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82 ,大小:606.71KB ,
文档编号:359086      下载积分:1.9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59086.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浙江高考选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浙江高考选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

1、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考点一 百家争鸣,1.(2018浙江11月选考,1,2分)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 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 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答案 C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法家的理论对 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故C正确。儒家、道家 和墨家思想都不能满足秦实现统一的需要,故A、B、D错误。,2.(2018浙江4月选考,2,2分)先秦有思想

2、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 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答案 B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根据题干中提到的“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可知,该 思想家属于墨家。选项A是儒家孟子的主张,选项C是儒家孔子的思想,选项D是道家思想的特 点,选项B是墨家学说的特点。故选B项。,3.(2017浙江11月选考,2,2分)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 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 美也”

3、。其观点旨在表达 ( )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答案 C 题干材料意在表达要吸收各家思想精华的观点,故C项正确。A、B两项均与材料 不符;D项指的是朱熹的理学,不符合题意。,4.(2016浙江10月选考,3,2分)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 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 )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重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答案 B 孟子的“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和荀子的“君人

4、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 矣”都反映了统治者想要得民心,想要使国家安定,必须爱民,体现了施政为民的思想,故B项正确。,评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西思想的比较,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 的关键是迁移知识,熟记史实。,5.(2016浙江文综,12,4分)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 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 近上述思想的是 ( ) 儒家学派 墨家学派 斯多亚学派 智者学派 A. B. C. D.,答案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 的全面发展,故正

5、确;墨家学派讲求实际功利,并不注重“培养善人”,故错误;斯多亚学派 主张“人生而平等”,主张“至善”,故正确;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错误。本题选A项。,6.(2016浙江4月选考,2,2分)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 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 ( )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答案 B 题干中“无为”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B。,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78),7.(2011浙江文综,12,4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 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

6、 ) 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罗马法的基础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 B. C. D.,答案 C 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是举贤任能、变法图强的政治;罗马法是罗马从建立城 邦到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法律体系。因此与题干“小国寡 民”无关,应排除。故C项正确。,8.(2010浙江文综,13,4分)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 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答案 A “不以人助于”体现了人们应顺应自然的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B、D

7、两项是儒 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可排除。C项的意思为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与题意 不符,排除。,考点二 汉代儒学,1.(2017浙江11月选考,5,2分)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 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 )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答案 A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的目的是利用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这是儒家教育官 方化和制度化的表现,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故A项正确。,2.(2016浙江10月选考,4

8、,2分)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 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 ) 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答案 A 太学始建于汉武帝时期,它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太学规模的不断 扩大,太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体现政府对儒学的重视和儒学地位不断上升,A项正确。B项错误, 太学不属于私人办学。C、D两项明显与题意不符。,考点三 宋明理学,1.(2018浙江11月选考,6,2分)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 ) 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 C.穿衣吃饭

9、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答案 D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是理学家朱熹的修养论,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 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故D正确。知行合一是心学家王守仁的学说,故A错 误。本心即天理是心学家陆九渊的学说,故B错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明代思想家李 贽的学说,不属于理学范畴,故C错误。,2.(2018浙江4月选考,7,2分)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 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 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 ) 重建儒学信仰 人人都有良知 无私则无心 道德自我完善

10、A. B. C. D.,答案 D 本题考查陆王心学。根据材料“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可得“人 人都有良知”。由材料“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可知符合题意。重建儒学信仰的是南 宋陆九渊,“无私则无心”材料没有体现。故答案选D。,3.(2016浙江10月选考,6,2分)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 知”。他所主张的是 (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答案 D 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故D 项正确。,4.(2015浙江10月选考,6,2分)“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

11、杜撰,知行本体 原是如此。”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生活在 ( ) A.北宋 B.南宋 C.明代 D.清代,答案 C 由材料中“知行合一”可以判断出,这位思想家为王阳明,他是明朝人。故C项符 合题意。,5.(2015浙江文综,12,4分)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 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 陆九渊 塞内卡 王守仁 泰勒斯 A. B. C. D.,答案 C 本题考查古代中外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陆九渊明确提出“宇宙便是吾 心,吾心即是真理”,是心学的开创者;王守仁则明确主张“心外无物”,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12、塞内卡是古罗马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人生而平等”,未涉及对宇宙的思索。泰勒斯 是古希腊思想家,明确提出“万物始于水”。C项正确。,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6),6.(2010浙江文综,17,4分)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 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答案 B 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依据所学可知,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 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首书 册,主张于人

13、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由此可见,这里 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故选B项。,考点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2019浙江4月选考,6,2)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 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 ) 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答案 A 顾炎武是我国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 我心无绝时”体现作者勇于面对社会问题、困难,尽其所能、坚持到底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故 A项正确

14、。“人心一点灵明”是王阳明的心学主张;“循天下之公”是王夫之的政治观点;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体现的是顾炎武的“众治”主张,显然与诗句含义不吻合。故 B、C、D三项错误。,2.(2017浙江4月选考,6,2分)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 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 )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答案 A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 定帝权,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

15、声,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 化且走向顶峰,并非不断削弱,故C项错误;从本质上看,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并未形成新理学思 想体系,故D项错误。,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3),3.(2012浙江文综,38,9分)(节选)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 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 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

16、之有鼎革也。纪 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答案 (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 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解析 第(2)问首先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核心思想,切忌脱离材料进行概括,同时注 意语言要简练,不可照搬材料原文。,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一 百家争鸣,1.(2018北京文综,12,4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

17、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 C 孟子认为“依靠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依靠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才可以 使天下归服”,强调以德服人,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因此C项符合题意。“王”字 在甲骨文中象征着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与孟子观点相左,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 张,可排除B项;宗法制度形成于商周时期,从时间上可排除D项。,知识拓展 何谓王道和霸道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是指君

18、主凭借武力、刑罚、权势等进 行统治的政治主张。,2.(2015山东文综,13,4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 的思想是 (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答案 C “当于民监”即以民为镜,体现出尊重民意、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 “兼爱”是要求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尚贤”是墨子的治国主张,反 对任人唯亲。“主权在民”是近代民主政治思想。“道法自然”强调的是顺应自 然。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3.(2015四川文综,1,4分)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 是 ( )

19、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答案 B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墨、道、法等学派各执主张,互相诘难、批 驳,又彼此吸收、融合。题干关键信息为“融合倾向”,“礼法兼用”体现了儒家思想与法家 思想的融合倾向,故B项正确。A、C两项为儒家主张,D项为墨家主张,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2015课标,24,4分)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 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 C 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希望

20、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 了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符合题意。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并提出自己的目标,不能说明 儒者不适应现实政治,也不能说明其反对进行社会变革,A、B两项错误。儒者期望实现古代 曾经达到的贤良政治的高度,并不是要求复古,D项错误。,5.(2019天津文综,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 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

21、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8分)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 隆也。” 韩非子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 的成败。(7分),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22、今之通 谊也。” 汉书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 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4分),答案 (1)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 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 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 不再抱有幻想。 (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 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 了统一多民族

23、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 (3)适应时代需要,发展了大一统理论,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 深远影响。,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孔子称赞霸诸侯,一匡天下企望周之复 兴”“孟子提出定于一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归纳相同点; 据“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孟子尊新王”归纳不同点。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 时代背景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 功”“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问,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

24、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等角度回答。,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612),6.(2018课标,24,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 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对墨家学派成就的认识。墨家学派多数为“农与工肆之人”,直接 参加生产劳动,且注重对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研究,其成就和活动主要记载在墨子 一书中。墨子一书记载了几何学、力学、声学、光学及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成就,这 些科学成就是

25、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选C项。材料只反映了墨子对科学成就的记载,排 除A项;中国古代并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排除B项。墨子中的科学成就是劳动人民在 劳动中探索出来的,不是贵族阶层的贡献,故排除D项。,7.(2017上海单科,4,2分)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 ) A.重义轻利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8.(2015安徽文综,12,4分)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 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 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 A.士人为

26、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 A 田子方感到骄傲的原因主要是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说明当时各 诸侯国非常重视士人,故A项正确。,答案 B “重义轻利”出自论语里仁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A项错误;“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学说是西汉董仲舒为宣扬“君权神授”而提出的,故C项错误;“正心诚意”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故D项 错误。,9.(2014上海单科,12,2分)“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

27、,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 )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答案 A 材料中的“仁”“义”“辞让”“礼”“智”均是儒家的主张。庄子与道 德经是道家学派的著作,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著作,孟子是儒家学派的著作,故选A项。,10.(2014海南单科,1,2分)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 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答案 D 题干材料的大意是:国君们所需要的民众,一是要战时能为他们卖命,二是要平时能 为他们效力。这显然与主张实行严刑峻法,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法家思

28、想相吻合。 A、C两项主张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11.(2018海南单科,2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认为, 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 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 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 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 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29、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8分),答案 (1)背景:礼乐传统(2分);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3分) ;思想活跃(2分)。 (2)主张:重建礼制社会(2分);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2分);积极入仕,以 礼治国(2分);人人都践行周礼(3分)。,解析 (1)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据材料“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 荡”,可得出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乐传统遭到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当时百家 争鸣兴起,思想活跃。(2)孔子关于礼的主张,据材料“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

30、社会秩序”,可得出:重建礼制社会;据材料“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可 得出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据材料“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提 倡学而优则仕”,可得出积极入仕,以礼治国;据材料“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 止”,可得出主张人人都践行周礼。,12.(2013江苏单科,21,6分)(节选)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 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

31、睦 (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 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 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 张。 (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答案 答案要点: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回答;第二小问注意“政治主张”这一设问角度。第(2)

32、问分句 概括归纳材料作答,注意言简意赅。,考点二 汉代儒学,1.(2019课标,25,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 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 征的主要因素是 (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 C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旨在考查历史解释的能力。试题以道家学说和董仲舒新儒学 对其他思想的吸收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西汉初年,国力贫弱,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

33、家学说精髓的道家思想适应了统治的需要;到汉武帝时期,倡导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不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把阴阳五行家、法家、道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 了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据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2.(2019北京文综,13,4分)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 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答案 C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并 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所示,孔子编订的

34、私学教材诗书等到汉代时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 志第一大部类,这与当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有关,C项正确。,3.(2016课标,24,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 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 C “五经”中的尚书出现时间远早于论语,汉代尊为儒学经典的“五经” 不包括记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言论的论语,说明汉代人认为儒学思想来源于远早于孔 子的久远的历史传统,故C

35、项符合题意。“五经”中尚书的出现远早于论语,A项错 误;汉代儒学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汉代儒学对儒学传统的追溯,说明 秦始皇焚书并未断绝儒学传统,D项错误。,评析 本题考查儒学思想,考查考生准确把握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深入理解儒学 的发展历程。,4.(2015江苏学考,2,2分)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 当时 ( )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答案 A 由表中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儒家“支派”有103个,“篇数”有3123篇,从中可以看出 汉代儒

36、学地位明显提高,故A项正确;表中信息体现出“百家争鸣”局面仍然存在,故B项错误; 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北宋时期,故C项错误;科举制度出现在隋朝,故D项错误。,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512),5.(2014课标,25,4分)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 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 D 秦、晋时期的法律对待亲子、养子的态度由不同到一致,说明形式上的亲情关系 也得到认同,这是儒家伦理发展、强化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仅从私拿养子财物是否有罪 的变化

37、不能得出亲子、养子权利相同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血缘亲情淡化,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对宗族利益的保护,C项错误。,6.(2014江苏单科,1,3分)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 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但董仲舒则认为人民应服从君 主统治,君主应顺从天意。据此可知,董仲舒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故选B项。A项中的 “全部”表述不当;C、

38、D两项与史实及材料信息均不符。,评析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屈民以伸君”中的人民与君主之间的关系。,7.(2014上海单科,5,2分)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答案 C 西汉时董仲舒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儒学的地位大大提 升。“独尊儒术”的措施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 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儒学成为官学。孔子、孟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对富国强兵感 兴趣,儒学未受尊崇,故排除A、B两项;朱

39、熹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之前儒学早就成了官学,故排除 D项。,8.(2014海南单科,2,2分)“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 法反映出当时 (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答案 B “礼”与“刑”分别对应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材料大意是:礼与刑罚是互为表 里,相辅相成的。道德教化所不能完成的用刑罚来补充。其表明儒法两家结合加深。选B。,9.(2013重庆文综,1,4分)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 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 A.韩非子 B

40、.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答案 C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由题干材料中该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 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神学依据可知,该学者是西汉的董仲舒,故C项正确。韩非子主张君主要 以法治国,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A、B、D三项均与题干所示 思想特点不符。因此本题选C项。,10.(2013福建文综,14,4分)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 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 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41、劫富济贫以均贫富,答案 A B、C两项均只讲一方面,不足以全面概括董仲舒的治国理念;D项中“均贫富”的 主张属于农民阶级思想,而董仲舒是地主阶级的代表;由“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可知董仲舒提 出的治国理念为A项。,11.(2016北京文综,37,8分)(节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 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 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 目标。他还认为

42、,完美的演说家“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 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解析 (1)解读材料一,提取董仲舒和昆体良关于教育的主张或认识,从教育的对象、学校教育 的地位、教育的目标等角度归纳其相同点。,答案 (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12.(2015课标,40,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

43、居,排斥佛、 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 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 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 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 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答案 (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 纲五常。(5分) 发展:更加重

44、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孟儒学主张仁政和民本思想以及教化,而汉代董仲舒改造了儒 学,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回答“不同之处”。结合宋代儒学家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回答 “发展”。,考点三 宋明理学,1.(2019课标,26,4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 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 现的主旨是 (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 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准确描述和解释

45、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试题以程颢 诗句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 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的诗句体现的主旨是天地万物都蕴含道理,人与万事万物皆同 理,故选B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张扬自我和无为 而治,排除C、D两项。,2.(2018天津文综,1,4分)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 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

46、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 B 朱熹强调国以民为本,社稷为民而立,“君之尊”依赖于国和社稷的存亡,这体现的 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从维护“君之尊”的视角肯定了“民之贵”,借此 告诫君主应该重视百姓生活,关心民心向背,而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 欲与天理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没有体现儒学的新发展,D项错误。,3.(2017江苏单科,4,3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 “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

47、.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 D 本题考查朱熹的思想。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即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 于礼。朱熹按照自己的理学思想将“克己”理解为战胜自己的私欲,这种理解带有强烈的个 人主观色彩,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朱熹的思想正好相反。“完 全”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4.(2017海南单科,2,2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 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

48、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案 A 材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达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提高自身的道德修 养,进而“国治而后天下平”。A项强调“身正”,即统治者自我端正品行,才能“不令而行”, 治理好国家,与材料说法最接近,故A项正确;B项呼吁人们以仁爱之心处理各种关系,与材料意 思不符,故B项错误;C项强调做善事要从点滴做起,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D项体现出忧 君爱民思想,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514),5.(2016上海单科,8,2分)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 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 )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答案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了探究万物,领悟其理的认识论,这属于 程朱理学的认识方法,故应选D项。A、B、C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6.(2015北京文综,15,4分)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 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 B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