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讲题目:上、下、前、后2.教材正文(教材图片或教材文字):3.试讲要求:(1)试讲时间约15分钟。(2)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4.教案设计及要求解析教案设计: (1)结合所提要求,进行15分钟教案设计或教学设计;上、下、前、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与下、前与后它们具有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2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抽象出四个方位词,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
2、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把学生生活中的位置认识提升到数学化的认识,体会方位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空间观念。目标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等空间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表述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将学生的生活中位置经验转化为数学化位置的认识,能用四个方位词准确的表达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教学准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一)活动中初步感受上下1.学生按要求做: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2
3、.说一说:桌面上有什么?数学书的上面有什么?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二)活动中初步感受前后学生举手发言:自己的前面有几名同学?后面有几名同学?(三)揭示课题。今天学习上、下、前、后【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活动,初步感受上、下、前、后,从而揭示课题。】二、交流辨析,探究新知(一)引导观察,认识“上、下”1课件出示主题图: 江上大桥图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1)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3)大家一会儿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儿又说火车在下面,火车到底在哪里呀?这是怎么回事啊?(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3.小结:有时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
4、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各种物品的位置。【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在对这幅情境图的观察和表述中,根据轮船、火车和汽车三者的位置关系,认识“上、下”方位,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二)认识“前、后”。1课件出示动画:汽车图2学生观察,交流讨论。(1)你又看到了什么?(2)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车的位置吗?车头开向的方向就是“前”。(3)大家一会儿说卡车在后面,一会儿又说卡车在前面,这又是怎么回事啊?(4)怎样才能说清楚呢?3.小结:在说明位置时,有时需要我们说清楚是谁和谁在进行比较。【设计意图:在对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位置的表述中,认识“前、后”方位。初步感
5、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对性。体会到对于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上、下”“前、后”的关系是一定的;对于三个物体,由于选择的比较对象不同,造成位置关系不同,它们之间“上、下”“前、后”的关系也会不同。】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一)进一步认识前后。1.说一说。请你用“上、下、前、后”说一说教室里的人或者物品的位置。说清 在 的上面, 在 的下面; 在 的前面; 在 的后面。2.课件:练习三第1题。(1)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2)讨论:小玉在小兵的前面还是后面呢?你是怎样想的?(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面”对的方向叫做“前”,所以小玉的前面是小兵,小兵的前面是小玉。【设计意
6、图:结合现实活动,让学生对“前、后”有进一步的认识。】(二)巩固练习:做一做。把铅笔盒放在桌子的上面;把数学书放在铅笔盒的下面;请坐在*前面的同学起立;请坐在*后面的同学把手举起来;(1)老师提要求,学生做一做。(2)学生当小老师提要求,其他学生做一做。【设计意图:将练习转化为在现实空间进行的活动,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正确辨认、使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四、灵活应用,拓展提升把附页中的小兔子和小乌龟贴在图中,再看图讲故事。说一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设计意图:结合熟悉的龟兔赛跑故事以及生活经验,明确指向“终点”的方向是“前” ;同时让学生
7、在“平面图”上辨认“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问题解析:问题:(2)帮助学生能够正确辨认“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解析: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方面是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辨认位置关系。结合日常生活实例、游戏及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如在桌面上摆放物品的活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龟兔赛跑和拔萝卜的童话故事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活动中,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另一方面是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交流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在认识“上、下”“前、后”时,可以
8、创设也可以利用主题图中物体相同但位置关系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因为“答案”不同,引发“冲突”,进而对比分析,深化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并学会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如:描述主题图中轿车、卡车、大客车三者的位置关系,借助学生的回答不同,通过设问“大家一会儿说卡车在后面,一会儿又说卡车在前面,这是怎么回事啊?”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对比分析中,完善对“前、后”的认识,能够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大卡车在大客车的前面”“大卡车在小轿车的后面”等来表述物体的位置关系问题:(3)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性。解析:可以在现实空间中练习判断“上、下”“前、后”。结合固定的“平面图”,让学生辨认图上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时,要让学生在现实空间的活动中完成。因为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能说清楚位置关系,但是将生活中的事物画在平面图上,学生辨认位置比较吃力,这是因为将立体空间的情景转化为平面图,对学生的视觉和想象是一种挑战。如:让学生说一说图上某一个小朋友的前面、后面是谁,学生会感到比较困难,但是转化为现实情境,变成“说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等问题,学生在完成时就没有难度了。因此,理解“上、下”“前、后”要通过一些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