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第1课时)班级_ 姓名_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特点,体会诗歌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风格。2归纳诗歌每一章的要点,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对“延安母亲”的感情。课前学习任务搜集一些信天游的代表作,初步了解这种民歌形式。课堂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24年出生于山东枣庄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这部歌剧曾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艺奖二等奖。诗作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之
2、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2写作背景。回延安是贺敬之于1956年回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1940年来到延安,时年16岁,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创作和生活。1946年离开延安,奔赴人民解放战争的新战场。此次回延安,与延安阔别整整10年。大会期间,诗人受到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3知识链接。民歌民歌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初期民歌创作往往与音乐密不可分,有的还与舞蹈、音乐三位一体。民歌种类繁多,曲调丰富多彩,多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意志
3、、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之一,中国的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以及词、曲等体裁,也大都来源于民歌。信天游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章法上:两行一节,节数不定。韵律上:节内押韵。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4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盏()糜子()油馍()脑畔()眼眶()羊羔()搂定()羊肚()气喘()几回回:_白羊肚手巾:_登时:_糜子:_天南海北:_米酒油馍:_脑畔上:_鸡毛信:_二
4、、合作探究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概括诗歌主要内容。(1)听范读音频,注意生僻字的读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语言特色。(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中的韵味,把握诗歌豪迈、明快的感情基调,初步体会诗人的深情。(3)再读课文,给每章诗起个小标题,并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用统一的形式给诗歌每一章起个小标题,根据小标题的侧重点概括出主要内容及表露出的感情。)2初步体会诗人对“延安母亲”的深厚感情,理解诗人的抒情方式。(1)这首诗共五章,是按什么线索组织起来的?(根据概括的每一章的主要内容来思考。)(2)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等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
5、诗句,细心揣摩诗人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先从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诗句,再联系当时的背景揣摩诗人的情感。)(3)延安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诗歌中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诗句。(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在朗诵过程中留意出现频率最高的表示形象的词语,即可得出答案。)本课小结课后任务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抓住诗歌每一章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的深情,在朗读训练中尝试背诵。第一章:跳荡、激烈;速度较快,突出心中的激动。第二章:深沉;速度适当减慢,突出怀念和感激之情。第三章:真挚、亲切;用轻快的节奏,突出亲切和热烈。第四章:热情、明快;用明朗的色彩,突出喜悦、赞美之情。第五章:激越、昂扬;朗读时须加强力量,以歌颂的语调将激情集中、强烈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