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辽宁省大连市辽宁省大连市 20192019- -2020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卷(表达题)两部分。 试卷总分试卷总分 150150 分分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甲甲 必考题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美美与共 费孝通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 愿。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
2、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 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 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 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 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 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 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 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
3、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 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 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 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 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 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 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
4、中,一定会因为 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 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 - 2 - 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 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1. 下列对“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需要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和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B. 这是一种理智的、稳健的而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 C. 这是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理解”又“选择”的心态。 D. 这是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
5、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的思想观念。 2. 下列解说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人类不同文明相得益彰、共同繁荣,“和而不同”,就能“天下大同”。 B. 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经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聪明智慧和宝贵经 验的中华文明。 C. 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仇视西方的状况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D. 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一定会受到某些人的非议、抵制或可能的猛烈的攻击。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某些发达国家拥有强势文明,却已经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B. 面对今天的“信息爆炸”、纷至沓来的“异文化”,我们不能全盘接受、盲
6、目排斥。 C. 异文化并非完美无缺,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判断它的精华和糟粕。 D. 人类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必须力排对“美美与共”的抵触,才能达到“天下 大同”的境界。 【答案】1. C 2. C 3. A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 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 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B、D 三项只是含义的一个侧面, 没有触及核心内容。 【2 题详解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 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 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C 项,仇视西方的应该是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 - 3 - 方殖民主义欺凌的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众;“已经酝酿”前应有“似乎”二字。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 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 问是否一致,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 项,“已经成了”有误,应
8、是“容易成为”。 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 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 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 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36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周,字宾王,清河茌平人也,少孤贫好学,尤精诗 、 传 ,落拓不为州里所敬。武 德中,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酒,不以讲授为事。刺史
9、达奚恕屡加咎责,周乃拂衣游于曹、汴, 又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 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 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常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 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每与臣 言,未尝不以忠孝为意。”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 令直(注)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奉使称旨。帝以常何举得其人,赐帛三百匹。 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不见则便思之。” 中书侍郎岑文本
10、谓所亲曰:“吾见马君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 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亡倦。昔苏、张、终、贾,正应此耳。然鸢 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耳。”十五年,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 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太宗伐辽东,令周与高士廉、刘洎留辅皇太子。太宗还,以本 官摄吏部尚书。二十一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太宗尝以神笔赐周飞白书曰:“鸾凤凌云,必 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周病消渴,弥年不瘳。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每令尚食以膳供之,太宗 躬为调药,皇太子亲临问疾。周临终,索所陈事表草一帙,手自焚之,慨然曰:“管、晏彰 君之过,求身
11、后名,吾弗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太宗为之举哀,赠幽州都督,陪 - 4 - 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马周传 ) 注:直,译“进入”。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落拓 不为州里所敬 落拓:豪迈,不拘束 B. 遂感激 西游长安 感激:不满,气愤 C. 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 也。 草:起草 D. 时驾幸翠微宫,敕 求胜地,为周起宅。 敕:整治 5.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为浚仪令崔贤首所辱,遂感激西游长安 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 周有机辨,能敷奏,深识事端,动无不
12、中 少孤贫好学,尤精诗 、 传 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周任博州助教时因每日饮酒,不以工作为重,屡次受到责怪,不被尊重。 B. 使马周得以发挥才能的机遇是他离开家乡投奔到中郎将常何家中,并替常何书写奏折,经 常何推荐,得到唐太宗赏识。 C. 贞观十五年后,马周频繁调职,官职有升有降。皇帝更曾御笔题赠马周,以示朝廷对他的 嘉奖。 D. 马周机敏,善于分析处理问题,长于陈述奏章,不愿揭示君主过失以博取身后之名,有淡 泊功名的节操。 7. 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
13、。 (2)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 【答案】4. D 5. D 6. C 7. (1)常何因为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类条目写了 20 多件事,让他把这些 奏报上去,都是切中事务的。 - 5 - (2)唐太宗当天就召见马周,过了一会儿马周还没有到,唐太宗就多次派使者去催促他。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 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 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作答本题时要注意结 合上下文理解实词的意义,或
14、者是用代入法将加点的实词带入句中去理解,或者以字形推断 字的词性和意思。本题中,D 项,时驾幸翠微宫,敕求胜地,为周起宅: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 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敕,皇帝的命令。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 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的语句,然后认真分析翻译语句,分 析每个选项,看每个选项是从哪方面来写马周的,最后对照原文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选 项。分析可知,表现马周坚强不屈,表现马周洒脱不羁的风格。排除,其它句子都 能表现马周有才能。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
15、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中,C 项,“官职有升有降”不符合文意,“十五年,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 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太宗伐辽东,令周与高士廉、刘洎留辅皇太子。太宗还,以 本官摄吏部尚书。二十一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可见贞观十五年后,马周官职并未降低。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准确翻
16、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语句要结合语境,将所翻译的句子放到语境中理解 其大概的意思。翻译之前先确定句子中的重要的得分点,比如特殊句式、重点词语、词语的 特殊用法等;然后再逐字落实;最后要对所翻译的句子加以润色,如调、删、补、换等。翻 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的重点词语有: (1)以,因为;不涉经学,没有什么 学问;合旨,切中事务。 (2)即日,当天;间,一会儿;遣使催促者数四,定语后置句,多 - 6 - 次派使者去催促他。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 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 本
17、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 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 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 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 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但十分好学, 尤其精通诗经 春秋 ,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 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每日饮酒,不以
18、讲课作为正事。刺史达奚恕常常 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周游曹州.汴州,又被浚仪县令崔贤首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西游 长安。住在新丰旅店时,旅店主人只照顾其他商贩而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 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主人对此感到十分奇怪。后来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 分列条目写了 20 多件事,让他上奏,每一条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 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的。每次和我谈话,没有不以 忠孝作为主旨的。”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
19、。 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进入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 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得到马周这个 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 太宗曾经说: “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中书侍郎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我经常会见到马周论事, 援引事例,谈论古今,讲重点删繁琐,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加,没有一字可以减,听起 来洋洋洒洒,使人忘却疲倦。以前的苏秦.张仪.终军.贾谊,也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 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贞观十五年,马周
20、升任治书侍御 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 当时唐太宗远征辽 东,让马周和高士廉.刘洎留下来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让马周担任吏部尚书。 贞观二 十一年,又晋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 - 7 - 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有消渴病,多年不曾治愈。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 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情加重时,马周 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 样做。”贞观二十二
21、年,马周去世,年仅 48 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1111 分)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唐文成开成二年,作者的弟弟杜凯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 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前往扬州探视。按唐制,作者因假逾百日而被迫离 职。 8. 诗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禅智寺的“静”,请就前三联作简要分析。 9. 尾联别开生面,用热闹的扬州来作陪衬,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8. 首联
22、以“蝉噪”反衬其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风秋雨则烘托出寺的冷寂。 颔联从视觉角度写静,以青苔满阶、白鸟徘徊,暗示寺的空寂人稀。颈联从明暗的变化 写静。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 9. 以扬州的歌舞喧闹、市井繁华与禅智寺的静寂落寞作对比,暗示作者的身世感慨与凄凉情 怀。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 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 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本诗前三联的意思是,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 飘萧气候已交秋;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暮霭已生深树,
23、斜阳渐下小楼。分析可知, 首联以动即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阔,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颔联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颈 联从明暗的变化写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暮霭 - 8 - 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 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静。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尾联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 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
24、来什么内容,表达了 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赏析解说尾联的内容,谁想 得到,竹林路西,就是歌吹沸天的繁华的扬州?而诗人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寂寞度日。 本联既表达了对弟弟眼病的担忧,又表达了对自己前程的黯然神伤和孤寂凄凉的心境。以乐 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 的心境。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衬哀,这种对照和反衬,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 失落的心境。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25、; (2)联想 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 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 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 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6 6 分)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 ,而不知其所止;_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2)鹏之背,_ ;怒而飞,_ 。庄子逍遥游 (3)亲贤臣,远小人,_;亲小人,远贤臣,_ 。诸葛亮 出 师表 【答案
26、】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2)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 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冯虚御风、遗世独立、倾颓。 - 9 - 乙乙 选考题选考题 注意: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多做,则按注意: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27、,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多做,则按 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 2B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 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 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 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
28、她一样晚归的人。 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 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 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力,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 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伢儿也是贫 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是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 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叫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 14 岁的男孩,父母在外地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 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
29、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 怎么那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去吧?唉,就传进了又能怎样呢?14 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 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 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 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 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 30 岁了,如果再年轻 5 岁,哪怕 3 岁呢,她也一定要争取 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了,就像是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经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 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
30、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 叫这位 60 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 10 -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很大,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 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 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着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 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 亲?是妻子?那家,一定
31、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 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 以后都要对他(她)很好。 她终于放开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并没有关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题目中的“风雪”,在文中以环境描写的形式渲染了凄清死寂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彻底绝 望的心情;并且以风雪中的寒冷与屋内的温暖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夜归人内心的焦急和凄 凉。 B刘安婶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中年妇女;马平平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平平姥姥是一个慈祥 的
32、老太太。她们平日都关心或亲近着这个夜归者。 C是婚姻上的挫折,使这位大龄女青年对周围的人产生了由衷的反感,因而不肯与邻里真心 交往,邻居也就没有人关心她,于是她备感孤独。 D“提着篮子的中年人”的路过,使夜归者在焦急中有了一丝希望,进而陷入失望。正是这 一情节的设置使故事有了一点波折,为小说增添了情趣。 E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生活横截面,主要以夜归者站在院门口短时间内心理活动的描 述为手段,展现了院子里邻居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2)故事中“风雪夜归”的“她”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 (3)结尾一句“原来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4)夜归的大龄姑娘站在门前,犹豫之中,
33、在心里把院里的邻居们排了一个队,并十分努力 地回忆起了往日的许多细节。对于这样的写法,有人认为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也有人认为是 做作拖沓之笔,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 11 - 【答案】 (1)B、D (2)由于特殊的生活经历,她具有一种心态:怕孤寂,却好像偏偏处于孤寂;怕无援,又好 像时时处于无援。甚至有无端猜疑和自叹自怜的倾向。但她的内心是善良的。 (3)突出主题。说明有人留门,表现人间并不像夜归者所揣想的那么冷。情理之中,意 料之外。使故事有了更深的意趣。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蕴含深意。 人们常常在心理上虚掩着一道门,轻轻一推即可打开,那面就是一个别样
34、的世界。 (4)比如,同意“匠心独运”,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生活横截面,主要以夜归者站在 院门口短时间内心理 活动的描述为手段,展现了院子里邻居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同意“拖沓之笔”:几个人物作用雷同;都以心理描写的方式回忆往事,手法单一。 【解析】 【详解】小题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 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 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 题要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和主题的基础上,结合着人物心理及性格特征等方面来分析判断。 A 项,
35、 “凄清死寂的气氛”“彻底绝望的心情”不妥。 文中渲染了风雪寒冷的气氛, 但不是“凄 清死寂”;根据情节的最后细节喊人、敲门来判断,她并没有“彻底绝望”。 C 项,“对周围的人产生了由衷的反感”“倍感孤独”不妥。前者明显对一个孩子有亲切感, 后者可根据关心她婚姻的人及虚掩的门来判断。 E 项,“错综复杂”错,复杂的只是主人公婚姻上的挫折及其内心感受而已。 故选 BD。 小题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 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
36、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 词句表述出来。本文可从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和直接陈述中来体会她的形象特征。如从文中关 于她想叫门的细节描写,特别是不能叫平平姥姥那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冒着大雪来给她开门, 可看出她是一个善良的人;文章第三四段关于她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比如“她拉紧了围 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表现了她的孤苦无援;文章第九段,“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羡慕。他是提着 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关于她羡 慕中年男人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她对家的温暖的渴望,体现出她的孤寂。还有,通过她对刘安 -
37、 12 - 婶的猜疑“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表现她的敏感和猜疑。 甚至她还有自怜的一面“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 哪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通过这些描写表现她怕孤寂,却好像偏偏处于孤寂;怕无 援,又好像时时处于无援。甚至有和自叹自怜的倾向。但她的内心是善良的。 小题 3:本题考查鉴赏小说情节布局的作用。解答时,首先找到相关的情节,仔细阅读,从设 置悬念、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内容主旨等角度回答。如在内容主题上,“原来门并没有关 上”突出了人间并不像夜归者所揣想的那么冷这一主题。同时暗示,人的心理上也关着一道 门,只要你肯推开它,可
38、能就是一个另一番天地。在结构上,起到了意料之中却又在意料之 外的效果;在文体特点方面,可以从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回味无穷的效果。 小题 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 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而后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 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表达自己的体会,注意不要脱离小说的 内涵而凭空想象。如要认为匠心独运。就要从主题,人物心理和社会现实几个方面分析作答。 如要认为是拖沓之笔,就要从小说的情节完整的角度、人物雷同等方面分析作答。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
39、查八大能力,但其中 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 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 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 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 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 4 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 分的题答案有三点 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 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
40、一 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 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 、内容(主 题义)角度回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怀李叔同先生 丰子恺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 - 13 - 先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 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他堕地后就遭父丧,又逢家庭之变,青年时就陪了他的生母南迁上
41、 海。当时上海文坛有著名的沪学会,李先生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列第一。当时在上海的他: 丝绒碗帽,正中缀一方白玉,曲襟背心,花缎袍子,后面挂着胖辫子,底下缎带扎脚管,双 梁厚底鞋子,头抬得很高,英俊之气,流露于眉目间。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这是 最初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他立意要做翩翩公子,就彻底地做一个翩翩公子。 后来他到日本。他赴日本留学的时候,作一首金缕曲 ,词曰:“披发佯狂走。莽中原, 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长夜西风眠 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读这首词,可想见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 情炽盛。在日本时,看见明治维新的文化
42、,就渴慕西洋文明。他立刻放弃了翩翩公子的态度, 改做一个留学生。他对于西洋艺术全面进攻,绘画、音乐、文学、戏剧都研究。后来他在日 本创办春柳剧社,并演当时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 。他自己把腰束小,扮作茶花女,粉墨 登场。卷发,白的上衣,白的长裙拖着地面,腰身小到一把,两手举起托着后头,头向右歪 侧,眉峰紧蹙,眼波斜睇,正是茶花女自伤命薄的神情。后来,我见过李先生在日本时的照 片: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夹 在鼻梁上,竟活象一个西洋人。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他是地地道道的一个留学生。这是第二 次表示他的特性:凡事认真。学一样,像一样。 他回国后,在上海
43、太平洋报社当编辑。不久,就被南京高等师范请去教图画、音乐。后 来又应杭州师范之聘,同时兼任两个学校的课,我就是杭州师范的学生。这时候,李先生已 由留学生变为“教师”。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 黑布马褂、布底鞋子。金丝边眼镜也换了黑的钢丝边眼镜。他是一个修养很深的美术家,所 以对于仪表很讲究。他穿布衣,全无穷相,而另具一种朴素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这 诗句原是描写西子的,但拿来形容我们的李先生的仪表,也很适用。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 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这是第 三次表示他的特性:认真。 我读二年级时,图画归
44、李先生教。他本来常读性理的书,后来忽然信了道教,案头常常 放着道藏。但他学道的时候很短。不久他就学佛。李先生告诉我,他不久要出家为僧。我愕 然不知所对。过了几天,他果然辞职,到了虎跑寺。我们再去望他时,他已光着头皮,穿着 僧衣,俨然一位清癯的法师了。法师的僧腊(出家时间)二十四年。这二十四年中,他一贯 - 14 - 到底,而且修行功夫愈进愈深。他的生活非常认真。举一例说: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纸去,请 弘一法师写佛号。宣纸多了些,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有一次他到我家。我 请他藤椅子里坐。他把藤椅子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 都如此,我就启问。法师回答我说:“这
45、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 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读者听到这话, 也许要笑。但这正是做人极度认真的表示。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 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1943 年 4 月作于四川客寓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李叔同先生是作者的老师。他出身于富裕之家,青年时颇有才气,应沪学会征文,名字屡 列第一。他英俊潇洒,颇有风度,是当时上海一等的花花公子。 B. 李叔同先生满怀爱国热情,奔赴日本留学,他全面钻研西洋艺术,绘画、音乐、文学、戏 剧都研究;介
46、绍西洋文明,亲自主演西洋著名的悲剧茶花女 ,目的是学成以后报效祖国。 C. 李叔同先生回国后,身份变了,装束也变了;这一变,变得真彻底:漂亮的洋装不穿了, 却换上灰色粗布袍子、黑布马褂、布底鞋子。这一变,表明他与西方思想的彻底决裂,与西 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D. 李叔同先生的特性就是“认真”,即使在出家为僧之后,依然非常认真,如“宣纸多了些, 他就来信问我,余多的宣纸如何处置?”就是很好的证明。 E作者对李叔同先生非常熟悉,选材得心应手,全文思路贯通。通过几次外貌描写,表现了 人物的内在精神。但是,结尾说“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表明作者对李 叔同的出家
47、非常失望,无比痛心。 2.文中说:“他当时豪气满胸,爱国热情炽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说明。 3.李叔同人物性格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阶段论述的? 4.李叔同早年曾是热血的爱国青年,后来却出家为僧。对李先生出家的选择,请发表你的看 法。 【答案】 (1)B、D (2)深感祖国惨痛的现实;有感于日本的明治维新文化,学习西洋文化;放弃了翩翩公子的 态度,改做一个留学生。 (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 15 - (3)性格特征是“认真”。第一,青年时期在上海,好学上进,大展才华,认认真真做一个 有志青年。第二,留学日本,刻苦钻研西洋文化,认认真真做一个将来报效祖国的留学生。
48、第三,回国以后,认认真真的教学,把所学的知识回报给祖国的人民。第四,出家之后,更 是认认真真做人,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 (4)探究题。言之成理即可。如,他报国无门,独善其身。或对祖国黑暗,痛心疾首,而遁 入空门。或对前途失望,消极避世。或另辟蹊径,曲线救国。不一而足。 【解析】 【详解】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 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解读 标,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 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
49、度评价; 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将选项与原文对照,排除得出答案。本题中, A 项,“花花公子”错误,带有贬义,原文“真是当时上海一等的翩翩公子”是形容其英俊潇 洒。 C 项, “表明他与西方思想的彻底决裂, 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彻底决裂, 显示了坚定的爱国意志” 无中生有,根据原文“他一时代的服装,表出着一时代的思想与生活。各时代的思想与生活 判然不同,各时代的服装也判然不同”,装束的彻底改变说明他认真的性格特点。 E 项,“表明作者对李叔同出家非常失望,无比痛心”于文无据。 故选 BD。 小题 2: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 题,首先要根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