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要说的是东坡先生 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 学反思等六个方面说一下我的上课思路。 本课本课选自高教出版社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即古文单元第 22 课。该词该词 是东坡先生的代表作, 更是豪放词的发轫之作, 它渗透着东坡先生谪居黄州时独特的人生体 验,体现了一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就业班一年 级的孩子,他们的三观初步形成但仍需引导;他们性格活泼,思想活跃,对苏轼及豪放词派 有一定了解,对中华诗词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求
2、知欲强,可塑性强。因此,学习该词,可 谓是为学生提供了一道精神大餐。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第一,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东坡先生,掌 握怀古词的怀古伤今的写作方法,这是学习本课的两个基础。第二,能力目标,能够充满感 情、收放自如的诵读该词,以读带赏,进行整体感悟;能够赏析该词豪放的语言风格并进一 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情感目标,能够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在以上几个 目标中,有感情诵读,鉴赏语言,把握情感是教学重点,而情感的把握更是我们要突破的难 点。生命教学观认为,师生要把课堂当做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当成生命中有意义的 构成部分。因此,古典诗词的教学不应该是机械
3、的、生硬的,我们既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 认知收获,更要让学生有深刻的生命感悟。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采取如下教法:1,设置课前任务,以任务促预习 2,课上诵读, 以诵读促欣赏,3,探究问题,以问题促思考。学生在老师的推动下,通过任务做好课前准 备,通过诵读领悟诗词之美,合作探究,思考问题,进行深入鉴赏。 教学过程分为五步,通过视频进行导入,通过诵读沉浸其中,通过语言分析风格,通过 对比认识人物,通过问题把握情感,循序渐进进行学习。 下面是具体教学过程: 课堂开始,通过一段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给学生最直观的视觉冲击,带学生“穿越” 时空,身临赤壁,回到那段惊心动魄的三国历史。 之后趁热打铁,反复诵
4、读,让学生带着心中升腾的豪情,对该词进行整体领悟,为后面 的鉴赏做好准备。 然后以问题引导,做进一步鉴赏。通过问题一赏析赤壁之景的波澜壮阔,感受语言的豪 放特色。作者高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为我们构建了广阔的时空背景。又通 过一句“故垒西边,人倒是”稍作收束,将我们的视线集中于周郎赤壁。然后又继续展开,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将赤壁的高险、江水的波涛汹涌、壮美展现给我们,豪 气冲天,为后面即将出场的人物描绘了一幅如画江山。 下片,通过问题二分析人物,认识周郎。我们从小乔初嫁的美谈中,从他羽扇纶巾的装 束中,从他谈笑间让几十万曹军灰飞烟灭的功绩中看到了周郎的风流儒雅,年少有
5、为。 但是为何?在群雄并起的三国, 苏轼唯独选择了周瑜?抛出这个问题, 我们通过一段微 课,对二人进行对比,进一步深化认识。 最后,结合收尾之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师生共同探讨一个问题,攻克难点。 苏轼在与周瑜的对比中黯然失色, 他讲人生如梦, 到底是失落消沉?还是依旧乐观豁达?对 于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讨论结束后,我们通过两个课前任务,让学生发言,老师 进行总结。任务一,苏轼在谪居黄州时还有另外一首题为“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作 品,试简要分析其思想感情。在这首词中,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打击,作者高咏“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 面对雨过天晴的夕阳斜照,又道“归去,也无风
6、雨也无晴” 。 面对人生波澜, 仕途坎坷, 作者内心豪情不减, 波澜不惊。 任务二, 作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写过一首小诗 自 题金山画像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总结,其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那我们 不妨查阅资料,看看苏轼一生,功业几何?让我们感动的是,在这么多年的外放和贬谪生涯 之中,作者并未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而是每到一处,总放不下读书人肩头的那份沉甸甸的 责任,放不下当地的百姓福祉,哪怕自身流落天涯海角。而自己心中的那份委屈,唯有寄予 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他心中的那份豁达,让我们肃然起敬,在茫茫的人生之路上,这是值 得我们每个人仰望的人生境界! 最后,通过补充出自余秋雨和周国平之手的两段文字,让我们记住苏轼,记住他留给我 们的人生启示: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 的豁达胸怀.在终极的意义上,人世间的成功和失败,幸福和灾难,都只是过眼烟云。 课堂收尾处,让我们跟随一段饱含别样深情的朗诵,与东坡一起“还酹江月” 。 作业:1.苏轼,我想对你说(通过蓝墨云班课进行交流) 2.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反思: 相关视频、微课的使用 直观生动,激发兴趣 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思想活跃、见解深刻 云平台联通、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