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成三个大店。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
2、史的演变,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这都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四书。论语别裁 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这三位都是我们的根本上师,根本的大老师,但是三家的文化各有偏重。佛家是从心理人手,达到形而上道。据我的知识范围所及,世界上任何宗教哲学没有跳过如来的手心的。当然我的知识并不一定对的。道家的思想偏重于从物理及生理入手,而进入形而上道。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讲物理、生理入手的修持方法,任何一家无法跳过道家的范围,跳不过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儒家则偏重从伦理、人文、道德入手,而进入形而上道。我说今后的中国文化,要学儒家的品性,我们做人做事不能不学儒家的道理。儒家就等于佛家大乘菩
3、萨道的律宗,讲究戒律,所以儒家非常注重行为。除了学儒家的品性还要参佛家的理性,你要想明心见性,直接领悟成道,非走佛家的路线不可,否则不会有那么高,不会成就的。同时还要配合道家做工夫的法则,不管密宗、显教,都跳不出这个范围。我说参同契老子四章 刘向列仙传记老子出关:“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又云:“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老子骑牛图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胡适)“我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受老子思想影响巨大!”(托尔思泰)了解老子及其作品,落实文言基础
4、知识,疏通文意。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理解选文思想内容,领悟老子的唯物辩证主义和道家文化内涵,思考其现实意义。分析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Contents文化常识 诵读感悟一二文本研读三艺术感悟一四n文化常识壹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传世作品道
5、德经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史载,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闻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了解老子了解老子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zng。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了解老子思想了解老子思想n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
6、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n 哲学思想: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道德经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又称道道德真经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言五千言、老子五千文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原文上篇德经德经、下篇、下篇道经道经,不分章,后改为,不分章,后改为道经道经37
7、37章在前,第章在前,第3838章之后为章之后为德经德经,并分为,并分为8181章。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了解老子了解老子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人法
8、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物混(hn)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qing)为之名曰大。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太极阴阳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老子认为相互
9、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转化的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2.辩证思想对立: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统一: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转变: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这
10、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量(质)变: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简评老子的思想集大成 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尼采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n诵读感悟贰活动: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准确。2.结合注释,反复诵读,疏通句意。3.全班齐读课文,感悟体会。n 明确字音。毂(g)埏埴(shn zh)户牖(yu)矜(jn)赘(zhu)强
11、行者(qing)泮(pn)累土(li)几成而败之(j)n文本研读叁三十辐共一毂g,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辐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毂毂gg: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zhuzhu。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其无,有车之用: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车毂的 无无。当当:在(某处,某时)。:在(某处,某时
12、)。其其:代词,代车毂:代词,代车毂;代;代陶器陶器;代房屋。;代房屋。无无:指车毂的中空处。:指车毂的中空处。埏埏shnshn埴埴 zh zh:和泥(制作陶器)。:和泥(制作陶器)。埏埏,揉和;揉和;埴埴,黏土。,黏土。以为以为:以以,来;,来;为为,制作。,制作。户牖户牖:门窗。:门窗。以为以为:以以,来;,来;为为,建造。,建造。有有之之以为利,无以为利,无之之以为用以为用:有有(车子、车子、器皿、屋室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供人方便利用,正是 无无 起了起了作用。作用。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g,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13、y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三十根辐条,共用同一个车毂,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和泥来制作陶器,在器具中空的地方,才具备器皿的功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屋,在房屋内的空虚部分,才具备房屋的功用。所以,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活动二:问题探究三十辐共一毂g,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试分析本章的论说特点。举例论证。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来论证“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活动二:问题探究三十辐共一毂g,当其无,有
14、车之用。埏sh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怎样理解“有”和“无”?对我们有何启示?3.老子“有无相生”观点,从历史角度出发有什么意义和影响?理解:“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无”让“有”发挥作用。启示:一般人只注意到了实有的作用,而忽略了空虚的作用。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不要过于狭隘,要兼顾双方。在矛盾冲突尖锐、人心汲汲于功利的社会中,老子独具慧眼,见人所不见,为当时人们指出另一种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方法,具有启发意义。事物存在着对立面: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色、前后,彼此相反,又互相依
15、存。掌握了万物相互依存、相反相成的规律,便能在相互事物中获得力量。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是老子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老子这部书从各个方面提醒人们重视“无”的地位和作用。不但认识“无”,而且用“无”的原则来指导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以无事取天下。我无欲而民自朴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竹影集:任继愈自选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 把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围绕学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谈谈如何对待无和有的关系。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
16、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学习工作时的“劳逸结合”读书时的“思考空间”人际交往领域的“分寸感”“空间感”示例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企企者不立:者不立:踮踮dindin起脚起脚的人不能久立的人不能久立跨跨者不行:者不行:跨大步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的人行走不稳自见自见xinxin者不明者不明:自我显露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的不能显明 自是自是者不者不彰彰:自以为是自以为是的不能的不能彰显彰显自自伐伐、自、自矜矜:自我:自我夸耀夸耀长长chngchng:长久:长久 (一说(一说zhn
17、gzhng,得到敬重)得到敬重)其其:“自见自见”“”“自是自是”“”“自伐自伐”“”“自矜自矜”等行为等行为余食余食:剩饭剩饭赘行赘行:赘瘤赘瘤。赘赘,多余的;,多余的;行行,同同“形形”,形体,形体物物:人们,众人:人们,众人恶恶:厌恶:厌恶处处:为,做:为,做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第二十四章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长久。“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他们,所以有道的人不会做出这些行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
18、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企立、跨行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自伐、自矜急于求成、内心焦躁急于求成、内心焦躁本本 质质 恶果恶果 根根 源源追逐显相、看重我追逐显相、看重我“有有”余食赘行、令人厌恶余食赘行、令人厌恶 有道者不处有道者不处 从从“道道”的角度否定这四种行为,告诫人们为人应该谦恭自守、脚踏的角度否定这四种行为,告诫人们为人应该谦恭自守、脚踏实地实地
19、。不自以为是,不好高骛远,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方可长久。不自以为是,不好高骛远,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方可长久。比喻活动二:问题探究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1.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这一章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顺道而行,不自己妄为。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都会导致失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政策也同样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老子告诫人们为人应谦恭谨慎,为政应温和柔顺,只有脚踏实地,不自以为是,不好高骛远,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方可长久。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将自以为是的做法比作是“物或恶之”的“余食赘肉”,点明这是有
20、道的人不愿意做的事,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同时运用排比修辞。第二十四章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完美人格:不在外形上显露出,而为内在生命含藏。不追求圆满无缺,否则物极必反,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状态,才不会走向极端。凡事要适可而止,做事要留有余地。天下最美好的东西似乎也有欠缺,但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天下最充实的东西好像也很空虚,但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笔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像是不善言辞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 qing 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
21、者寿。第三十三章智智:智慧,聪明:智慧,聪明明明:明达(明通,通达事理):明达(明通,通达事理)自胜者强自胜者强:宾语前置,胜自者强:宾语前置,胜自者强强强qingqing行者行者:勤勉而行的人。勤勉而行的人。强强,竭力,勉力,竭力,勉力不失其所者不失其所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所所:处所,地方:处所,地方不亡不亡:不消亡,不朽:不消亡,不朽寿寿:长寿,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长寿,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明达。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
22、寿。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活动二:问题探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 qing 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1.在这一章里老子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2.概括这一章的特点。要做自知、自胜、自足、强行的人。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他认为,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与大道“复归”,从而“死而不亡”。个人的精神修养,可以使人具有智、明、力、强、富、志、久、寿这些品格和素质,这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运用对偶和排比,增强气势,层层递进。第三十三章第六
23、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其其:代词,代后面动词所涉及的对象:代词,代后面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安安:安稳,稳定:安稳,稳定 持持:持守:持守兆兆:征兆或苗头显露出来,显露迹象:征兆或苗头显露出来,显露迹象谋谋:谋划,出主意解决:谋划,出主意解决脆脆:脆弱:脆弱泮泮:同:同“判判”,分离,分离 微微:细微,细小:细微,细小散散:散失:散失于于未有,未有,于于未乱:状语后置。未乱:状语后置。于于,在,在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处理妥当,在没有陷入祸乱的时候就
24、治理混乱。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li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合抱合抱:两臂环抱,形容树身之粗大。:两臂环抱,形容树身之粗大。于于毫末毫末:状语后置,以下类同。:状语后置,以下类同。于于,从,从毫末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九层九层:九级。亦用以喻极高。:九级。亦用以喻极高。累累 li li 土土:一筐土。:一筐土。累累,同,同“蔂蔂”,土筐。,土筐。为者败之为者败之: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为为,妄为,妄为 执执:把持:把持
25、失失:失去:失去 无为无为:不妄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不妄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两臂环抱起来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极高的土台,是从一筐土开始构筑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顺其自然,故而不失败;不强行把持,故而不失去。第六十四章民之从事,常于几j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之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从事从事:做事:做事 于于:在:在;而而:表修饰:表修饰 几几jj:接近:接近 败败:使:使失败失败
26、慎慎:形作动,慎重对待:形作动,慎重对待 如如:像,如同:像,如同 欲欲不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 贵贵:意动用法,以:意动用法,以为贵为贵,重视,重视 学不学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 复复:弥补、补救:弥补、补救 辅辅:辅助:辅助人们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使事情失败了。(如果)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对待收尾,就不会使事情失败了。因此,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从不重视稀有难得的货物,圣人总是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常犯的过错,来辅助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妄加干预。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
27、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第六十四章从哪几个层次说理?分别内容是什么?第一层“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治事者要善于把握先兆,抓住苗头第二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宏大目标必须要重视细微与细小之处第三层“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圣人因无为而治而不败、不失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第六十四章从哪几个层次说理
28、?分别内容是什么?第一层“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阐释百姓做事功败垂成的原因,强调必须保持谨慎第二层“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强调圣人不以常人之欲为欲,不以难得之物为贵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提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两者有什么不同?感谢您下载
29、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荀子更加积极的主张,要求人要如蚯蚓一样“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专一。两者结论不同老子“无为”“无执”“不争”,要求人们按照“道”来做事,要求人们要持之以恒,要关注细小之处,达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活动二:问题探究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li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j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
30、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1.概括这一章蕴含的道理?2.这一章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一章是谈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西而发展起来的,“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运用排比造势,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第六十四章第十一章,第十一章,通过列举分析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阐明了“无之以为用”的道理。第二十四章,第二
31、十四章,通过列举一系列的社会人生现象,剖析了“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危害,从反面证明了“无我”的重要性,阐明了无为立身的主张。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三章,强调了加强自我修为的重要性。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经常反省自己,要不断地战胜自己的弱点,要抑制贪欲,坚守本分,一心一意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应该追求的东西。第六十四章,第六十四章,老子告诉我们做事要有预见性,要见微知著,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要把握大小、高下、远近等一系列对立项之间的逻辑关系,重视“小”“下”“近”,注重积累;要始终如一,坚持到底。通读老子四章全文,概括四章选文的内容要点。内内 容容 回回 顾顾任务探究一为人处世不要自以为是,不
32、要自我夸耀。要正确地了解别人和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强大的毅力。做事要脚踏实地,从一开始就小心谨慎,始终如一。从老子那学到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伦理道德学“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礼”正名(贵贱尊卑秩序)“名不正则言不顺名不正则言不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达而达人”道家的核心思想?“道”天地万物的本源及其运行规律。“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考思考:儒道有何异同儒道有何异同?任务探究二明理提升儒道加法加法
33、减法减法异同儒道两家的思想互补之因:存在差异是前提,互补就是各取所长,融会贯通。儒家社会伦理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道德完善+社会责任道家哲学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宁静和谐+超越世俗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既以天下为己任,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儒】又超然通达,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道】统治者的治国之术以民为本+安人宁国任务探究二明理提升n艺术感悟肆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以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举例说理,以具体事物为喻,概括出抽象的道理。如第十一章以生活中的“毂”“器”“室”说明世间万物都存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相
34、依相生。善用逆向思维。善用逆向思维。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说理的效果。如“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等,都体现了老子的逆向思维。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老子中,多用方言、谚语、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善用比喻、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善用比喻、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n当堂检测伍随堂练习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自是者不彰 彰:明辨是非 B 常于几成而败之 几:接近 C 复众人之所过 复:重复 D 吾
35、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答案】C【解析】C项,“复”是动词,弥补、补救;句子译为:补救众人犯下的过失。故选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自伐者无功A此五霸之伐也 B十年春,齐师伐我 C坎坎伐檀兮 D平伐其功随堂练习【答案】D【解析】例句中的“伐”是动词,夸耀。A项,“伐”是名词,功劳,功业。句意:这是五霸一般的功业啊。B项,“伐”是动词,讨伐,攻打。句意: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C项,“伐”是动词,砍伐。句意:砍伐檀树声坎坎啊。D项,“伐”是动词,夸耀。句意: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故选D。3.理解性默写(1)老子认为,人不但要了解别人,也要了解自己,
36、即“_,_”,以提高自身修养。(2)老子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_,_。(3)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_,_”的结果。(4)在四章中,表达了“有”能给人便利,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的句子是:_,_。随堂练习【答案】(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37、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郑处诲明皇杂录:“献白玉箫管百事。”文言实词:事事情。事情。情况情况 特指战事。特指战事。政治事务。政治事务。从事;做。从事;做。侍奉;服侍。侍奉;服侍。臣服臣服 件;样;种件;样;种wng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韩非子说林: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矣。w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报刘一丈书:“他日来,幸亡阻我也。”文言实词:亡逃跑。逃跑。丢失;失掉。丢失;失掉。灭
38、亡。灭亡。死亡。死亡。通通“忘忘”。忘记。忘记。通通“无无”。一指。一指“没有没有”,一指,一指“不不”。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不然,籍何以至此?輮使之然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促织:“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涕。石钟山记:森然欲搏人。”兰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登泰山记: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核舟记:其人视端容寂,若茶声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文言实词:燃燃烧。燃烧。这样;那样。这样;那样。是的;对的。是的;对的。认为认为对的。对的。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为为“的样子的样子”、“地地”,也可
39、不译。,也可不译。然而;但是。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后,与前面的动词与前面的动词“如如”、“若若”、“犹犹”等呼应,表示等呼应,表示“(“(像像)一样一样”。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若入前为寿。若属皆为所虏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吾不忍其觳h觫s,若无罪而就死地。汉书食货志: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文言实词:若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的样子”,也可不译出。,也可不译出。相似、相近相似、相近 及;比得上。及;比得上。你;你们;你你;你们;你(们们)的。的。这样的;这。这样的;这。至于。至于。假如;如果。假如;如果。或;或者。或;或者。好像;似乎。好像;似乎。像像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