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六章 眼科诊法 第一节 眼科四诊 眼科四诊是指在诊察眼病时所运用的望、闻、问、切等的四种方法。由于眼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眼与脏腑经络的密切联系,决定了在眼科四诊之中,重在望诊与问诊。望诊的重点是在眼部,其次是望舌、颜面、形体及其他;问诊主要是询问与眼病有关的病史与自觉症状,包括眼部与全身的临床症状;切诊亦应以眼部触诊为主,至于切脉,多居问诊与眼部望、触诊之后。正如审视瑶函目不专重诊脉说指出:“如目病,尤望闻问居其,而切脉居于后。必于诊脉之外,更加详视,始不至有误矣。”现代科技的进步,使中医的四诊也产生了一个飞跃,从原来仅用人的五官和手进行简单的四诊方法,发展为利用现代科学手段,从各个角度
2、对眼病进行诊察。眼科主要是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尤其是光学仪器)进行眼部检查,它是望诊和切诊的发展,使四诊的内容更加丰富而具体确切。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并使疗效及预后的对比判断更具科学性。一、问诊 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或家属以了解眼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眼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眼病的方法。问诊必须按照辨证要求,有目的有次序地进行,既突出重点,又要全面了解。临床上首先要询问患者眼部的自觉症状,有关眼病的病史,如发病时间、起病情况及治疗经过等,再问全身的自觉症状。(一)主诉 主诉是指患者的主要陈述,通常为最明显的主观感觉及就医的主要原因。记载眼病主诉应简明扼要,包括患者所感觉最痛苦的
3、主要症状或最明显的体征及其性质、持续时间与部位等。(二)问眼部症状 眼部自觉症状是眼科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也是问诊的重点内容之一。有些眼病全身症状不明显,这时主要是通过对眼部症状的分析,结合眼部检查来诊断。1视觉 询问视力有否下降,是远视力下降还是近视力下降,或远近视力均下降,是急剧还是缓慢下降;视物不清有无时间性,是在傍晚与暗处看不清,还是恰恰相反;行动是否方便,有否经常碰撞周围物件等;眼前有否黑影,是固定还是飘动的,形状及方位,是急起的还是缓起的;视物有否变形、变色、视一为二,如有是单眼看有还是双眼看才有;视灯光有无红绿彩晕,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眼前有无闪光感觉,如有应询问闪光的程度、时
4、间。2眼痛 询问眼痛的性质、部位、时间以及有关兼症。疼痛的程度是剧痛、胀痛、刺痛、抽痛,还是灼痛、涩痛、隐痛;疼痛发生有何诱因,与精神因素有何关系;疼痛有否涉及他处,如有是涉及额颥、头顶还是脑后;眼痛时有否头痛,是头痛引起眼痛还是眼痛引起头痛,或头眼疼痛同时发生。3眼痒 询问眼痒的程度,是一般作痒还是痒极难忍,与季节有何关系,与使用化妆品有无关联。4。目涩 询问目涩的性质、程度或兼症,目涩是否兼有目赤、生翳,有无异物人目,有无泪液减少,是否口、鼻、咽喉皆干。5羞明 询问羞明的程度及兼症,是目赤多眵而羞明,或是无赤痛而羞明;如果眼部正常而有羞明,应询问发生的诱因,是否可自然缓解。6眼眵 问是否有
5、眼眵及量的多少,其性质是粘稠似脓,还是稀如粘水,或干结,或呈丝状;眼眵的颜色是黄色、白色还是微绿色;眼眵是骤起还是常有。7眼泪 泪有冷热之分。问是否突发热泪如汤,还是冷泪常流;是羞明流泪,还是迎风流泪或眵泪混杂;是否眼痛泪下,或目昏流泪;是否少泪而干涩。(三)问病史 问病史包括问眼病的现在病史、过去相关病史及家族病史。1问现在病史 (1)发病时间:询问发病时间与起病情况,是单眼或双眼,是初发或复发,有否时间性或季节性,起病及病情变化发展的快慢。(2)发病原因:了解病人可能清楚的病因,如感冒、外伤、情绪激动、工作性质、目力使用情况或戴镜情况,是否接触过红眼病患者、过敏药物及饮食因素等。(3)治疗
6、经过:是否经过治疗,在何处曾使用过什么药物及使用多长时间,疗效如何,目前是否还在继续使用等。2问过去病史 问病人过去眼病史、既往健康情况 3问家族病史可帮助诊断现有疾病。问家族情况可帮助诊断某些传染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四)问全身症状 1问头痛情况 头痛的原因甚多,眼病也可伴有头痛,必须询问头痛的部位是在额部、颞部、头顶或后部,是满头痛还是偏头痛;头痛的性质是头痛如锥、头痛如裹还是头痛如劈;是否伴有恶心呕吐等。一般来说,由眼病引起的头痛是先有眼痛,病情加剧时放射至头部,或是在用眼时才引起头痛。2问头面部其他情况 头发是否突然脱落、变白,有无耳鸣、耳聋,是否有鼻塞流涕、口疮、龋齿、咽部疼痛等。3
7、问饮食与二便 询问平素饮食习惯嗜好,近日食欲及食量有无增减。有无大便干结或溏泻;小便清长还是黄赤等。4问睡眠情况 是难以入睡或易惊易醒,还是嗜卧乏力不欲睁眼等。可作为辨证用药的参考。5问妇女经带胎产 问月经提前或延后,经量多少,颜色如何,是否有瘀块,是否有经前胁胀或经来腹痛;白带多少,是否粘稠腥臭;是否怀孕、哺乳或新产之后;分娩时是否 有出血过多等现象。由此可助了解其气血虚实情况以及有无气滞血瘀等。二、望诊 中医眼科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望诊,灵枢本脏说:“视其外 ,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早在银海精微中就专立“看眼法”、“察眼法”,总结了望诊的方法和顺序。医生用肉眼或借助现代仪器观察眼部一系
8、列改变以及全身出现的异常变化,借以了解病情、诊断疾病,均归人望诊。现代科学仪器如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眼底照像机、视觉电生理等的应用,进一步扩大丰富了望诊的内容,是对眼科望诊的一大发展。(一)视功能检查 视功能检查是眼科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其中视力、视野、色觉与立体视觉列入四诊内容中叙述。而暗适应、视觉电生理等将,在眼科特殊检查中介绍。1视力 视力即视锐度,主要反映黄斑的视功能,分远视力与近视力。(1)远视力检查:现用国际标准视力表与对数视力表检查。若被检查者在5m处不能辨明01视标时,则嘱患者逐渐向视力表移近,至刚能辨清为止,测量其与视力表的距离,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视力=被检查者与视力表距离
9、(米)/5(米)0。1 (2)近视力检查:2视野 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网膜的视力。距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许多眼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视野的特征性改变,所以视野检查在疾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1)视野检查的种类:视野检查分动态和静态视野检查。动态视野检查即传统的检查法,用不同大小的视标,从周边不同方位向中心移动,记录受试者刚能感受到视标出现或消失的点于视野图上,最后将记录的各点连接起来即为被检眼的周边视野范围。静态视野检查是在视屏的各个设定点上,由弱至强增加视标亮度,被检眼刚能感受到的亮度即为该点的
10、视网膜敏感度或阈值。常用的视野检查方法有:对照法:平面视野计:Amsler方格表(见图62):弧形视野计:Goldmann视野计:自动视野计:影响检查结果的有受试者的精神因素、注意力、视疲劳等;以及生理因素(如瞳孔直径、屈光介质混浊、屈光不正、使用缩瞳药等);仪器方面的差异及操作者方法和经验不同也可影响结果。随诊检测视野有否改变必须采用同一种视野计。(2)正常视野:正常人动态视野的平均值为:上方56,下方74,鼻侧65,颞侧 94(见图631)。生理盲点的中心在注视点颞侧155,水平中线下15,其垂直径为75,横径55(见图632)。生理盲点的大小及位置因人而稍有差异。在生理盲点的上、下缘均可
11、见到有狭窄的弱视区,为视盘附近大血管的投影。(3)病理性视野:向心性视野缩小:常见于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晚期、球后视神经炎等。偏盲:以注视点为界,视野的半边缺损称偏盲,对视路疾病定位诊断很重要。同侧偏盲有部分性、完全性、象限性3类。以部分同侧偏盲多见,多为视交叉后的病变引起。颞侧偏盲常从轻度颞上方视野缺损到双颞侧全盲,多为视交叉病变引起。扇形缺损:以鼻侧阶梯多见,为青光眼早期视野改变,象限盲则为视放射前部损伤。暗点:除生理盲点外,在视野范围内出现任何暗点均为病理性。中心暗点常见于黄斑部病变、球后视神经炎;弓形暗点常见于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环形暗点多见于视网膜色素变性;生理性盲点扩大则
12、见于视盘水肿、缺损、高度近视等。3色觉检查 视网膜锥体细胞辨别颜色的能力称色觉。检查色觉的方法有多种,如假同色图(即色盲检查本)、FM100色彩试验及D15色盘试验、色觉镜检查、色线检查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假同色图(即色盲检查本)检查。色觉障碍包括色盲与色弱,对颜色完全丧失辨别能力的称色盲,对颜色辨别能力减弱的称色弱。色盲有红色盲、绿色盲、全色盲等,以红绿色盲最常见。4立体视觉 亦称深度觉、空间视觉,一般是以双眼单视为基础。立体视觉不仅认识物体平面形状,还认识立体形状和与人眼的距离,以及物体与物体间相对远近距离关系。立体视觉可用同视机或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谱检查。立体视锐度的正常值60弧秒。5对
13、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Funtion,CSF)是光学理论中的调制传递函数拓展在眼科中的应用,用其评价视形觉功能有普通视力表 无法替代的作用。临床上视觉对比敏感度测定方式分三类:Arden光栅图表,电视示波器,氦氖激光视网膜对比度干涉视标,临床应用:系统的形觉功能检查,用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损伤、视神经炎、青光眼、黄斑部病变、弱视以及眼外伤等的视觉评价;了解先天性白内障及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的视功能,预测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情况;可更加科学地评测角膜屈光手术的疗效。(二)望胞睑 望胞睑包括看胞睑是否开闭自如,有无目闭不全或目开不闭,或上胞下垂、欲睁不能,两眼胞睑是否对称;睑弦
14、有无内翻或外翻,睫毛排列是否整齐,有无睫毛乱生、倒人,或睫 毛脱落现象,睫毛根部有无红赤、鳞屑、脓痂、溃疡与缺损;胞睑皮肤有无水疱、脓疱、红肿、水肿等,如有应注意其部位、范围和程度。如有外伤史,则望胞睑有无擦伤、裂口及皮下淤血,有无瘢痕。胞睑内面脉络是否清晰分明或模糊不清,睑内表面是否光滑,有无椒样 或粟样颗粒,有无瘢痕及其部位,有无结石,有无异物存留,有无卵石样排列的颗粒等。检查睑内面时,必须翻胞睑。其方法有以下几种:1下胞险翻转法 2上胞睑翻转法 3婴幼儿胞睑翻转及眼珠检查法 (三)望两眦 注意两眦皮肤有无红赤糜烂,大眦处有无红肿,注意红肿范围,有无瘘管存在;泪窍是 否存在,有无外倾或内卷
15、,有流泪主诉者,应作泪道冲洗以资诊断。于涩无泪者应检查泪腺 分泌功能是否正常。(四)望白睛 检查白睛时,应轻轻用拇指与食指将上、下睑分开,并嘱被检者将眼向上、下、左、右各方向转动。望白睛是否红赤,红赤的范围及程度,是远离黑睛还是围绕黑睛作抱轮状;白睛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隆起或小疱疹,其数目、部位、大小及周围的红赤情况如何;白 睛是否润泽,有无皱纹或混浊干燥斑;白睛有无膜状物,并注意膜状物的进展方向及赤脉的粗细多少;白睛颜色有无黄染、青蓝等;浅层下有无出血,出血的部位与范围;白睛浅层与眼睑有无粘连;如有外伤,应注意白睛有无异物、裂口,裂口的大小及部位,是否有眼内容 物嵌顿于创口等。(五)望黑睛
16、 望黑睛大小与透明度如何,有无光泽,表面是否光滑,知觉是否正常。应重点观察有无翳障(即混浊)及其形态与部位。注意其形状是星点状、片状、树枝状、地图状、圆盘状,还是凝脂状或蚕食状;是位于浅层还是深层;在正中还是偏旁;可用荧光素钠染色法进一步观察。如有外伤,应注意黑睛有无异物及其性质和部位,有无穿透伤及穿透伤口的大小,有无黄仁脱出等。黑睛后壁有无沉着物,其大小、颜色、数目及分布情况如何。(六)望瞳神、黄仁、晶珠 要注意瞳神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对光反应,且要两眼对比。还要观察黄仁纹理是否清晰,瞳仁中央有无膜状物;瞳神形状是否为整圆,或呈梨形、菊花形及其他不规则形状;瞳神位置是在正中或偏斜于一方;如有
17、外伤,应注意瞳孔是否变形。望黄仁(即虹膜)颜色是否正常,纹理是否清楚,有无肿胀、膨隆、缺损、萎缩;有无新生血管与结节存在;其前是否与黑睛粘连,或其后是否与晶珠粘连。用散瞳药物后其粘连 能否拉开,粘连的部位及范围。如有外伤,要注意黄仁是否存在,根部是否断离;当眼球转 动时,黄仁有无震颤现象。黄仁之后是晶珠,要注意晶珠前壁是否有色素沉着,有否混浊,混浊的形态、部位,注意晶珠有无脱位,是半脱位还是全脱位。必要时应散瞳检查。眼底检查也属于望瞳神范畴,但必须用检眼镜检查(见眼底检查法)。(七)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前述各项中医眼科之望诊内容,可以借助放大镜、裂隙灯显微镜等仪器的检查来弥补肉眼观察之不足。裂隙
18、灯显微镜简称裂隙灯,它以强而集中的光源和双目显微镜的放大作用相配合,放大1016倍,不仅能准确观察眼前部各组织的细微病变,而且可以调节焦点和光源宽窄,形成光学切面,观察到角膜、晶状体及玻璃体前13的情况。如配合前置镜、接触镜、三面镜、前房角镜等,可进行玻璃体后部、眼底以及前房角的检查(见图64)。(八)眼底检查 1检眼镜检查 有直接检眼镜和双目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在暗室进行。检眼镜检查不仅可观察眼底,还可查见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有无混浊。(1)直接检眼镜检查:使用方法:屈光介质检查:眼底检查:(2)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2眼底检查内容及记录 (1)视盘:(2)视网膜血管:(3)黄斑部:(4)视网
19、膜:(九)眼球 注意眼球大小及位置是否正常,两侧是否对称。眼球是否突出,突出程度、方向及其眼 别。眼球有无低陷,是单侧还是双侧。眼球有无震颤及震颤的方向。1眼球突出度检查 我国正常人眼球突出度约为1214mm,两眼差不超过2mm,眶距约为98mm。其测量方法有2种。(1)小尺测量法:(2)眼球突出计测量法:2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 观察眼球位置是否偏斜,眼球运动有无障碍,以了解眼外肌的功能。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1)眼球运动检查 (2)角膜光点投影法 (3)交替遮盖法 3眼压检查 检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指测法,一种是眼压计测量法。(1)指测法 (2)眼压计测量法 修兹眼压计测量法:哥德曼压
20、平眼压计测量法:非接触眼压计:4前房角镜检查 前房角镜是专门检查前房角的一种接触镜。前房角镜检查对青光眼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判断预后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外,对房角异物、肿瘤的诊断以及外伤所致之睫状体离断、房角后退等亦需用前房角镜进行检查。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间接型哥德曼(Goldmann)前房角镜,借助裂隙灯显微镜照明并放大,使房角结构清晰可见。前房角由前壁、后壁及所夹的隐窝3部分组成。前房角结构在前房角镜下由前向后依次如下。(1)Schwalbe线:(2)小梁网:(3)巩膜突:(4)睫状体带:(5)虹膜根部:三、闻诊闻诊指闻声音与听气息,前者是听病人的语言、呻吟、咳嗽等声音,后者是嗅病室、
21、病体等的异常气味,亦可通过问诊了解病人排泄物如痰涎、大小便等的气味来协助鉴别疾病。闻诊所获资料对一些眼病的辨证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四、切诊切诊包括触诊和切脉两部分。触诊如触按胞睑有无肿块、硬结及压痛,肿块的软硬及是否与皮肤粘连;胞睑、眶内生脓肿可借触诊判断脓成与否;用两手食指触按眼珠的软硬,以估计眼压情况;如眼眶外伤,注意触摸眶骨有无骨折、皮下有无气肿等。如眼珠突出,应触查眶压是否增高,眶内有无肿块,肿块的部位、质地、大小和边界是否清楚,表面是否光滑以及有无弹性等。按压内眦睛明穴处,注意有无脓液或黏液从泪窍溢出。切脉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外障眼病,其脉多见浮、数、滑、实等;内障眼病,其脉多见
22、沉、细、微、弱、弦等。第二节 眼科常用辨证法 辨证是眼科诊断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诊治眼病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在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历代医家的反复临床实践和理论探索,创立了一些具有中医眼科特色的辨证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医学检测手段的进步,已能观察到眼内各组织的改变,这对提高中医眼科诊断水平,发展中医眼科学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临床对眼科疾病的诊治,在强调辨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辨病,只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中医眼科的辨证方法内容较丰富,现将临证时使用较多的几种介绍如下:一、辨外障与内障 外障、内障是中医眼科对眼病的一种分类方法,在古代眼科书籍中,将眼病
23、统称之为障,并依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外障和内障两大类。(一)辨外障 1病位 指发生在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的眼病。2病因 多因六淫之邪外袭或外伤所致,亦可由痰湿内蕴、肺火炽盛、肝火上炎、脾虚气弱、阴虚火炎等引起。3特点 一般外显证候较为明显,如红赤、肿胀、湿烂、生眵、流泪、痂皮、结节、上胞下垂、胬肉、翳膜等。多有眼痛、痒涩、羞明、眼睑难睁等自觉症状。(二)辨内障 1病位 指发生在瞳神、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等眼内组织的眼病。2病因 多因内伤七情、脏腑内损、气血两亏、阴虚火炎、气滞血瘀以及外邪人里、眼外伤等因素引起。3特点 一般眼外观端好,多有视觉变化,如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物易色、视灯光有
24、如彩虹、眼前黑花飞舞、萤星满目及夜盲等症。也可见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瞳神散大或缩小、变形或变色、眼底出血、渗出、水肿等改变。二、五轮辨证(一)五轮学说:古代医家将眼目由外至内分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和水轮五轮,分别对应于眼局部的胞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五个部位,内应于脾、心、肺、肝和肾五脏。五轮学说则是借五轮与五脏相属的标本关系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并用于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的一种基础理论。之所以名之为轮,是取眼珠圆转运动似车轮之意。如审视瑶函云:“名之曰轮,其象如车轮圆转,运动之意也。”银海指南说:“轮取圆转层护,犹之周庐环卫,以奠皇居也。”l。历史沿革 五轮学说渊源于内经中有关眼
25、与脏腑关系的论述。灵枢大惑论曰:“五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明确了眼与脏腑的密切关系,并将眼各部与相应脏的关系概括为骨、筋、血、气、肉“五体”。大体指出了眼的各个部分与脏腑的关系。五轮学说就是后代医家在此论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眼局部划分为五轮,明确地分属于五脏,借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和病理,并用于临床,指导辨证。此后,医学纲目、审视瑶函、银海指南、眼科临证录、中医眼科学等书,均作了相同或相似的论述,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加以说明。从五轮学说的
26、命名来说,五轮的“轮”取眼球圆而运转或圆转层护之意。审视瑶函明确指出:“五轮者,皆五脏之精华所发,名之曰轮,其象如车轮圆转,运动之意也。”银海指南说:“目有五轮,禀于五行,原于五脏,轮取圆转层护,犹之周庐环卫,以奠皇居也。”再从五轮与内经的五体(气、血、筋、骨、肉)学说来看,彼此之间只有气、血、肉三者相同,而五轮中的“风”和“水”分别属于六气与五行,这有两种可能,首先要从学说本身的发展找原因,中医学的任何一种学说都有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而且它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临床实践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五轮学说以“风、水”代替“筋、骨”,这是学说本身不断发展、不断改进的结果。黑睛属肝
27、,肝主筋,筋之精为黑睛,从生理上看,黑睛确实名副其实之筋轮,黑睛的主要组织是角膜。占角膜全厚90%的角膜基质层,是由多达100200层纤维薄板平行排列胶粘而成。但从病理上分,该区域的病变历来具有发展快、变证多,反应强烈的特点,与“风者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同时肝在六气中主风,所以改称风轮,进一步强调了黑睛在病理上的重要性。瞳神属肾,肾主骨,“骨之精为瞳子”,这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但如把瞳神命名为骨轮,却与瞳神内在的组织形态不符。银海指南说:“若夫灵明默远,鉴万物,察秋毫,则有瞳神在焉。”华元化曰:“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向前,犹日月之丽东南,而晦西此也。目有神膏,神水,神光,真血,
28、真气,真精,皆滋目之源液也。”瞳神内的“三神”,“三真”,确是“烛照鉴视”的物质基础。而“三神”中的神膏,神水,“三真”中的真血,真精都属于阴液的范围。瞳神内多水,水为金所生,所以又有“金井”之称。同时肾在五行主水,所以改称水轮。五轮学说也有可能与印度医学有关。故龙树菩萨论中载有五轮的论述,即“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臞,乃一身之至宝。察五脏之精华,其五轮者主五行。”印度医学的理论核心是地火风水四原质学说。在古医书中,伪托圣贤所著的不少,相传龙树为印度古代哲学家和著名佛教领袖,在佛教盛行的唐代,伪托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同时古代医学在创立和改进五轮时,是否吸收了印度医学中的某些术语,如以风、水取代筋
29、、骨二字,也难以完全排除。五轮学说的产生,与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思想和五行学说均有密切的关系。五行之中,肉轮居土,白轮居火,气轮居金,风轮居木,水轮居水,所以,中医眼科学常用五行学说中的生克乘侮的理论,阐述五轮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如证治准绳。七窍门云:“金为五行之至坚,故白珠独坚于于四轮,气若怫郁,则火胜而血滞,火盛而血滞则病变不测,火克金,金在木外,故气轮先赤,金克木而病及风轮。”又如金克木,在眼局部,若肺经实热,白睛有病,红赤疼痛,肺金盛以肝木,似膜非脂,以气轮而侵蚀风轮,黑睛受损伤,引起视物不清。木克土,故引起胞睑肿胀等。正如目经大成中“流金凌木”之症。五轮学说把眼部划分为五
30、个部分,分属五脏,对应五行,这对于明确眼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五行的生克乘侮,五脏的相互关系,五轮之间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解剖上五轮互为彼邻,不能截然分割。如血轮为肉轮与气轮交汇形成,气轮与风轮相互移行,水轮之瞳孔由黑睛黄仁围成。正是由于眼局部的五轮互为关联,整体上五轮与脏腑的配属关系,保证了眼结构的完整和视觉功能的正常。在病理上五轮常互为影响,如审视瑶函有“风轮有损,瞳神不久留”之说。(二)五轮的解剖部位及脏腑分属1 1、肉轮 指胞睑,包括眼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和睑结膜。眼睑分上、下两 部分,司眼之开合,有保护眼珠的作用。胞睑在脏属脾,脾主肌肉,故称肉轮。脾与胃相表里,
31、所以胞睑疾病往往与脾胃有关。2血轮 指内、外两眦,包括内、外眦部的皮肤、结膜、血管及内眦的泪阜、半月皱襞和上下泪点。两眦在脏属心,心主血,故称血轮。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两眦病变常责之于心和小肠。3气轮 指白睛,包括球结膜、球筋膜和前部巩膜。为眼珠的外壁。其表层五色,薄而透明;里层色白,质地坚韧,具有保护眼珠内部组织的作用。白睛在脏属肺,肺主气,相表称气轮。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白睛疾病常常与肺和大肠有关。4风轮 指黑睛,即角膜。位于眼珠前部的正中央,质地坚韧而清澈透明,是光线进入眼内的必经之路,有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黑睛在脏属肝,肝主风,故称风轮。肝与胆相表里,所以黑睛疾病常与肝胆有关。5水轮
32、指瞳神,包括其后的黄仁、神水、晶珠、神膏、视衣;目系等。水轮是眼能明视万物的主要部分。瞳神在脏属肾,肾主水,故称水轮。因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水轮病变常与肾、膀胱有关。但由于瞳神包括多种不同组织,且结构复杂,故除与肾和膀胱有关外,与其他脏腑也密切相关。此外,眼外肌相当于约束,为肉轮所属;黄仁位居黑睛之后,生理上黄仁归属风轮;而瞳神又位于黄仁中央,瞳神的功能直接与黄仁有关,因此黄仁与风轮、水轮皆有关系。而黄仁色黄,五色之中,黄色为脾所主,故黄仁病变常与肝、脾、肾相关。(三)五轮辨证法 审视瑶函五轮不可忽论载:“夫目之有轮,各应乎脏,脏有所病,必现于轮。大约轮标也,脏本也,轮之有证,由脏之不平所致。
33、”五轮辨证就是运用五轮理论,通过观察各轮所显现的症状,去推断相应脏腑内蕴病变的方法,是眼科独特的辨证方法。临床运用五轮辨证时,还应当与八纲、病因、脏腑等辨证方法合参。1肉轮辨证 (1)辨胞睑肿胀:胞睑肿胀,按之虚软,肤色光亮,不红不痛不痒,为脾肾阳虚,水气上泛。胞睑红肿,呈弥漫性肿胀,触之灼热,压痛明显,为外感风热,热毒壅盛。胞睑局限性红赤肿胀,如涂丹砂,触之质硬,表皮光亮紧张,为火毒郁于肌肤。胞睑边缘局限性红肿,触之有硬结、压痛,为邪毒外袭所致。胞睑局限性肿胀,不红不痛,触之有豆状硬核,为痰湿结聚而成。胞睑青紫肿胀,有外伤史,为络破血溢,瘀血内停。(2)辨睑肤糜烂:胞睑皮肤出现水疱、脓疱、糜
34、烂渗水,为脾胃湿热上蒸;若因局部使用药物引起者,为药物过敏。胞睑边缘红赤糜烂,痛痒并作,为风、湿、热三邪互结所致;若睑缘皮肤时时作痒,附有鳞屑样物,为血虚风燥。(3)辨睑位异常:上睑下垂,无力提举,多属虚证,常由脾胃气虚所致,或因风邪中络引起;胞睑内翻,睫毛倒人,多为椒疮后遗症,内急外弛而成。胞睑外翻,多为局部瘢痕牵拉,或因风邪人络所致。(4)辨胞睑瞬动:胞睑频频掣动,多为血虚有风。上下胞睑频频眨动,多为阴津不足;若是小儿患者,多为脾虚肝旺。频频眨目或骤然紧闭不开,数小时后自然缓解,多为情志不舒,肝失条达引起。(5)辨睑内颗粒:睑内颗粒累累,形小色红而坚,多为热重于湿兼有气滞血瘀色黄而软,多为
35、湿重于热。睑内红色颗粒,排列如铺卵石样,奇痒难忍,为风、湿邪互结。睑内黄白色结石,为津液受灼,痰湿凝聚。2血轮辨证 (1)内眦红肿,触之有硬结,疼痛拒按,为心火上炎或热毒结聚所致;内眦不红不肿,指压泪窍出脓,为心经积热。(2)眦角皮肤红赤糜烂,为心火兼夹湿邪;若干裂出血,又为心阴不足。(3)两眦赤脉粗大刺痛,为心经实火;赤脉细小、淡红、稀疏、干涩不舒,为心经虚火上炎。(4)眦部胬肉红赤壅肿,发展迅速,头尖体厚,为心肺风热;胬肉淡红菲薄,时轻时重,涩痒间作,发展缓慢或静止不生长,为心经虚火上炎。3气轮辨证 (1)辨颜色红赤:白睛表层红赤,颜色鲜红,为外感风热或肺经实火;赤脉粗大迂曲而暗红,为热郁
36、血滞。抱轮红赤,颜色紫暗,眼疼痛拒按,为肝火上炎兼有瘀滞;抱轮淡赤,按压眼珠疼痛轻微,为阴虚火旺。白睛表层赤脉纵横,时轻时重,为热郁脉络或阴虚火旺所致。白睛表层下呈现片状出血,色如胭脂,为肺热伤络或肝肾阴亏所致,亦有外伤引起者。(2)辨白睛肿胀:白睛表层红赤浮肿,眵泪俱多,骤然发生,多为外感风热;若紫暗浮肿,眵少泪多,舌淡苔薄白,为外感风寒所致。白睛表层水肿,透明发亮,伴眼睑水肿,多为脾肾阳虚,水湿上泛。白睛表层红赤肿胀,甚至脱于睑裂之外,眼珠突起,多为热毒壅滞。(3)辨白睛结节:白睛表层有泡性结节,周围赤脉环绕,涩疼畏光,多为肺经燥热所致;结节周围脉络淡红,且病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则多为肺阴
37、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白睛里层有紫红色结节,周围发红,触痛明显,多为肺热炽盛所致。(4)辨白睛变青:白睛局限性青蓝,呈隆起状,高低不平,多因肺肝热毒。白睛青蓝一片,不红不痛,表面光滑,乃先天而成。(5)辨其他病症:白睛表层与眼睑粘连,为睥肉粘轮,多因椒疮后遗或酸碱烧伤结瘢而成。白睛枯涩,失去光泽,多为阴津不足,津液耗损所致。白睛污浊稍红,痒极难忍,为肺脾湿热而成。4风轮辨证 (1)辨黑睛翳障:黑睛初生星翳,多为外感风邪;翳大浮嫩或有溃陷,多为肝火炽盛。黑睛混浊,翳漫黑睛,或兼有血丝伸人,多为肝胆湿热,兼有瘀滞。黑睛翳久不敛,或时隐时现,多为肝阴不足,或气血不足。(2)辨黑睛赤脉:黑睛浅层赤脉,排
38、列密集如赤膜状,逐渐包满整个黑睛,甚至表面堆积如肉状,多为肺肝热盛,热郁脉络,瘀热互结所致。黑睛深层出现赤脉,排列如梳,且深层呈现舌形混浊,多为肝胆热毒蕴结,气血瘀滞而成。黑睛出现灰白色颗粒,赤脉成束追随,直达黑睛浅层,多为肝经积热或虚中夹实。(3)辨黑睛形状改变:黑睛形状大小异常,或比正常大,或比正常小,多为先天异常所致。黑睛广泛突起,或局部突起,多为肝气过亢,气机壅塞所致。5水轮辨证 (1)辨瞳神大小:瞳神散大,色呈淡绿,眼胀欲脱,眼硬如石,头痛呕吐,多为肝胆风火上班所致。瞳神散大,眼胀眼痛,时有呕吐,病势缓和,多为阴虚阳亢或气滞血瘀引起。瞳神散大不收,或瞳神歪斜不正,又有明显外伤史,为黄
39、仁受伤所致。瞳神紧小,甚至小如针孔,神水混浊,黑睛后壁沉着物多,或黄液上冲,抱轮红赤,多为肝胆实热所致。瞳神紧小,干缺不圆,抱轮红赤,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多为阴虚火旺所致。(2)辨瞳神气色改变:瞳神内色呈淡黄,瞳神散大,不辨明暗,此为绿风内障后期。瞳神紧缩不开,内结黄白色翳障,如金花之状,此为瞳神干缺后遗而成。瞳神展缩自如,内结白色圆翳,不红不痛,视力渐降,多为年老肝肾不足,晶珠失养所致。瞳神变红,视力骤减,红光满目(多为视网膜、玻璃体出血),多属血热妄行,或肝阳上亢所致;反复出血者,多为阴虚火旺引起。瞳神内变黄,白睛混赤,眼珠变软,多为火毒之邪困于睛中;若瞳神内变黄,状如猫眼,眼珠变硬,多系
40、眼内有恶瘤。(3)辨眼后段改变:眼后段病变属中医“内障”范畴。辨眼后段改变,就是将通过检眼镜等检查仪器所见到的眼后段病理性改变,结合中医理论进行辨证的一种方法。而眼后段涉及的脏腑经络极为广泛,正如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中所指出瞳神“内有大络者五,乃心肝脾肺肾,各主一络,中络者六,膀胱小肠三焦胆包络,各主一络,外有旁枝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达脏腑,通乎血气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目中有形色,丝络一一显见而可验,方知何脏何腑之受病。”所以其辨证较复杂。眼后段病变常见体征有淤血、充血、出血、缺血、水肿、渗出、机化、色素沉着或萎缩等,多由炎症、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变性等引起。由炎症所致者,表现多为
41、组织的充血、水肿及渗出;由血液循环障碍所致者,表现为组织的淤血、出血与缺血;若组织营养障碍,则表现多为组织的萎缩、变性或坏死。炎症、出血反复发作,可使组织增生、机化。由组织变性所致者,可出现色素沉着及萎缩。各组织病理性改变的辨证如下:第一辨玻璃体改变:玻璃体内出现尘埃状混浊,眼内有炎性病变或病史,多为湿热蕴蒸,或为肝胆热毒煎灼。玻璃体内出现片状、条状混浊,眼内有出血性病变或病史或外伤史,多为火热上攻,脉络出血,或为气滞血瘀。玻璃体内出现丝状,或棉絮状,或网状混浊,眼底有高度近视等退行性病变,多为肝肾不足,或气血虚弱。第二辨视盘改变:视盘充血隆起,颜色鲜红,边缘模糊,多为肝胆实火,或肝气郁结,郁
42、久化火,或兼气滞血瘀所致。视盘轻度充血,或无明显异常而视力骤降,眼球转动时有痛感,多为肝失条达,气滞血瘀所致。视盘颜色淡白或苍白,生理凹陷扩大加深,多为睥气虚弱,或肝血不足,或素体禀赋不足,肝肾两亏等,致目系失养而成;若兼视盘边界模糊,则为气滞血瘀;若视盘色淡,边界不清,周围血管伴有白线者,多虚实夹杂。视盘血管屈膝,偏向鼻侧,杯盘比增大,或有动脉搏动,多为痰湿内阻,或气血瘀滞所致,视盘水肿、高起,若颜色暗红者,多为气血瘀滞,血瘀水停,或为痰湿郁遏,气机不利;若颜色淡红者,多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水湿蕴积所致。第三辨视网膜改变:视网膜出血:其一是早期视网膜出血,颜色鲜红,呈火焰状者;或位于视网膜
43、深层,呈圆点状出血者;或出血量多,积满玻璃体者,可因心肝火盛,灼伤目中脉络,迫血妄行;或阴虚阳亢,肝失藏血;或脾虚气弱,气不摄血;或瘀血未去,新血妥行;或眼受外伤,脉络破损等因素引起。其二是视网膜出血颜色暗红,多为肝郁气结,气滞血瘀,脉络不利,血溢脉外而成;若出血日久,有机化膜者,为气滞血瘀、痰湿郁积。其三是视网膜反复出血,新旧血液夹杂,或有新生血管,则多为阴虚火炎,煎灼脉络;或脾虚气弱,统血失权;或虚中夹瘀,正虚邪留。视网膜水肿:其一是视网膜局限性水肿,常位?黄m部,可因肝热、脾虚有湿或阴虚火旺所致;亦可因脉络瘀滞,血瘀水停而成水肿。其二是视网膜弥漫性水肿,多因脾肾阳虚,水湿上泛所致。其三是
44、外伤后的视网膜水肿,则为气滞血瘀所致。视网膜渗出:其一是视网膜出现新鲜渗出物,多为肝胆湿热,或阴虚火B王所致。其二是视网膜有陈旧渗出物,则多为痰湿郁积,或肝肾不足兼有气滞血瘀所致。视网膜萎缩与机化:其一是视网膜出现萎缩,多为肝肾不足,或气血虚弱,视衣失养所致;其二是视网膜出现机化物,多因气血瘀滞兼夹痰湿而成。视网膜色素沉着:其一是视网膜色素色黑,多属肾阴虚损或命门火衰;其二是视网膜色素黄黑相兼,状如椒盐,则多属脾肾阳虚,痰湿亡泛所致。第四辨视网膜血管改变:血管扩张:视网膜血管粗大,扩张扭曲,或呈串珠状,常伴有渗出物,多为肝郁气滞,气血瘀阻;或心肝火盛,血分有热而致瘀。微动脉瘤形成,色泽暗红,多
45、为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而致瘀;或因气血不足,无力疏通,血行瘀滞而扩张。血管细小:视网膜血管细小,伴有视盘颜色变淡等眼底退行性改变,多为气血不足,虚中夹瘀;视网膜动脉变细,甚至呈白线条状,多为肝郁气滞,气血瘀阻;视网膜血管痉挛,动脉变细,反光增强,或动、静脉交叉处有压迹,或黄斑部有螺旋状小血管,多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血管阻塞:视网膜血管阻塞,多为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或痰湿阻络所致;亦可因肝气亡逆,气血郁闭;或肝火上炎,火灼脉道而成。第五辨黄斑区改变:黄斑水肿与渗出:黄斑水肿渗出,多为肝气犯脾,水湿停聚所致;水肿消退,遗留渗出物,多为气血瘀滞;若新旧渗出物混杂,多为阴虚火B王;若渗出物较为陈旧,
46、多为肝肾不足。若黄斑水肿经久不消,多属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水湿停滞。黄斑出血:黄斑部出血,多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不统血;或热郁脉络;或阴虚火旺所致;或为外伤引起。黄斑色素沉着,或黄斑囊样变性,多为肝肾不足;或脾肾阳虚,痰湿上泛。五轮辨证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有其局限性,如白睛发黄,病位虽在气轮,但其因多不在肺,而是脾胃湿热交蒸肝胆,胆汁外溢所致;流泪一症,病位在内眦,病因病机在肝、肾、肺经。故临证时不可拘泥于五轮,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四诊合参,才能得出正确的辨证结论。三、辨眼科常见症状与体征(一)辨视觉 l、视物不清,伴白睛红赤或翳膜遮睛,属外感风热或肝胆火炽。2、视力骤降,伴目赤胀痛、瞳
47、神散大者,多为头风痰火。3、眼外观端好而自觉视物渐昏者,多为气血不足,肝肾两亏,阴虚火旺或肝郁气滞。4、自觉眼前黑花飞舞,云雾移睛者,多为浊气上泛,阴虚火旺或肝肾不足。5、若动作稍过,坐起生花,多属精亏血少。6、目无赤痛而视力骤降者,多为血热妄行,气不摄血,气滞血瘀,或肝火上扰,肝气上逆。7内障日久,视力渐降而至失明者,多属肝肾不足或气血两亏。8入夜视物不见伴视野缩小者,多属肝肾精亏或脾肾阳虚。9能近怯远者,为阳气不足或久视伤睛;能远怯近者,多为阴精亏损。10目妄见,视物变色,视正反斜等,多为肝郁血滞,或虚火上炎,或脾虚湿聚。11视一为二,多为风邪人络,或精血亏耗。(二)辨目痛 1外障眼病引起
48、的目痛常为涩痛、碜痛、灼痛、刺痛,多属阳证。2内障眼病引起的目痛常为酸痛、胀痛、牵拽痛、眼珠深部疼痛,多属阴证。3暴痛属实,久痛属虚;持续疼痛属实,时发时止者属虚;痛而拒按属实,痛而喜按属虚;肿痛属实,不肿微痛属虚。4赤痛难忍为火邪实,隐隐作痛为精气虚;痛而喜冷属热,痛而喜温属寒。5午夜至午前作痛为阳盛,午后至午夜作痛为阴盛。6痛连巅顶后项,属太阳经受邪;痛连颞颥,为少阳经受邪;痛连前额鼻齿,为阳明经受邪。7目赤碜痛、灼痛伴眵多粘结,多为外感风热;头目剧痛,目如锥钻,为头风痰火,气血瘀阻;目珠胀痛,多为气火上逆,气血郁闭。8眼内灼痛,为热郁血分;眼珠刺痛,为火毒壅盛,气血瘀滞;眼珠深部疼痛,多
49、为肝郁气滞或肝火上炎。(三)辨目痒目涩 1目痒而赤,迎风加重者,多为外感风热;痒痛并作,红赤肿甚者,为风热邪毒炽盛;睑弦赤烂,瘙痒不已,多为脾胃湿热蕴积;目痒难忍,痒如虫行,为风湿热三邪蕴结;痒涩不舒,时作时止,多为血虚生风。2目干涩多为津液耗损或精血亏少所致;目沙涩,伴目痒赤痛,羞明流泪,多为外感风热所致。(四)辨羞明 1羞明而伴赤肿痒痛流泪,多为风热或肝火所致;羞明而伴干涩不适、无红肿者,多为阴亏血少,风邪未尽;羞明较轻,红赤不显,多为阴虚火炎。2羞明既无眼部红赤疼痛,又无赤脉翳膜,只是眼睑常欲垂闭,多为脾气不足或阳虚气陷。(五)辨眵泪 1目眵属外障眼病的常见症状,多属热。眵多硬结为肺经实
50、热;眵稀不结为肺经虚热;眵多黄稠似脓为热毒炽盛;目眵胶粘多为湿热。2迎风流泪或热泪如汤多为外感风热,责之肝肺;冷泪长流或目昏流泪,多为肝肾不足,或排泪窍道阻塞所致;眼干涩昏花而泪少者,多为阴精亏耗,有碍泪液生成,或为椒疮等后遗症。(六)辨翳膜 1辨黑睛生翳 古人将黑睛和晶珠的病变统称为翳。本处讨论的翳专指黑睛之翳,有新翳、宿翳之别。西医学的“翳”相当于中医宿翳范畴。(1)新翳:病初起,黑睛混浊,表面粗糙,轻浮脆嫩,基底不净,边缘模糊,具有向周围与纵深发展的趋势,荧光素溶液染色检查阳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目赤、碜涩疼痛、畏光流泪等症。黑睛属肝,故新翳多从肝辨证,因新翳有发展趋势,易引起传变,黑睛新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