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区九年级物理专项监测一、实验探究题(除作图外,每空 2 分,共 100 分)2023.3(3)根据以上数据,在图丙中画出纸锥下落过程中实际的“路程时间”图像。1. 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 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 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此时杠杆(选填“达到”或“没达到”)平衡状态,接下来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2) 杠杆调节平衡后,如图甲,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
2、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若两边同时减掉一个钩码,杠杆将转动(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3) 小明按类似方法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三次实验后得出结论: 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 A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竖直向下拉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竖直向上拉C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斜向下拉D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4) 某次实验中已知杠杆水平平衡时的动力臂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乙中作出动力F1的示意图。2. 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完成
3、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某次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所示)。(1) 以箭头代表蜡烛,选择两条入射光线,在图乙中作出此次实验蜡烛的成像光路图,并用 F标出左、右焦点的位置。(2) 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透镜越凸,焦距越(选填“大”或“小”),这可以解释(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原因。3小明用手机的连拍功能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固定手机的位置,并调节手机相机的连拍参数,使手机每间 隔0.2s拍照一次,拍下的一组照片用图像处理软件重合叠加,打印在纸上后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得图甲上纸锥各位置的距离
4、如乙表所示。(1)结合甲图和乙表的情况分析,纸锥从A位置下落至G位置的过程中先作运动,再作运动。4小明在家庭实验室里对一方形物块的密度进行探究。(1) 他先将物块拿在手中掂量了一下,感觉比较轻;再将物块放入水中,发现能漂浮在水面且不吸水,从而表明了该 物块的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2) 他从家庭实验室找来烧杯、量筒、记号笔、足够的水(水的密度水=1.0103kg/m3)、细针,来测量该物块的密度。其操作步骤如下:丁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将物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甲所示,用记号笔在烧杯水面处作标记 A;用细针将物块全部压入水中,用记号笔在此时烧杯水面处作标记 B,如图乙
5、所示;从水中取出物块,在量筒中倒入 90mL 的水;将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至标记A处,此时量筒内剩余水的水面如图丙所示,则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mL, 由此可计算出该物块的质量为g;继续将量筒内的水倒入烧杯至标记B处,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为40mL,由此可计算出该物块的密度为kg/m3;(3) 小明反思其探究过程,在确认读数准确的情况下,从水中取出物块会带出少量水,导致测得物块体积, 质量(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4) 接着小明想探究一下家里装修时,购买的一卷粗细均匀、规格为 2.5的铜芯线(铜芯横截面积为 2.5mm2),外面包裹了一层绝缘材料,如图丁所示。小明用台秤测出这卷导
6、线的质量为 3.26kg,从教材中查到铜的密度为 8.9103kg/m3, 绝缘材料的种类未知。请写出一种能较精确地测量该导线直径的方法(2)若测得纸锥从A位置下落至G位置的实际距离为1m,则纸锥在E、G位置间下落的平均速度为。(可画示意图说明)已知导线的直径为2.8mm,铜芯与绝缘材料的质量之比为4.5:1,该卷导线的长度为,绝缘材料的密度为。5为了估测小强同学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课外活动小组实验过程如下:(1) 用台秤称出小强同学的质量为 55.5kg。(2) 为了测量地面的受力面积,活动小组将小强同学的鞋底印在一张带有正方形方格的白纸上, 通过鞋底印占有方格的个数(大于半个方格面
7、积的计数,小于半个方格面积的不计数)及每个方格的面积计算出地面的受力面积。(3) 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出小强同学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请回答下列问题:步骤(2)中得到的鞋底印如图所示,图中每个方格的面积为 1cm。小组同学在进行该步骤时发现图中鞋底印占有的方格个数太多,计数比较麻烦,分析图后发现可以根据图中方格的行、列数计算出图中全部方格的总数为,再用步骤(2)的方法找出鞋底印外的方格个数为,该鞋底印的面积为cm。为方便计算,取g=10N/kg,小强同学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a。为了使结果更加的精确,请提出你的建议。6小林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所选择的器材有
8、新干电池两节,5、10、15、20的定值电阻各一只,“301A”的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丁 (1) 图乙是按照图甲连接的实物图,其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了,请你在接错的那根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表导 线将电路连接正确(要求导线不能交叉);(2) 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可能的故障是定值电阻R(选填“断路”或“短路”);(3) 排除故障后,小林首先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以下步骤中正确且合理的是;立即闭合开关,开始实验;将滑片移到最左端,再闭合开关;缓慢移动滑片,调节电压表示数依次为 1.5V、2V、3V,并记下电流表示数;缓慢移
9、动滑片,调节电压表示数依次为 3V、2V、1.5V,并记下电流表示数;断开开关,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更换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再次改变 3 次电压表示数,并记下电流表示数;ABCD(4) 小林根据图丁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你认为小林凭该数据得出这个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5) 小林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首先把5的电阻接入电路,缓慢移动滑片,直到使电压表指针如图丙所示, 则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0为V;他又分别将10、15和20的电阻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当把20的电阻接入电路后,无法将电压表示数调节到控制的电压值,其原因是。(6) 小林重新设置了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0的值,发现5、1
10、0、15能同时完成实验,而20不能完成实验,则小林设定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0的取值范围是。(结果用不等式表示)7如图用甲、乙所示两种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在讨论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红认为:“甲滑轮组的动滑轮个数少, 机械效率高”小林却认为:“乙滑轮组更省力,机械效率高”,(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实验中的数据如表所示:(1) 请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并计算一个动滑轮的重力为N。 (2) 由计算结果可知(选填“小红”或“小林”)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个实验说明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3) 随后小红又设计了一个方案,如图丙所示,你认为和图甲装置对比,在提升同一重物时,装置丙的机械效率(选填“大
11、于”、“等于”或“小于”)装置甲的机械效率;丙装置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8在测量额定电压为 2.5V 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电路连接如图所示。(1) 小马发现在图甲电路中只改变了某根导线一端的接点位置,电路就能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你在要改动的这 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连接正确;(2) 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 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 P向(选填“左”或“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 在实验操作中,发现电流表损坏不能使用。小马利用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 R0,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操作如下:闭合开关 S、S1,断开 S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5V;滑轮组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绳端拉力 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装置甲40.11.6装置乙40.11.4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不变,闭台开关S、S2断开S1,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3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