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诫子书精选练习基础篇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注音。(1)淫慢() (2)夫君子之行() (3)险躁() (4)遂成枯落() (5)非淡泊无以明志()【答案】yn f zo su b【解析】区别f与f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夫君子之行_(2)静以修身_(3)非淡泊无以明志_(4)非宁静无以致远_(5)淫慢则不能励精_(6)险躁则不能治性_(7)遂成枯落_【答案】(1) 品德高尚的人。(2)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 明确志向。 (4) 达到远大目标。 (5) 放纵懈怠。 (6) 轻薄浮躁。 (7)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解析】解释词语要结合语境,注意词语
2、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答案】C【解析】C项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4按要求默写句子。(1)文中强调学习与成才的关系的句子是:_(2)文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告诉孩子如果不珍惜时间,最终将一事无成的句子是:_(3)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要静思反省的语句是: 【答案】(1)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3)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5重点句子翻
3、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答案】(1)君子的德行,(他们)以宁静专一来提高修养,以节俭来培养品德。(2)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解析】尽量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诸葛亮用殷切的口吻劝诫儿子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否则将一事无成,于社会亦无用处。B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C全文以议论为主,主要论述了修身治学,强调了
4、淡泊宁静的价值。D本文中既有正面论证,也有反面论证,如“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就从正面说明了“静”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D项例句是从反面说明了“静”的重要性。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非学无以广才(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答案】(1)增长才干。(2)又怎么来得及。【解析】认真回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不难理解这两个词句的
5、意思。8辨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1)淫慢则不能励精()(2)险躁则不能治性()【答案】(1)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2)古义: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重点古今异义词加以区分“慢”在这里若解释为速度上的慢,则句意不通。“险”在这里是轻薄的意思,学生应重点理解和识记。9翻译下列句子。(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答案】(1)不把名利看得轻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平静己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6、【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第一句中要注意“远”的词类活用现象,即形容词用作名词,目标远大。第二句中要注意“慢”“险”的古今异义区别。10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淡泊、立志、惜时。【解析】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等重点句子,不难总结出成才成学的三个主要条件,即淡泊、立志、惜时。1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解析】由课文标题可以看出诸葛亮是要告诫儿子。由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看出诸葛亮要告诫儿子的是要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
7、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提高篇三、课外阅读(一)【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虽有佳肴)【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2. 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虽有
8、佳肴(即使)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B. 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 斗折蛇行(名词用作状语)C. 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勉励)D.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 其真无马也(表反问)13. 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 甲文先通过类比引入,层层推论得出“教学相长”的论点。B. 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待。C. 两文都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上口。D. 两文都围绕“学”这个中心论题,提出并充分论证各自与“学”相关的中心论点。14.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答案】12. A 13.
9、D 14. 示例: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解析】【12题详解】A.错误,虽有佳肴(虽然);虽我之死(即使)。故选A。【13题详解】D.错误,甲文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教学相长”的道理;乙文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10、修(修养),养(培养)”,注意根据句境确定词义。【译文】甲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
11、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二)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注释:苟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人,生卒不详。胡: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败:毁弃。15.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值胡
12、贼攻郡 值_(2)友人语巨伯曰 语_(3)不忍委之 委_16.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17. 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答案】15. (1). 适逢,正赶上 (2). 告诉 (3). 丢下,舍弃 16. (1)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2)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 17. 重义守信,有胆识。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做人要重义守信,在关键时刻,不能贪生怕死,要敢于舍生取义。【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
13、答此题,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值,适逢,正赶上;语,名词用作动词,告诉;委,丢下,舍弃。【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1)远来,从远方来;视,探望;去,离开;败义以求生,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岂,难道;所为,所做的事。(2)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有义之国,有仁义的国家。【17题详解】第一问:考查人物形象。在胡人攻打城池、友人劝他离开时,他说“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可见荀巨伯是个重义守信之人;面对胡贼,他说“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可以看出他有胆识,临危不惧,舍
14、生取义。第二问:考查语言表达。示例:荀巨伯在关键时刻,没有舍弃朋友,而是选择与他共患难,是个重义之人。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做人要重情重义,关键时刻有担当。【参考译文】: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
15、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三)【湖北省孝感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家贫,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一日,修得唐韩愈遺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
16、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宋史欧阳修传)(注释)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嶷(y)然有声:很高的声望。簏(l):竹编的盛物器具。赜(z):精微,深奥。治:研究。服:服从。18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1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诫子书/以获画地学书
17、B淫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淫C夫君子之行/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死狱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0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险躁则不能治性。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18、。22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答案】18A19D20C21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得分点:“险躁”“治性”)(我)设法使他们活下来却不能够(努力让他们活下来却没有成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得分点:“而”“恨”)22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目标。须能“静”。摒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心致志学习。须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奋的学习。须惜“时”。善于利用时间,能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解析】18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
19、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翻译为: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郑氏立誓守节,亲自教导儿子学习。故可断句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故选A。19A.书信/书写、写字;B.放纵/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C.结构助词,的/代词,他;D.都为“诉讼事件”的意思;故选D。20C.“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有误。“并”是“比肩”之意。故选C。21此题考查的翻译能力。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20、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1)险躁:轻薄浮躁;治性:修性,养性。(2)而,却;恨,遗憾。22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甲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得出:成才需要“静”,即摒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心致志学习;成才须有“志”,即明确志向,选定目标。根据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得出:成才需要“珍惜时间(惜时)”。根据乙文“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得出:成才需要“勤奋”。然后综述即可。【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
21、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郑氏立誓守节,亲自教导儿子学习。家境贫困,(就)用芦管当笔在地上描画着学习写字。(欧阳修)自幼聪敏颖悟,超过常人,书读过就能熟记背诵。等到成年,(就)有了很高的声望。有一天,欧阳修在废书篓中得到了唐朝韩愈的遗稿,读后心里十分欣慕。(于是)苦心孤诣地探幽索隐,废寝忘食,决心要努力追上韩愈并与他比肩齐名,最终,(欧阳修)凭着他的文章名满天下。欧阳修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秉烛研读公文,屡屡停卷而叹。我问他(叹气的原因),则说:“这是个死刑案啊,我想设法让他活下来,(可)办不到啊!我说:可以让他活下来吗?你父亲就说:我设法让他活下来却不能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我)经常想方设法让死刑犯活下来,还会有死的,可是世人常常是让他死啊!他平时教育他的子弟,也常用这样的话,我耳朵都听熟了。”欧阳修听后终身遵循这个教导。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