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铜峡市五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讲学案课题桃花源记文 体叙事散文课 型新授执 笔 审 核: 时间: 2020年3月 日星 期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掌握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部分文言常用词语。2掌握故事情节,了解创作方法,理解 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3学习记叙的详略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疏通文意难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学情分析在线听课,学生不能和老师互动,古文的翻译只能靠学生大量记笔记。预计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解法 练习法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课前导学 1、自读课文:(1)至少3遍,标自然段序号。(2)
2、在作者旁边空白处介绍作者、背景。(3)结合课下注释,口头解释重点词语,翻译课文。2、写出文中生字词: 3、 简介作者及其写作背景:4、 成语“世外桃源”的含义:二、课堂学习(一)导学1、导入:2、明确学习目标(二)自学(交流“课前导学”内容)(三)讲学1、听读感知:要求:注意正音。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2、翻译全文。注意在书上做好笔记。课后完成括号前的黑体加点字。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 )业。缘( )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 )鲜美(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 )之。复( )前行,欲( )穷( )其林。林尽( )水源,便得( )一山,山有小口,仿
3、佛( )若有光。便舍( )船,从口入。初( )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 )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 )垂髫( ),并( )怡然( )自乐。见渔人,乃( )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之。便要( )还家,设( )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 )来此绝境( ),不复( )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 )所闻( ),皆叹惋( )。余人
4、各复延( )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既( )出,得( )其船,便扶( )向( )路,处处志( )之。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 )规( )往。未果( ),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 )者。(四)测学 积累文言词汇1、文中的通假字:2、一词多义:复前行( )不复出焉( ) ;欲穷其林( ) 既出,得其船( )便舍船( )屋舍俨然( );寻向所志( )寻病终(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一义多词:悉
5、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 ( )缘溪行便扶向路 ( ) 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4、古今异义词: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率妻子邑人 古义: 今义: 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 今义: 见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屋舍俨然 古义: 今义: 缘溪行 古义: 今义:三、课后思学1、作业布置:2、教后反思:青铜峡市五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讲学案教学课题 桃花源记教学时间2020年3月 日 星期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课前导学1、掌握
6、生字词hu 然 yn 然 qin m y 太守 bn 纷 垂tio 叹wn 刘子j 语 云 便要 还家2重点词语解释:(1) 芳草鲜美: (2)渔人甚异之: (3)豁然开朗:(4)并怡然自乐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悉如外人:(7)鸡犬相闻 (8)阡陌交通(9)屋舍俨然 (10)仿佛若有光 3、背诵一二三段。4、复习语句翻译。5、思考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行踪。二、课堂学习 (一)导学1、导入:2、明确学习目标(二)讲学1、理解渔人行踪(1)结合图片,复述课文。(2)思考:课文是以什么线索来记叙桃花源的? (3)结合线索,归纳课文结构 桃花林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2、 理解文章,体味文章
7、内涵(1) 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有什么作用?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桃花源的地理位置如何?(4) 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美景?生活环境美:精神面貌美:风土人情美:(5) 桃源人见渔人后为什么“乃大惊”?(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8) 渔人出桃源,“处处志之”,再往时,为什么会“遂迷,不复得路”?(9) 桃源胜境究竟在什么地方?我们找得到它吗?文中哪些地方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3、 理解文章主题,领悟文章虚实结合的写法。(1)作者为什么要虚构桃花源?(2)谈谈你
8、对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写法的理解。明确:本文既具有浓烈的浪漫色彩,又有强烈的真实感人力量。这一方面是因为主题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是作者始终注意把虚构与现实结合起来,如文章首尾照应,加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如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惝恍迷离,便是最堪寻味之笔。4、 小结拓展有人说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三)测学1、将“渔人”、“村人”两词准确的填入文中括号内。(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
9、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 找出出自本文的七个成语,解释其含义。3、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三、课后思学1、谈学后启示(50字左右)2、布置作业3、板书设计4、教后反思4 / 4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