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4 ,大小:132.50KB ,
文档编号:489419      下载积分:4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89419.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 - 1 - 辽宁省大连市辽宁省大连市 20192019- -2020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卷(表达题)两部分。 试卷总分试卷总分 150150 分分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甲甲 必考题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美美与共 费孝通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 愿。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

2、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 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 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 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 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 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 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 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

3、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 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 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 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 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 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 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

4、中,一定会因为 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 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 - 2 - 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 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1. 下列对“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需要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和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B. 这是一种理智的、稳健的而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 C. 这是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理解”又“选择”的心态。 D. 这是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

5、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的思想观念。 2. 下列解说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人类不同文明相得益彰、共同繁荣,“和而不同”,就能“天下大同”。 B. 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经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聪明智慧和宝贵经 验的中华文明。 C. 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仇视西方的状况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D. 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一定会受到某些人的非议、抵制或可能的猛烈的攻击。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某些发达国家拥有强势文明,却已经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B. 面对今天的“信息爆炸”、纷至沓来的“异文化”,我们不能全盘接受、盲

6、目排斥。 C. 异文化并非完美无缺,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判断它的精华和糟粕。 D. 人类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必须力排对“美美与共”的抵触,才能达到“天下 大同”的境界。 【答案】1. C 2. C 3. A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 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 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B、D 三项只是含义的一个侧面, 没有触及核心内容。 【2 题详解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 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 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C 项,仇视西方的应该是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 - 3 - 方殖民主义欺凌的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已经酝酿”前应有“似乎”二字。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 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 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 项,“已经成了”有误,应

8、是“容易成为”。 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 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 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 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36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贫好学,尤精诗 、 传 ,落拓不为州里所敬。武 德中,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酒,不以讲授为事。刺史

9、达奚恕屡加咎责,周乃拂衣游于曹、汴, 又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 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 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常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 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每与臣 言,未尝不以忠孝为意。”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 令直(注)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奉使称旨。帝以常何举得其人,赐帛三百匹。 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 中书侍郎岑文本

10、谓所亲曰:“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 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 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十五年,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 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太宗伐辽东,令周与高士廉、刘洎留辅皇太子。太宗还,以本 官摄吏部尚书。二十一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太宗尝以神笔赐周飞白书曰:“鸾凤凌云,必 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周病消渴,弥年不瘳。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每令尚食以膳供之,太宗 躬为调药,皇太子亲临问疾。周临终,索所陈事表草一帙,手自焚之,慨然曰:“管、晏彰 君之过,求身

11、后名,吾弗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太宗为之举哀,赠幽州都督,陪 - 4 - 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马周传 ) 注:直,译“进入”。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落拓 不为州里所敬 落拓:豪迈,不拘束 B. 遂感激 西游长安 感激:不满,气愤 C. 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 也。 草:起草 D. 时驾幸翠微宫,敕 求胜地,为周起宅。 敕:整治 5.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 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 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

12、中 少孤贫好学,尤精诗 、 传 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周任博州助教时因每日饮酒,不以工作为重,屡次受到责怪,不被尊重。 B. 使马周得以发挥才能的机遇是他离开家乡投奔到中郎将常何家中,并替常何书写奏折,经 常何推荐,得到唐太宗赏识。 C. 贞观十五年后,马周频繁调职,官职有升有降。皇帝更曾御笔题赠马周,以示朝廷对他的 嘉奖。 D. 马周机敏,善于分析处理问题,长于陈述奏章,不愿揭示君主过失以博取身后之名,有淡 泊功名的节操。 7. 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

13、。 (2)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 【答案】4. D 5. D 6. C 7. (1)常何因为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类条目写了 20 多件事,让他把这些 奏报上去,都是切中事务的。 - 5 - (2)唐太宗当天就召见马周,过了一会儿马周还没有到,唐太宗就多次派使者去催促他。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 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 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作答本题时要注意结 合上下文理解实词的意义,或

14、者是用代入法将加点的实词带入句中去理解,或者以字形推断 字的词性和意思。本题中,D 项,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 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敕,皇帝的命令。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 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的语句,然后认真分析翻译语句,分 析每个选项,看每个选项是从哪方面来写马周的,最后对照原文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选 项。分析可知,表现马周坚强不屈,表现马周洒脱不羁的风格。排除,其它句子都 能表现马周有才能。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

15、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中,C 项,“官职有升有降”不符合文意,“十五年,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 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太宗伐辽东,令周与高士廉、刘洎留辅皇太子。太宗还,以 本官摄吏部尚书。二十一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可见贞观十五年后,马周官职并未降低。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准确翻

16、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要结合语境,将所翻译的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 其大概的意思。翻译之前先确定句子中的重要的得分点,比如特殊句式、重点词语、词语的 特殊用法等;然后再逐字落实;最后要对所翻译的句子加以润色,如调、删、补、换等。翻 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词语有: (1)以,因为;不涉经学,没有什么 学问;合旨,切中事务。 (2)即日,当天;间,一会儿;遣使催促者数四,定语后置句,多 - 6 - 次派使者去催促他。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 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 本

17、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 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 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 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 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但十分好学, 尤其精通诗经 春秋 ,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 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每日饮酒,不以

18、讲课作为正事。刺史达奚恕常常 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周游曹州.汴州,又被浚仪县令崔贤首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西游 长安。住在新丰旅店时,旅店主人只照顾其他商贩而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 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主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后来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 分列条目写了 20 多件事,让他上奏,每一条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 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的。每次和我谈话,没有不以 忠孝作为主旨的。”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

19、。 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进入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 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 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 太宗曾经说: “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中书侍郎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我经常会见到马周论事, 援引事例,谈论古今,讲重点删繁琐,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加,没有一字可以减,听起 来洋洋洒洒,使人忘却疲倦。以前的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 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贞观十五年,马周

20、升任治书侍御 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 当时唐太宗远征辽 东,让马周和高士廉.刘洎留下来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让马周担任吏部尚书。 贞观二 十一年,又晋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 - 7 - 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有消渴病,多年不曾治愈。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 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情加重时,马周 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 样做。”贞观二十二

21、年,马周去世,年仅 48 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1111 分)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唐文成开成二年,作者的弟弟杜凯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 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前往扬州探视。按唐制,作者因假逾百日而被迫离 职。 8. 诗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禅智寺的“静”,请就前三联作简要分析。 9. 尾联别开生面,用热闹的扬州来作陪衬,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8. 首联

22、以“蝉噪”反衬其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风秋雨则烘托出寺的冷寂。 颔联从视觉角度写静,以青苔满阶、白鸟徘徊,暗示寺的空寂人稀。颈联从明暗的变化 写静。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 9. 以扬州的歌舞喧闹、市井繁华与禅智寺的静寂落寞作对比,暗示作者的身世感慨与凄凉情 怀。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 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 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本诗前三联的意思是,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 飘萧气候已交秋;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暮霭已生深树,

23、斜阳渐下小楼。分析可知, 首联以动即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阔,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颔联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颈 联从明暗的变化写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暮霭 - 8 - 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 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静。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尾联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 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

24、来什么内容,表达了 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赏析解说尾联的内容,谁想 得到,竹林路西,就是歌吹沸天的繁华的扬州?而诗人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寂寞度日。 本联既表达了对弟弟眼病的担忧,又表达了对自己前程的黯然神伤和孤寂凄凉的心境。以乐 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 的心境。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衬哀,这种对照和反衬,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 失落的心境。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25、; (2)联想 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 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 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 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6 6 分)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 ,而不知其所止;_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2)鹏之背,_ ;怒而飞,_ 。庄子逍遥游 (3)亲贤臣,远小人,_;亲小人,远贤臣,_ 。诸葛亮 出 师表 【答案

26、】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2)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 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冯虚御风、遗世独立、倾颓。 - 9 - 乙乙 选考题选考题 注意: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多做,则按注意: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27、,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 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 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 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

28、她一样晚归的人。 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 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 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力,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 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伢儿也是贫 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是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 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叫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 14 岁的男孩,父母在外地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 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

29、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 怎么那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去吧?唉,就传进了又能怎样呢?14 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 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 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 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 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 30 岁了,如果再年轻 5 岁,哪怕 3 岁呢,她也一定要争取 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了,就像是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经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 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

30、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 叫这位 60 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 10 -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很大,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 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 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着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 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 亲?是妻子?那家,一定

31、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 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 以后都要对他(她)很好。 她终于放开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并没有关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题目中的“风雪”,在文中以环境描写的形式渲染了凄清死寂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彻底绝 望的心情;并且以风雪中的寒冷与屋内的温暖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夜归人内心的焦急和凄 凉。 B刘安婶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中年妇女;马平平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平平姥姥是一个慈祥 的

32、老太太。她们平日都关心或亲近着这个夜归者。 C是婚姻上的挫折,使这位大龄女青年对周围的人产生了由衷的反感,因而不肯与邻里真心 交往,邻居也就没有人关心她,于是她备感孤独。 D“提着篮子的中年人”的路过,使夜归者在焦急中有了一丝希望,进而陷入失望。正是这 一情节的设置使故事有了一点波折,为小说增添了情趣。 E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生活横截面,主要以夜归者站在院门口短时间内心理活动的描 述为手段,展现了院子里邻居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2)故事中“风雪夜归”的“她”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 (3)结尾一句“原来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4)夜归的大龄姑娘站在门前,犹豫之中,

33、在心里把院里的邻居们排了一个队,并十分努力 地回忆起了往日的许多细节。对于这样的写法,有人认为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也有人认为是 做作拖沓之笔,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 11 - 【答案】 (1)B、D (2)由于特殊的生活经历,她具有一种心态:怕孤寂,却好像偏偏处于孤寂;怕无援,又好 像时时处于无援。甚至有无端猜疑和自叹自怜的倾向。但她的内心是善良的。 (3)突出主题。说明有人留门,表现人间并不像夜归者所揣想的那么冷。情理之中,意 料之外。使故事有了更深的意趣。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蕴含深意。 人们常常在心理上虚掩着一道门,轻轻一推即可打开,那面就是一个别样

34、的世界。 (4)比如,同意“匠心独运”,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生活横截面,主要以夜归者站在 院门口短时间内心理 活动的描述为手段,展现了院子里邻居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同意“拖沓之笔”:几个人物作用雷同;都以心理描写的方式回忆往事,手法单一。 【解析】 【详解】小题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 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 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 题要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和主题的基础上,结合着人物心理及性格特征等方面来分析判断。 A 项,

35、 “凄清死寂的气氛”“彻底绝望的心情”不妥。 文中渲染了风雪寒冷的气氛, 但不是“凄 清死寂”;根据情节的最后细节喊人、敲门来判断,她并没有“彻底绝望”。 C 项,“对周围的人产生了由衷的反感”“倍感孤独”不妥。前者明显对一个孩子有亲切感, 后者可根据关心她婚姻的人及虚掩的门来判断。 E 项,“错综复杂”错,复杂的只是主人公婚姻上的挫折及其内心感受而已。 故选 BD。 小题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 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

36、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 词句表述出来。本文可从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和直接陈述中来体会她的形象特征。如从文中关 于她想叫门的细节描写,特别是不能叫平平姥姥那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冒着大雪来给她开门, 可看出她是一个善良的人;文章第三四段关于她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比如“她拉紧了围 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表现了她的孤苦无援;文章第九段,“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羡慕。他是提着 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关于她羡 慕中年男人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她对家的温暖的渴望,体现出她的孤寂。还有,通过她对刘安 -

37、 12 - 婶的猜疑“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表现她的敏感和猜疑。 甚至她还有自怜的一面“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 哪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通过这些描写表现她怕孤寂,却好像偏偏处于孤寂;怕无 援,又好像时时处于无援。甚至有和自叹自怜的倾向。但她的内心是善良的。 小题 3:本题考查鉴赏小说情节布局的作用。解答时,首先找到相关的情节,仔细阅读,从设 置悬念、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内容主旨等角度回答。如在内容主题上,“原来门并没有关 上”突出了人间并不像夜归者所揣想的那么冷这一主题。同时暗示,人的心理上也关着一道 门,只要你肯推开它,可

38、能就是一个另一番天地。在结构上,起到了意料之中却又在意料之 外的效果;在文体特点方面,可以从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回味无穷的效果。 小题 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 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而后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 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表达自己的体会,注意不要脱离小说的 内涵而凭空想象。如要认为匠心独运。就要从主题,人物心理和社会现实几个方面分析作答。 如要认为是拖沓之笔,就要从小说的情节完整的角度、人物雷同等方面分析作答。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

39、查八大能力,但其中 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 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 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 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 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 4 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 分的题答案有三点 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 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

40、一 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 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 、内容(主 题义)角度回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 - 13 - 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 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

41、 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 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 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 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 ,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 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 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 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

42、,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 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 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 。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 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 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 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 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地地道道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 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

43、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 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 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 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 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 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 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 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

44、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 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 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 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 - 14 - 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 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 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 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

45、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 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 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 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 年 4 月作于四川客寓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师。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气,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 列第一。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上海一等的花花公子。 B. 李叔同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奔赴日本留学,他全面钻研西洋艺术,绘画、音乐、文学、戏 剧都研究;介

46、绍西洋文明,亲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 ,目的是学成以后报效祖国。 C. 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 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这一变,表明他与西方思想的彻底决裂,与西 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D. 李叔同先生的特性就是“认真”,即使在出家为僧之后,依然非常认真,如“宣纸多了些, 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就是很好的证明。 E作者对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通过几次外貌描写,表现了 人物的内在精神。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表明作者对李 叔同的出家

47、非常失望,无比痛心。 2.文中说:“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说明。 3.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阶段论述的? 4.李叔同早年曾是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却出家为僧。对李先生出家的选择,请发表你的看 法。 【答案】 (1)B、D (2)深感祖国惨痛的现实;有感于日本的明治维新文化,学习西洋文化;放弃了翩翩公子的 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 (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 15 - (3)性格特征是“认真”。第一,青年时期在上海,好学上进,大展才华,认认真真做一个 有志青年。第二,留学日本,刻苦钻研西洋文化,认认真真做一个将来报效祖国的留学生。

48、第三,回国以后,认认真真的教学,把所学的知识回报给祖国的人民。第四,出家之后,更 是认认真真做人,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 (4)探究题。言之成理即可。如,他报国无门,独善其身。或对祖国黑暗,痛心疾首,而遁 入空门。或对前途失望,消极避世。或另辟蹊径,曲线救国。不一而足。 【解析】 【详解】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 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 标,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 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

49、度评价; 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排除得出答案。本题中, A 项,“花花公子”错误,带有贬义,原文“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是形容其英俊潇 洒。 C 项, “表明他与西方思想的彻底决裂, 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 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无中生有,根据原文“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 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装束的彻底改变说明他认真的性格特点。 E 项,“表明作者对李叔同出家非常失望,无比痛心”于文无据。 故选 BD。 小题 2: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 题,首先要根据题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