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 8 个例题 : 例 1(统一长度单位) ; 例 2、例 3 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 例 4、例 5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 ; 例 6、例 7 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 例 8(估测、解决问题) 。 1. 统一长度单位。 在呈现测量情景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度单位( 1 庹、 1 拃、一个脚长)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长度单位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单位 “ 拃 ” 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引导学 生发现同样是一拃,但长度也因人
2、而异,测量结果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 2. 认识厘米 , 用厘米量。 ( 1)认识厘米。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 厘米,再让学生量一量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和图钉的长 , 让每个学生都清楚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 1 厘米的直观表象。 ( 2)用厘米量。 注意指导学生具体量的方法:要把尺的 “ 0” 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从而领会测量时,尺的刻度 “ 0” 要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3. 认识米 , 用米量。 ( 1)认识米。 借 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 1 米的实际表象。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
3、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 1 米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知道 1 米 100 厘米。 ( 2)用米量。 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身高、黑板 、 教室门等建立米的长度概念。 4. 认 识线段。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 教学时应注意用语的科学性。不能将实物或实物的“边”等同于“线段” 。让学生体会到 :线段是直的。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 时, 要注意画法的指导:注意从尺的 “ 0” 刻度开始 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5. 解决问 题。 利用长度单位的表象,引领学生以熟悉的长度为标准
4、判断物体的长度。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让学生尝试进行长度估测,并通过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教学目标 1. 通过让学生观察,亲身体会 1 庹、 1 拃、 1 个脚长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使学生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 100 厘米。 3.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 整厘米和整米) 。 4.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
5、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6.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 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 100 厘米。 2. 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建议 1.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 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 应全 面了解学生 对长度 单位观念建立 的能力 。 4. 引导 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例如“认识米”一课 , 要让学生 通过操作、探索来 体会厘米和米的关系 。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
6、解知识。 5. 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 6. 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学习需要充分全面地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 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让学生自己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 、 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4 课 时。 第 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 2 3 页及练习一 1、 2 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
7、位的作用。 2.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3.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 、 比一比 、 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 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4. 初 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点 1.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初 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 教学难点 1.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用 厘米测量物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8、引入课题 出示 情境图 ,搜集数学信息。然后 引导学生看图 说一说测量长度的方法。 师: 怎么测量巨石的宽度?怎么测量布的长度?怎么量竹竿的长度? 生:用庹量巨石,用拃 量布,用脚长量竹竿 。 师: 老师和小明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 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 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 生 1: 老师的 手大, 小明 手小 。 生 2(提出问题): 他俩的 拃 不一样长 。 师:那么谁的结果正确呢? 生:都对。 师:选谁量的结果? 生:无法选择,因为都可以。 师: 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 生:用尺子量一
9、量。 师:这个主意不错。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 认识直尺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 上都有什么? 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 0 表示起点。(板书: 0 起点 。 ) 引导学生找 小竖线 。 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 1 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 1 大格。 四、 认识 1厘米,建立 1厘米的表象 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 。 师: cm 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10、厘米。 1. 猜 1 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 1 厘米有多长呀? 生 :( 1)比划 ; ( 2)说 ; ( 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 ; ( 4)找直尺上的。 师:在直尺上找 1 厘米,试着找找看? 2. 找直尺上的 1 厘米。 师:那么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 到 1 厘米吗? 师:从 0 到 1。 3. 比划直尺上的 1 厘米 。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 生:(活动) 4. 借助小棒比划、感觉 1 厘米。 师:为了让同学们比得更准确些,老师为你准备了 1 厘米的小棒。来借助小棒再来比划一下;用另一只手也来试一试?请轻轻地放下小棒。来闭上眼睛,想想 1 厘米有多长
11、呀? 生:(回想) 师: 想起来了吗?好,能用手 势直接比划 1 厘米长吗? 生:(比划) 师: 通过摸、想、比划,你感觉 1 厘米怎么样? 生: 短、小、又短又小 。 师: 你用的词真好。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5. 生活举例。 师: 其实在我们身上或周围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 1 厘米。比如:(师伸出食指)老师食指的宽度、(举田字格本)这田字格的宽度 、 (举图钉)图钉的长度。 师:你能再想几个例子吗? 生:(举例) 师小结:只要你留心认真地观察,相信你会找 得 更多。 五、测量物体的长 1. 测量纸条的长。 师:这张纸条有多长呢?怎么用直尺测量? 让学生自主
12、测量,教师巡视。 2. 汇报。 师:你是怎样测量的? 生:一端对着 0,另一端对着 6。 师:对,我们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把尺的刻度 0 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 3. 测量自己的数学教材。 教师指导学生测量。 六、总结评价,深化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第 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 第 4 页例 4、例 5。 教学目标 1.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 1 米 100 厘米。 2. 能运用所学知识初步 测量物体的长度。 3. 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
13、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 1 米,知道 1 米 100 厘 米。 教学过程 一 、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引导学生测量铅笔的长度(比一比看谁量得最快)。 2. 谁 来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 通过测量黑板你们有哪些感想,谁想说?(体会小尺子量比较费劲) 提出问题“有比较长点的尺子吗?” 二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出示米尺,说明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1. 认识米,建立 1 米的实际概念 。 师: “ 米 ” 也是用 来测量物体的长短的,它是比厘米更大的一个长度测量单位, “ 米 ” 也可以用 m 表示,那么 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
14、拿出 1 米尺。 2. 小组交流、比划 1 米的长度。(伸开双臂,量一量身高) 3. 汇报,体会大约 1 米的有多长。 4. 找一找生活中大约 1 米的物体。 5. 仔细观察一下米 尺 ? 有什么特点。米可以用“ m”来表示。 讨论 : 1 米 100 厘 米 。 三、用米测量 1. 指名学生: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凳子的长度、门的高度。 2. 交流测量方法。 3. 小组合作估测一下教室的长度,再用卷尺实际量一量。 4. 说 一 说米尺的好处。 四、做一做 引导学生量的时候应注意:把绳子拉直才是正确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 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 第 5、 6 页例 6、例 7。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