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识平均数教学目标:1经历求平均数的探索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二、 探索新知1、 教学例1。课件出示教材第87页例1情境图。(1) 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甲组有8人,乙组有7人。甲组掷圈的成绩:8分、7分、9分、6分、8分、7分、5分、6分乙组掷圈的成绩:9分、8分、7分、6分、8分、9分、9分(2) 小组内交流讨论:哪一组的成绩更好?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导。(3) 各小组汇
2、报师生小结:用一个组的总成绩除以这个组的人数,得到平均成绩。总成绩人数=平均成绩独立计算。甲组: 8+7+9+6+8+7+5+6=56(分) 568=7(分)乙组: 9+8+7+6+8+9+9=56(分) 567=8(分)(4)通过计算,得到甲组的平均成绩是7分,将平均成绩7分和这个组每个人的成绩相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平均成绩7分并不一定是某个同学的成绩,它表示这个组中多数人的成绩都与7分接近或者相等,表示这个组的平均水平。)乙组的平均成绩是8分,你能说说“8分”表示什么意思吗?(它表示这个组中多数人的成绩都与8分接近或者相等,表示这个组的平均水平。)哪个组的掷圈成绩更好?2、 教学例2.课
3、件出示教材第88页例2条形统计图。(1) 观察统计图,学生获取信息。(2) 问:用哪一个数据代表这一周每一天的销售额合适?(3) 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明确:用平均数代表每天的销售额比较合适。(4) 学生计算,交流汇报。23+15+15+12.5+15+17.5+21=119(万元) 1197=17(万元)答:用17万元代表这一周每天的销售额比较合适3、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1) 平均数=总数量 总分数(2)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平均数和一组数据的每个数都有关,求出的平均数可能比某些数据大,也可能比某些数据小,还可能和数据中的某个数相等。三、 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教
4、材89页“课堂活动”第2题。(1)学生自己读题,独立思考。(2)指名汇报,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再让想法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3)找出合理的答案,并说明理由。(4)学生汇报,集体订正。2、练习二十四第1题、2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货?(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公式:平均数=总数量 总分数)板书: 认识平均数例1、 甲组: 8+7+9+6+8+7+5+6=56(分) 568=7(分) 乙组: 9+8+7+6+8+9+9=56(分) 567=8(分)答:用两组的平均数比较,乙组的掷圈成绩更好。例2、 23+15+15+12.5+15+17.5+21=119(万元) 1197=17(万元)答:用17万元代表这一周每天的销售额比较合适 平均数=总数量 总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