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战备战 20212021 中考语文重要考点针对性训练中考语文重要考点针对性训练;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训练训练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 1- -4 4 题。(共题。(共 1616 分)分) 倒挂的油画倒挂的油画 金建云 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 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画家 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 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陈是个怀才不遇的画家。有一天,陈吃完饭后,找父
2、亲借钱。他说自己的母亲病 危,他非常想去见她最后一面。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 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父亲指 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 就是画了。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 陈恳切地说:“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而是为了报恩。我陪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 咽气的时候,最感谢的人就是你。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 自己的感情,就画了这幅油画。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 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
3、画, 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 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厕所里。于是,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厕所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我们 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画 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 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 了 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厕所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 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果然,
4、没 过 10 年, 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 他的画开始被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 据说市面上每幅画已经卖到了百万元。陈还是常常带朋友来我家的餐馆吃饭,他早就 不赊账了,还常常请父亲喝一杯他自带的洋酒。相识于贫微时的感情,不用太多的言 语,一颦一笑中就能看懂。 有一天,陈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这么多年来,那仍是我这一生中 最满意的作品。”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画挂颠 倒了!” 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我们都是些看不 懂抽象画的“粗人”。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
5、:“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 并千恩万谢的。” 父亲很认真地说: “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 情。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 “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这幅 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 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很多鱼龙混 杂的现象,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朴实话语中的真谛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 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 1.1.请梳理小说情节,将下面的情
6、节发展图补充完整。(请梳理小说情节,将下面的情节发展图补充完整。(4 4 分)分) _画收画和挂画_画正画(把画扶正) 2.2.小说第段写我和父母面对油画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这部分在文中有何作用?(小说第段写我和父母面对油画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这部分在文中有何作用?(4 4 分)分) 3.3.小说中的父亲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分析。(小说中的父亲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分析。(4 4 分)分) 4.4.小说结尾写道:“一个人的风雅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而在于他有一颗尊重和敬小说结尾写道:“一个人的风雅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而在于他有一颗尊重和敬 畏的心。”请问:这里的“风雅”与“
7、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有何关系?请结合文本畏的心。”请问:这里的“风雅”与“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有何关系?请结合文本 谈谈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理解。(4 4 分)分) 【文章内容分析】【文章内容分析】这篇文章写了父亲与画家陈之间的故事。画家陈在落魄时找父亲 借钱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回来后以画作为感谢,我们全家人都在赏析这幅画,从画 中受到感染,还把画从厕所移到了客厅,后来画家陈成名了来到“我”的家,发现画 竟然挂反了,而且父亲与他约定绝不卖画,最后“我”家珍藏了这幅画。文章结尾点 明主旨,一个人的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 和尊重的心。 答案:答案: 1.赠画(或
8、赠送画、送画);赏画(或看画、欣赏画)。 【解析】【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来理清情节。先明确“画”是 贯穿全文的线索,然后接着题目中所给出的情节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再分别用含 “画”的两字词语来归纳概括。文章在写父亲“收画与挂画”这两个情节之前,主要 写的是陈画家“赠画”;我们一家在“收画和挂画”后,写我们一家人在“如厕的时 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即“赏画”。 2.内容上:表现了画的魅力;表现了家人对画家和画的尊重。结构上:为后文 写该油画价值不菲等情节作铺垫。 【解析】【解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这段写我和父母面 对油画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9、是为了突出陈画家的画内涵丰富;从结构上看,这一情节 内容又为下文写该油画价值不菲的情节作了铺垫,而且这画当时是倒挂的,我们却还 能产生联想,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3.乐善好施,不计回报。父亲热心帮助陈画家出机票钱,让他回老家看望病危的 母亲,当陈画家来感谢他时,父亲说让他不要放在心上。 尊重他人,敬畏艺术。父亲不懂艺术,但很尊重搞艺术的人,对艺术有一颗尊重 和敬畏的心。 重情义,不贪婪。父亲把陈送的画一直保留着,并且喜欢看它倒挂的样子,说明 父亲很看重跟陈的情谊; 即使那幅画价值百万, 他也绝不卖掉, 可以看出父亲不贪财。 【解析】【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
10、,然后结 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写父亲热心帮助陈画家出机票钱,让他回老家看望病危的母 亲, 表现了父亲的善良与乐于助人; 当陈画家来感谢他时, 父亲说让他不要放在心上, 表现父亲是一个不求回报的人;父亲不懂艺术,但很尊重搞艺术的人,并把陈画家的 画悬挂在家中, 表现父亲对他人的尊重, 对友情的敬畏; 父亲说即使那幅画价值百万, 他也绝不卖掉,可以看出他为人率真,不贪财。 4.“风雅”是“高雅”、“高洁”、“高尚”的意思。 “风雅”与“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的关系是:一个人,如果尊重他人,敬畏艺 术,那么他就是高雅的。小说中的父亲是个“粗人”,不懂得艺术,但他对他人和艺 术很尊重,陈说父亲是他“见
11、过最有文化的厨子”,可见,在陈的心目中,父亲就是 个高雅的人。 【解析】【解析】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 析。结合全文内容来看,这里的“风雅”指的是“高雅”或“高尚”;从父亲的身上, 我们可以看出“风雅”与“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的关系是:一个人,即使他不懂得 艺术,但如果他做到了对他人和艺术的尊重,那么他也是高雅的。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 1- -5 5 题。(共题。(共 1414 分)分) 好沉的一抔土好沉的一抔土 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原本我以为, 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 贫瘠贫瘠的。 因为在我幼小时, 大人们就告诉我: 那
12、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 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 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 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擎起硕大的锣鼓槌槌相 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 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伉 俪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13、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 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 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 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 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 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 不重?” 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 再一琢磨, 或许还真有道理, 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 还是哲理上的深
14、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 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 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 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 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 然最凝重。 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 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 有 1947 年 6 月 30 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我更深深感悟
15、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它 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但不论是何种滋味, 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 现在, 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醇香; 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勘测船。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 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 是金质“信用卡”。 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 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
16、 图 (作者:石英。)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分)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段王总工程师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2.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分) 3.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4 分)分)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
17、鸟 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 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赏析画线句子: 赏析加点词句: 4.4.第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第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 “我”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 “我” 的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的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 分)分) 5.5.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3 分)分) 答案:答案: 1.1.D。 2.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
18、瘠。与下文写土 地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将高粱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了高粱 穗的饱满;“擎”赋予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硕。 “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 给秋熟图景增添了生机。 4.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黄成绩显著, 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5.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着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 有历史的厚重感;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 1- -4 4 题。(共题。(共 1616 分)分) 善于善于“折叠折叠”自己自己
19、把 51 张白纸重叚在一起,厚度最多丌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叚 51 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丌是平铺直叙,好 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叚”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折叚”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 战计划幵非如此。 红军因为急亍一叛吃掉敌人, 结果遇挫, 被迫开始一渡赤水。 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不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 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叱上的光辉战例。 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丌一定是直线, 而看似“折叚”弯曲的“之”字路
20、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徂。成事的最 高境界在亍,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丌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 成”,丌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叚” 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迚。 “折叚”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 故事”,但幵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 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 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 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书圣王羲之的 兰亭序 , 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
21、”, 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丌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叚” 中 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丌作寻常重复”,迚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 华章。 “折叚”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 1%,反复尝试 100 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 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 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丌是速 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叚”下去,就能“撕小叛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 做成丌简单,使平凡变成丌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 “一件微丌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折叚”是
22、“折磨”的叚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 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 浴火重生。想要前迚,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 走丌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不自我的搏斗,不 自我的较量,不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迚。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亍到吃劲 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丌 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丌断迈向新的高度。 人丌能决定生命的长度, 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 把握好“折叚”的学问, 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选自解放军报2
23、018 年) 1.具体说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折叚”的内涵?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证思路。 3.第段中加粗词“仅”“竟然”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第段中提到:“人丌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联系自身实际, 谈谈我们应当如何“增加人生的厚度”。 参考答案 1.具体说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折叠”的内涵? “折叠”是智慧的迂回; “折叠”是生动的重复; “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折叠”是“折 磨”的叠加。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折叠是生动的重复”这一观点,接着以老驴拉磨为例和引用法国作家罗 曼罗兰的话,论述了“简单的重复不能产生质的飞跃”,再
24、列举兰亭序的事例, 强 调重复中要有变化、创新,最后再次点明观点:“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3.第段中加粗词“仅”“竟然”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不能删去。“仅”在这里强调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低,“竟然”表示结果出乎意料。如果删 去,就不能有力论证“折叠是耐心的坚持”这一观点,加点词体现了议论文语 言 的准确性、严密性。 4.第段中提到:“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联系自身实际,谈谈 我们应当如何“增加人生的厚度”。 示例:我们应当从现在做起,善于“折叠”自己,明确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学习文化知 识, 增长见闻,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素养;要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创新; 面对困难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敢于挑战的勇气,坚持磨炼自己,不断超越自我,这样才 能增加人生的厚度,获得成功的硕果。 联系自己生活,结合课文中的“折叠”自己,或“折叠”自己的某一个角度。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