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内容: 欣赏: 森林狂想曲 。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 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 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 想曲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 教具准备: 电子琴、电脑、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 导人:今天
2、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你们听 二、完整听赏全曲。 1.教师播放音响(课件 1) 。 2学生聆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情绪。 3师:谁能告诉老师,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乐曲中你听到了几处没有音乐 旋律伴奏的声音?(教师提示是在乐曲开始、结尾、还是中间?) 4师:大家再来听一听这神奇的声音。听一听这三处的力度有什么不同?好像什么? 5.教师分别播放乐曲开始、 中间、 结尾的音效。 (课件 2) 6.师: 谁能来学一学这好听的声音? 7.生即兴演奏、模拟蛙鸣鸟叫。 11.师:大家学得简直比音乐家现场录的还像,老师都陶醉了,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什么 地方?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应该叫什
3、么名字? 12.教师出示课题森林狂想曲 。 13.师简介音乐创作背景。 三、听辩情绪。 1.师:这首乐曲这么好听,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第一主题。 2.师:这个主题的速度是什么样 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播放课件 3,速度稍快,旋律跳跃。 ) 3.师:大家来唱一唱这个主题,感受它欢快的情绪。 (先随琴哼唱再跟音乐唱) 四、听辨结构。 1记忆第一主题。 师:现在我们在来完整地欣赏一遍音乐。当听到第一主题时用一种动作表示,如拍腿或拍手 等。听听这个主题出现了几次?(播放课件 4) 2.学生用动作表示第一主题, 并回答共出现了 7 次。 3.师: 当听到主题 A 时, 用 “啦” 演唱, 再听一听还有
4、几个和第一主题不同的旋律?(教师播放课件 5) 4.学生用“啦”演唱主题 A,并回答还有两个和第一主题不同的旋律。 5听辨多段体结构(可机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听辨结构) 6.师:同学们听辨得非常准 确,全曲共由三个主题交替构成。我们分别用字母 ABC 表示三个主题。现在我请两位同学 来到前边, 将三个主题曲式结构用字母排列出来。 其他同学听音乐表演 (第一主题坐着拍手, 第二主题起立二人对拍,第三主题可离开座位转圈等,音效部分模拟自然声音) 。除三个主 题外,听到的声音用你喜欢的图案表现。如:(教师播放课件 6) 7.学生活动:听音乐表演。学生板书。 8.师生评价:结构图正确与否。 五、听辨
5、音色。 1.师:这首乐曲的主题多次出现,欢快的旋律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那明快的音色你们 知道是什么乐器主奏的吗?让老师告诉你们吧! 2.乐曲主题是由两种不同类别的乐器主奏的。一是民族吹管乐器笛子;还有就是大家非 常熟悉的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 3.教师播放主题 A、B。分辨主奏乐器。 4.生: 主题 A 是用笛子演奏的, 主题 B 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5.师: 作者用笛子和小提琴一中、 一洋两种乐器,轮流奏响主题,似一个热闹的开场白。 六、创造。 1.师:乐曲这么动听,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吗? 2.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分组表 现主题或音效。 3.学生活动: 第 1 组律动表现第一主题。 第 2 组在座位上演唱主题并拍手伴奏。 第 3 组吹口哨模拟鸟叫。 第 4 组竖笛创造模拟动物界、自然界美妙的声音。 第 5 组奥尔夫节奏乐模拟动物界、自然 界美妙的声音。 4.乐曲组合展示:A B A C A D A(可由学生安排顺序) 七、小结. 1.师:让我们大家在这动听的乐曲的伴奏下,走进那神奇的世界吧! 2.教师播放全曲的 flash 动画(课件 7) 。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