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逻辑用语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章第一章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和规律的科学 逻辑用语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学习和使用常用逻辑用语,掌握正确常用逻辑用语的 用法,纠正出现的逻辑错误,体会运用常用逻辑用语表达数学 的准确性、简捷性 1.1 命题命题与量词与量词 第第1课时课时 命题命题 第一章第一章 课堂典例探究课堂典例探究 2 课课 时时 作作 业业 3 课前自主预习课前自主预习 1 课前自主预习课前自主预习 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过 一个命题: 白马非马 对于一般人来说, “白 马是马”就如同说“苹果是
2、水果”一样清楚 明白,怎么可能“白马非马”呢?孔子的六 世孙孔穿,为了驳倒公孙龙的主张,找上门去辩论,结果公孙 龙说:“如果白马是马,那么黑马也是马,因此就有白马是黑 马,也就是说白等于黑像你这样黑白不分,我不值得和你辩 论”孔穿几句话就败下阵来公孙龙在这里正是运用了逻辑 推理才将这个错误的命题“证明”了,它的破绽在哪里呢? 下面的语句是命题吗? (1)火星存在生命; (2)人类在100年后将定居火星; (3)啊,火星好荒凉! 答案:(1)(2)是命题(3)不是命题. 一 命题 1命题的定义 能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命题一般用一个小写 英文字母表示命题,如p、q、r等 由定义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语句都
3、是命题, 只有那些能判断真假的语句才是命题 注意:(1)一般地,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都不能判断真假,故都不是命题反诘疑问 句是命题,例如“通道这么说不对吗?” (2)一些表述事实和现象或规律的陈述句,如 “人类在100年后将定居火星”等尽管目 前还不能确定其真假,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 进步和时间的推移,总能确定它们的真 假这一类猜想仍算为命题 下列语句中,不能成为命题的是( ) A512 Bx0 C若ab,则ab0 D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答案 B 解析 对于x0,不能判断其真假,故不是 命题, 选B. 2命题真假的判断 判断为真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命 题叫做假命题 注意:判断一
4、个命题真假的方法:数学中判 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但要判 定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 可 已知下列三个命题: 若一个球的半径缩小到原来的1 2, 则 其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 8; 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则它们的标准差也相等; 直线 xy10 与圆 x2y21 2相切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但它们的 标准差不一定相等,错误;正确 课堂典例探究课堂典例探究 下列语句中命题的个数为( )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x23x40; 3x20; 把门关上!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必平行吗? A1个
5、 B2个 C3个 D4个 命题的概念 解题提示 本题主要考查命题的定义,解题 的关键是看语句是否可以判断真假 解析 假命题因为空集是空集的子集而 不是真子集 是开语句,不是命题 是祈使句,不是命题 是疑问句,不是命题 故只有是命题,应选A. 答案 A 方法总结 首先是从句型上排除,然后再看 语句能否判断真假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并说明理由 (1)一条直线l,不是与平面平行就是相交; (2)作ABCABC; (3)这是一棵大树; (4)等边三角形难道不是等腰三角形吗? 解析 (1)直线l与平面有相交、平行和在平 面内三种位置关系,是命题 (2)为祈使句,
6、不是命题 (3)“大树”不能界定,故不能判断其真假, 不是命题 (4)用反问句对等边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作出判断,是命题. 命题真假的判断 下列语句中,真命题有 _(填序号) 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吗? 在ABC中,若AB,则sinAsinB; 若logab0,则a、b都大于1; 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3n1,则an 23n1; 集合A是集合AB的子集 解题提示 经过推理论证成立的为真命题, 只能举出一个反例的就是假命题 解析 是疑问句,不能判断真假,故不是命题;在 ABC 中,ABab,则 2RsinA2RsinB(2R 为ABC 外接圆 的直径),sinAsinB,故是真命
7、题;logab0a1 且 b1 或 0 1 b, 故命题“如果 ab,那么1 ax; 不存在实数x,使x22x30 知,xR,x 22x 成立;xR,x2 2x3(x1)220;故正确 二、存在量词与存在性命题 概念:短语“有一个”、“有些”、“至少 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 分,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 “”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 命题 注意:(1)存在性命题就是陈述某集合中有(存 在)一些元素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2)存在性命题一般含有“有一个”或“某一 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等量词 (3)一个存在性命题可以包含多个变量,如, R,使sin()s
8、insin. (4)要判断一个存在性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 限定的集合M中能找到一个x0,使p(x0)成立 即可;否则,这一存在性命题就是假命题 用符号“”与“”表示下列命题,并判断 真假 (1)不论m取什么实数,方程x2xm0必 有实根; (2)存在一个实数x,使x2x40. 解析 (1)mR,方程 x2xm0 必有实根 当 m1 时,方程无实根,是假命题 (2)xR,使 x2x40, x2x4 x1 2 215 4 0, 不存在 xR,使 x2x40,是假命题 课堂典例探究课堂典例探究 用全称量词把下列语句写成全称命 题,并判断真假: (1)x22x32; (2)终边相同的角的正弦值相等 全
9、称命题的构成及真假判断 解题探究 (1)全称命题的统一形式为 “xM,p(x)” (2)判断全称命题的真假,可以先找反例,若 找到一个反例,说明全称命题是假命题,若 找不到反例,就可以尝试证明命题是真命 题 解析 (1)xR,x22x32. x22x3(x1)222.真命题 (2)所有终边相同的角的正弦值相等真命 题 方法总法 要认真阅读题意,根据命题所涉 及的意义去判断,只要挖掘出“所有”或 “任意”的含义,则为全称命题 (2)要判定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限 定集合中的所有元素x,验证p(x)都成立;但 要判定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限定 集合中的一个x0,使p(x0
10、)不成立即可(这就是 通常所说的“举一个反例”) 用全称量词把下列语句写成全称命题,并判 断真假: (1)sin2x2sinxcosx; (2)三角形有外接圆; (3)非负实数有两个偶次方根 解析 (1)xR,sin2x2sinxcosx.真命 题 (2)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圆真命题 (3)所有的非负实数都有两个偶次方根假命 题. 存在性命题的构成及真假判断 用存在量词将下列语句写成存在性 命题,并判断真假: (1)2sinx3能成立; (2)素数也可以是偶数 解题提示 存在性命题的统一形式为 “xM,p(x)” 解析 (1)xR,2sinx3.假命题 (2)有的素数是偶数真命题
11、方法总结 1.判断一个语句是全称命题还是 存在性命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首先判断该语句是不是命题 (2)对命题属性进行判定时,关键是看命题中 含有的量词是全称量词还是存在量词当语 句中没有明显的量词出现时,要看语句的隐 含意思 2要判定一个存在性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 限定集合中找到一个x0,使p(x0)成立即可; 否则,这一存在性命题就是假命题 用存在量词将下列语句写成存在性命题,并 判断真假; (1)奇函数也可以是偶函数; (2)不是每一个四边形都有外接圆 解析 (1)存在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如f(x)0,xR,真命题 (2)有的四边形没有外接圆真命题. 利用全称命题与存在性命
12、题求参数 的取值范围 若关于x的不等式ax2ax10对 任意实数x都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解题提示 这是一个全称命题且为真命题, 意味着每一个x都要满足ax2ax10.特别要 注意当a0时的判断,解题时容易漏掉 解析 当 a0 时,10,显然成立 当 a0 时,要使 ax2ax10 恒成立, 需 a0, 0,设 p:函数 ycx在 R 上递减;q:不 等式 x|x2c|1 的解集为 R, 如果“pq”为真, 且“pq” 为假,求 c 的取值范围 误解 函数 ycx在 R 上为减函数,01,c1 2. 又“pq”为真,“pq”为假, p 真 q 假或 p 假 q 真 p 真:01
13、2. “pq”为真,且“pq”为假, p 真 q 假或 p 假 q 真 p 真:00,求 p 和 q 对 应的 x 值的集合 误解 由 p:|3x4|2 得 p:|3x4|2, 所以23x42,所以2 3x2,即 p:x| 2 3x2 由 q: 1 x2x20 得 q: 1 x2x20, 所以12 得 p:x2 或 x0,得 q:x2 或 x0,则x22x3m0有实 数根”的逆否命题的真假 解析 m0,12m0,12m40, x22x3m0的根的判别式12m 40, 方程x22x3m0有实数根 原命题为真,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也为 真 课堂典例探究课堂典例探究 将下列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 式
14、,并指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 题 (1)两条平行直线不相交; (2)全等三角形相似;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解题提示 先找出原命题的条件p和结论q, 再将原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然后根 据命题的四种形式的定义表达其他形式的命 题 四种命题的关系 解析 (1)原命题:若l1与l2是平行直线,则l1 与l2不相交; 逆命题:若直线l1与l2不相交,则l1与l2平行; 否命题:若直线l1与l2不平行,则l1与l2相交; 逆否命题:若直线l1与l2相交,则l1与l2不平 行 (2)原命题: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 角形相似; 逆命题: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这
15、两个三角 形全等; 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则这两个三 角形不相似; 逆否命题:若两个三角形不相似,则这两个 三角形不全等 (3)原命题:若四边形ABCD是菱形,则对角 线AC、BD互相垂直平分; 逆命题: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互 相垂直平分,则四边形ABCD是菱形; 否命题:若四边形是ABCD不是菱形,则对 角线AC、BD不互相垂直平分; 逆否命题: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 不互相垂直平分,则四边形ABCD不是菱 形 方法总结 解此类题的难点在于有的命题是 由三部分组成的,既有前提、条件、结论, 正确地区分命题的前提、条件是解决问题的 关键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
16、命题和逆否命题, 并判断其真假: (1)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 (2)若q1,则方程x22xq0有实根 解析 (1)逆命题: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是非 负数,则这个数是实数真命题 否命题:如果一个数不是实数,则它的平方 不是非负数真命题 逆否命题:如果一个数的平方不是非负数,则这个数不是 实数真命题 (2)逆命题:若方程 x22xq0 有实根,则 q1,为真 命题 否命题:若 q1,则方程 x22xq0 无实根,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方程 x22xq0 无实根,则 q1,真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否定形式的区别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命题及命题的否 定形式,并判断真假 (1)若m0,则关于x的方程x2xm0有 实
17、根; (2)若x、y都是奇数,则xy是奇数 解析 (1)否命题:若m0,则关于x的方 程x2xm0无实根(假命题) 命题的否定:若m0,则关于x的方程x2x m0无实根(假命题) (2)否命题:若x、y不都是奇数,则xy不是 奇数(假命题) 命题的否定:x、y满足x、y都是奇数,但x y不是奇数(真命题) 方法总结 命题的否定形式及否命题是两个 不同的概念,要注意区别,不能混淆从形 式上看,否命题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 而命题的否定,条件不变,只否定结论 有下列四个命题: (1)“若xy0,则x、y互为相反数”的否命 题; (2)“若ab,则a2b2”的逆否命题; (3)“若x3,则x2x6
18、0”的否命题; (4)“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答案 B 解析 (1)“若xy0,则x、y不是相反数” 是真命题 (2)“若a2b2,则ab”,取a1,b0,因 为ab2,故是假命 题 (3)“若x3,则x2x60”,解不等式x2 x60可得2x3,而x43,不是不 等式的解,故是假命题 (4)“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故选B. 四种命题关系的应用 判断命题“已知a、x为实数,若关 于x的不等式x2(2a1)xa220的解集非 空,则a1”的逆否命题的真假 解题提示 可以通过判断原命题的真假来 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也可以借助集合
19、间 的包含关系,判断原命题的真假,进而判断它 的逆否命题的真假 解析 解法一:因为 a,x 为实数,关于 x 的不等式 x2 (2a1)xa220 的解集非空,所以 (2a1)24(a2 2)0,即 4a70.解得 a7 4. 因为 a7 41,所以原命题为真 又因为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所以逆否命题为真 解法二:设 p:关于 x 的不等式 x2(2a1)xa220 有 非空解集,q:a1, 则 p:Aa|关于 x 的不等式 x2(2a1)xa220 有实 数解a|(2a1)24(a22)0a|a7 4, 命题 q:Ba|a1 因为 AB,所以“若 p,则 q”为真 所以“若 p,则 q”的逆
20、否命题“若 q,则 p”为真 即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 方法总结 逆否命题真假可以通过判断原命 题的真假得出,否命题的真假可以通过判断 逆命题的真假得出,因此,要判断四种命题 的真假,只需判断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即 可. 命题“若抛物线 yax2bxc 的开口向下,则 x|ax2bxcb. 答案:1.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就是看由条 件能否得出其结论在判断命题时,首先要 理解命题的结论,然后联系其他有关知识来 判断 2若acbc,则ab.假命题. 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当命题“如果p,则q”经过推理证明断定是真 命题时,我们就说由p成立可推出q成立,记 作pq,读作“p推出q” 一般地,已知命题
21、”若p,则q“为真,则记为 pq,这时我们就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 的必要条件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要注意以下 三点: (1)p是q的充分条件是指p成立就足够保证q成 立;q是p的必要条件是指q是p成立必不可少 的条件,q成立,p不一定成立,但q不成立, p一定不成立 (2)“若p则q”是真命题,pq,p是q的充分条 件,q是p的必要条件三种说法是等价的 (3)判定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只是对“p能推 出q”进行了单向探讨,至于“q能否推出p”这 需结合定义理解,判断“若q则p”的真假 “(2x1)x0”是“x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
22、也不必要条 件 答案 B 解析 (2x1)x0 解得 x1 2或 x0,所以(2x1) x0 是 x0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二 充要条件 1一般地,如果pq,且qp,则称p是q的 充分且必要条件,简称p是q的充要条件,记 作pq. 理解充要条件要注意以下两点: (1)pq,那么p、q互为充要条件 (2)“p是q的充要条件”可以叙述为“q当且仅 当p”或“p与q等价” 2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关系: (1)若 AB,则 A 是 B 的充分条件,B 是 A 的必要条件; (2)若 AB,则 A 是 B 的充要条件; (3)若 A B 且 B A,则 A 既不是 B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 B 的必要条件 对
23、上述关系可用 Venn 图表示,如图所示 A 是 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 是 A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设Ax|xp,Bx|xq,即x具有性质p, 则xA,若x具有性质q,则xB.如果AB, 就是说若xA,则x必具有性质p,则pq; 类似地AB与pq等价例如,A中学 生,B学生,AB,即某人是中学生, 必是学生,若是学生,但不一定是中学生, 所以“某人是中学生”是“某人是学生”的 充分不必要条件从集合的角度分析可以加 深我们对充要条件的直观性的理解,如上述 问题也可以用Venn图(如图右图)表示 “a0”是“函数f(x)|(ax1)x|在区间(0, )内单调递增”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
24、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C 解析 本题利用函数的图象确定字母的取值 范围,再利用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 当a0时,f(x)|(ax1)x|x|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当a0时,结合函数f(x)|(ax1)x|ax2 x|的图象知函数在(0,)上先增后减再增, 不符合条件,如图(2)所示 所以,要使函数f(x)|(ax1)x|在(0,) 上单调递增只需a0. 即“a0”是“函数f(x)|(ax1)x|在(0,) 上单调递增”的充要条件 三 充要条件的证明 (1)有关充要条件的证明问题,要分清哪个是 条件,哪个是结论,由“条件”“结论” 是证命题的充分性,
25、由“结论”“条件” 是证命题的必要性证明分为两个环节:一 是充分性;二是必要性证明时,不要认为 它是推理过程的“双向书写”,而应该进行 由条件到结论,由结论到条件的两次证明 (2)等价法:就是从条件(或结论)开始,逐步 推出结论(或条件),但要注意每步都是可逆 的,即反过来也能推出 求证:关于x的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 为1的充要条件是abc0. 证明 必要性:方程ax2bxc0有一 个根为1,x1满足方程ax2bxc0, a12b1c0,即abc0. 充分性:abc0,cab,代 入方程ax2bxc0中可得ax2bxab 0,即(x1)(axab)0.故方程ax2bx c0有一个根为1.
26、 综上所述:原命题成立 课堂典例探究课堂典例探究 给出下列四组命题: (1)p:x20;q:(x2)(x3)0; (2)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全 等; (3)p:mb2”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D 解析 设a1,b2,则有ab,但 a2ba2b2;设a2,b1,则 有a2b2,但ab2ab,故选D. 用集合判断充要条件 设命题甲为:00.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正实数 a的取值范围 解题提示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从集合的观点看就 是 A B. 解析 解不等式 x28x200, 得
27、p:Ax|x10 或 x0,得 q:Bx|x1a 或 x0 依题意:pq,但是 q 不能推出 p,说明 A B. 于是有 a0 1a10 1a2 , (说明:“1a10”与“1a2”中等号不能同时取 到) 解得 00 ,(说明:“1a2”与“1 a10”中的等号不能同时取到) 0b0) y2 a2 x2 b21(ab0) 图形 焦点坐标 F1(c,0),F2(c,0) F1(0,c),F2(0,c) 注意:(1)所谓标准方程,是因为它的形式最简单,当且仅 当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2)这两种椭圆的相同点 是:它们的形状、大小都相同,都有 ab0,a2c2b2;不同 点是:位置不同,焦点
28、坐标也不同(3)判断焦点在哪个轴上只 要看分母的大小,如图 x2项的分母大于 y2项的分母,则椭圆的 焦点在 x 轴上,反之,焦点在 y 轴(4)在求椭圆方程的时候一 定要考虑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如果题目中对焦点在哪下坐标 轴上不明确,则应该考虑焦点在 x 轴上或焦点在 y 轴上两种情 况 求与椭圆 x2 16 y2 111 有公共焦点, 并且经过点 P(3,2)的椭 圆的标准方程 解析 椭圆 x2 16 y2 111 的焦点坐标为( 5,0)、( 5,0), 故可设所求椭圆方程为x 2 a2 y2 b21(ab0) 因为此椭圆经过点 P(3,2), 所以 32 a2 2 2 b21 a2b2
29、5 ,解得 a215 b210 . 所以所求椭圆标准方程为 x2 15 y2 101. 二、椭圆定义的应用技巧 1椭圆定义式:|PF1|PF2| 2a(2a|F1F2|)若动点P满足上式,则P点轨 迹是以F1、F2为焦点的椭圆,据此可用定义 法求得P点的轨迹方程 2涉及椭圆上的点与焦点连线的长度以及过 焦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等问题,常应用 椭圆的定义求解 设F1、F2为椭圆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上一点, 当P、F1、F2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时,P、F1、 F2构成一个三角形焦点三角形(如图) 由椭圆定义可知: |PF1|PF2|2a,|F1F2|2c. 由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30、和椭圆的定义等来解决焦点三角形等有关问 题,如PF1F2的面积问题、|PF1|PF2|的最 值问题等 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为 F1(8,0)、F2(8,0),且椭圆上 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 20,则此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 A. x2 36 y2 1001 B. x2 400 y2 2261 C. x2 100 y2 361 D. x2 20 y2 121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可设为x 2 a2 y2 b2 1(ab0)根据题意得 2a20,a10.又 c8,b2a2 c21006436. 课堂典例探究课堂典例探究 椭圆的标准方程 求适合下列条
31、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点坐标为(1,0)和(1,0),且经过点(2,0); (2)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点 A( 3,2)和点 B(2 3, 1) 解题提示 (1)根据焦点的位置设出椭圆的 标准方程,然后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也可以 根据题意直接求出a,b,c,再写出椭圆的标 准方程(2)设出椭圆方程的一般式,用待定 系数法求解 解析 (1)由已知条件知椭圆的焦点在 x 轴上,所以设它 的标准方程为x 2 a2 y2 b21(ab0) 因为 2a 2120 21204,2c2, 所以 a2,c1,所以 b2a2c22213, 所以所求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x 2 4 y 2 3 1. (2)设所
32、求椭圆的方程为 mx2ny21(m0,n0 且 mn) 由 A( 3,2)和 B(2 3,1)两点在椭圆上可得 m 32n221, m2 32n121, 即 3m4n1, 12mn1, 解得 m 1 15, n1 5,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x2 15 y2 5 1. 方法总结 不明确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时, 通常应进行分类讨论但分类讨论计算较繁 琐,故一般可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mx2ny2 1(m0,n0且mn),这样不必考虑焦点 位置,用待定系数法求出m、n的值即可 (1)如果方程 x2ky22 表示焦点在 y 轴上的椭圆,则 k 的 取值范围是_; (2)方程 x2 2m y
33、2 m11 表示焦点在 x 轴上的椭圆, 则 m 的取 值范围是_ 答案 (1)00 2m1m ,解得1 30,a9 a2 a 9 a6, 当且仅当 a9 a,即 a3 时,等号成立 当 a3 时,|PF1|PF2|6,P 点轨迹是线段 F1F2. 当 a3 时,a9 a6, 此时 P 点轨迹是以 F1,F2为焦点的椭圆 直线 AB 过椭圆x 2 9 y 2 4 1 的左焦点 F1,交椭圆 A、B 两点, 则 ABF2的周长是_ 解析 如图所示, ABF2的周长等于|AB| |AF2|BF2|AF1| |BF1|AF2|BF2|4a 12. 答案 12 有关焦点三角形问题 已知椭圆
34、x 2 a2 y2 b21 上一点 P,F1、F2 为椭圆的 焦点,若F1PF2,求F1PF2的面积 解题提示 求面积时,可先用余弦定理求出 |PF1|PF2|的值再整体代入 解析 由椭圆的定义,有 |PF1|PF2|2a,而在F1PF2中,由余弦定理有|PF1|2 |PF2|22|PF1| |PF2| cos|F1F2|24c2, (|PF1|PF2|)22|PF1| |PF2|2|PF1| |PF2|cos4c2, 即 4a24c22|PF1| |PF2|(1cos) SPF1F21 2|PF1| |PF2|sinb 2 sin 1cosb 2tan 2. 方法总结 椭圆上一点P与两焦点F
35、1、F2构 成的三角形PF1F2我们通常称其为焦点三角形, 在这个三角形中,既可运用到椭圆定义,又 能用到正、余弦定理 上述解答过程中还运用了整体思想直接求出 |PF1|PF2|,没有单独求|PF1|、|PF2|,以减 少运算量 如图所示,已知点 P 是椭圆y 2 5 x 2 4 1 上的 点, F1和 F2是焦点, 且F1PF230 , 求F1PF2 的面积 解析 在椭圆y 2 5 x 2 4 1 中, a 5,b2,c a2b21, 又点 P 在椭圆上,|PF1|PF2|2a2 5 由余弦定理知|PF1|2|PF2|22|PF1| |PF2| cos30 |F1F2|2 (2c)24 式两
36、边平方得|PF1|2|PF2|22|PF1| |PF2|20 得(2 3)|PF1| |PF2|16, |PF1| |PF2|16(2 3), SPF1F21 2|PF1| |PF2| sin30 84 3. 利用椭圆定义求动点轨迹问题 已知B、C是两个定点,|BC|6, 且ABC的周长等于16.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 解题提示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利用定义 求解 解析 如图,建立坐标系, 使x轴经过点B、C,且原点 O为BC的中点,由已知|AB| |AC|BC|16, 由|BC|6,有|AB|AC|106, 即点 A 的轨迹是以 B、C 为焦点的椭圆,且 2c6,2a10. c3,a
37、5,b2523216. 由于点 A 在直线 BC 上时,即 y0 时,A、B、C 三点不能 构成三角形, 点 A 的轨迹方程是 x2 25 y2 161(y0) 方法总结 利用椭圆定义求动点轨迹问题的 方法 利用椭圆定义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结合平面图形中的条件转化为动点 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常数; 第二步:判断是否在标准位置,即焦点是否 在坐标轴上且关于原点对称; 第三步:由定义求出基本量a、b、c进而写出 标准方程; 第四步:检验所求方程是否满足题意 如图,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 别为a,b,c,且B(1,0),C(1,0),求满足 bac,且b,a,c成等差数
38、列时顶点A的轨 迹方程 解析 b,a,c 成等差数列,bc2a224. 即|AB|AC|4|BC|2. 由椭圆定义知,动点 A 的轨迹是以 B、C 为焦点,以 4 为 长轴长的椭圆椭圆方程为x 2 4 y 2 3 1. 又bc,即|AC|AB|, 点 A 的轨迹是椭圆x 2 4 y 2 3 1 的左半部分,且除去点(0, 3),(0, 3),(2,0)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x 2 4 y 2 3 1(x0 k30 ,得 30 的条 件当 ab 时,方程并不表示椭圆,而是圆 正解 由题意可知 5k0 k30 5kk3 , 解得 30) x2 b2 y2 a21(ab0) 一 椭圆的几何性质 1椭圆的
39、范围 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知,椭圆上的点(x,y)都适合不等式x 2 a2 1, y2 b21,即 x 2a2,y2b2,|x|a,|y|b,即axa, byb,这说明椭圆x 2 a2 y2 b21(ab0)位于直线 x a 和 y b 所围成的矩形内确定了范围后,用描点法作图时,就可 以不取范围之外的点了 2椭圆的对称性 (1)椭圆关于 x 轴、y 轴对称,也关于原点对称 对于椭圆的标准方程x 2 a2 y2 b21,把 x 换成x 或把 y 换成 y,或把 x、y 同时换成x、y 方程都不变,所以椭圆关于 y 轴对称,关于 x 轴对称,也关于原点对称,这时坐标轴是椭 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
40、对称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也叫椭 圆的中心 (2)如果曲线具有关于 x 轴,关于 y 轴,关于原点对称,三 种对称中的任意两种成立,那么第三种对称也成立 (3)椭圆的中心是两焦点的中点,对称轴是焦点的连线及其 中垂线,这些性质与坐标系无关,是椭圆固有的性质 3椭圆的顶点 (1)椭圆x 2 a2 y2 b21(ab0)与坐标轴的交点 令 x0,得 y b;令 y0,得 x a.这说明 A1(a,0)、 A2(a,0)是椭圆与 x 轴的两个交点,B1(0,b)、B2(0,b)是椭圆与 y 轴的两个交点 因为x轴、y轴是椭圆的对称轴,所以椭圆和 它的对称有四个交点,这四个点叫做椭圆的 顶点 (2)椭圆
41、的长轴、短轴 线段A1A2叫做椭圆的长轴,它的长为2a. 线段B1B2叫做椭圆的短轴,它的长为2b. 注意:要明确a,b,c三者的几何意义:a是 长半轴长,也是短轴端点与焦点所连线段的 长,b是短半轴长,c是半焦距由c2a2 b2,可得“已知椭圆的四个顶点,求焦点” 的几何作法:只要以短轴的端点B1(或B2)为 圆心,a为半径作弧交长轴于两点,这两点就 是焦点 椭圆的对称轴是坐标轴,长轴长为 6,焦距为 4,则椭圆的 方程为( ) A. x2 36 y2 201 B.x 2 9 y 2 5 1 C.x 2 9 y 2 5 1 或x 2 5 y 2 9 1 D. x2 20 y2 361 或 x
42、2 36 y2 201 答案 C 解析 长轴长为 6, 2a6, a3, 焦距 2c4, c2, b 5,又焦点可能在 x 轴上,也可能在 y 轴上,故选 C. 4椭圆的离心率 椭圆的半焦距与长半轴长的比,称作椭圆的离心率记作 ec a. ac0,00)的左焦点 F 到过顶点 A(a, 0), B(0, b)的直线的距离等于 b 7,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1 2 B.4 5 C.7 7 6 D.7 7 6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 AB 的方程为 x a y b1,即 bxay ab0. 左焦点为 F(c,0),则|cbab| a2b2 b 7. 7(ac) a2b2,
43、7(ac)2a2a2c22a2c2,即 5a214ac8c20, 8e214e50,解得 e1 2或 e 5 4. 又00),焦点坐标为 F1(c,0),F2(c,0) 依题意设 M 点坐标为(c,2 3b), 在 RtMF1F2中,|F1F2|2|MF2|2|MF1|2, 即 4c24 9b 2|MF 1| 2, 所以|MF1|MF2|4c24 9b 22 3b2a,整理得 3c 23a2 2ab. 又 c2a2b2,所以 3b2a,b 2 a2 4 9, 所以 e2c 2 a2 a2b2 a2 1b 2 a2 5 9,所以 e 5 3 . 方法总结 求椭圆的离心率,即求c a,只需求 a、
44、c 的值 或将 a、c 用同一个量表示本题还可以将 M 点坐标代入椭圆 方程直接求解c a. 求椭圆 4x29y21 的长轴长、焦距、焦点坐标、顶点坐标 和离心率 解析 将椭圆方程变形为x 2 1 4 y 2 1 9 1. a1 2,b 1 3,c 1 4 1 9 5 6 . 椭圆的长轴长和焦距分别为 2a1,2c 5 3 ,离心率 ec a 5 3 ,焦点坐标为 F1( 5 6 ,0)、F2( 5 6 ,0),顶点坐标为 A1( 1 2,0)、A2( 1 2,0),B1(0, 1 3)、B2(0, 1 3).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椭圆 ax2by21 与直线 xy1 相交于 A、B 两点,若|AB|2 2,且 AB 的中点 C 与椭圆中心连线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