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22愚公移山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2.主题解说,本文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4.重点聚焦师:课文是怎样表现愚公这个人物的?生:正面描写语言、行动(愚公确知“平险”之利,有远大抱负)。鲜明对比智叟实愚,愚公实智(愚公深明可以“平险”之理,有正确的认识)。侧面
2、烘托山高、路远,神惧、帝感(愚公有万难不屈的“平险”精神)。愚公形象即为:有远大抱负,有正确认识,有万难不屈的“平险”精神。rn chn y ku j shun chn su ku w cu 2下列句子节奏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C曲折,绕远 尽、全 更替 被所感动 换牙 把怎么样 通达,文中指改变 隔绝 D A 6根据课文填空。(1)愚公移山选自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时期 家代表人物之一。(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3)移山的目的是 。(4)愚公移山面临的困难是_(5)愚公移山的解决方法
3、是 。列子汤问战国道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6)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 。(7)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 。(8)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苦于 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赞同 才 之于【解析】A项,向/比;B项,“而”,表转折/表并列;C项,凭/因为。D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
4、运到渤海的边上。(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凭着(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么样呢?10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11文章通过描写智叟的劝阻、神帮忙搬山,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何重要意义?智叟的阻止,突出了愚公的目光长远;神仙帮助搬山,表现了愚公精神的感人。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2有人说,愚公移山的举动是不明智的,甚至是愚蠢的。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不赞同;“愚公移山”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个性,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而不能单纯地从过程与结果去考虑。13你从
5、“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有志者事竟成。皮先生学愚公乐钧有皮先生者,鲁而好奇。慕愚公之移山也,而曰:“愚公年九十,我始半之。太行、王屋若是其高且广也,而可移;我盍试其少者?”野有丘。率二子荷畚操箕,旦夕垦之,而欲以徙之。或笑止之曰:“愚公事,列子寓言耳;且彼为其塞出入之迂也,故欲平其险。今此培者,处于广漠之墟,居焉而不障于庐,行焉而不壅于途,葬焉而不窒于墓,种莳焉而不浸于子之田壤,亦既避子之巧矣。子何为者?且是丘也,高仅可隐,广不及数亩之宫,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过之者如去毛发
6、焉。而曾莫之知也,子何为者?”弗听,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是岁旱,溪涸。溪右之农,其田弗溉焉,苗且槁。以先生绝其源也,相与哄诸其门。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复成一丘。见者笑谓先生曰:“此夸娥氏之力也!”迁移 迂曲,绕远 水干 急,赶忙 15选出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A我盍试其少者?我何不试着让年轻人来移山呢?B或笑止之曰:“愚公事,列子寓言耳;且彼为其塞出入之迂也,故欲平其险。”有人笑着阻止他说:“愚公的事情,是列子中的寓言;而且愚公是因为二山堵塞他出入的道路,使他绕远,所以才要铲平它们。”C溪右之农,其田弗溉焉,苗且槁。小溪西边的农民,他们的田地无法灌溉,禾苗将要干枯了。D见者笑谓先生曰:“此夸娥氏之力也!”看见的人笑着对皮先生说:“这是夸娥氏的力量啊!”A16用你自己的话回答,皮先生移山的原因是什么?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皮先生鲁而好奇,羡慕愚公移山,认为自己比愚公年少,所以决定移山。17为什么愚公移山令人起敬,皮先生移山令人发笑?愚公移山年且九十,不畏艰辛,造福子孙,精神可嘉。皮先生盲目效仿,毫无意义。且对土石处理不当,导致又成一丘,实属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