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第1页/共35页第1页/共35页第2页/共35页第2页/共35页第3页/共35页第3页/共35页第4页/共35页第4页/共35页第5页/共35页第5页/共35页第6页/共35页第6页/共35页第7页/共35页第7页/共35页第8页/共35页第8页/共35页第9页/共35页临床表现:原发病表现+右心衰竭的表现。正常与肺源性心脏病的心脏大体:病变散布于双肺各叶,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灰黄色,严重时病灶可融合(见图6-7)。慢性缺氧刺激骨髓制造较多的红细胞入血,血液粘滞性增大,肺血流阻力增大;临床:发热、剧烈咳嗽、无痰,病毒性肺炎可有呼吸困难和发绀,严重者可有肺实变体征。是
2、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过度充气而呈持久性扩张,伴有肺泡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的病理状态(见图6-3彩图6-2)。慢性肺疾病(以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胸廓疾病、肺血管疾病等。(1)肺肉质变(彩图6-6)缺氧引起肺小动脉收缩,肺循环阻力升高;临床表现:原发病表现+右心衰竭的表现。第9页/共35页第10页/共35页第10页/共35页第11页/共35页第11页/共35页第12页/共35页第12页/共35页第13页/共35页第13页/共35页第14页/共35页第14页/共35页第15页/共35页第15页/共35页第16页/共35页第16页/共35页第17页/共35页第17页/共35页
3、第18页/共35页临床:大约60%病人就诊时已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慢性支气管炎时,由于支气管壁结构的破坏、吸气时支气管腔内压增高及支气管周围纤维组织的牵拉,支气管处于持久性扩张状态,即支气管扩张(见图6-4)。正常与肺源性心脏病的心脏肺心病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肺动脉高压,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较多杯状细胞,固有层及粘膜下层内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呈粘液化二、病理变化和病理临床联系肺疾病时肺毛细血管床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大。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较多杯状细胞,固有层及粘膜下层内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呈粘液化图左上为正常成人心脏,其余为肺源性心脏病的心脏,其中最大者(左下)重785g第二节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图6-11 右上叶周围型肺癌(2)红色肝样变期(彩图6-5)图6-10 右主支气管中央型肺癌病理变化:右心室肥厚,心脏重量增加,肺动脉圆锥显著膨隆(彩图6-3)。支气管粘膜纤毛上皮出现较多杯状细胞,部分呈磷状上皮化生组织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慢性缺氧刺激骨髓制造较多的红细胞入血,血液粘滞性增大,肺血流阻力增大;第18页/共35页第19页/共35页第19页/共35页第20页/共35页第20页/共35页第21页/共35页第21页/共35页第22页/共35页第22页/共35页第23页/共35页第23页/共35页第24页/共35页第24页/共35页第25页/共35页第25页/共35页第26页/共35页第26页/共35页第27页/共35页第27页/共35页第28页/共35页第28页/共35页第29页/共35页第29页/共35页第30页/共35页第30页/共35页第31页/共35页第31页/共35页第32页/共35页第32页/共35页第33页/共35页第33页/共35页第34页/共35页第34页/共35页第35页/共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