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下册第9 课能量的转换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能量的转换是科学六年级下册“能量及其转换”单元中的第二课。 本课用小魔术来引入。魔术同时具有疑惑性和趣味性,能吸引学生展开关于能量 的探索,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1“神奇的扭扭蛇”通过探索扭扭蛇扭动的 原因,解开魔术中留下的疑惑。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认识到能量可以转换。 活动2“能量的相互转换”,一是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能量转换现象,二是引导 学生去注意生活中能量的转换现象。实践“钻木取火”引导学生通过钻木取火的 实践活动体验能量转换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 能量转换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很常见,但相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隐形的现象。 在这之前,比
2、较少的学生会注意到在哪些现象中发生了能量的转换,也很少会思 考这个问题。学生在四年级时探究过声音的相关现象,他们可能在一些电视节目 上看过“用声音震碎玻璃杯”的现象,但对“声能”一词还比较陌生,对声能的 认识较少。 三、教学目标 1. 知道声音具有能量。 2. 知道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3. 能举出能量转换的实例。 4. 对能量转换的现象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扭扭蛇在转动时所具有的机械能是声能转换而来 的。 教学难点:知道能量可以相互转换,能举出能量转换的例子。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剪刀、纸杯、扭扭棒、能量转换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多媒体 教学设备、
3、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波波和彬彬在学校科技节上看到一个小魔术扭扭蛇随着音乐转动 起来。 问题:扭扭蛇为什么会动起来呢? 任务:重演一次小魔术,让扭扭蛇转动起来,并分析扭扭蛇的转动与什么有 关。 (二)活动探究 1. 活动1 神奇的扭扭蛇 媒体:出示扭扭蛇转动的魔术场景。 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为什么吗?这个现象与声音有关吗? 汇报:学生描述现象,尝试解释该现象。 讲述:介绍制作扭扭蛇的方法和实验方法。 活动:学生制作扭扭蛇并做实验进行探究,把发现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 册上。 交流:学生交流实验过程的发现。 问题:扭扭蛇为什么会动起来?扭
4、扭蛇的能量来自哪里? 汇报: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回答。 小结: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声能。能量可以相互转换,扭扭蛇能动 起来是因为声音的声能转化成了扭扭蛇的机械能。 2. 活动2 能量的相互转换 问题:能量可以相互转换,让扭扭蛇转动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能量转换? 交流: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该过程中声能转换成机械能。 媒体:电视机、熨斗、太阳能热水器、发声烧水壶图片。 问题:图中的物品工作时发生了什么能量转换? 交流:电视机可以把电能转换成光能和声能,熨斗可以把电能转换成热能, 太阳能热水器可以把光能转换成热能,发声烧水壶把热能转换成声能。 问题:你能找到生活中能量转换的例
5、子吗?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交流。 媒体:出示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的图片。 活动:分析图中由太阳能最终转换成声能的过程,把发现记录在科学学生 活动手册上。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交流。 小结:番茄光合作用把太阳光中的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小男孩吃番茄骑自 行车,把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发电机发电把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电热烧水壶把 电能转换成水的热能;水沸腾发出声音,水的热能转换成声能。 3. 实践钻木取火 问题:你们知道古人怎样取火吗? 媒体:出示钻木取火的图片。 问题:古人常用钻木的方式获取火种。为什么钻木就能获得火苗? 交流: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并相互交流。 活动:学生动手体验钻木取火。 问题:在转动木棍的过程中木棍具有哪种形式的能量?燃起火苗需要哪种形 式的能量? 交流: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转动木棍的过程中木棍具 有机械能,燃起火苗需要热能。 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换的? 交流:学生交流钻木取火的过程发生了哪些能量转换。 小结:钻木取火的过程中,机械能转成热能。 七、板书设计 9. 能量的转换 扭扭蛇:声能机械能 电视机:电能光能和声能 熨斗:电能热能 太阳能热水器:光能热能 发声烧水壶:热能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