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考试题汇编一、课内阅读(一)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完成题目。(12分)(08年台州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节选自庄子秋水)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是鱼之乐也 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苟全性命于乱世C子固非鱼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云归而岩穴暝2下
2、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我知之濠上也A公与之乘 B杀之以应陈涉 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3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3分)参考答案1.A 2. C3.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4. 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二、课内比较阅读(一)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 (
3、湖北恩施)【A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彝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选文有改动)【B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僚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田非鱼也,子之不知
4、鱼之乐垒矣fl,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出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2)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3)俯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4)请循其本。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3这两个语段讲的都是出游之乐。【A段】主要写的是 ;【B段】主要写的是 。4这两个语段围绕一个“乐”字,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你怎么看待这两段文字中的 “乐”?参考答案1(2分)(1)牵扶,领;(2)大声说话
5、、喊叫;(3)悠闲自得;(4)依照,按照。2(2分)(1)到溪边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甜而酒水清(1分);(2)你不足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1分)?3(2分)【A段】游人乐太守也乐其乐或者与民同乐(1分)“B段】庄子乐则在庄子看来水中游鱼也乐(1分)。4(2分)示倒:把别人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用自己的快乐击发现生活中的快乐。说明:围绕两段文字的“乐”,发表自己的看法,内容止确即可。(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2014年成都市)庄子故事两则一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
6、,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A.惠子相梁 相:做宰相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游:游玩 D.请循其本 本:本心2.下列语句中
7、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个文段,借鹓鶵的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嘴脸,表现了庄子的功名利禄超然的态度。B.鹓鶵的故事中,庄子用“鹓鶵”比喻高洁之士,用“腐鼠”比喻功名利禄,用“鸱”比喻醉心名利猜忌他人的小人,巧妙贴切,尖锐深刻。C.第二个文段中,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D.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情的反映。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或谓惠子
8、曰:“庄子来,欲代子相。”(2分)(2)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2分)参考答案1.C(本:本源,初始 )2.B(B项均是介词,“从”。A项每一个“其”代词,“它的”,第二个“其”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C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D项第一个“之”代词,代“鱼之乐”,第二个“之”动词,到。)3.C(“他们的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致的”不合文意。 )4.(4分)(1)(2分)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前来,想要取代你做宰相。”评分标准:大意正确计1分,“或”“代”翻译正确,各.分,共分)(2)(2分)鯈鱼游得悠闲,这是鱼的快乐啊。评分标准:大意正确计1分,“
9、从容”“是”翻译正确,各.分,共分)三、课内外比较阅读(一)比较阅读【甲】【 乙】 两个文段,完成第题目。(09年宁波市)【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选自庄子秋水) 【乙】支公好鹤,住剡东峁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10、(选自世说新语) 【注】 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名僧。翮(h):羽毛中间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翅膀上的羽毛。轩翥(zh):振翅高飞的样子。姿:通“资”,资质、禀赋。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2处)。(2分)鹤 轩 翥 不 复 能 飞 乃 反 顾 翅 垂 头 视 之 如 有 懊 丧 意。2“惜”字一般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意思。根据上下文,“支意惜之”中“惜”最恰当的解释是 。(2分) A爱惜 B吝惜、舍不得 C痛惜、哀伤 D可惜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鯈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支公好鹤 有人遗其双鹤 4下面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A
1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B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5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6对(乙)文中画线句子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既然有直冲云霄的资质,又怎么愿意在人身边当玩物呢! B既然有直冲云霄的资质,又怎肯替人作耳目效劳呢! C即使有直冲云霄的资质,为人作一回耳目又有何不可呢! D即使有直冲云霄的资质,让人就近玩赏也没什么关系呀!7庄子从游鱼中感受到快乐,支公由好鹤到纵鹤,你觉得这两者有何相通之处?(2分)参考答案1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2分。对一处得l分) 2B(2分) 3悠闲自得这喜欢赠送(4分) 4
12、A(2分) 5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2分。“固”“全”各O5分) 6A(2分)7两者都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感受到愉悦,能与自然和谐相处。(2分)附:译文支公(支道林)特别喜欢养鹤。他在浙江东部的峁山住的时候,有人送了他一对小鹤。过了一些时候,小鹤渐渐长出羽翼,时时想起飞。支公舍不得鹤飞走,就剪断了鹤的羽根。鹤箱举翅高飞却没办法再飞,于是回头看自己的翅膀,然后低下头来,看上去就象人一样沮丧。支道林说:“鹤生来是应该翱翔在天空的,哪里会甘心当人的宠物被眷养玩耍!”经过一段时间调养,等到鹤的羽毛重新长出来,让它们飞走了。阅读欣赏文中第一句话便说支遁“好”鹤,但当他看见鹤不
13、愿被人当作玩物,即养羽放去。任何人舍弃所爱之物难免心疼,支遁也不会例外,但他最终还是将鹤放飞,体现出不沉溺于嗜好洒脱的一面,也体现出支遁尊重动物本性的一面。四、课外阅读(一)比较阅读【甲】【 乙】 两个文段,完成题目。(17 分)(2008年漳州市) 【甲】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14、选自 庄于 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4)。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 庄子 徐无鬼) 【注释】 (1)大隗(wi ) 传说中的神名。(2)具茨:山名 (3)涂:同“途”,路。(4) 辞:谢绝。(5)奚:何,什么。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秋水时至 (2)河伯始旋其面目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4)亦
15、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1)河伯始旋其面目 (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B、(1)望洋向若而叹曰 (2)若知具茨之山乎C、(1)河伯欣然自喜 (2)曰:“然。”D、(1)于是焉 (2)是进亦忧,退亦忧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弋汉语。(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4、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5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参考答案1、( 1 )按时(2 )穷尽,尽(3 )拜见,拜访(4 )正好,恰好2、D 3、 ( 1 )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
16、己。(或听到道理很多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 2 )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或治理天下,和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4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害群之马。共同点:他们都通过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他们都善于反思。5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附:译文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知道。”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年回答:“知道。”黄帝说:“这位少年,真是了不起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
17、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少年推辞不说,黄帝又继续追问。少年说:“治理天下的人,这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两样呢?也是去掉其中不好的马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牧童“天师”而退去。(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2分)(07年茂名市) 秋 水 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
18、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百川灌河 (2)东面而视 (3)河伯始旋其面目 (4)而轻伯夷之义者 2翻译下面句子。(6分)(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2分 )参考答案1(1)注入 (2)面向;朝向 (3)旋转;掉转 (4)认为轻 2(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2)“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3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三)阅读下面文言文
19、,完成题目。(07年常德市)秋水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辩: 东面而行,不见水端 端: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有一项不同于其他各项,它是( )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野语有之曰 C少
20、仲尼之闻 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道闻百,以为莫己若。 4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5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
21、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 参考答案1同(通)“辨”,分辨。尽头。长久,永远。2B 3秋天里的洪水按时到来,众多河流的水注入黄河。听到了上百条(不少)道理,便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了。4C 5可能的感受:现有的见识往往是有限的,我们不应囿于已有的见识而骄傲自大;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即使是博学的孔子也有被人认为学问少的时候,因此我们一方面没有骄傲的理由,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河伯善于反省自我的态度,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见识短浅,学识浅陋就会遭人耻笑,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附: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
22、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因此河神自己十分高兴,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行走,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因此河神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我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五、综合性学习(一)某校开展了以“初识诸子百家”为主题的探究学习活动。(6分)(08年常德市)(1)
23、楚俊对道家进行了探究,他首选选出了课文中所涉及的庄子的文章,即秋水和庄子二则中的和。(2分)(2)芷兰将探究重点放在了墨家“非攻”和“兼爱”思想的现实意义上,并形成了以下两点看法:;。(2分)(3)“诸子百家”中,尤以儒、道两系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佳晨对儒家学派的相关知识作了这样的整理:。(2分)参考答案(1)浑沌之死(1分)呆若木鸡(1分) (2)如:墨家思想有利于消除战争威胁,维护世界和平。(1分)墨家思想强调民生,提倡互爱互利,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1分)(3)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代表人物1分)重视教化,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
24、系,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思想主张1分)六、写作平台鼎湖中学802班的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围绕插图中“谁是庄子”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意见不一,于是张欣怡同学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写了一封信。请你读完信后给张欣怡写一封信,发表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效。论证合理。(不超过150字)(2019年金华市)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我是鼎湖中学802班的学生。我们班同学在学习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对插图中“谁是庄子”产生了分歧。有同学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有同学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我认为从服饰上看,拄着竹杖的是庄子;从神态上看,低头看鱼的是庄子。那么,这幅
25、插图中,究竟谁是庄子呢?希望能得到您的回复。张欣怡2019年5月17日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你看他站在那里,拈着胡子,神态悠然自得,拄着竹杖,衣衫相对随意,符合庄子率性的特点;而前面那位,头戴峨冠,身佩玉环,更像是具有官职地位的惠子,只见他死死盯住水中游鱼,一脸严肃认真,只想看出鱼是否快乐。他怎知鱼之乐实乃人之乐啊!我的看法不知你是否认同? 示例二:我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他低头弯腰微笑,似乎并不理会一旁的惠子,而与水中游鱼相乐,符合课文里那个随性而又智慧的庄子形象;而拄着竹杖的那位,拉着长脸,正眼不看游鱼,像是在严肃地质问庄子,符合惠子凡事追求实证的个性。从他们的对话中,我觉得惠子老气横秋,庄子活泼轻松,因此让惠子挂着竹杖更符合我对人物的想象。【点评】本题考查针对课文插图、人物、内容发表看法。答题时应注意,看似小问题,实际涉及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内容、主旨等重要内容。注意以编辑老师 的身份和口吻,会带学生的疑问,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