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中石兽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中的画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B尔辈不能究物理。C如是再嗤,石又再转。D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3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B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C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D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4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
2、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河兵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找到了石兽。)D竟不可得。(最后没有找到。)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果,而且作者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B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判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方法。C文中写了两次“笑”: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是因为他富有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判断。D河中石兽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纪昀。纪昀,字晓岚,著有阅微草堂
3、笔记四库全书。二、填空题1给画线字注音。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山门圮(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 )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数小舟,曳( )铁钯( ),寻十余里无迹。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2)棹数小舟,曳铁钯( )( )(3)山门圮于河( )(4)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三、综合性学习题1“国学教育”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目前各地都在认真开展国学教育,学校准备开展“走进国学”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1)【赞国学】完成下面对联。上联:读经典丰富人生下联:_(2)【
4、荐国学】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中考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经典著作?_2清朝大学士纪晓岚批改一个秀才的文章,他在文后的批文是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面对借引来的诗,秀才不解其意。纪晓岚笑了笑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也;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往也。”其中“不知所云”是指文章_;“不知所往”是指文章_。四、简答题1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练习(1)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阅十余岁 _竟不可得 _湮于沙上 _遂反溯流逆上矣 _(2)翻译下列语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可据理臆断欤?_(3)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
5、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_五、阅读题(一)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练习。【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
6、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缊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宋祁雁奴后说【注释】暝,通“眠”。陂薮(bi s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的通称。缊(yn),乱麻绳。唼(sh),水鸟吞食声。
7、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须其夜艾( )(3)阴布大网( )(4)叹其以诈相笼( )2翻译下面的语句。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_3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_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_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D解析:A项“固”古今意义分别为“本来”“牢固,坚固”;B项“物理”古今意义分别为“事物的道理、规律”“物理学”;C项“是”古今意义分别为“这样”“判断动词”;D项“知”古今意义都为“知道”。2D解析:本题运用【“之”的用法和意义】。ABC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D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3A解析:古文一般按意义单位划分朗读
8、节奏。A项正确的划分为“沧州南/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4B5D解析:四库全书不是纪昀的著作,他只是这部书的总纂修官。二、填空题1gn p m zho y p2(1)经过,经历(2)划(船) 拖(3)倒塌(4)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5)只三、综合性学习题1(1)爱国学完善自我解析:答题时紧紧围绕“赞国学”,按照对联的要求拟写即可。(2)小杨同学你好!中考结束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看电视剧和网络小说是放松的好方式,但是我们也要抽出时间多读国学经典,提高自身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你说对吧?解析:答题时要有称呼,说明理由,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委婉。2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写
9、作目的不明确四、简答题1(1)经过,经历。终了,最后。埋没。于是。(2)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冲走呢?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3)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判断的错误。老河兵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方法。五、阅读题1(1)依照(2)止,尽(3)暗中,秘密(4)笼罩,捕捉2(惊醒后)不久什么也没看见,雁群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解析:注意关键词“已而”解释为“不久”,“谓”解释为“认为”。3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致“主观判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致以怨报德的现象。4借事说理或寓理
10、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析:材料的选择、详略、结构的安排、写作手法的运用都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解答本题,注意文章采用的是借事说理(寓理于事)叙议结合的手法,结合手法及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即可。【乙参考译文】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一只,生性特别机警。每到雁群晚上睡觉的时候,唯独雁奴不睡觉,为雁群站岗放哨。只要听到一点人声,它必定第一个叫,(听到叫声)雁群就杂乱地互相叫唤逃走。后来本地的人想了一个办法,用来对付雁奴的特点。于是先观察堤岸、湖边,这
11、些大雁常在的地方,暗地里布置好大网,多弄些土洞在它的旁边。太阳未下山的时候,人们各个拿着乱麻绳藏匿到洞穴中,等到天快要亮时,则在洞穴外点火,雁奴就开始大声地报警,人们马上把火灭了。雁群惊醒之后,到处看,没有看到什么,就又睡了。于是人们屡次点火屡次灭火,雁奴屡次鸣叫,雁群屡次惊醒;(惊醒后)不久什么也没看见,雁群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轮番啄食、攻击它,然后又都睡了。一会儿,火又燃烧起来,雁奴害怕众多大雁的攻击,不敢叫了。人们没有听到雁奴的鸣叫,就拉绳张网,大概十个中能捕获五个,很少有逃脱的。冯生善于写文章,曾经写了一篇雁奴说,悲叹人类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他说:“其实哪里只是大雁呢,人也是这样,李斯是秦的警戒,赵高欺骗他而胡亥攻击他,秦变成了汉;陈蕃是汉的警戒,曹节欺骗他而孝灵攻击他,以致汉室最终被魏所获。从这里看,难道不是大悲哀吗?”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