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 15、山水画、山水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以及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在实践、赏析中了解山水画的用笔用墨、造型特点,丰富传统山水画的表现经验; 体验笔墨山水的乐趣,引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关注。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习山水画常识,掌握基本的表现方法,并努力表现中具有空间感的山 水作品。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笔墨的表现与形象的造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联想导入一、联想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张特殊的照片,大家来看一看,它让你们联想到了些 什么景象?这些富有变化的线条就象是那起伏的山峦,又象是那曲折的河流。这就是我 们今天学习研究的内容第
2、 15 课山水画。 二、新授二、新授 1、定义: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大自然奇丽的美景,这些山山水水引发了无数文人墨 客的感慨和赞美,诗词佳赋,音律绘画自古多有作品流传于世,而以山川、河流等自然 风光为内容的绘画作品就叫山水画。 2、特色:谁能说一说,画家们为什么热衷于表现山水画呢? 展现山水独特的美。山水的美是奇妙而独特,生动又多姿,我们来感受一下 山水之美它们或是气势磅礴,山峰直插云霄,或是辽阔而悠远,亦或是幽深恬静, 或是气韵生动,(北宋山水画家范宽、元朝山水画家黄公望常熟人富春山居图 )这两 幅作品分别表现出了北方山水的险峻和南方山水的秀美,这是对山水的讴歌。 一山一水寄托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
3、的情怀。山水情怀如南宋画家马远喜欢画 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 , 南宋画家夏圭作品的构图常画半边,近景突出,人称“夏 半边” ,都是他们对南宋仅剩半壁江山的生动写照,寄托了对被侵占江山故土的一种缅 怀。 3、历史:我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独立的山水画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间,经 长期的实践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点,与其它绘画相比,突出的特点,就是其空 间感更强,强调笔墨韵味,方寸之间就能展现江山千万里。 4、特征:我们来看这幅作品,此画景物以近景、中景、远景来展现画面远近的空 间感,这符合我们的观察习惯,古称“师法自然” 。画面的空间感离不开笔墨和造型的 表现,墨色有深浅、干湿等变化,造型
4、有大小、详略、虚实等变化,大家根据这张表格 的提示来比较一下远景与近景之间的不同: 要要 点点 墨墨 色色 造造 型型 特特 征征 深浅深浅 干湿干湿 大小大小(例) 详略详略 虚实虚实 远远 景景 小小 近近 景景 大大 观赏、思考、交流同学们的发现结果综合这些发现,我们就可以清晰地总结 出我国山水画的笔墨、造型规律 中景:中景是近景与远景的过渡。谁能说说它与近景或远景相比,其笔墨和造型 有些什么特点?介于两者之间,较远景详、深,较近景略、浅。 5、构图:一幅画有了近景、中景、远景就能呈现出广阔的空间,而要组织这些景 物,则要注意它们的布局、走势,以便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思想,增加艺术感染力。如
5、竖 构图可以突出山势的雄伟,横构图可以突出山势的辽阔,对角线构图易取得画面的视觉 平衡、中心的构图突出主体、三段式构图显悠远 构思:请你闭眼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创作一幅山水画,你会如何安排近中远景的位 置和走势? 6、示范:老师取对角线的构图,吸水笔尖蘸墨,近景以干笔深墨勾勒近石,线条 方圆曲折结合,以便表现其粗糙的质感;中景以次淡的墨水表现,形象简练小些;远景 以湿笔浅墨侧锋表现远山,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这种由近及远的顺序绘画,可以让墨 色过渡自然。 大家也来试一试吧,讲评典型。 7、皴法:为了增加山石厚重的质感,古人还总结了许多皴法,比如: 披麻皴: (视频)线条柔和,多表现江南山石。 斧劈
6、皴: (视频)方折分明,多表现北方山石。 教师在半成品作品上作两种皴法演示,要点是注意笔锋与墨色的变化。 三、学生实践三、学生实践 练习内容:大胆用中国画形式表现一幅具有空间感的山水画作品,用皴法丰富山石 的表现力。 要求:近中远层次清晰,山石线条曲折分明,墨色丰富,景物详略得当,空间感强。 组织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取典型讲评。 四、展评四、展评 引导学生观察学生习作, 看看是谁的作品?听听他在表现山水画中满意的地方?择 机引导学生今后改进的方向。 五、总结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和体验了一下我国传统水墨山水的快意和洒脱,相信大家都有 着不同的收获,下一节课,我们将为这幅山水画作品添加上树木、桥梁、车船等点景之 物,让作品更加完善。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