该“绝”“弃”掉这些东西。C老子还认为,人生的忧患来自对仁义道德的学习,一个人只有“绝学”,才可以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D“小国寡民”“安居乐俗”“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老子面对当时社会的保守得出的深刻认识。58老子第八十章里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
41、八佾)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修身)59以上三则材料在个人修养上表现出的共同点是什么?60第二、三则中,孔子和老子的观点和表达观点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第六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42、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第六十四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第七十六章)61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难于其易 图:反复考虑。B为大于其细 为:做、办成。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累:积累、堆积。D常于几成而败之 几:几乎,差不多。62下列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安易持A其微易散B其孰能讥之乎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吾其还也6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B“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老子重要的处事方法,他要求做事要有预见,要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C老子对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的东西,凡是坚强的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此,他认为人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