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意象意象 描摹描摹 衔接衔接好画面是这样炼成的好画面是这样炼成的 记叙文,尤其是涉及写景的记叙文,往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画面感染读者。在进行 景物描写的时候,我们要做到:合理选择意象,确保“有物” ;准确描摹画面,确保“有 形” ;巧妙衔接语段,确保“有脉” 。 一、意象使画面建构起来 “象”本指物象,是“客观之物” 。但是当客观之物进入文学作品时,它就会不自 觉地带上作者的主观之情, 王国维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时候的 “象” , 我们通常称之为“意象” 。 “有象” ,就是说在文学作品中,如果要涉及描写,则必须有“描写对象”
2、,否则描 写就无从谈起,这是其基本意义,而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这个“描写对象”还要承担 表现作者情感的重任。这就是“意象” 。而几个意象叠加最终构成画面。 请对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 例文(一) 校园变了模样。嫩绿的草丛中点缀着几种不知名的小花,鲜艳极了。那些大树,伫 立在风中。你瞧,这棵棕桐树冠上,已经抽出了一片嫩绿的新叶!那几棵桃树,现在, 已经有了一些生机。几声鸟鸣传来。原来,在一棵大树上藏着几只小鸟。 例文(二)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
3、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 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 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 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我们发现: 例文一几乎没有任何画面感。作者抓住了几个“象” :草地,花儿,大树,鸟儿 但是,呈现的仅仅是“自然状态” ,是“客观存在” ,没有融入作者的审美情趣,所以, 严格来讲, 上面所列数的几个 “象” , 只能叫做 “物象” , 这并未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例文二则全然不同。作者选择具体的对象,借助细致的描写,运用个性
4、的语言,把 它们一一呈现到读者面前,使得读者对文本的画面“如临其境” 。在作者的笔下,意象 被描写的生动具体,和谐有序地共同构成了一幅画面。 接下来,就是组合“意象”形成画面的过程了,这将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步涉及 两类语言的组合,我把它称为“描摹语”与“衔接语” 。 二、描摹使画面生动起来 描摹语就是对“意象”具体生动的描摹。 仔细阅读荷塘月色例文中的“描摹语” ,我们可以试着总结其构成特点。 (1)叠词式短语: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 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5、,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 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 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 的云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两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式短语。这些叠词短 语无论是定中式还是状中式,都采用了偏正结构, ,都有非常明确的中心词语,但在突 出中心词语的时候,叠词又具
6、有了一种音韵美。 (2)准确传神的动词、形容词: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 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 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 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 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
7、笼着轻纱的梦 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 使得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象更加清晰具体, 情感更加准确到位。 尤以第五段更为明显。 “泻”字化静为动,表明了月光自上而下地照射在荷塘里,加强 了月光的流动感,写出了月光的轻快; “浮”字表明了雾气的朦胧,淡雅,突出了雾气 由下而上的动感轻盈 (3)灵活多样的修辞手法: 比喻“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拟人“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 涩的打着朵儿的”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挨着的” ;通感“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综上所述,在对景物展开描写时,我们可以借鉴的描摹手法有:对景物或动作进行 限制的叠词(放在修饰对象前面来限制)
8、,准确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放在修饰对象后面 来传神) ,灵活多样的修辞手法(对描摹对象进行想象与联想)此外还有常见描写 手法的综合运用,比如:动静关系,虚实关系还要遵循一定的描写顺序,比如:从 高到低,由远及近 当然,在描写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一句接着一句不停地描写,也不可能只对一个事 物进行描写,至少在两个景物之间需要一些过渡衔接,以达到从甲事物到达乙事物的目 的。这样的过渡衔接的句子,我们称之为“衔接句” 三、衔接使画面圆合起来 衔接语就是有效衔接各个描摹对象的过渡性语句。 我们仍以荷塘月色为例,来了解衔接语。 作者由一句“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很自然的从荷塘引到了叶子的 描写;借助
9、一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又自然的把描写对象变 为“白花” 。在对花的描写告一段落时,又通过一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 转到对于 “香” 的描写。 也因为有 “微风” 所以有了下文的 “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 , 由静态描写转入动态描摹。看起来很神奇。 我们来分析这几个“衔接语”的特点。句简化后是“荷塘上面是叶子” ;句简 化后是“叶子中间有白花” ;而句简化后则是“风中传来清香”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衔接句”的句式特点大体以“某处是某物”和“某处 有某物”为主。即大多为“判断句”和“存现句” 。之所以文本和谐流畅,自然优美, 只是作者在这个基础上加了一些修饰语与限制语而已。 剥茧抽丝之后, 我们发现, 原本高不可攀的经典文本, 其实, 最基本的原理很简单。 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在写作记叙文时,都能够有效使用“意象描摹衔接”法,使 我们的画面描写也能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