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高 2016 级级高一上期高一上期期末测试期末测试 历史历史第第 31 题阅卷总结题阅卷总结 一、 得分情况 本部分满分 14 分,从学生得分来看,最高分 14,最低分 0 分, 平均分 7.3。其中第二问得分相对较好。 二、评分标准: 1、 关于第(1)问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我 们将参考答案作了适当的调整:限制(约束)统治者;存在民众 监督的传统;官僚政治的推动;官场滋生腐败(任 2 是 4 分,若 抄材料原文最多给 2 分) 。该小问少数学生获得 4 分,绝大多数未 对材料内容进行归纳概括,仅就材料原文内容进行分点呈现,故 2 分为多数。 2、 关于第 2 问阅卷组
2、将异同点的 4 分具体分为:相同点 1 点 2 分, 不同点 2 点 2 分。学生往往在相同点的概括处丢分,故本题平均 在 4 分以上。 3、 关于第 3 问也是基本按照参考答案评分,注意正反面的评价都要 兼顾。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1.审题错误:此类问题主要体现在 A、审错问题数目(部分学生题目 都没做完) ,如第二问中许多学生未回答“体系”;B、审错答案来源 (不按题目要求去解读相应的材料和提取相应的知识信息, 如结合材 料或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 ; C、审错题目要求(忽略题干限制) ,如 第一问要求“概括” ,多数学生几乎是照抄材料;第三问中要求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等,但多数学生完全未
3、按要求作答。 2解读材料的能力差:此类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小问背景信息中, 学生未能将郡县制与官僚政治之间的关系搞清楚, 更不能将官僚政治 的影响与监察体制建立的关系搞明白。 3、表述有误:此类问题主要体现在史实混淆不清(如将监察体制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其他内容混同) ;甚至史实完全错误;滥用专业 术语;层次不清、条理不明;错别字(郡县制写成“群”县制等) 。 4、格式不当:此类主要体现在字迹潦草、行文格式不标准等,最严 重者还有学生错位答题。 四、教学建议 1、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避免发生张冠李戴的现象; 2、强化主干知识,针对考点多做工作; 3、注意训练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注重答题技巧、答题格式的引导。 5、注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五、命题建议: 1、尽可能扩大考点分布面; 2、集中针对主干知识; 3、注意高一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勿因高年级思维拔高了现有试 题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