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反思模板课题: 1.3.3解直角三角形科目: 数学教学对象: 九年级课时: 1课时提供者: 单位: 一、反思教学内容回顾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仰角、俯角。例1作为引例。讲解例5、例6.完成课内练习。1.解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两种情况: 解直角三角形,只有下面两种情况:(1)已知两条边;(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如图, 在进行测量时,从下往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仰角;从上往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做俯角.如图,为了测量电线杆的高度AB,在离电线杆22.7米的C处,用高1.20米的测角仪CD测得电线杆顶端B的仰角a22,求电
2、线杆AB的高(精确到0.1米)例5、海防哨所0发现,在它的北偏西300,距离哨所500m的A处有一艘船向正东方向航行,经过3分时间后到达哨所东北方向的B处.问船从A处到B处的航速是多少km/h(精确到1km/h)?例6、如图,两建筑物的水平距离BC为24米,从点A测得点D 的俯角a300,测得点C 的俯角60,求AB 和CD 两座建筑物的高.(结果保留根号)二、反思教学过程例5的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联系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已知时间求速度,关键是要知道路程,由此将求速度问题转化为求路程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描述画出船的位置和航行路线,借助图形的直观加以分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
3、解直角三角形问题,这是解决本例的关键,也是本例教学中要让学生重点体验和积累的经验之处。例6中,根据所给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问题并构造三角形,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使学习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三、反思教学效果例5例6教学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将实际问题化归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构造适当的直角三角形是关键。航行问题中的三角形往往由方位线和航行路线构成,高度测量问题中的三角形往往由视线、水平线和铅垂线等构成。方位线、视线可分别由方位角和视角确定。通过教学,学生对方位角和各种视角有了正确的理解和想象。四、教学改进措施测量示意图是怎么画出来的,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画出示意图,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计算,并小组派同学上面汇报。还可以带同学走出教室,到校园里,进行实际测量,可以测量旗杆、灯柱、树高、教学楼的高度等等。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