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高考选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59086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X 页数:82 大小:60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浙江高考选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2020年浙江高考选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2020年浙江高考选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2020年浙江高考选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2020年浙江高考选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考点一 百家争鸣,1.(2018浙江11月选考,1,2分)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 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 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答案 C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法家的理论对 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故C正确。儒家、道家 和墨家思想都不能满足秦实现统一的需要,故A、B、D错误。,2.(2018浙江4月选考,2,2分)先秦有思想

2、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 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答案 B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根据题干中提到的“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可知,该 思想家属于墨家。选项A是儒家孟子的主张,选项C是儒家孔子的思想,选项D是道家思想的特 点,选项B是墨家学说的特点。故选B项。,3.(2017浙江11月选考,2,2分)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 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 美也”

3、。其观点旨在表达 ( )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答案 C 题干材料意在表达要吸收各家思想精华的观点,故C项正确。A、B两项均与材料 不符;D项指的是朱熹的理学,不符合题意。,4.(2016浙江10月选考,3,2分)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 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 )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重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答案 B 孟子的“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和荀子的“君人

4、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 矣”都反映了统治者想要得民心,想要使国家安定,必须爱民,体现了施政为民的思想,故B项正确。,评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西思想的比较,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 的关键是迁移知识,熟记史实。,5.(2016浙江文综,12,4分)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 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 近上述思想的是 ( ) 儒家学派 墨家学派 斯多亚学派 智者学派 A. B. C. D.,答案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 的全面发展,故正

5、确;墨家学派讲求实际功利,并不注重“培养善人”,故错误;斯多亚学派 主张“人生而平等”,主张“至善”,故正确;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错误。本题选A项。,6.(2016浙江4月选考,2,2分)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 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 ( )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答案 B 题干中“无为”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B。,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78),7.(2011浙江文综,12,4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 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

6、 ) 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罗马法的基础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 B. C. D.,答案 C 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是举贤任能、变法图强的政治;罗马法是罗马从建立城 邦到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法律体系。因此与题干“小国寡 民”无关,应排除。故C项正确。,8.(2010浙江文综,13,4分)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 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答案 A “不以人助于”体现了人们应顺应自然的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B、D

7、两项是儒 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可排除。C项的意思为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与题意 不符,排除。,考点二 汉代儒学,1.(2017浙江11月选考,5,2分)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 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 )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答案 A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的目的是利用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这是儒家教育官 方化和制度化的表现,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故A项正确。,2.(2016浙江10月选考,4

8、,2分)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 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 ) 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答案 A 太学始建于汉武帝时期,它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太学规模的不断 扩大,太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体现政府对儒学的重视和儒学地位不断上升,A项正确。B项错误, 太学不属于私人办学。C、D两项明显与题意不符。,考点三 宋明理学,1.(2018浙江11月选考,6,2分)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 ) 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 C.穿衣吃饭

9、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答案 D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是理学家朱熹的修养论,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 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故D正确。知行合一是心学家王守仁的学说,故A错 误。本心即天理是心学家陆九渊的学说,故B错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明代思想家李 贽的学说,不属于理学范畴,故C错误。,2.(2018浙江4月选考,7,2分)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 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 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 ) 重建儒学信仰 人人都有良知 无私则无心 道德自我完善

10、A. B. C. D.,答案 D 本题考查陆王心学。根据材料“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可得“人 人都有良知”。由材料“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可知符合题意。重建儒学信仰的是南 宋陆九渊,“无私则无心”材料没有体现。故答案选D。,3.(2016浙江10月选考,6,2分)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 知”。他所主张的是 (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答案 D 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故D 项正确。,4.(2015浙江10月选考,6,2分)“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

11、杜撰,知行本体 原是如此。”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生活在 ( ) A.北宋 B.南宋 C.明代 D.清代,答案 C 由材料中“知行合一”可以判断出,这位思想家为王阳明,他是明朝人。故C项符 合题意。,5.(2015浙江文综,12,4分)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 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 陆九渊 塞内卡 王守仁 泰勒斯 A. B. C. D.,答案 C 本题考查古代中外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陆九渊明确提出“宇宙便是吾 心,吾心即是真理”,是心学的开创者;王守仁则明确主张“心外无物”,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12、塞内卡是古罗马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人生而平等”,未涉及对宇宙的思索。泰勒斯 是古希腊思想家,明确提出“万物始于水”。C项正确。,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6),6.(2010浙江文综,17,4分)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 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答案 B 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依据所学可知,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 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首书 册,主张于人

13、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由此可见,这里 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故选B项。,考点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2019浙江4月选考,6,2)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 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 ) 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答案 A 顾炎武是我国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 我心无绝时”体现作者勇于面对社会问题、困难,尽其所能、坚持到底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故 A项正确

14、。“人心一点灵明”是王阳明的心学主张;“循天下之公”是王夫之的政治观点;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体现的是顾炎武的“众治”主张,显然与诗句含义不吻合。故 B、C、D三项错误。,2.(2017浙江4月选考,6,2分)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 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 )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答案 A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 定帝权,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

15、声,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 化且走向顶峰,并非不断削弱,故C项错误;从本质上看,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并未形成新理学思 想体系,故D项错误。,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3),3.(2012浙江文综,38,9分)(节选)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 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 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

16、之有鼎革也。纪 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9分),答案 (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 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解析 第(2)问首先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核心思想,切忌脱离材料进行概括,同时注 意语言要简练,不可照搬材料原文。,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一 百家争鸣,1.(2018北京文综,12,4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

17、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 C 孟子认为“依靠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依靠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才可以 使天下归服”,强调以德服人,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因此C项符合题意。“王”字 在甲骨文中象征着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与孟子观点相左,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 张,可排除B项;宗法制度形成于商周时期,从时间上可排除D项。,知识拓展 何谓王道和霸道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是指君

18、主凭借武力、刑罚、权势等进 行统治的政治主张。,2.(2015山东文综,13,4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 的思想是 (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答案 C “当于民监”即以民为镜,体现出尊重民意、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 “兼爱”是要求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尚贤”是墨子的治国主张,反 对任人唯亲。“主权在民”是近代民主政治思想。“道法自然”强调的是顺应自 然。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3.(2015四川文综,1,4分)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 是 ( )

19、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答案 B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墨、道、法等学派各执主张,互相诘难、批 驳,又彼此吸收、融合。题干关键信息为“融合倾向”,“礼法兼用”体现了儒家思想与法家 思想的融合倾向,故B项正确。A、C两项为儒家主张,D项为墨家主张,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2015课标,24,4分)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 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 C 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希望

20、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 了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符合题意。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并提出自己的目标,不能说明 儒者不适应现实政治,也不能说明其反对进行社会变革,A、B两项错误。儒者期望实现古代 曾经达到的贤良政治的高度,并不是要求复古,D项错误。,5.(2019天津文综,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 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

21、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8分)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 隆也。” 韩非子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 的成败。(7分),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22、今之通 谊也。” 汉书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 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4分),答案 (1)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 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 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 不再抱有幻想。 (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 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 了统一多民族

23、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 (3)适应时代需要,发展了大一统理论,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产生 深远影响。,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孔子称赞霸诸侯,一匡天下企望周之复 兴”“孟子提出定于一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归纳相同点; 据“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孟子尊新王”归纳不同点。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 时代背景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 功”“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问,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

24、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等角度回答。,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612),6.(2018课标,24,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 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对墨家学派成就的认识。墨家学派多数为“农与工肆之人”,直接 参加生产劳动,且注重对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研究,其成就和活动主要记载在墨子 一书中。墨子一书记载了几何学、力学、声学、光学及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成就,这 些科学成就是

25、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选C项。材料只反映了墨子对科学成就的记载,排 除A项;中国古代并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排除B项。墨子中的科学成就是劳动人民在 劳动中探索出来的,不是贵族阶层的贡献,故排除D项。,7.(2017上海单科,4,2分)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 ) A.重义轻利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8.(2015安徽文综,12,4分)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 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 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 A.士人为

26、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 A 田子方感到骄傲的原因主要是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说明当时各 诸侯国非常重视士人,故A项正确。,答案 B “重义轻利”出自论语里仁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A项错误;“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学说是西汉董仲舒为宣扬“君权神授”而提出的,故C项错误;“正心诚意”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故D项 错误。,9.(2014上海单科,12,2分)“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

27、,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 )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答案 A 材料中的“仁”“义”“辞让”“礼”“智”均是儒家的主张。庄子与道 德经是道家学派的著作,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著作,孟子是儒家学派的著作,故选A项。,10.(2014海南单科,1,2分)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 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答案 D 题干材料的大意是:国君们所需要的民众,一是要战时能为他们卖命,二是要平时能 为他们效力。这显然与主张实行严刑峻法,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法家思

28、想相吻合。 A、C两项主张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11.(2018海南单科,2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认为, 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 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 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 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 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29、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8分),答案 (1)背景:礼乐传统(2分);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3分) ;思想活跃(2分)。 (2)主张:重建礼制社会(2分);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2分);积极入仕,以 礼治国(2分);人人都践行周礼(3分)。,解析 (1)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据材料“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 荡”,可得出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乐传统遭到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当时百家 争鸣兴起,思想活跃。(2)孔子关于礼的主张,据材料“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

30、社会秩序”,可得出:重建礼制社会;据材料“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可 得出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据材料“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提 倡学而优则仕”,可得出积极入仕,以礼治国;据材料“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 止”,可得出主张人人都践行周礼。,12.(2013江苏单科,21,6分)(节选)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 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

31、睦 (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 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 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 张。 (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分),答案 答案要点: (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回答;第二小问注意“政治主张”这一设问角度。第(2)

32、问分句 概括归纳材料作答,注意言简意赅。,考点二 汉代儒学,1.(2019课标,25,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 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 征的主要因素是 (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 C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旨在考查历史解释的能力。试题以道家学说和董仲舒新儒学 对其他思想的吸收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西汉初年,国力贫弱,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

33、家学说精髓的道家思想适应了统治的需要;到汉武帝时期,倡导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不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把阴阳五行家、法家、道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 了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据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2.(2019北京文综,13,4分)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 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答案 C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并 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所示,孔子编订的

34、私学教材诗书等到汉代时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 志第一大部类,这与当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有关,C项正确。,3.(2016课标,24,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 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 C “五经”中的尚书出现时间远早于论语,汉代尊为儒学经典的“五经” 不包括记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言论的论语,说明汉代人认为儒学思想来源于远早于孔 子的久远的历史传统,故C

35、项符合题意。“五经”中尚书的出现远早于论语,A项错 误;汉代儒学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汉代儒学对儒学传统的追溯,说明 秦始皇焚书并未断绝儒学传统,D项错误。,评析 本题考查儒学思想,考查考生准确把握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深入理解儒学 的发展历程。,4.(2015江苏学考,2,2分)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 当时 ( )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答案 A 由表中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儒家“支派”有103个,“篇数”有3123篇,从中可以看出 汉代儒

36、学地位明显提高,故A项正确;表中信息体现出“百家争鸣”局面仍然存在,故B项错误; 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北宋时期,故C项错误;科举制度出现在隋朝,故D项错误。,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512),5.(2014课标,25,4分)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 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 D 秦、晋时期的法律对待亲子、养子的态度由不同到一致,说明形式上的亲情关系 也得到认同,这是儒家伦理发展、强化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仅从私拿养子财物是否有罪 的变化

37、不能得出亲子、养子权利相同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血缘亲情淡化,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对宗族利益的保护,C项错误。,6.(2014江苏单科,1,3分)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 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但董仲舒则认为人民应服从君 主统治,君主应顺从天意。据此可知,董仲舒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故选B项。A项中的 “全部”表述不当;C、

38、D两项与史实及材料信息均不符。,评析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屈民以伸君”中的人民与君主之间的关系。,7.(2014上海单科,5,2分)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答案 C 西汉时董仲舒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儒学的地位大大提 升。“独尊儒术”的措施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 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儒学成为官学。孔子、孟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对富国强兵感 兴趣,儒学未受尊崇,故排除A、B两项;朱

39、熹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之前儒学早就成了官学,故排除 D项。,8.(2014海南单科,2,2分)“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 法反映出当时 (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答案 B “礼”与“刑”分别对应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材料大意是:礼与刑罚是互为表 里,相辅相成的。道德教化所不能完成的用刑罚来补充。其表明儒法两家结合加深。选B。,9.(2013重庆文综,1,4分)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 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 A.韩非子 B

40、.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答案 C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由题干材料中该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 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神学依据可知,该学者是西汉的董仲舒,故C项正确。韩非子主张君主要 以法治国,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A、B、D三项均与题干所示 思想特点不符。因此本题选C项。,10.(2013福建文综,14,4分)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 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 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41、劫富济贫以均贫富,答案 A B、C两项均只讲一方面,不足以全面概括董仲舒的治国理念;D项中“均贫富”的 主张属于农民阶级思想,而董仲舒是地主阶级的代表;由“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可知董仲舒提 出的治国理念为A项。,11.(2016北京文综,37,8分)(节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 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 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 目标。他还认为

42、,完美的演说家“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 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解析 (1)解读材料一,提取董仲舒和昆体良关于教育的主张或认识,从教育的对象、学校教育 的地位、教育的目标等角度归纳其相同点。,答案 (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12.(2015课标,40,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

43、居,排斥佛、 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 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 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 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 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答案 (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 纲五常。(5分) 发展:更加重

44、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孟儒学主张仁政和民本思想以及教化,而汉代董仲舒改造了儒 学,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回答“不同之处”。结合宋代儒学家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回答 “发展”。,考点三 宋明理学,1.(2019课标,26,4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 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 现的主旨是 (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 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准确描述和解释

45、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试题以程颢 诗句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 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的诗句体现的主旨是天地万物都蕴含道理,人与万事万物皆同 理,故选B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张扬自我和无为 而治,排除C、D两项。,2.(2018天津文综,1,4分)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 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

46、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 B 朱熹强调国以民为本,社稷为民而立,“君之尊”依赖于国和社稷的存亡,这体现的 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从维护“君之尊”的视角肯定了“民之贵”,借此 告诫君主应该重视百姓生活,关心民心向背,而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 欲与天理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没有体现儒学的新发展,D项错误。,3.(2017江苏单科,4,3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 “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

47、.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 D 本题考查朱熹的思想。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即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 于礼。朱熹按照自己的理学思想将“克己”理解为战胜自己的私欲,这种理解带有强烈的个 人主观色彩,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朱熹的思想正好相反。“完 全”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4.(2017海南单科,2,2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 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

48、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案 A 材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达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提高自身的道德修 养,进而“国治而后天下平”。A项强调“身正”,即统治者自我端正品行,才能“不令而行”, 治理好国家,与材料说法最接近,故A项正确;B项呼吁人们以仁爱之心处理各种关系,与材料意 思不符,故B项错误;C项强调做善事要从点滴做起,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D项体现出忧 君爱民思想,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514),5.(2016上海单科,8,2分)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 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 )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答案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了探究万物,领悟其理的认识论,这属于 程朱理学的认识方法,故应选D项。A、B、C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6.(2015北京文综,15,4分)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 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浙江高考选考历史复习练习课件: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